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3日消息 2006年7月30日,在记者与登山队一同向慕士塔格峰行进的路途中,时常可以看见各国登山者的身影,他们如同虔诚的朝拜者一般用脚步丈量着这座闻名于世的高峰。 何以有那么多登山者对慕士塔格情有独钟? 慕士塔格峰位于新疆南部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交界处,素有“冰山之父”的美誉,属于西昆仑山脉,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并称东帕米尔高原三高峰。此地区天气变化频繁,给登山运动带来较大的难度。从山脚的卡拉库里湖边看去,该峰就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当地人称之为“慕士塔格阿塔”,“慕士塔格”意为“冰山”,“阿塔”意为“父亲”。 慕士塔格平缓的西坡是滑雪的好场所,每年吸引了大量欧洲的登山滑雪者。慕士塔格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滑雪的山,是登山滑雪爱好者心目中的滑雪圣地。 作为一座闻名于世的7000米以上的冰山,慕士塔格每年都要接待几十支来自国内外的登山队。每年6月-8月是这里最好的登山季节。新疆登山协会户外部主任张庭付说,这个时节慕士塔格峰下蔚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就是两道大冰川之间的台地上那些星罗棋布的各色帐篷。身着各色服饰、操着各种语言的登山者把慕士塔格峰海拔4300米处的登山大本营变成一个真正的国际村。 台湾登山者郭炎明说,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的高度对登山者充满了挑战。此外,景观壮丽、交通方便、大本营距公路线很近、攀登安全性较高等外部因素也是吸引登山者的因素,几年间,郭炎明已经带领上百名台湾登山者来到慕士塔格峰。 7月30日13时,登山队乘车到达了公路的终点,剩下的路就要靠队员们用脚一步步走了。休整半个小时后,队员们开始整理各自的登山装备,包括防寒设施、登山鞋、雪地鞋、帐篷、高寒专用睡袋等。 慕士塔格峰就在眼前,剩下要做的就是去征服它! 此次记者参加的是由新疆登山协会组织的一支登山队,队员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为了保证此次登山活动的顺利和安全,新疆登山协会抽调4名专业登山教练陪同攀登,还专门从西藏请来了登山高手助阵。 从攀登难度来看,慕士塔格应属于一座力量型的山峰。从大本营到峰顶有3196米高差,但从徒步的起点到大本营之间的12公里坡道就已经让记者感到了高海拔地区攀登的艰难。 从喀什市到徒步起点,海拔高度急速上升了近3000米,让很多队员感到不适,而且队员们背上的登山装备平均重达30公斤,攀登的脚步逐渐变得艰难,队员们也从最初的谈笑风生变得沉默起来。寂静的山谷中只剩下沙沙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气声。 与记者同行的冯志明来自澳门,他说自己对慕士塔格峰的情愫,如同一个战士需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对手一般,要么征服对手,要么被对手征服。 来自台湾的许家豪此前曾攀登过南美的一座高峰,他说作为中国人,没有攀登过祖国的高峰将是一生的遗憾,他最终的目标是征服珠穆朗玛峰,攀登慕士塔格峰只是一个过渡目标…… 出发3个小时后,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攀登过程也渐趋艰难,有人开始感到气喘吁吁,最初完整的队伍也变得支离破碎,队伍逐渐成为3个部分,处在第二阵营的记者此时已感到气短胸闷,只能艰难地跟随着队伍缓慢前行。 此时,冰川融化的雪水形成的河流从山谷中汹涌而下,拦住了登山队继续向上的步伐。 教练和队员们开始寻找渡河的办法,几经努力都因水势迅猛而失败。有经验的新疆登山协会教练热扎克·艾山说,河会在下游分流成很多小的河流,水流量会小一些。队员们只能调头朝山下走,在下游寻找渡河的地方。 队员们终于在下游找到了水势较缓的地带,这时,河对岸出现了一个牵着毛驴的柯尔克孜族少年。“驮一个人过河20块钱。”少年伸出两只手指喊道。 登山队来自新疆的队员托连·塔西恰巧也是柯尔克孜族人,他首先坐上了毛驴过河,但毛驴走到河中央时,因为水势太大被冲得倒在河中,托连·塔西也一同跌入河里,幸好河水并不深,没有发生危险,但刺骨的河水却让53岁的他浑身湿透,不住地打着冷颤。 在河中摔倒之后,柯尔克孜族少年的毛驴死活不肯驮人过河了,队员们只有自己渡河,进入河中,记者顿时感到刺骨的冰冷传遍全身,双脚像被冰块裹住一般…… 一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渡过了这条冰雪融河,纷纷脱下鞋活动被冻僵的脚,记者的脚此时已经被冻得发青,但由于阳光还算充足,很快就缓了过来。 过河之后的山路开始逐渐变得陡峭,由于海拔不断增高,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队伍行进的速度越来越缓慢。队员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拉大,记者也落到了最后一个小团队。越来越稀薄的空气使得大家不得不张大嘴呼吸,这时,前方的教练地力夏提冲我们喊:“不要停下来,不怕慢、就怕站!” 此时,我们离开起点已经5个多小时了,海拔计显示的高度是4100米,记者背上的背包和笔记本电脑变得越来越沉重,就好像两座大山一般压在肩上。无奈之下,记者只好丢弃包里的物品减轻负担,先是在山下捡的精美的石头,然后是食品,最后连在喀什买的工艺品也丢弃了。 慢慢地,我们已经看不到前方的队员,汗水浸透了衣服,每走一步都是对自己的挑战。20时,我们一寸一寸地靠近了大本营,最后400多米的距离,我们走了整整半个小时,每走几步,就要坐下来休息半天。已经有队员到达大本营,他们挥手助威:“加油!坚持一下就上来了!” 20时30分,我们终于到达大本营,很多人躺在地上很久都起不来,由于海拔已经达到了4356米,被汗水浸透的身体开始变得冰凉…… 海拔4300余米的地方,多数队员感到气短胸闷、头疼欲裂,部分人感到胃酸。当天晚上,来自澳门的冯志明躺在自己的帐篷里无法动弹,登山队询问他是否要返回山下,被他拒绝了。 当天夜里,记者在窒息中醒来,躺在黑漆漆的帐篷中,被无法抑制的头疼和胸闷折腾得无法睡去,听着帐篷外呼啸的山风和不知名动物的鸣叫,从未体验过的恐怖笼罩着全身…… 7月31日清晨,海拔4300余米的大本营向记者展示了“地球村”的面目。 晨光中,这块山窝中狭小的平地里,星罗棋布地扎着颜色形状各异的帐篷,经过了解,这里聚集着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的500多名登山队员。 新疆登山协会教练热扎克·艾山说,挑战慕士塔格峰的过程,就是每位登山者挑战自我的过程,登山者挑战的不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意志力。 意大利登山者马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看见慕士塔格峰,但很早就知道慕士塔格峰的名字,他说:“我来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征服这个家伙!” 记者遇到了3名比利时登山者,整装待发的他们到达大本营已经6天了,基本适应了高原环境,当天准备向峰顶进发。他们说,登山是种危险的活动,他们曾经经历过山难事故失去最好的朋友,但还是不能割舍攀登的欲望,今年又来到慕士塔格,因为登山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了开始你就会爱上它。 来自俄罗斯的登山者比克斯说:“50年前,就是中国和前苏联的登山队员一同征服了这座世界有名的高峰,能在50年后的今天再次挑战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祝愿所有登山者好运。” 在这个“地球村”中,用语言无法沟通,但有一个名字是所有人都可以听懂的,那就是“慕士塔格”,不同语种的人们见面竖起大拇指说一声“慕士塔格”,便会引来对方会心一笑。 8月1日,在大本营做了一天的休整适应之后,队员们开始向慕士塔格峰发起冲击。因为记者携带的设备不能达到登顶要求,高原反应也十分强烈,只好返回山下。 离开慕士塔格峰之前,记者又向上攀登了几百米,直到看见了千年的冰川,亲口品尝了慕士塔格冰雪的味道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开始下撤。很遗憾自己没有成为登顶慕士塔格峰的一分子,但攀登的过程已经让人终生难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