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用脚步丈量天湖--首届纳木措国际徒步活动散记

2013-3-12 20:2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3| 评论: 0

摘要:   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藻来形容西藏纳木措都不为过,因为她既有湖的秀美,又具海的伟岸,清澈的湖水与万里碧空浑然一体,美的让所有的形容词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失去了魅力。  能够在纳木措碧绿的草地上、蔚蓝的湖水 ...

  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藻来形容西藏纳木措都不为过,因为她既有湖的秀美,又具海的伟岸,清澈的湖水与万里碧空浑然一体,美的让所有的形容词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失去了魅力。

  能够在纳木措碧绿的草地上、蔚蓝的湖水边和绮丽的山峦上行走三天,用自己的脚步精心地丈量这广阔无垠的美景,感受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人生经历中的挑战

  金秋9月,由拉萨市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共同主办的2006年首届纳木措国际徒步活动,给喜爱徒步运动的人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亲近”纳木措的机会。

  对西藏旅游感兴趣的人,大概对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境内的纳木措是有所了解的。

  “纳木”,藏语意为“天”,“措”为“湖”,“天湖”的海拔高度为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为30公里。纳木措确实是“天边的湖”,它比南美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海拔还高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2年一次的“羊年转纳木错”是藏传佛教的一次盛会,届时会有成千上万名佛教信徒围绕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的纳木措转经。

  此刻,手持转经筒的藏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望着突然出现在面前那浩浩荡荡的一列纵队和身着冲锋衣、肩背大包、手持登山杖的人们,那稳健有力的步伐使这些人与悠闲的观光者截然不同。当路人又发现队伍里的主力军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和年过花甲的老者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高原上进行徒步运动,真是了不起!

  记者参加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的活动和随队采访已经一年有余,深知会员们“铁脚功”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这些中老年会员坚持此项运动大都在三年以上,每天至少走15公里,每周都有登山和郊游等活动,很多年轻人都走不过他们呢!

  但是到西藏高原进行徒步运动,对于所有的会员都是平生第一次,由于年龄偏大,部分会员患有血压、血脂偏高等慢性疾病,当他们决定赴西藏时,亲友中的反对声音占了绝大多数。

  中老年人能不能到高原地区进行健身运动?这给活动的组织者也出了道难题。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负责人金乔说:“其中多数‘铁杆会员’都曾经参加过中心组织的‘十年徒步古长城’、‘十年徒步古丝绸之路’等重大系列活动,对这些会员的实力,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但是,对那些临时报名的人员,就不知底儿了,好在西藏有关单位和各级领导都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特别是安全和医疗保障方面,每天都要安排队员的身体检查,根据当天的具体情况,适量安排运动量,绝不会贸然行动。”

  在徒步纳木措的活动中,记者处处感受到组织者周到细致的安排。在每天的徒步行进中,都有两辆救护车随队,给身体不适者及时补充氧气。很多徒步者反映,看到医务人员时刻伴随在身旁,顾虑消除了,心理上放松了,高原反应相对也就减少了许多。

  高原反应属正常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骤增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其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失眠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

  我们从北京到西藏,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更奇怪的是,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有人说,高原是“欺大不欺小,欺高不欺矮,欺胖不欺瘦”。可我的同屋伙伴几乎符合所有的“不欺”条件,却被高原反应活活折腾了好几天,而另一位看上去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却始终情绪饱满,步履矫健,好像高原对她特别优待。

  通过实践,记者总结出一条,那就是一旦感觉不适就赶快卧床休息,或者吃药、吸氧,晚上一定要睡足6小时(吃安眠药),绝不要硬扛着。

  浪漫的小帐篷

  在拉萨适应性休息三天之后,队伍才正式奔赴徒步活动的出发地——当雄县纳木措,因为纳木措比拉萨海拔高出1000多米,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时间是比较安全的。

  为了迎接到纳木措徒步活动的客人,当雄县领导特意搭建了一个漂亮的民俗风情园,让我们在此安营扎寨。开始大家并没有住在民俗园宽大的帐篷里,而是在临近的草地上,亲手搭建了一个个双人帐篷。

  夜晚,拉开帐篷的门帘,我们尽情地呼吸着草原的芬芳气息,欣赏着城市里久违的满天星斗。这种“天当被,地当床”的滋味,开始还感觉挺新鲜,挺浪漫,但当人们早晨起来发觉头昏脑涨脖子酸,薄薄的防潮垫和睡袋不能抵挡地上硌人的石头和草原上突变的风雨时,就开始了向大帐篷的搬迁。

  当然,队伍里也包括部分“职业驴友”,他们的野外装备比较正规,反而认为小帐篷更舒服更保暖,四个晚上始终安睡在那里,风吹雨打不动摇。

  副市长带队跨越极限

  三天的徒步活动开始了,第一天行程约15公里,主要以走公路为主,这样救护车和采访车都方便跟随,本来徒步中心领导提议在山谷中支帐篷宿营,当地领导认为从安全考虑,全体队员还是每天回到当雄民俗风情园大本营食宿。

  第二天,全体队员正式进入“极限挑战”——跨越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那根拉山口是当雄县通往纳木措的必经之地,以前曾是一条古道,千百年来,这里承载了无数的商旅。按队里安排,队员可视自己的身体条件分三批出发。

  第一批:在那根拉山口前4公里下车;第二批:在那根拉山口前1公里下车;第三批:在那根拉山口下车往下坡走。

  本次活动的总指挥、拉萨市副市长许成仓,第一批下车并走在队伍的前列,二十年前,这位安徽籍的大学生,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此刻,这位领导俨然像一位徒步运动员,手里拿着对讲机,不时地扯着嗓子与其他工作人员通报进展情况,灼热的太阳,几天来已经把他的脸颊晒成了“高原红”。

  大家各选路程,量力而行,在最为艰苦的最后1公里,要上一个斜坡,这时候记者感觉自己的腿真像灌了铅那么沉重,开始还与身边的拉萨旅游局局长果果和西藏登山队总教练旺加谈笑,此刻可是一句话都顾不上说了,集中全身力量,向着最后的终点攀登。当果果和旺加的大手把队员们拉上高坡时,大家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但眼前的景色——迎风飞舞的五彩缤纷的风马旗、5190米那根拉山口的标志石、远处依稀可见的纳木措的一湾碧蓝,让大家顿时忘记了劳累,赶快捧起照相机,把这难忘的时刻定格在自己镜头中。

  忽晴忽雨美若天境

  第三天,终于到了享受天下美景的日子。队员们齐聚纳木措扎西半岛,在碧水蓝天下迈出轻盈的脚步,徒步距离为11公里。

  纳木措湖畔没有常住居民,只有举世闻名的念青唐古拉雪峰陪伴着她,已经有七千万年的历史。在流传久远的民歌里,纳木措和念青唐古拉雪峰不仅是著名的“神山”“圣湖”,而且还是生死相依的恋人。念青唐古拉雪峰因纳木措的依偎而显得更加英俊伟岸,纳木措也因念青唐古拉雪峰相伴而愈发妩媚动人。

  正在大家尽情享受沿湖徒步和一饱眼福的乐趣,天空突然飘过来一片乌云,说风就是雨,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往下掉,幸亏救援的汽车及时赶到,大家才幸免淋成“落汤鸡”。

  仅一顿饭的工夫,雨过天晴,纳木措立即又显露出她妩媚的笑脸。

  纳木措欢迎勇敢者

  “变化多端”是纳木措风光的最大特点,如果有勇敢的游客冬天到纳木措,就可以看到广阔无垠的冰板、雪海。极目望去,湖中的冰浪千姿百态。据牧民说,每当藏历11月15日夜里,整个纳木措涌起的大浪忽然间会变成一座座“冰雕”,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北极熊,有的像塔林……这种骤变非常准时,几十年来仅差一两天。

  初春的纳木措,景色更是壮观之极,透明的冰面,常传来噼噼啪啪、轰轰隆隆的声响,冰面相继裂开道道闪亮的大缝,一块块大冰纵横交错地出现裂口,随即湖面如巨雷震响,万炮齐鸣,令人胆战心惊。接着各种形状的冰块在动摇、在震颤,在融化、在消失,纳木措又从凶暴变得温柔。年复一年,都是如此。

  如今,我们只是选择在温柔的秋季来欣赏纳木措、徒步纳木措,在这次活动中全体队员都经受住了高原生活和高原运动的考验,大部分队员每天都徒步约10公里,用自己的脚步亲自丈量、感受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相信有一天,勇敢的探险家和徒步旅行家们,也可能会选择其他季节来拜访“天湖”,把她四季的景色和盖世绝美的风光记录下来,让世人在中国的“天湖”面前叹为观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1:36 , Processed in 0.0483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