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弹道导弹攻防建设上所下得功夫令美国都望尘莫及,在设计上不但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更融入自己的独创技术,往往是看似仿制别人但威力实际远大于前者。中国导弹在杀伤性弹道导弹研制上更是精益求精战力越来越令人恐惧。 台海网11月3日讯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在弹道导弹攻防建设上所下得功夫令美国都望尘莫及,在设计上不但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更融入自己的独创技术,往往是看似仿制别人但威力实际远大于前者。在杀伤性弹道导弹研制上更是精益求精战力越来越令人恐惧。 据各项资料综合显示,中国导弹的强项是中程导弹,远程和超远程弹道导弹略逊美俄的民兵和白杨M导弹。更令世界侧目的是。中国的洲际导弹具有攻击卫星的能力。也就是说,一旦开战,美军全军种会失去“眼睛”,对美国军队简直是个噩梦。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最具威慑力第二炮兵部队的“压箱底”武器。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携带一枚700公斤相当于1百万吨级的弹头。东风-31有限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强的打击能力。而且各阶段的反制导弹方式十分先进,从发射前的机动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是我国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东风5作为中国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相关数据一直被严格保密。从西方公布的信息看,东风-5携带一枚单一的3百万吨核弹头,无疑威慑力极强。但是东风-5部署数量极少,据美国分析中国只有不到20枚的部署。 “风暴一号”远程战略导弹 风暴一号,是中国60年代自主研发的导弹,是中国现役战略导弹中第一种多弹头远程战略导弹。提起中国的弹道导弹,人们最多的提起世界闻名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但是,中国并不是只有这种一种弹道导弹,中国还有一种很少露面的重型运载火箭(或者远程弹道导弹),那就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第一次发射'一箭三星'的运载火箭——“风暴一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在81年的“一箭三星”飞行之后,这种火箭就再也难觅其踪影,据说从那开始,就已经开始秘密装备中国第二炮兵部队。 东风21(中程导弹) 东风21是一种两级弹道导弹,它至少有甲乙丙三种型号,射程从1800公里(东风21甲)、2700公里(东风21乙)、到3200公里(东风21丙)。其中东风21丙的射程不但最远,它的精度也最高(20米)。 东风21打击范围遍布整个东亚,但是东风21丙的制导系统经过特殊改良,有雷达成像的设计用来做末端制导,可以有效打击移动目标,主要的打击对象是大型水面船只,特别是航空母舰。 东风25(中程导弹) 东风25是一个有点争议的弹道导弹。东风25是由东风21改进而来,但是我认为它的性能和东风21丙非常相似。东风25最大的不同是有三个分导弹头,是全世界唯一有多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除此以外,东风25的弹头经过特殊的设计和处理来降低雷达和红外线特征,成为隐形弹头,使拦截更为困难。 大部分的报导描述东风25的射程是3200公里,精度在20米与40米之间,詹氏防卫认为东风25的射程只有1500英哩(2400公里),它能够携带三个25万吨的核弹头,而且圆周误差率(CEP)小于10米,几乎媲美巡航导弹。 东风41(洲际导弹)。 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41是中国大陆威力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洲际导弹,外媒称在2000年以前已经成军。东风41的射程超过14000公里,覆盖整个北美洲。东风41的导引方式与东风31一样,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加卫星导航修正。东风41非常准确,圆周偏差率远小于100米,与美国最先进的MX导弹非常接近。 “红鸟”巡航导弹 东风41最厉害的地方是具有变轨能力,而且在使用变轨弹头舱的条件下还可以携带10个25万吨当量的分导弹头。东风41的弹头舱是一个独立的第四级火箭,当第三级火箭脱离后,弹头舱就在大气层外进行变轨飞行,变轨飞行使它能够穿透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所创建的拦截网,唯一另外一个有变轨能力的洲际飞弹是俄国的白杨。中国的导弹技术无论是导航还是弹头设计都跟美国非常接近,东风41与美国最先进的MX飞弹(和平卫士)相比,它们的功能和技术含量都在伯仲之间,有些性能东风41甚至领先(譬如变轨飞行),只是数量上中国不及美国。 “红鸟”巡航导弹家族 中国从1977年开始开发代号X-600项目。1985年对一个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进行了测试。第一种射程在600公里的巡航导弹于1992年服役,这种导弹被命名为红鸟1号(HN-1),它和俄Kh-55导弹的外观相似。 目前,红鸟系列已经发展到红鸟3号,射程增加到由最初的6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目前中国可能还正在研制红鸟2000,射程估计已经达到4000公里。性能可与美国的战斧一较高下。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