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和谐的云团: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浅析

2013-4-19 12:0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6| 评论: 0

摘要: 从目击者报告到政府公告 这里摘录几则较为详尽的描述(为尊重个人隐私特隐去ID): 哈密网友:快看中间那个模糊的点,是我爹爹在今天下午19:40在哈密东站拍到的UFO。 某网友:2013年1月27日大概20点10分,空中据乌鲁 ...
    从目击者报告到政府公告

    这里摘录几则较为详尽的描述(为尊重个人隐私特隐去ID):

    哈密网友:快看中间那个模糊的点,是我爹爹在今天下午19:40在哈密东站拍到的UFO。

    某网友:2013年1月27日大概20点10分,空中据乌鲁木齐约45分钟航程,目击不明飞行物。在其爆炸后由IPAD2拍照,效果不佳。当时受影响的天空呈现白天一样的浅蓝色。

\
资料图: 目击者在罗布泊地区看到的螺旋状云团

    新疆某地网友:1月27日晚上8点10分左右天空突现一颗明亮的不明飞行物,随即散发出蓝色光芒并开始旋转, 旋转过程大约持续了10秒左右后消失,但蓝色的光芒一直存在了很长时间。

    新疆某地网友20:18报告:千金难买哥一笑:刚才看到传说中的UFO了,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现在天空还残留着一圈蓝色的尾气。

    青海网友:今天20点21分左右.开车在西部无人区拍到的几张不明飞行物.它高速旋转发出蓝色光茫.几秒钟后高速旋转亮点消失.留下蓝色的光.以蓝色光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大量白色的雾.估计当时离它有几十公里.白雾很快扩散到我们的上方。

    库尔勒网友20:36报告:五分钟前我的位置能在天空看到一道大大的蓝色光,持续了近十分钟,还有人看到刚开始是红色的,这是极光吗?还是UFO?我惊呆了!!

    新疆某地网友20:37报告:刚才出来吃饭,拍到了ufo,一个带着彩光的球体,从西北面慢慢飞到头顶天空,越来越远,最后看不见了。

    库尔勒网友20:37报告:就刚才在库尔勒和二师30团之间的天空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不明飞行物(UFO),刚开始拉着红色的尾焰疾速向上飞行,几秒钟后发出蓝色火焰,越来越大之后开始旋转,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几秒钟后留下一个椭圆的很大的蓝色光圈,在中心旋转的飞行物急速消失。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乌鲁木齐网友20:43报告:刚在家门口的一幕,由于手机相机开的太慢,没拍到最亮的那一幕!就一个小亮点,周围白圈速度特快的转。

    格尔木网友20:49报告:今天晚上刚下夜班车,在天的西边有很大到一团绿光。大概就发生在半个小时前,很像UFO。求坚定,晚上手机拍不清。

    乌鲁木齐网友21:37报告:就在今晚,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蓝色的云团!先是椭圆形后来变成了锁的形状,旁边还有一团橙色的云团,它们之间有着一条线状连接。然后看着它们慢慢消失,我瞬间相信有UFO这样的东西了。太神奇了!

\
资料图: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媒体发布了我国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消息
    就在民众议论纷纷之际,新华社于当天22时48分发表公告称:记者27日晚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在新华社发布这一公告后,世界各国反应不一。

    英国路透社认为,中国军方在近年来的很多报告中都提及要建立自己的反导体系。而最新的这次试验,就可以看做中国希望,加大对南海和东海与中国存在争端的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压力。中国进行反导试验显然是为了威慑其他国家。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美国自由灯塔网站发文认为此次中国反导试验所用的拦截弹是SC-19,而靶弹则是CSS-X-11。SC取自双城子——一个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南部的小城,用于美国对从酒泉基地发射的导弹编号。此前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的中段反导试验被认为是SC-19的第一次成功的打靶试验,而此次使用的SC-19导弹是否经过了改进还无法判断。

    而美国的巨无霸媒体BBC则认为中国在中日钓鱼岛对峙、朝鲜核导危机、中美亚太利益碰撞等敏感事件期间进行反导试验并主动向世界发出公告。有分析认为,中国公布此类试验的目的主要应该是对潜在对手“显示能力”。

    此次中段反导试验分析

\
资料图:此次中段反导试验禁区范围与拦截弹和靶弹发射地点(此图由航空航天港网友kktt绘制,版权属于原作者)
    根据中国政府此前向国际通报的航空管制信息看,中国此次反导试验的禁区是以青海北部的花土沟地区为圆心、半径200千米的圆形区域。也就是说拦截弹的弹体、KKV与弹头撞击后的残骸都应该落在这个区域中。

    如果靶弹从岢岚或者西昌这样距离很远的基地发射,都需要在来袭路径上另设靶弹弹体落区。那么靶弹只可能从酒泉发射了,这样的话由于酒泉基地距离试验禁区太近,如果打普通弹道恐怕就变成上升段拦截了。显然这次打的是高弹道。由此一来靶弹在助推段结束时飞出的水平距离很短,直接落在酒泉基地自己的禁区内,避免了另设禁区。

    通过对微博等各种消息来源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SC-19是一款固液动力并存的多级反导导弹。

    为何能肯定有固体火箭发动机呢?根据库尔勒的目击者报告,有目击者看到了导弹第一级发动机工作时的红色火焰。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加速度小且体积大,各国都只在防空/反导导弹的早期设计中采用过液体火箭发动机。而乌鲁木齐的目击者则提供了关于拦截弹两级分离后的更多信息。从这个目击者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拦截弹固体发动机工作完成后变为一团 “橙色的云团”,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位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底的反推发动机启动后喷出的燃气。由于发动机已经关机,高温的红色燃气消失。而发动机壳体仍然靠着惯性高速向前,于是从发动机上底喷出的反推发动机被风吹向后方并包裹住整个弹体,也就形成了目击者所说的云团。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而一组由客机乘客在空中拍摄的照片则清楚的显示了拦截弹至少是由两级发动机组成。该乘客在描述中提到照片是在“爆炸”后拍的,这个“爆炸”显然是他正巧看到了拦截弹两级分离,当时的时间是20时10分左右。此后,位于照片右侧的一股白烟在空中逐渐散开,这是某级发动机固体推进剂燃烧后的颗粒反射太阳光所致。

    晚上8时左右的新疆中东部地区距离太阳落入地平线才1个小时,高空仍然可以被太阳光照到。所以后来右边的白色烟雾消失并非该弹体内的剩余固体推进剂燃尽,而是弹体下落到低空后已经处于地球的阴影区,我们无法看到罢了。扭曲的轨迹显示出这一级弹体一直在机动飞行以追踪目标。而位于照片左侧的白点则拖着一条蓝色尾迹向左飞行,这就是拦截弹的上面级了。由于液体推进剂燃烧产物远比固体颗粒细小,故不会全反射阳光而是只反射某个波段的可见光,故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拦截弹的上面级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

\
资料图:图中清楚的显示出拦截弹已经分离的固体动力下面级(右侧)和正在飞行的液体动力上面级(左侧)
    这组照片中出现白色螺旋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下一个问题,即拦截弹上面级是全部使用液体动力还是只有主发动机/姿控发动机使用?从理论上讲,液体姿控发动机推力可调且可以多次启动,是姿控发动机的不二之选;而主发动机如果也用液体推进剂,则可以实现共用储箱从而有效减小导弹体积和结构质量,也能简化动力系统提高可靠性。从库尔勒地区多个目击者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看,蓝色轨迹在两级弹体分离后自始至终都有,并最终变成一团蓝色的云雾。仅这个现象就可充分证明拦截弹上面级主发动机与姿控发动机都使用了液体燃料。从20时10分左右两级弹体分离到20时20分许出现白色旋涡,这个时间段内上面级主发动推动导弹剩余部分继续飞行,这就是目击者看到的蓝色长轨迹;而与此同时姿控发动机一直在工作以调整导弹的指向,而目击者真正能分辨出姿控发动机则是在20时20分后,我们可以从视频中发现蓝色轨迹消失了数秒后又出现了,而且变的不规则并开始扩散——这就是上面级姿控系统的某个(或数个)喷口持续工作后的景象。上面级壳体将在姿控发动机的推动下加速偏航下落。这算是一种保险的措施,以避免上面级飞的太远而尽快落到预定落区。白色螺旋的出现证明上面级的使命已经结束了:首先,主发动机推力是指向弹体航向轴线的,这条轴线转过弹体重心,所以不会导致弹体旋转。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此时主发动机已经关机。

    只有位于弹体前端的姿控发动机才会导致弹体旋转。其次,如果姿控发动机还在负责调整导弹指向,就不应该只开一侧的喷口而放任弹体旋转,而是会间歇性的开启不同方向的喷口。我们看到的蓝色轨迹就会变得曲折向前而非乱作一团。最后,白色的螺旋是从姿控发动机喷口抛洒出的未燃烧的推进剂。如果姿控系统还在工作,就不会把未经混合燃烧的推进剂直接喷射出来。可见姿控系统的点火装置已经关闭,推进剂阀门也没有闭合。由于液体推进剂液滴直径很大,会全反射阳光,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白色的轨迹。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这就是上面级工作结束后剩余的高温燃气扩散而成的云团,此时上面级的弹体已经坠落

    综上所述,KKV与上面级发动机分离应该发生在主发动机关机后到弹体旋转之前的某个时刻。目击者最后看到的蓝色云团是姿控发动机工作后留下的,由于是高温燃气故在天空中停留时间较长才散去。而未燃烧推进剂和弹体已经由于重力作用下落了。

    此次反导试验是否针对美国、印度和朝鲜的导弹发射活动

\
资料图:这是一次推迟并且缩水的潜射导弹试验
     巧合的是,就在中国进行中段反导试验前13个小时,美国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中段反导试验。但整个测试中并没有发射靶弹,只发射了一枚GBI拦截弹,试验取得了成功。中国军迷当中流行的一种浮躁心态认为这恰恰反映了美国中段反导陷入了困境,这不但忽视了美国导弹防御局此次试验的目的,更是对美国已经进行的15次地基中段拦截试验(其中8次获得了成功)漠视——整个GMD系统经过多次演练后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宝贵的作战管理经验。拦截弹经过了两代发展也日趋成熟。

    这次中段拦截器试验被命名为GM CTV-01(陆基中段防御控制测试载具-01),整个试验旨在收集改进后的EKV CE2(大气层外杀伤器能力增强2型)的飞行数据。FTG-06a试验故障调查委员会得出的调查报告为这些技术改进提供了依据。也就是说,这次试验不是功败垂成的FTG-06a的延续,而是研发团队在分析总结前一次试验的基础上拿出了改进型EKV CE2并进行了飞行测试。这显然是在进步,而非止步不前。由于是改进型EKV的飞行性能测试,收集的都是飞行器自身的基本数据,自然无须发射靶弹了。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这次试验成功后,导弹防御局已表态希望在2013年3月至6月间使用经过这次测试的改进型EKV CE2进行一次拦截试验。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关注。

    除了美国,印度也在同一天发射了一枚K-15海基战役导弹。K-15导弹从一个海下平台发射升空,按照印度国防开发组织的主席萨拉斯瓦特的说法,导弹在飞完700千米全程后命中了落区,精度很高(主席同志说导弹精度达到了个位数,即小于10米)。由于印度的导弹试验落区一向都定在海中,我们无法得知印度是否具有在海上精确测量弹头落点的能力。对这些官僚言论的真实性我们先放在一边,现在要讨论的是中国这次反导试验是否针对印度或者说印度是否提前侦知中国即将进行反导试验而试射K-15导弹作为回应?笔者认为这显然是巧合。从中国方面讲,我们的航天载具在发射场内的发射准备活动(包括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等)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流程,从时间上讲基本都在一个月左右甚至更长。谁也没法预知一个月以后的事情。而印度方面恰恰是个不准点儿的对手,这次K-15导弹发射本来安排在年年底进行。按照原计划,这次试射是K-15海基战役导弹第一次从“歼敌者”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上发射。但由于“歼敌者”号潜艇研制进度滞后,原定的试验被迫推迟到今年1月,并缩水成海面浮动平台发射。由此看来,中印双方只是按照各自的测试流程在准备导弹试验,并非有意针对对方。

\
资料图:与远程预警雷达交联的远程防空系统完全可以应付由朝鲜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
    至于针对朝鲜运载火箭发射一说则更是没有根据。当中国于1月27日进行中段反导试验时,距离朝鲜火箭发射已经过去了46天。哪有这么迟钝的针对性的动作呢?另外,中国如果想向朝鲜展示拦截“银河”-3号改进而来的远程导弹的能力,根本无须试射SC-19这样级别的中段拦截弹。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鲜能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的地方只有位于东仓里的西海卫星发射场,而该发射场距离中朝边境只有不到50千米。如果朝鲜敢于向西发射火箭,中国军队可以发射射程超过150千米的红旗9A远程防空导弹实施助推段拦截。由于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加速度小且体型巨大,拦截难度反而小于尺寸小且机动灵活的战术飞机以及战术弹道导弹。当位于中国渤海防御圈一线的远程预警雷达捕获目标后,红旗9A这种具备有限反导能力的防空导弹完全可以打掉起飞阶段的“银河”-3号。

    结语

    说到中国的反导试验,就不得不提中国于2007年进行的高轨道反卫星试验。那次试验后,中国外交部对外方的提问避而不谈,结果尽失了外交宣传的主动权。一时间中国反卫星试验被严重妖魔化,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境地。由于高轨道反卫星试验会产生大量长期存留于空间的太空垃圾,在客观上确实会威胁到轨道上的其他航天器。这种试验属于损害各国公共利益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反导则是“迫于”敌方的核突袭而采取的防御性措施,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出于政治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考虑,美国倾向于将中国的反导试验说成是反卫(起码也要强调有反卫能力)。中国于2010年进行中段反导试验后,美国政府就公然在外交场合将这次试验说成是反卫星试验。很显然,照美国的空间探测能力,中国这些试验究竟是反导还是反卫是很容易区分的。

    而这一次反导试验,由于民众摄像器材的普及而被近乎实时的捕捉到,随后中国政府也发布公告承认了这次试验。很显然
关键词:和谐云团中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5 , Processed in 0.0447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