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期间,大学生们将分成三组,进行扎筏泅渡、攀岩、溜索、岩降和野外生活技能培训,他们将穿越丛林、沼泽,漂流、荡绳过河,还要寻找帽儿山主要树种及动物昆虫,进行伤员救护等训练。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季克异介绍,有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出现负增长,因此突破体育课程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格局势在必行。目前,已有国家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体育课程教学中,但在我国尚属空白。这一现象正受到国内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了解,为在我国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作为国家级课题进行深入探索。该课题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牵头,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6所大学为首批参加研究的单位。2002年7月,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训练活动。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进行的本次训练为第二次训练。 这次活动过后,课题组将通过科学手段,对学生参加训练前后身体、心理、兴趣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为"体育课程中开发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可行性与课题价值"、"国内外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比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组织方式、教学设计与安全问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发展大学生体能,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提高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等方面研究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有关人士认为,除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外,这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培养他们抵御挫折、超越自我、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意识。同时,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互相帮助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