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学生登山意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99以及2002年北大的山鹰社曾两次共有六名学生在登山活动中遇难。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如今又发生了清华学子遇难的事故,再次引起学校和社会的警觉。 众所周知,登山、航海、探险这类活动蕴涵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更需要天气、环境、以及各种不可预料因素的配合。即便是经长期训练的专业登山队员锁定某一攀登目标,也需要对气候、当地环境、攀登路线、装备等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周密、细致的研究、准备后才能成行。可以这样说,登山运动是专业性极强、危险性极大的一项特殊运动项目。尽管某些学校有相应的登山协会或组织,定期组织会员搞攀岩之类的训练,也对登山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学习,只是利用假期参与登山活动,显然并不完全具备登山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高山不幸埋少年,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既然登山具有如此大的危险,学生们为什么还对此十分热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青年学子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于高山、大川有着极其强烈的征服欲望,希望由此展示自己的能力,磨练意志,更能领略高山大川的秀美巍峨。的确,这些因素都是登山活动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这又让人想到了另一个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等机构都在刻意宣传“征服”自然这一概念,对登山、徒步穿越沙漠、漂流等活动的成功者都赞誉为“英雄”。这就在人们脑海中形成“冒险成功就是英雄”的印象,不少人都是冲着“英雄”二字进行的冒险。殊不知,人与自然绝不仅仅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少登山、穿越沙漠的探险者在成功后都有如下的感叹――并非是我成功“征服”自然,而是自然允许我去“领略”它的丰姿。这些探险者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的感受清楚地表明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也由此打破了所谓的“英雄”说法。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了解越多,也就越能发现在自然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我们不应简单指望“征服”它来显示我们的能力,过去那种人能改变一切的观念在当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就显得落伍了。假如媒体不再刻意渲染这种“英雄”主义色彩,想必在面对探险等活动时人们也许会更加理智,而不是一时兴起的“逞英雄”。 此外,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早已有了独立的思想,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因此登不登山全凭个人意愿,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不要忘记,大学生依然是学生,他们仍然没有进入社会,对社会的认识应该还属于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活力与热情,也正是由此,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因冲动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因而导致惨痛后果。而且学生并不仅仅是个体,他们牵动着父母、亲人的心绪和感情。父母含辛茹苦将其培养成人,历经多年供其上大学,在即将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和家庭时,倘若孩子出现意外,不仅对其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更使国家多年的培养付之东流。这样的后果并不是学生本人能够独自承担的。 登山不是旅游。因此,在对于学生参加登山等探险活动的问题上,学校和社会的态度应该有所调整,应遵循不鼓励,不提倡,积极引导,严格管理的态度,决不能认为是学生组织,就不加任何干预。只要他是在校学生,学校就有责任。社会舆论不要加温,更不要炒作。另外,有关部门要不要建立审批制度?像珠峰那样属于专业运动员登的山要不要也向业余的开放?总之,要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目前正值暑假,不少学校的学生又投入到了登山、探险等活动中,但愿悲剧尽可能不再发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