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长城在尴尬中生存 破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组图]

2013-3-23 16:2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河北涞源被毁的孟良城长城敌楼河北怀来镇边城被毁坏的金山岭长城  目前,长城普查、测绘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一些地方的长城破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今年7月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活动中,中国万里长城高票当选,名 ...


河北涞源被毁的孟良城长城敌楼


河北怀来镇边城


被毁坏的金山岭长城

  目前,长城普查、测绘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一些地方的长城破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今年7月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活动中,中国万里长城高票当选,名列首位。对此,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如果仅仅把长城保护工作寄托在评选上是靠不住的。现在需要的,不是谁来告诉我们长城很重要,现在急需让公众了解长城被破坏的严重形势,拿出有效保护长城的措施和行动。”

  长城破坏严重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56岁的白文起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与焦晓江、戴广玉、郝佩新、杨瑞祥、张士君等几位朋友因为喜欢摄影而走到了一起,他们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拍摄长城。从1996年开始至今,每年他们都要几次结伴到北京、河北等地去拍摄长城,在他们的家中与长城有关的照片随处可见。

  十几年的亲密接触,使他们与长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今年5月,焦晓江拍摄长城的作品《蛟龙出海》还获得了由美国纽约摄影学会举办的“第三十五届国际沙龙摄影比赛”国际影艺联盟金牌奖。然而,说到长城,他们除了自豪和骄傲外,剩下的只有痛心。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去过的许多地方的长城都破坏严重,例如,在金山岭长城和箭扣、黄花城长城等一些地方,长城的城墙已经破败不堪,一些烽火台已经坍塌,而在卧虎山长城的一些地方如今只剩下了长城的底座……

  今年11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与山西省交界处的明长城芦梁山段遭到非法采矿者挖掘,主体结构严重损毁。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的专家组认定,开挖长城主体高度达10米左右,造成塌方23米,周边划定的保护区已经被挖掘得破烂不堪,破坏面积共计1000平方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已拨出专款对这段被毁坏的长城进行抢救性保护。然而这并不是偶然事件,2006年,一条新修的公路途经约1公里的一段明长城遗址,开发商无视文物局不许破坏长城的要求,将长城“推倒”20多米,深深地压在路基下面。该公司后被处以50万元罚款,但对文物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我国一些地区的长城破坏十分严重,据了解,在甘肃境内珍贵的战国时代长城本来有600公里左右,但如今从墙体到城基全部计算在内只有300公里,而2200公里的汉代长城只能看到1000公里,1400公里的明代长城也只剩下1000公里。武威市黄羊镇境内有一段蜿蜒数公里的明长城,竟然坍塌分解成大大小小的几十段,远远望去,仿佛一把破旧的锯齿。这些城墙墙体早已风化空鼓,形成脆弱的土壳,用手轻轻一拨,整片的墙体就被剥落下来。在陕西,由于长城大部分建在山间或大漠之中,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许多土墙已经坍塌消失,许多战国及明长城遗迹已被风沙埋压。

  据了解,在河北、北京等地穿行在山岭间的砖石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坍塌状况越来越严重;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占整个长城70%以上的夯土长城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常年受风沙侵袭及雨水冲刷,墙体断断续续,断处长的达到几十公里,短的也有几十米,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长城的痕迹。临近毛乌素、腾格里等沙漠边缘的长城,很多已经和周围的耕地一起被沙漠所摧毁、湮没。

  在尴尬中生存

  据明代史料记载,长城全长约6300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但据中国长城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已不足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已不到30%,从嘉峪关至山海关的明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足2500公里,只有原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或政府管理松散的地方,长城实际上已经消失殆尽了。保护长城这一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告诉记者,人们平常所说的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长城是指的明长城,而中国还有春秋、战国、秦、汉、清等多个朝代修筑的长城,这些长城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北方,包括山东的齐长城、辽东长城等。它不仅指城楼,还应该由关隘、城堡、墙体、烽燧等子系统相互联系,按特定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具有防御功能作用的有机整体。

  董耀会表示,目前只有少数被开发成旅游景区的长城段被围起来后才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采取了保护措施的不过几十公里,长度还不到1/10,90%的长城段都处于缺乏保护的“自生自灭”状态,是名副其实的“野长城”。目前可辨认的墙体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是由石头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还多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

  董耀会表示,长城的破坏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破坏在整个破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地方的长城因自然因素而被破坏,特别是西部的沙漠地区,因为沙漠化侵蚀等原因,长城被破坏得很严重;另一种是人为因素的破坏,由于保护意识淡漠和政府管理缺失,人为破坏长城的行为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长城的人为破坏行为主要包括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相对于自然破坏,人为破坏对长城的损害更为严重,破坏性极大。据了解,取材性破坏行为虽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但目前各地方的长城保护意识普遍都有所提高,大规模拆长城的事件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则是近年间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建设性破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采矿、公路的建设,经常发生截断甚至拆毁长城的情况。

  董耀会告诉记者,2002年在河北张家口万全县的狼窝沟,长城下面修建公路时向农民收购石料,农民没石头就上山去拆长城,以15元一拖拉机将石料卖给施工单位,粉碎后用于铺路基。最后把1000多米的长城挖地三尺,挖成了一条沟。山东的一个地市,境内的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有2600多年历史,当地政府竟然把这段长城拆了,完全按照八达岭明长城的样子修了一段长城,当地政府等于把两千多年的无价之宝毁灭了,造了一段仿制品,它实际上已经不是长城,也已经不是文物,而仅仅是一个道具而已。

  2006年12月1日《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单体文物出台的专项保护法规。针对长城的专项立法,说明了中国政府对长城的高度重视。董耀会表示,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特别是管理的无序状态加上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力量十分薄弱,长城保护机构不健全,使长城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董耀会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野长城”无人看管的状态,2003年秦皇岛市抚宁县为了主动保护长城进行了一种尝试,实行了“长城保护员”制度,当地政府出资雇了沿线18位农民,进行长城的日常巡查和保护,对长城实行有效监控、随时反馈信息。他们每人每年可以从地方财政得到800元到1000元的补助,这一长城保护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该制度已在秦皇岛市全面推开,50个保护员把秦皇岛境内250多公里长城有效看护起来,目前该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北京市也充分利用现有的护林员队伍,同时看护长城,并在全市推广。

  长城“体检”进行中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长城,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从今年开始已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长城全面普查测绘工作,目的是摸清长城的基本情况,为制定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准备。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长城档案资料。对长城开展全面调查,准确掌握长城现状,是制定、落实保护长城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工作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在河北和甘肃两省开展了试点工作,利用传统考古调查方法和现代测绘技术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成功完成了数百公里的调查与测量工作。据了解,这次测绘与普查工作不仅包括长城的墙体,也包括与长城有关的所有附属设施和文化遗存。这次的工作将准确地测出长城的长度,再把长城的保存状况进行分类,普查出长城保护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普查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保护长城的总体规划。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长城资源调查,将摸清长城资源的家底,对长城本体及相关遗址、遗迹进行调查,第一次运用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手段对长城进行精确测量,建立长城文物记录档案和长城信息资源数据库,为长城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

  据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北京的长城测绘调查工作预计为5个阶段,今年已经启动了第4个阶段,目前已完成3个阶段的测绘工作,野外调查测绘城墙231.47公里、敌台577座、烽火台108座、城堡42座,达到全部工作量的一半多。

  据了解,本次全国长城整体测绘与资源调查工作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到2008年,明朝长城的野外调查工作将基本结束并将公布明朝长城的准确长度等基础数据。2009年左右将发布秦朝、汉朝长城的基础数据;2010年发布其他时期各段长城的测绘数据,并初步完成长城记录档案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为研究制定长城保护规划及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1:28 , Processed in 0.046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