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漂就是敢于开拓、敢于探险、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迸发。” “四川占尽了漂流的天时、地利、人和,川大漂流队完全可以成为一支与北大山鹰登山队一样有名气的漂流队。” ———冯春 本报讯(记者 赵郁蒙 姚长寿)“一、二,一、二……”昨日下午,3艘漂亮的漂流艇出现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明远湖里,整齐的号子打破了湖面的寂静。4月12日,著名漂流探险家、长漂勇士、雅漂队副队长冯春正式出任川大漂流队的总教练,昨日,他们进行了首次训练。“川大漂流队完全可以成为一支与北大山鹰登山队一样有名气的漂流队。”冯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长漂精神就是拼搏的精神 昨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红色的艇身、橘黄色的救生衣、绿茵茵的河岸三者相映成趣……漂流艇渐渐驶向岸边,5名队员已经是大汗淋漓。就在这群年轻人的中间,记者见到了我国著名的探险漂流家、“长漂勇士”、业界称为“幺哥”的冯春。 趁休息的空隙,冯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听说川大要组建漂流队,一个电话打给我,我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当时冯春正在云南筹建漂流协会。他告诉记者,当年全国的“长江漂流探险”就是在四川成都发起的,之后的“雅漂”、去年的“科漂”等都与四川有很大的渊源。说到漂流,冯春情不自禁地说到长漂:“长漂就是敢于开拓、敢于探险、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迸发。”冯春说,如今,中国的野外探险从过去的“英雄主义”发展到今天的理性科学、健康快乐。自己来到四川大学训练漂流队就是想让升华后的“长漂精神”得到传承,并从川大学子身上看到希望。冯春说:“四川占尽了漂流的天时、地利、人和,川大漂流队完全可以与北大山鹰登山队一样有名气。” 愿长漂精神在四川学子中传承 “其实川大和漂流结缘已19年了,现在漂流队的领队姚曦,作为当时的川大学生的代表就见到了当时的‘长漂’队员,漂流队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川大的学生。”说起漂流队与川大的渊源,川大体育学院院长唐成豪气满怀地说,1986年漂流勇士在全国掀起了“长漂热潮”,当时川大的社团刊物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长漂勇士募捐的倡议。倡议发出后,立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当时的场景真的很感人,大家都被长漂勇士的民族精神感动着。”后来长漂队用川大学子捐的钱买了一艘漂流艇, 命名为“四川大学号” 。“这艘艇一直伴随着我们长漂勇士闯过了无数激流险滩,他记载着川大学子的深情厚意。”“幺哥”深情地说。现在“四川大学号”漂流艇正躺在川大博物馆里。 目标:赶超北大山鹰社 据悉,川大已经斥资十几万元购买了15艘漂流艇,并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将川大新校区300多亩的水域———美不胜收的明远湖作为漂流队的训练基地,硬件设施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属于一流。而“幺哥”来川大出任漂流队总教练后,川大漂流队的“软件” 也是一流的了。唐成说,希望长漂精神能带动川大漂流队的学子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漂流技术一流、综合素质很强的学生集体。 “现在人们提起北大就会想起北大山鹰登山队,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川大漂流队打造成全国高校最出色的漂流队。” 冯春 1985年,四川乐山人、原西南交通大学的摄影工作者尧茂书驾“龙的传人”号抢先于美国人首漂长江,不幸遇难。他的行动激发了一群勇于冒险的热血男儿,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1986年“首漂长江热”,那一年,有十余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漂流热”中不幸遇难。1998年,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完成了世界最高大河雅鲁藏布江的漂流。 2004年7月28日,9名四川人又在世界最大峡谷之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进行漂流,被誉为中国民间大规模漂流第一次走出国门。今年47岁的冯春是惟一亲身经历了“长漂”、“雅漂”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的人。 北京大学山鹰社 北京大学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4月1日,是全国首家以登山、攀岩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社团成立15年来,开展了包括登山、远足、攀岩、探洞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曾先后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东、玛卿岗日、卓奥友等十几座山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