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就计划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经营权转交给中国,但仅在不久前这一计划才得到落实。这招致来自印度专家的一连串负面评论。 印度对中国海军逐步加强在印度洋的活动感到担忧,而把诸如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这样国家的港口经营权转交给中国被认为是旨在用中国军事基地链包围印度。实际上在这里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的可能性并不大,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专家瓦西里·卡申这样认为。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一旦中印开战位于印度邻国的军事基地几乎派不上用场。这些远离宗主国的基地处于印度空军以及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所以很快就能被消灭。另一方面,在巴基斯坦拥有自己永久性大型军事基地有可能让中国成为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动荡的因素。 资料图:瓜达尔港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海军在全球存在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相应的全球性基础设施问题迟早会被提到议事日程。在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的中国战舰现在就已经在积极利用阿曼、也门和吉布提港口以获得补给和维修。 中国每一个派往索马里海域的护航编队都有综合补给舰。通常补给舰在本国港口装载燃油、弹药、食品和备件等各种补给品,然后在海上把它们交给战舰。中国海军非常重视探讨如何向在公海上执行任务的战舰补给燃油、饮用水、食品等。 2011年塞舌尔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国在自己最大的马埃岛设立军事基地。中国国防部在答复中强调,不会建立基地以免污染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虽然个别中国军事专家,例如吴胜利,直接呼吁建立境外海军基地,但是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一直否认存在类似的计划。与此同时不排除只建立境外补给站而不在那里部署军力的可能。 因此可以推测,中国在建立全球性军事基地方面将奉行一条阶段性政策。有可能起初将借鉴苏联建立境外海军基地的经验:先是建立物质技术补给站。 俄罗斯位于叙利亚塔尔图斯港的补给站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补给站包括位于岸边的几座仓库和维修车间,还有一个可以系泊浮动维修车间的栈桥。补给站地面常住人员只有几人。建立类似的补给站可以减少人们过多的注意力,以免被人指控进行扩张。 这项工作有可能在中国海军一些重要发展项目得到实施后展开,包括让中国第一批航母攻击群做好战斗准备。利用中国友好国家的港口建立补给站的可能性不大,更何况像瓜达尔港这样的港口其经营权已经在中国公司手里。利用这些港口中国海军不会遇到任何障碍。而在非洲东岸较为落后的国家为中国海军建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外媒首曝中国海军海外基地内幕:竟高达11个军港 2013年1月4日出版的国际先驱导报登载题为“海军建首批海外战略支撑点?”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虽然解放军不会建立西方式的海外军事基地,但可按照国际惯例打造海外战略支撑点,中国海军可能将在印度洋建立首批海外战略主撑点。 随着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正式服役,随着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2012年中国海军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未来,围绕建设航母战斗群,将引领中国海军编制体制、舰船装备、军事训练以及作战运用研究的发展方向。随着新型驱逐舰、新型攻击核潜艇、大型两栖战舰、新型远洋综台补给舰的陆续下水和服役,将加速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较快的形成战力。 十八大为中国军队建设提出了总体战略目标,即“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随着中国全球利益的不断拓展,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未来10年,中国军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反海盗等海外军事行动。 中国军队虽不会建立西方式的海外军事基地,但并不排斥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若干海外战略支撑点,中国可以在平等、互利与发好协商基础上,在他国建立相对固定的海外补给点、人员休整点以及舰机靠泊与修理点。 文章还预测说,长远来看,中国海军可能将在印度洋建立首批战略主撑点。这批战略支撑点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平时舰船油料、物质补给点,如吉布提吉布港,也门亚丁港、阿曼萨拉拉港,补给方式主要按国际商业惯例; 二是相对固定的艇船补给靠泊、固定翼侦察机起降与人员休整点,如塞舌尔,启用方式以短期或中期协议为主; 三是较为完善的补给、休整与大型舰船武器装备修理中心,如巴基斯坦,使用方式以中长期协议为主。 文章最后总结说,未来10年内,中国有望在印度洋地区最终形成以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为核心的北印度洋补给线,以吉布提、也门、阿曼、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为核心的西印度洋补给线,以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为核心的中南印度洋补给线的三线远洋战略支撑点态势,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有效承担维护国际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的大国责任和能力。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拓展,随着中国海外利益边界的逐步延伸,“建立海外基地”的需求显得日益必要和迫切,而无论是“海外基地”,还是“海外战略支撑点”,只有叫法称呼上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肯定有一些国家、一些人将会抱着冷战思维,对中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战略支撑点提出质疑甚至攻击,但只要中国坚持和平理念,努力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承担起大国责任,这些基地/支撑点必将显现出对于国际社会的积极效应,那些攻击的理由就会不攻自破,反对的声音也会逐渐减退。 一、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态正在发生质变。这给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科技和产业结构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和完成“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能源安全,主要面临以下两大挑战: 结构性危机 第一,能源结构不合理,依然是以煤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68%。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30年煤仍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 第二,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 虽然中国能源总量生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能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能源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匀。其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品种分布是北煤、南水和西油气,因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送的基本格局。 第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92年开始,中国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逐渐拉大,能源消费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 由于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造成中国石油[9。06 0。11% 股吧 研报]供应短缺、进口依存度飙升。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 此外,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60%以上来自于局势动荡的中东和北非,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运输,原油运输约4/5通过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the Malacca Dilemma)。同时,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刚刚起步,石油储备体制很不完善。 第五,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 中国的能源利用率长期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④另外,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全球有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16个。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分分合合、不断调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能源相关的管理、开发和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电监会等部门,权限不明、职责不清。 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管理体制,一方面难以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即使出台宏观能源政策,也无专门机构贯彻实施,更无法实现长远的政策目标,暴露了能源安全的制度性危机。另外,能源市场的垄断行为不可忽视。 目前,中国能源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内的垄断经营和区域市场分割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 二、中国在海外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目前,中国在海外投资多集中于能源和资源矿产领域,其中又以非洲和亚洲最多,特别是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对华贸易的重中之重,一些国外认为,未来十年中非贸易有可能超过中欧贸易额,非洲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石油供应缺口几乎不可能依靠国内石油工业的增产弥补,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其中来自非洲的原油比重迅速增加。 根据海关总署的资料显示,2006年,在我国石油进口量前十位的来源国家中非洲占了四位,分别是:第二位,安哥拉;第六位,刚果;第七位,赤道几内亚;第八位,苏丹。而利比亚、毛里求斯、加蓬、乍得、尼日利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分别排在我国进口石油国家中的第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十和三十二位。 这其中,安哥拉作为OPEC的“新贵”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探明储量为123亿桶,同时也是我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目前,在安哥拉石油出口国中,中国位居美国之后排列第二。多年来,安哥拉正逐渐成为我国在非洲大陆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中,中安贸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石油贸易为主要内容。 中国仍未摆脱“马六甲困局”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的地方,也是中国80%石油进口运输船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通过这条海峡的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人。然而,就是这条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海峡,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为突围而出,中国全方位寻求陆上能源通道。 中国面对“马六甲困局”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全长约l080公里,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15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破万顷碧浪,驶过浩瀚的印度洋,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西亚和东非。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沿岸仍保留着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代。但是,就是这条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海峡,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 长期以来,中国的油气主要进口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80%左右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这一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的约1/4,且海盗猖獗、恐怖分子活动频繁,一旦通道受阻,将给中国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资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即不少专家都分析指出,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超过六万船次,运载全世界1/4贸易量,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马六甲海峡的运输能力已趋近饱和。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进口却只会越来越多。 马六甲海峡也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就在这条1000多公里长的海峡之内,根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的统计,仅2004年,海盗事件就有37起。近年来,海盗劫掠事件减少,但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被称为“马六甲困局”。 美国近年来一直渲染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藉此介入马六甲海峡。2005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出席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就多次提及沿岸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以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但遭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拒绝。 尽管受到有关方面的强烈反对,但美国一直试图插手,以求扩张霸权。日本也曾多次向马、印、新等国表达要参与马六甲海峡安全维护的愿望,企图通过日印、日马、日新等双边协商,插手干涉有关事务。印度也在等待时机,早在1998年,印度就组建了远东舰队,驻泊在距马六甲海峡很近的安达曼群岛。 随着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与日俱增,“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难以保障供应安全。在开拓石油运输渠道方面,中国近年来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方向布子。中俄、中哈、中缅等陆上管道的建设和开通,直接降低了中国油气进口对海上运输的依赖。 许多年前就计划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经营权转交给中国,但仅在不久前这一计划才得到落实。这招致来自印度专家的一连串负面评论。 印度对中国海军逐步加强在印度洋的活动感到担忧,而把诸如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这样国家的港口经营权转交给中国被认为是旨在用中国军事基地链包围印度。实际上在这里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的可能性并不大,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专家瓦西里·卡申这样认为。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一旦中印开战位于印度邻国的军事基地几乎派不上用场。这些远离宗主国的基地处于印度空军以及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所以很快就能被消灭。另一方面,在巴基斯坦拥有自己永久性大型军事基地有可能让中国成为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动荡的因素。 资料图:瓜达尔港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海军在全球存在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相应的全球性基础设施问题迟早会被提到议事日程。在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的中国战舰现在就已经在积极利用阿曼、也门和吉布提港口以获得补给和维修。 中国每一个派往索马里海域的护航编队都有综合补给舰。通常补给舰在本国港口装载燃油、弹药、食品和备件等各种补给品,然后在海上把它们交给战舰。中国海军非常重视探讨如何向在公海上执行任务的战舰补给燃油、饮用水、食品等。 2011年塞舌尔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国在自己最大的马埃岛设立军事基地。中国国防部在答复中强调,不会建立基地以免污染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虽然个别中国军事专家,例如吴胜利,直接呼吁建立境外海军基地,但是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一直否认存在类似的计划。与此同时不排除只建立境外补给站而不在那里部署军力的可能。 因此可以推测,中国在建立全球性军事基地方面将奉行一条阶段性政策。有可能起初将借鉴苏联建立境外海军基地的经验:先是建立物质技术补给站。 俄罗斯位于叙利亚塔尔图斯港的补给站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补给站包括位于岸边的几座仓库和维修车间,还有一个可以系泊浮动维修车间的栈桥。补给站地面常住人员只有几人。建立类似的补给站可以减少人们过多的注意力,以免被人指控进行扩张。 这项工作有可能在中国海军一些重要发展项目得到实施后展开,包括让中国第一批航母攻击群做好战斗准备。利用中国友好国家的港口建立补给站的可能性不大,更何况像瓜达尔港这样的港口其经营权已经在中国公司手里。利用这些港口中国海军不会遇到任何障碍。而在非洲东岸较为落后的国家为中国海军建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