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年前的5月21日,登山英雄阎庚华在高山向导帮助下登顶珠峰。 同一天,他在下撤途中不幸遇难,长眠于皑皑雪山。 眼下由业余登山爱好者与中国登山协会共同组成的一支登山队正在冲顶。每天观看央视的直播,心随登山者粗重呼吸声和脚踏冰雪的“咯吱”声而跳动,也加重了对登山英雄阎庚华的思念之情。 前天,庚华的哥哥庚辰一脸兴奋,他对我说尼玛次仁在冲顶的A组,并连说这太好了。 原来,尼玛次仁是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和珠峰大本营的总联络官。3年前,他对庚华登顶珠峰之举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并签发了证书。提起阎庚华,他总会说这人太犟,还会补充一句“他是条汉子”。 庚辰说,尼玛此次冲顶肯定会顺便寻找一下庚华的尸体,并找回那个装有照相机的包,胶卷里记录着庚华登顶时的情景。 我很敬重阎庚华一家人。 当他们得知阎庚华遇难珠峰的消息各个悲痛欲绝,而悲伤之后却是如常的理智,他们没有对省电视台提出任何条件,这使珠峰报道组的汉子们深受感动。从此每逢过年过节,关中和陈晓刚等都要看望一下阎庚华的父母。老人提早烧上开水,洗净水果,只等敲门声,双方亲热得像一家人。 前年,阎庚华年逾古稀的父亲走了。临终前老人似乎还在侧耳细听,找寻儿子庚华咚咚的脚步声。 庚辰对我说他们全家至今也不相信庚华长眠在珠峰,总感觉他出远门了,说不定哪一天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庚华全家除了他之外谁也未攀过高山,然而他们却有着山一样的胸襟,雪一样的纯洁。 (二) 由业余登山爱好者与中国登山协会共同组成的一支登山队,于今年3至5月间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而组织的活动之一。 从5月11日开始,像央视主持人刘建宏说的那样,坐在家里,电视观众一打开电视不但能看见曾经是那么遥远的珠峰,而且可以听到山友们攀登时粗重的呼吸和脚踏冰雪时发出的“咯吱”声。 连续7天,每天两个小时,还在4个频道同时推出,这样的转播力度在央视是很少见的。 这次转播在央视直播史上确实是一次创举。在世界最高的地方转播,不仅面临的是技术上的难题,也面临着高寒、缺氧给转播人员带来的困难,因此,当电视信号从海拔6000米、6500米、7028米依次传下来的时候,技术人员落泪了。 央视对自己的大手笔也是很自我欣赏的。 主持人刘建宏在直播中不止一次地说,1988年,日本NHK电视台曾经对珠峰双跨进行过直播,但主要是顶峰攀登的那一段,时间也仅仅是6个小时而已。言语耐人寻味。 人所共知,3年前,黑龙江省电视台珠峰报道组曾对阎庚华攀登珠峰壮举跟踪报道,虽然没有直播登顶,但是在中国电视史上创造了一项纪录,报道组成员陈晓刚还因此获得中国新闻奖。 对地方兄弟台之举不予理会,或视而不见,不像国家级电视台的风度,从中露出小家子气更不应该。 (三) 为什么要来登山?这几乎是每一个来采访登山的记者第一个最想提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前来登山者都要扪心自问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登山?这和人为什么要活着一样既简单又复杂,没有哪个登山家能说清楚。 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是这样搪塞提问者的:“因为山在那里。” 这句话等于什么也没说,这也许是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仅仅因为山在那里,所以要去登,这是命中注定的。马洛里的一句意味深远的名言,成了这个难以言语的问题的最简洁的回答,因而被广为借用和流传。 孔子曰:仁者乐山。 其实乐山者又何止是仁者,这种“苦活”、“险活”,安知智者而不乐乎。 没有人逼迫他,阎庚华为何只身攀珠峰?明知山有虎,央视直播的登山队为何偏要虎山行?都知高山缺氧,央视直播人员为何紧随登山队而不舍?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心里,因为它是一种丰富的精神体验?或许是一道难以解开的题。 摄影者介绍今年43岁的刘福勇是大连圣亚极限登山攀岩攀冰俱乐部主任,朋友都叫他“大刘”,现是中国业余登山队队员,正在冲击珠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