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传记里关于沈飞四代机的外形描述,不知道在和CAC竞争失败后会不会改变,反正现在SAC搞得是个自筹项目,也许会有变化。 如果要有变化,那只能在01-07这几年之中搞定所有的计算和吹风,不然无法赶上07年的竞争。如果没有变化,07年竞争失败之后,沈飞把这个方案完全推倒重来的可能性非常小。四代投标失败方案直接转为自筹资金项目,如果不吃透四代机技术,苏27过后就真完蛋了……根据流出的图和消息601的丝带是无平尾的,那翼型可能和它相似? 601的技术方案似乎是主翼和鸭翼带边条、正常布局、用卡莱特进气道、棱边机头。601对边条的研究时间比较长,但光是边条仍不足以实现丝带的指标,于是上了前翼。双三角肯定是高速和机动的综合产物,估计这个双三角不是J-7E那样的,而是类似F-16XL的,内段后掠角很大,外段面积有限。 这个鸭翼的面积一定不大。在没有TVC的设计和使用经验的前提下,无论是611还是601,都在确保大迎角性能时采用了鸭翼,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隐身怎么解决,不了解。前向RCS贡献最大的貌似是进气道,这个解决了鸭翼带来的小影响恐怕还是能解决的。 三翼面。根据可看到的资料,判断4代的战技指标应该是60度迎角可控,也有可能是70-90度都可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601的方案就是三翼面——601的人没有产品概念,搞个山寨F-16,客户看看也知道不如正版的,怎么可能满意呢。到了四代又来了,山寨了个F-22,一块石头绊两跤,比较悲剧,航空正统的身份把自己的创造力和魄力都给弄没了。 歼14战机是否真的存在? 早期,德国《亚洲航空》刊载了海德力希·科尔特的文章“腾飞的中国空军”,文章中就简单概括了中国预期研制的2种神秘的战斗机。其中就包括歼13,和沈飞的歼14。以下为部分节选: 海德力希·科尔特:“中国的战斗机,目前只有从俄国引进的SU27系列,以及其自身开发的:歼10都是属于第3代战斗机。但可以说,中国并不是把这两种战斗机,当作未来的中国主力战斗机。” 歼13原始设计为MIG-23M。在1965-1977年之间,不断的进行演变设计。1978年停止。在1996年中国从新启动了“长城95”计划。其主要针对歼13的从新设计,以及最新的歼14的设计启动。但是,当时中国国内一片和平呼声。在随即爆发的“台海危机”中,中国紧急购买了第2批俄国战斗机,因此致使13,14的工程进展速度十分缓慢。而有以色列人参与的歼10计划,则是按照很正常的速度逐步进行。 中国高层当时认为可以在依靠歼10与SU27以及仿制的歼11组成的现代化机群,足可以打败台海美,日,台空军。随即美国在亨利·泛华尔兹空军基地,首次试飞了F22隐身战斗机,随后不久,JSF也起飞。随之而来的是以色列人的背信弃义。由于他们迫于华盛顿的压力。 因此,不但将歼10的01号两个型号战斗机的以色列负责部分,全部交给了华府,而且,还将自己正在参与的成都“中国天鹰”无人远程攻击机计划,也提交给美国海军情报部,五角大楼中央情报据。在中国人看来,他们自身列装的战斗机,绝对不可能把详细资料,交给外人的情况下,在去大批投产。因此,中共在1997年-1998年之间,从新开始研制歼10的01号机。并且,在此启动了歼13,14计划。 美军方公布歼14照片:称已在沈阳进行试飞 安德烈斯迪亚森(欧洲军事评论栏目,CV1989研究机构主任):最近公开的美军卫星照片上,中国沈阳有一种新型战斗机频烦试飞,它!是什么?它就是中国目前在沈飞秘密试飞成功的“中国第4代隐身战斗机”。 中国人采取了大规模的严格措施,保密机构以及监督人员,大批进驻该试验场所。我们虽然可以利用卫星进行监测。但是,却不可能真实的进入内部。此次中国人吸取了以前的几次的泄密事件。他们不准许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回家,通信。甚至打手机都会受到检查。另外全部不准使用拍摄手机以及数码相机。 现在其厂房上部顶端,应用了重型厚度的铅板,外面布设镀锌反光材料。另外,设备研制采用了早期毛时代的做法,系统化设计被终止,改成了分组化设计。此项项目包含了13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只能负责1-2个项目。 美军方公布歼14照片:称已在沈阳进行试飞 安德烈斯迪亚森(欧洲军事评论栏目,CV1989研究机构主任):最近公开的美军卫星照片上,中国沈阳有一种新型战斗机频烦试飞,它!是什么?它就是中国目前在沈飞秘密试飞成功的“中国第4代隐身战斗机”。 中国人采取了大规模的严格措施,保密机构以及监督人员,大批进驻该试验场所。我们虽然可以利用卫星进行监测。但是,却不可能真实的进入内部。此次中国人吸取了以前的几次的泄密事件。他们不准许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回家,通信。甚至打手机都会受到检查。另外全部不准使用拍摄手机以及数码相机。 现在其厂房上部顶端,应用了重型厚度的铅板,外面布设镀锌反光材料。另外,设备研制采用了早期毛时代的做法,系统化设计被终止,改成了分组化设计。此项项目包含了13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只能负责1-2个项目。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