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首都北京的自行车数量位居世界城市之首,超过了一千万辆,平均每天有两百四十万辆自行车行驶于北京的街道上。自行车与古城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已成为北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这种既健康又环保的出行方式。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自行车的情感,在9月22日“国际无车日”之际,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骑行北京周”活动。并得到了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资助。百度公司也借助其网络平台为此次“国际无车日”活动进行宣传。 9月22日上午10点“骑行北京周”的开幕式在位于文津街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分管举行。数十位媒体朋友、民间环保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开幕式。开幕式上发起此活动的组织代表分别发言,并宣读了“加入我们,成为时尚的自行车一族!”的倡议。著名摄影师王文澜为此次公益活动捐赠了十几幅摄影作品,其主题全部是有关自行车与人们生活的。 整个“骑行北京周”活动由为期一周的主题摄影展以及23日的骑行活动组成。“骑行北京”摄影展在文津街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分管举行,展出时间为9月22日至9月29日,早9点到晚四点半,对公众免费。参观者可以从摄影作品中感受到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的工具,它已成为健康、环保以及时尚的又一代名词。 9月23日上午十点发起单位还将组织志愿者骑上自行车从朝阳公园南门出发,穿过后海,最后到达摄影展的展厅,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分馆,以此行动来表达对自行车的喜爱以及创建绿色北京的决心。在骑行过程中,志愿者们还将发放精美的名信片。 想了解更多活动情况可登陆“绿色选择”网站www.greenchoice.cn 中国自行车协会网站:www.china-bicycle.com 补充信息: “国际无车日”的诞生 1998年,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随后,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南美和亚洲不少城市竞相效仿,使9月22日成了“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