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单车横穿罗布泊的4人科考小组于17日从敦煌启程,正式向罗布泊进发,经历了进入罗布泊的第一天。 当晚,记者与赵亚辉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上时,他刚刚爬上一个很高的山坡顶上接听电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信号保持较佳状态。 赵亚辉说,他们正处于库布塔格沙漠的边缘地带,一整天奔袭了300多公里,沿途经过了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三垅沙雅丹地貌,直至库木塔格沙漠,令4人小组没想到的是,刚进入沙漠北沿地带,就因为流动沙丘太多,沙子又太软,导致路极不好走,到通电话时为止,科考队惟一的一辆奥迪Q7越野车已经陷车快两个小时了。 赵亚辉笑着说:“我们选择从库木塔格沙漠北沿进入罗布泊,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也算是出师不利吧。现在我们其他队员都在奋力挖沙,我因为要找比较好的信号地带,在远离他们差不多五六百米的地方接听电话。” 用的美军轮胎吃的是海军餐 记者:你们这次单车穿越,只有一辆车,准备了几个备用轮胎? 赵亚辉(以下简称赵):我们准备了两个备用轮胎,还把四个轮胎换成了美军将军使用的那种越野轮胎,底盘也加厚了。 记者:如果车子经沙漠上出现故障或者抛锚怎么办呢?是不是只有打卫星电话求救了呢? 赵:在兰州出发前就对车进行了六七天的检查,把各种毛病都逐一排除掉。我和专家们都有一定的修车技巧,简单的故障还可以应付。而且我们还在敦煌找了当地的向导,提前给他们打了招呼,万一我们在罗布泊出问题的话,会通知向导带车来找我们。我们其实不怕别的,就怕遇到沙尘暴。 记者:罗布泊毕竟是生命禁区,除了车子方面的准备,还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比如油、水和食物。 赵:油和水都带了很多,油带了差不多300升,矿泉水带得也很多,基本上能撑一个月。食物带的都是干粮,是海军用的单兵自热食品,我去采访印尼海啸时也用过这种食品,很方便,它外面包裹着石灰石,食用前只需要加一点点水,甚至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说不好听的话,只需用一点尿,或者人的液体都可以让食物加热。 记者:一辆车能装那么多东西吗? 赵:只得使劲地塞呀,我们出发前光塞这些东西就花了两个多小时。 白天大太阳晚上零下七八度 记者:罗布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是不是很大? 赵:白天差不多有20多度,大太阳,天气非常好。现在才晚上8点20分,可能只有几度,到晚上12点估计就只有零下七八度了。 记者:晚上你们睡在哪儿呢?晚上温度这么低,有没有取暖设备? 赵:两人睡车里,两人睡帐篷。在野外我很有经验的,前年我跟珠峰测量队去了珠峰100多天,当时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晚上零下20多度,还睡过睡袋呢。 记者:你们4人中,年龄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呢? 赵: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是我的助手,只有23岁,都是青壮年的男士。 带了纸香酒拜祭探险前辈 记者:你们是怎么组织起来参与这次探险和科考的活动呢? 赵:罗布泊一直是董教授研究的课题,他以前虽然进过四五次,但一直没有横穿过。对我来讲,穿越罗布泊是我很早的梦想,并且客观来说,现在穿越相比以前条件好多了,只需要一部卫星电话、一部GPS,一辆比较好的车,单车穿越是可以实现的。于是我们俩就一起研究,列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 记者:这次穿越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赵:第一要实现单车横穿,而且走了一条比较艰难的路。第二是要去拜祭一下两位科学探险的前辈,彭加木和余纯顺先生,我们还带了香、带了纸、带了酒。第三是我们准备回去以后制作一个罗布泊详细的地物图。还要对沿途的生态考察,也就是动物植物方面考察,还想对楼兰古城、米兰古城进行一些考察。 我们将站在“地球之耳”上 记者:展现在你面前的罗布泊与你的想像有没有差距呢? 赵:说句实话,其实这样的景观我也见过不少,但罗布泊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区域,我们今天只是掀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我们今天离开三垅沙雅丹后,就没有人烟了,就有一种孤独上路的感觉,沙子使路都消失了痕迹。 记者:那有没有看到什么活的生物呢? 赵:没有看到,估计再往里走就会有。 记者:今天一路走下来,你对罗布泊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 赵:我想起了两句古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我们白天一半时间都在阳关和玉门关,玉门关现在只剩下一个城门,周围全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我们发现旁边还有一个古河道,里面还有芦苇的痕迹,我想现在荒漠化已经非常严重了,再过几年的话,芦苇可能也不再会有了。 记者:18日你们会到达哪个地方? 赵:准备到罗布泊的湖心地带,就是被称为“地球之耳”的地方。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