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的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地下室里面放置着大量冰柜。那里储藏着一种在室温条件下会马上失去使用价值的研究材料:从西藏的冰川钻取的冰芯。它们记录了若干个世纪的气候变化。 所长桃檀栋教授说,研究人员可借助高度灵敏的仪器测定冰芯中各种氧同位素的数量比,并由此推断出某层冰形成时的全球环境温度。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冻结在冰里的细菌来推导当时的气候情况。这些方法多年来用于研究从南北两极地区钻取冰芯。尽管去西藏和喜马拉雅山从理论上讲比去极地容易,但研究者在几年前才对这一地区产生兴趣。 "人们基本可以将青藏高原视为地球的第三极",福尔克尔·莫斯布鲁格教授说。这3个地区都储藏着大量的冰,对全球气候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莫斯布鲁格从去年起掌管位于法兰克福的塞诺肯贝格自然博物馆和研究所,是德国为数不多的西藏研究者之一。目前,德国研究联合会正与中国科学院在西藏联合开展研究活动。莫斯布鲁格是合作项目的德方规划者。 "在过去40年里,西藏的冰川失去了7%的冰",科隆大学地质研究所的托马斯·克拉夫特说,"我们估计还有25%的冰将在今后40年的内消失。"考虑到全球约1/3的人口饮用从喜马拉雅山流往中国或印度方向的水,这绝对是令人紧张的数字。 克拉夫特是亲赴西藏开展研究工作的德国学者之一。他乘坐一条小船,在海拔4700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的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提取了湖底96米深处的沉积物。他试图依据测量沉积物得到的数据研究东南亚季风的历史变化。 另一个研究课题是西藏的生态系统。今天,青藏高原的风景相当单调。但研究者认为,西藏大部分地区在5000年到8000年前为林木覆盖。至今人们仍不清楚,这种林地生态系统是毁于人类的放牧活动还是气候变化。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