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日本万没料到:中国航母提前服役透露惊人计划_每日兵器_中国军事迷网

2013-4-18 12:08|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8| 评论: 0

摘要: 最新消息中国辽宁号航母已交付海军,恐怕这个消息对于日本来说,最不愿意听到。众所周知由于钓鱼岛问题,让中日双边关系陷入紧张局面,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军力评估,日本琢磨不透的恐怕就是中国航母到底是否已经形成战 ...
    最新消息中国辽宁号航母已交付海军,恐怕这个消息对于日本来说,最不愿意听到。众所周知由于钓鱼岛问题,让中日双边关系陷入紧张局面,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军力评估,日本琢磨不透的恐怕就是中国航母到底是否已经形成战力?一旦航母形成战力,中国海军实力将大大加强。另外报道分析称中国J-31中型隐身战机可以装备航母,日本对中国海上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世界上对航母战力的分析,其战斗力强不强,恐怕舰载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中国航母上部署的就是J-31,那么中国航母无疑比俄罗斯航母实力还要强,甚至可以比肩美国航母战机,因为美国除了F-22和F-35,恐怕还没有哪一种战机能够与中国四代机相抗衡,美国目前虽然部署了F-22,但据分析称中国最新的J-31就作战性能来说,不比美国F-35差,甚至可以比肩F-22,。又有分析称中国J-31的作战对象就是指向F-35,果真如此,日本在跟中国进行海战时,恐怕要忌惮的更多了吧。到目前日本部署战机看恐怕还没有一种战机可以打败F-31.

    航母一旦部署海军,就意味着中国在海军实力大幅进步,航母需要反潜机、同时航母需要防空系统,另外中国最新舰载机也准备开始部署航母,可以说航母这个综合打击防御系统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视,所以美国不得不对中国另眼相看。另外媒体透露的消息称,中国还有至少两艘航母在建,南方和北方各建造一艘,中国航母发展可以说已进入了快车道。恐怕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提前挑衅中国的一个原因,中国目前犹如一个武林高手,闭关修炼多年,马上就要出关,再过几年恐怕就是大功告成之时,日本想要到那个时候跟中国争夺钓鱼岛,无疑会失败,所以会选择现在。

    此前就有韩国媒体报道称:日本舰队打不过中国训练不足限战力。据称,中国仅东海舰队就有30多艘3000吨级以上舰只,而日本第2护卫队群仅有8艘驱逐舰。而且日本海上自卫队实际上独立训练不足。笔者认为日本不仅仅害怕中国的航母服役,更忌惮中国庞大的核弹力量,还有就是二炮的东风31A,以及中国的中远程导弹,因为这些可以有效吓阻美国介入,美国最害怕中国二炮,日本又何尝不是,然而上周中国试射40枚导弹,恐怕对美国的心理威慑已经奏效。

    中国面对日本的挑衅,必须做好立足于打的准备。从各大军区的准备来看,中国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只有立足于随时打赢局部战争的能力,而且敢打,才能给中国争取到和平的发展空间,否则一味的求和平,不但和平没有求来,由于死死地实行不抵抗的韬光养晦路线,会导致国内的复杂局面。所以中国目前只有展现强大的作战能力,才能以备战止战。

    从当前美日联合举行登岛演习来看,美国一方面是给日本打气,树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向中国示威,其实美日的这种行为对于中国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威胁。日本“极密”级夺岛计划曝光:可以对保钓者开枪,如果日本敢于对保钓者开枪,那么中国势必也会反击。笔者相信日本不会傻到连自己的能力都不去衡量。

    虽然说中国舰艇数量远远超过日本,但中国舰船的水平和人员训练素质要比日本低一些,即使这样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太空系统的战力,中国已经把北斗导航卫星建设到了一大半,上周报道中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可以有效对亚太及海洋进行检测,如果一旦到战时,中国太空武器部署,可以迅速发射完成北斗系统,只是目前部署太快也不利于最新技术的运用。

    综合以上因素来说,日本必败无疑。日本没有对钓鱼岛事件的后果有个充分估计,当前日本首相放出话来,说中日各让一步,可以进行谈判。笔者认为不打最好,但日本双方都不可以开发钓鱼岛。保持现状几年,而不是共同开发。因为中国的敌人是美国,美国才是一切事件背后的黑手。中国还需要继续积累实力。在远洋方面中国的能力远远逊于美军。所以爱国要从战略和长远两个大局来考虑问题。


关键词:日本料到中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6 , Processed in 0.0410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