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都市劲吹“户外”风 河南户外人士谈户外[组图]

2013-3-12 22:2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他们不愿意在节假日睡懒觉,而是把自己放逐到自然的怀抱;他们从不发愁找不到宾馆和饭店,因为背包、帐篷和干粮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家”;他们敢于穿越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严重缺氧的高原山地和凶险多变的无垠 ...

  他们不愿意在节假日睡懒觉,而是把自己放逐到自然的怀抱;他们从不发愁找不到宾馆和饭店,因为背包、帐篷和干粮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家”;他们敢于穿越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严重缺氧的高原山地和凶险多变的无垠荒漠,挑战极限是他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他们呼唤更多的人加入他们,拥抱自然。因了他们——

  都市劲吹“户外”风

  因为总是背着厚重的行囊徒步行进,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玩笑般的自称“驴族”。

  对很多人来说,户外运动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就已经有一些爱好者自发组成小团队,以自助的形式进行野外活动。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户外运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户外运动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相关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仅正式注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已有170余家,会员近万人。同时,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产品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据估计,目前我国已有户外用品生产商300家左右,2005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年增长幅度超过了50%,目前的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

  河南省的户外运动起步于1999年,历经近7年的快速发展。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仅郑州市就有十几家户外用品经销商,河南省共有户外运动俱乐部40多个,预计2006年全省户外用品销售额接近2000万元。

  除此之外,各种与户外运动相关的公益性组织也逐渐崭露头角。2000年,河南省内第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联盟“快乐之旅”正式创建。今年4月,由河南省内几名较具影响力的“驴友”自发组织的“河南省户外救援队”宣告成立。经过短短5个月的发展,目前仅郑州市已有救援队员50多人。在政府救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一民间义务户外救援组织的出现,将为我省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茶水”:身在地狱心在天堂

  健谈的“茶水”戴着眼镜,瘦瘦小小。但就是这个还带着几分学生气的男人,在去年“五一”和“十一”期间两次带队徒步穿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当我问起在飞沙走石中穿行的感受时,“茶水”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身在地狱,心在天堂。”

  去年的两次穿越中,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五一”那次。当时天气特别热,我还记得在正午最热的时候,有队员测量地面温度,竟然达到53摄氏度。在那种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赶路的,否则人很容易中暑。所以我们一到中午就立刻停下来搭凉棚,躲避阳光的直射。但即便如此谨慎,进入沙漠的第二天,还是有两名队员出现了中暑反应。当时我特别紧张,首先我是领队,担负着保证队员安全的责任;其次在沙漠里中暑非常危险,一旦处理不慎,队员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在那种情况下,我决定派出一支小分队,由另一名领队带队,先行出沙漠寻找救援。因为有队员中暑,拖慢了我们的行程,加上天气太过炎热,水的消耗量特别大。出发前我带了18瓶矿泉水,外加一个两升的水袋,到第三天居然所剩无几,求援的小分队也迟迟没有赶到。就在大家近乎绝望的时候,突然起了沙尘暴,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你别觉得奇怪,其实那时候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不是风沙,而是在阳光下的曝晒。沙尘来的时候,会遮住一部分阳光,人也觉得凉快了。于是我们就趁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冲出了库布齐,中暑的队员也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出沙漠的时候,一个队员高喊“感谢沙尘暴”,我立马就乐了。我说你待会儿洗头的时候再感谢吧,我保证你能洗出半盆沙子来。

  “茶水”说,户外运动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种刺激,更重要的是挑战自我、改变自我的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精神也许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欠缺的。要改变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似乎很难,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并没有那么痛苦。就像很多“驴友”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处”。

  “边卡”:坚持的力量

  作为河南户外救援队的发起人和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之一,“边卡”这个名字在圈子里几乎无人不知。她的美丽,她的热情,她的无私,还有她对环保精神和AA原则的坚持,注定将成为“驴友”们无法忘记的传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发组织户外救援队的故事。

  组织户外救援队的想法,其实2004年的时候就有了。而促使我们真正去做这件事的,是今年3月份“生姜”在嵩山的遇难。当时很多“驴友”都直接参与了对“生姜”的营救,我们现在的队长“岁月无声”和队员“军刀”、“不可或缺”、“三儿”还和消防队员一起把“生姜”的遗体从山谷里吊了出来。尽管我和“生姜”并没有见过面,但当时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还是觉得特别难过,那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危险就在我们和我们所关心的人身边。所以4月份的时候就由“笑青天”、“岁月无声”、“唐杰”等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老驴”牵头,成立了这支救援队。从成立到现在,尽管还没有遇到过什么实质性的救援任务,但是队伍成长得很快,好多热情的“驴友”要求加入,这让我很感动。但我一直强调一点,户外救援,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体能、经验、急救知识、器械的熟练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素质,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去救别人?所以加入救援队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我们还要定期组织队员进行培训和实战演习。就拿我自己来说,一个绳扣怎么打,怎么给伤者做保护,这些基本的东西只要有空我就会练。说实话,我们这些队员是一群特别可爱、特别单纯的人,因为我们这支队伍是一个纯粹的民间义务组织,所有活动经费和救援器械都来源于队员们的自发捐献,但是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动摇过。既然选择了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不仅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户外运动教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边卡”对我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救援队的发展,不为什么名利,只为了让“生姜”的悲剧不再上演。我相信她的话。不管救援队的未来会怎样,“边卡”这个名字和她对理想的坚持,已经赢得了我的尊敬。

  “FIFA吴”:一头吃螃蟹的“驴”

  认识“FIFA吴”,是通过最近一张在网上炒得火热的帖子《非法吴在线谈出游收组织费》。他说,这张帖子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驴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就像当初开户外店、办俱乐部一样,我坚信我的选择代表了整个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从2000年就开始玩户外运动,应该算是郑州市最早的一批“驴”之一。去年年初,我创办了自己的户外用品商店和户外俱乐部。一年多下来,商店的生意还过得去,但是我发现俱乐部活动却越来越难做了。原因很简单,俱乐部每次组织活动都要贴钱、赔钱。在“驴友”当中有一个不成文的公约,就是AA制,包括组织者在内的所有活动参与者平摊活动中产生的费用。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俱乐部和领队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等难以量化的费用来组织活动,到最后A费还要自己出,你说能不赔钱吗?再这样下去,愿意组织活动的俱乐部肯定会越来越少。所以今年6月份,我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提出参加俱乐部活动每人每天收取10元钱,作为俱乐部和领队相关付出的补贴。帖子一发出,许多“驴友”表示反对,认为我的做法是对AA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争论逐渐升温,后来甚至发展到相互对骂的地步。那段时间我也很苦恼,但是我坚信自己的做法对整个户外运动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所以我只要有空上网,就耐心地一封一封回帖,跟对方摆事实讲道理。在我和许多支持我的“驴友”们的努力下,最终多数人还是认可了我的观点。而且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次讨论中,我也和许多素不相识但有相同看法的人成为朋友甚至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其实在我的构想中,领队完全可以职业化,这将吸引更多人投身于这个行业,“驴友”也能获得更多出行路线的选择,相关产品的销量也会大大增加。总之一句话,整个户外运动行业将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和“FIFA吴”的聊天中,他做事情的果决和洞悉全局的观察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或许正是这些常人所不具备的素质,加上那份对户外运动无法舍弃的热爱,使他成为一头敢于吃螃蟹的“驴”。

  AA制大旗还能打多久?

  AA制,是我在采访中频繁听到的一个词。这个明显带有西化色彩的制度,随着户外运动本身一起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并且长期以来被“驴友”们当作一项基本行为规范坚持至今。也许是出于对传统的尊重,“FIFA吴”关于俱乐部向参与者收取费用的帖子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如今网络论战已经逐渐平息,但AA制是否还会坚持下去,仍然是每一个“驴友”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FIFA吴”的逻辑确实很有说服力:如果长期赔钱运作,就不会再有俱乐部愿意组织活动;没有活动,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没有新人的加入,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如此,把户外运动做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也有一些比较理性的“驴友”指出,现在所有俱乐部都实行收费并不现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省内的大多数俱乐部都属于自发形式,没有经过正式注册。在AA制的情况下,即便参与者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俱乐部也可以拿“民间自发”的挡箭牌推卸责任;而一旦收费,俱乐部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参与者在活动中遇到意外的风险。相比较而言,AA制似乎是一种更为稳妥的选择。

  因此,究竟是选择收费制还是AA制,并不完全取决于俱乐部或者领队的意愿。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俱乐部自身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是否收费的关键。如果是一家正式注册的俱乐部,无论其事先是否收取了组织费,都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承担一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当然会考虑多收一点钱作为风险补偿。如果是一家自发组织的非注册俱乐部,与其在收取一点象征性费用的同时担负起巨大的风险,倒不如干脆选择AA制省心。

  但是如果有一天,绝大多数俱乐部都实现了正规注册、商业化运作,又或者当行业收费标准上升到足以使那些非正规俱乐部愿意承担意外风险的水平,AA制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随着户外运动相关法律、政策的日益完善,AA制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是否会越来越小?面对着日趋风生水起的户外运动,面对着日益蓬勃发展的户外运动市场,俱乐部AA制的大旗还能打多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1:36 , Processed in 0.0438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