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保护区纪念碑
今天早上一起来大家就开始忙碌了,炊事班的三位厨师早就起床准备早饭了,丁教授也在帐篷外面呼喊着叫大家起床,并告诉大家外面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11度。我睁开眼睛看到帐篷里面结满了霜,是由于晚上室外温度低,帐内哈气重引起的,看来下次要开一个通风孔才行。 早餐是菜粥,就是把蔬菜和米混在一起熬出来的,因为吃过早饭还要拔营,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品味菜粥的味道,吃完了就要开始工作。 正在拔营的时候,突然听说志愿者老驴早起身体不适,高原反应过于强烈,已经被队医吴松笛送往格尔木了,大多数队员还没来得及跟老驴道别,只希望他下了高海拔就会尽快恢复。拔营的过程虽然忙乱,但大家都干得非常起劲,尤其是藏族司机,他们边干边唱,好不快活,我和几位志愿者也想跟他们一起唱,但想到高原本来就缺氧,再一唱歌,非出现高原反应不可,还是闷着头小心干吧。 大约过了1个小时,拔营工作完毕,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派来的1名森林公安局长和3名森林干警也跟我们会合,大部队向着科考的第一个正式营地—库赛湖出发了,库赛湖距西大滩不过200多公里,但有一半是公路,另一半就是旷野了,总共要花近5个小时才能到达我们预期中的营地—库赛湖边,好在森林干警们熟悉地形,有他们做向导,队伍的行进就会顺畅多了。 但刚出发不久,一辆运送物资的大卡车出现了故障,需要停车排查,只好由高老师带领21号车留下来陪同。通过手台呼叫,队伍将在不冻泉保护站集结。大部队向着不冻泉保护站行进,没过多久就正式进入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领地—昆仑山口,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大家纷纷下车拍照留念,因为这里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标性建筑—由五只藏羚羊组成的石雕,以及可可西里保护区最杰出的任务—索南达杰纪念碑。肃立在索南达杰纪念碑前,回想着他与盗猎分子英勇斗争的场景,不由得从心底佩服这位英勇无畏的高原斗士。 过了昆仑山口,再前行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不冻泉保护站,由于后面的大卡车还没有跟上,我带着一辆车去迎大卡车,还是在昆仑山口附近与大卡车会合,最后大部队在12点左右终于会集在不冻泉保护站了,由于后面的路都是旷野中的土路,大家匆匆在附近的几家藏族饭馆吃了碗面条就继续赶路了。 车队终于驶出了公路,踏上了很多人向往已久的可可西里,这里真正是一望无际的旷野,除了20几辆车沿着前方的车辙前行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动的东西,就连天上的云都低低的垂在远处的山岗上,没有丝毫飘走的意思。突然间手台里传来了丁教授的声音:“右前方有一群藏野驴。”顺着方向看过去,果然有一群藏野驴在附近徘徊,于是大家纷纷下车,取出各自的“长枪短炮”,拍了个够,可能是这群藏野驴也看到了我们这个长长的车队,非常配合地摆了几个Pose,向着远方跑去了。 车辆行进在旷野里,队伍拉开了很长,头车距尾车已经有好几公里了。我坐的18号车排在后面,等到了一条小河附近才发现,前面的大卡车已经陷在泥里了,队员们正在指挥救援呢,我也跑上前去参与救援。救援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从后面拖,一种是从前面拖。对车辆抢救有着丰富经验的志愿者老鹰建议从前面把车拖出来,于是另外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六驱牵引车同时开足马力,在大家的吆喝下终于把大卡车拖了出来,第一次陷车救援圆满成功。 车队又行进了1个多小时,这是前方车队已经与后面的车队相距很远了,眼看着前面又是一个泥塘,我们的18号车正在单独行驶,我给了司机尊珠一个口令,让他挂四驱冲过去,可是他没有会意,车子陷在了泥里,没办法,车上的另外三个人(我和两位央视记者)一起下车往前推,好在越野车车身比较轻,车子终于在我们三人的推动下驶出了泥塘。 紧接着后面的三辆大卡车同时到达了,我就站在原地给大卡车指挥,前两辆都顺利通过了,但到了第三辆(5号车)可能是司机师傅犹豫了一下,车子又陷在泥塘里了,刚刚过去的两辆大卡车又调回头来救援5号车,可是车身陷得太深,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更不幸的是中石化的一辆有罐车没有判断好前行的路线,也现在这个泥塘里了。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而且我们也与前方车队失去了联系,高老师决定停止救援,大家一起搭乘越野车赶奔大本营。 旷野里的夜晚格外的开阔,漫天星斗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家都没有心思去欣赏着良宵美景,眼睛只顾盯着前方是否有灯光闪亮,又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终于可以通过手台联系到大本营了,营地在我们前方几公里外,但营地的灯光在指引着我们,终于赶到了营地,丁教授在手台里亲切地呼叫:朱江、高琦欢迎你们回到大本营! 由于现在泥塘里的大卡车正是装运食品的卡车,我们只是匆匆地带了些挂面回来,准备给营地里的队员做晚餐,谁知由于天色已晚,没有找到靠近水源的营地,没有水无法做饭,只好委屈大家将就一宿了。经过一天的疲劳奔波,大家也都乏了,都顾不上吃东西,匆匆搭起帐篷就睡了,明天早上起来还有好多事要做—寻找水源、救援车辆…… 还是先睡个好觉吧,养足精神明天好干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