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报2006年5月16日报道 熟悉的景点已经不再吸引游人的目光,一些人把脚步迈向了更新奇、刺激的探险之旅。五一期间发生的几大事件:北京数十名游客被困沙漠、31名“驴友”穿越古道时走失……使人们又一次发起了关于探险旅游的争论。 “人是没有办法与自然对抗的”。去年四姑娘山雪崩事件的幸存者鲜文敏至今依然沉痛,她说,“在自然面前,在突然发生的天灾面前,没有可能会有十全十美的充分准备。” 探险好似人生变幻莫测 国家登山队教练次洛说,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悲剧。 以高山运动为代表的探险活动渐渐成为人类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象征。探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探险的目的地多是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并且气候多变,随时存在突发灾难的危险。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该沙漠的气候特点很多:流动沙丘占80%,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其中的关键是“干”。而北京游客小倩遇难的当天,当地的沙漠温度达到40℃。这让不熟悉沙漠气候的游客很容易中暑。 “人是没有办法与自然对抗的”。2005年初四姑娘山雪崩事件的幸存者鲜文敏至今依然沉痛,她说,“在自然面前,在突然发生的天灾面前,没有可能会有十全十美的充分准备。”一些长期从事户外运动的人士都指出,我们的技术、经济条件都比较落后,针对探险的保障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一旦出现危险,很难应对。同时,由于国内目前所有的保险业务都不针对户外探险,探险爱好者如果发生意外几乎得不到任何赔偿。 鲜文敏说,即使在美国这样探险比较发达的地方,普遍运用GPS等高科技手段、直升机等先进的救援设备,也还是每年都有人遇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出发之前,对天灾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个人的行为,个人要负责。” 国家登山队教练次洛也说过这样的话,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在沙漠中遇难的小倩在网上的留言一语成谶:“无论你准备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也像人生吧。” 探险的脚步无法阻止 真正的探险者,不应该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可是,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从发生死亡的几次灾难性事件来看,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于天灾,而是因为人祸:由于人为的因素忽视探险的难度,对可能遇到的危险缺乏足够的意识,准备不足。 命殒库布齐沙漠的小倩生前就多次在网上发表这样的帖子:“想去沙漠苦旅,不过心里没底,似乎有很长时间都没运动了。”“听说了很多苦旅的故事,走长线的自虐游其实还是有很大危险性的,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我现在还是‘无知者无畏的状态’。”“除了领队,没有一个人认为我应该去,有的压根觉得这种自虐行为不可取。”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贸然去沙漠探险,难怪很多网友都指责她漠视生命。 缺乏危险意识的不止小倩一人,天津大学13名学生沙漠遇险原因主要是知识欠缺,准备不足。据了解,他们这次探险也有所准备,比如身体耐受训练、食品饮水储备、携带野营住宿和防晒物品等。为防止意外,他们还特意在校内留有联络员,定时联系报信息。但由于他们对沙漠气候特点的知识明显欠缺,特别是不知道春夏之交时节北部沙漠中午气温可达六七十摄氏度,对体力和饮水消耗极大,原有的准备就显得明显不足。 另据报道,西藏登山协会每年都会阻止许多全无登山经验和训练的人,甚至有穿着凉鞋、三接头皮鞋、披着一件军大衣就申请登珠峰的。而五一期间,穿越车师古道遇风雪迷路的31人中,居然有5名儿童,最小的只有6岁。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发之前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鲜文敏说,首先就是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要有清晰的了解。不要以为自己身体健康就可以了。身体的健康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长时间不锻炼,那么即使你以前能够承受重体力的消耗,不等于你现在也可以。 尽管存在种种风险,失事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但似乎并没有阻挡年轻人探险的脚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从事户外运动的人今后只会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有这种户外运动的俱乐部。现在这些户外活动大多是自助游,一般借助网络进行联系,网友在论坛上发召集帖子,确定路线,队伍一般由资深“驴友”带领,费用为AA制。这种自由的户外探险方式潜在着较大危险,召集人员和队友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装备和设施也不一定完备。“所以,一定要先了解领队的素质,看他是否专业,是否有经验和能力带领大家完成旅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急救的措施。同时,个人对所去地方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气候等一定要了解清楚,准备好相应的装备。”鲜文敏说。 近年民间山难及事故 1、2000年5月6日、10日,青海玉珠峰(海拔6178米),来自广东和北京的两支队伍分别出现山难事故。5人死亡,1人严重冻伤。 2、2002年8月7日,北大山鹰社登山队在西夏邦马雪山西峰遭遇雪崩事故,5名学生不幸遇难。 3、2004年5月4日,四川雪宝顶(海拔5588米),一人摔伤、一人冻伤。 4、2004年7月3日,3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贵州省六枝县老王山登山时发生事故,其中一人坠崖身亡。 5、2005年初,四川四姑娘山雪崩,两人遇难,一人生还。 户外运动应进行规范管理 杨汉(中国地质大学户外运动教研室主任) 作为全国第一个开设户外运动的专业,我们在努力推动这项运动,但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灾难发生。我们并不赞成盲目的沙漠、高原等复杂地形的探险,如果一定要去的话,就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做到有把握之后再去。 户外探险,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身体准备。现在喜欢探险的大多是城市里的白领,平时锻炼机会少,出去就要背几十公斤的装备,体力很可能跟不上。另外,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里潜在的病症可能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出发之前,首先必须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至少要锻炼一个月以上。这是非常关键的。 另外,必须具备基本的、必要的技术、技能和相关知识,学会使用GPS、地图等定位工具。户外探险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光凭热情和决心就能成功的。 第三,必须具备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和基本知识。因为探险活动大多是俱乐部自发的形式,所以领队的领导能力和出事后的处理能力就非常关键。一个队员能否出行,一看就应该判断出来;也不能等队员倒下了才采取措施,看到队员体力不支就应立刻进行援助。 目前,我国的探险游还处于自发阶段,我们也希望这项事业能够得到规范。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组织,如果有俱乐部想搞户外探险,可向该组织申请,经过培训和考核之后才可以出行。 我们的专业从去年开始招生,明年还要招研究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会从事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我们希望户外运动越来越正规,这样就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对探险旅游无需苛求 王健民(资深旅游专家) 五一期间,发生了多起户外运动爱好者组织的旅游探险活动遇险的事情,报纸上对户外运动的批评声音因此多了起来,甚至有了取消和限制户外运动的呼声。如果说户外运动因准备不足而遭遇险情是一种不理智,那么现在出现的这类针对户外运动的批评,则显得更不理智。 探险活动自然不是度假旅游,为什么我们总想着要把它规范成同一模式呢?探险之所以称之为探险,就已经表明这种旅游形式可能遇到的危险远较常规度假旅游为多。即便是有人在各类探险活动中付出了生命代价,那也应该算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因为按照日本旅行社的计算,我们认为安全系数较高的常规团队度假旅游,每5万人也会有1人死亡。对户外运动者遇险的事件,一个善良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表示心情沉痛的同时,对这些勇敢的人表示一份敬佩!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在发生了探险意外后匆忙关闭,警方发出特别提醒,要求禁止沙漠探险。这样的匆忙决定过于粗疏,也显示了颁布者内心的烦躁。西方国家的探险活动也常常会有意外发生,但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国家会对探险活动进行公开限制。比如说,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登山者遇难的事件已经发生过远远不止一次,我们至今也不曾见到瑞士、德国、奥地利等任何一国颁布禁止登山探险的命令。 探险旅游属于特种旅游之列,而特种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社会、政府和我们普通人应该对旅游探险者提供更多的、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应该竭力苛求其形式的严谨或进行颐指气使的指责。 如果能借内蒙古探险旅游受挫的事件,催生我国的旅游救援走向成熟且实用,才是人们衷心期待的结局。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