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天刚蒙蒙亮,托克逊县克尔碱镇通沟村村委会主任乌斯曼就来到村口土路边,等候从乌鲁木齐来村里植树的老朋友们。虽然知道老朋友们最快中午才能到,他仍然静静守在村口,时不时往进村的方向张望一下。 此时,乌斯曼的老朋友们正在100多公里外的红山友好百盛商场门口整装待发。清点人数、分配车辆、确认树苗……作为领队的乌市户外运动协会理事长巅马(网名)一直没闲着。即使已是第九年组织驴友去通沟村义务植树,巅马对驾轻就熟的准备工作仍是一丝不苟。 11时许,树苗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到位,一行8辆越野车载着30余名驴友出发驶向群山环抱中的小村庄,其中的七八个人是每年都出现的熟面孔,正是乌斯曼惦记的老朋友。 “闯入”的想法 通沟村全村只有30多户村民,以养殖山羊、种植小麦为生。村里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发源于东天山的一条小河穿村而过,以前,河边生长的百余棵杨树、榆树就是村里仅有的绿色。 2001年,在一次自驾游活动中,巅马“闯入”通沟村,产生了植树绿化村庄的想法,并且一干就是8年,每年4月植树,8月回访查看树苗成活情况。8年中,驴友们自发捐款购买了近5万棵树苗,村民家房前屋后、村小学周围出现了点点绿色。 这次,驴友们又给村里带来了1000棵李子、枸杞、苹果树苗。来之前,巅马跟村里联系,根据村上发展林果业的规划,选择了果树苗。 行驶了约两个小时后,车队由艾维尔沟103省道进入东天山南麓下戈壁上的简易公路。这条由车辆轧出来的土路,长约30公里,是通沟村连通外界的唯一道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通沟村出现在视野中。 小学生也来了 “这两天,大家都在打听你们什么时候来,每年这个时候,村民都盼着(看到)你们的身影。”乌斯曼握住巅马的手,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向他们表示欢迎。 和乌斯曼一起来迎接驴友们的还有克尔碱镇镇长热西丁﹒夏木西。驴友们扎营准备午饭时,巅马、安峰与热西丁﹒夏木西进行了交流。 “村里能不能给我们划定一块地方,集中植树,这样效果会好一些。”这一提议,热西丁﹒夏木西非常赞同,他说:“这一棵、那一棵,来了看不到树。种到一块,一来就看见了。” 村上给驴友们划的地位于村东头的马路边,种三排。“第一排种枸杞,一米挖一个坑,30公分深;第二排,三米一个坑,种李子……”任务刚刚分配好,早已跃跃欲试的驴友们就甩开膀子干起来了。 四年级小学生凯地第一次来村里植树,他戴着一双棉线手套,一双小手还不能把手套全部撑满,用铁锹挖了几下土,手套差点从手上滑下来,凯地往上提了提,又开始挖起树坑,他一边种树一边念着爸爸凯撒教的口诀“踩一踩、拔一拔、画个圈”。 大娘“预定”树苗 种完划定的地里的三排树苗,安峰领着5个队友来到村民热依木汗家的地里,还有一部分苹果树苗是热依木汗提前“预定”好的。 热依木汗已经60岁了,但她坚持要和驴友们一起种树,扶扶树苗、踩踩土,看着一棵棵树苗扎根在自己地里,热依木汗脸上绽放着笑容。新种的苹果林旁边,驴友们前年种下的白蜡树已经冒出了绿芽。 悄悄发生的改变 预先挖好的20多个树坑都种上了苹果树苗,看到还有6棵苗没种,热依木汗赶忙招呼大家再挖坑,“都种上,不要浪费。”而在2001年,巅马他们第一次来她家地旁种树时,热依木汗还有些不高兴,埋怨他们把地都种上树就没地方种麦子了。 当时,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是热依木汗。乌斯曼从小就生活在通沟村,他说:“他们来种树,村子环境好了,村民的意识也改变了。” 乌斯曼的话在巅马那得到了印证,“开始来种树时,村民都蹲在地头看,很不理解,更别说帮忙了。”在他们坚持植树两三年后,村民们意识到植树改善环境的好处,不但乐意接受驴友们送给他们的树苗,还自己掏钱买树苗种。 “再过几年,你们来了就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子了。”对于乌斯曼的邀请,巅马欣然接受,“我们希望种下的树都能成活。只要有人愿意参与,我们会一直坚持种下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