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报道户外运动灾难事件 此处或不该称“驴友”

2013-4-2 20:44|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看报纸上的新闻,发觉有个词用得不妥。事情已经过去三四个月了,一想起来仍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个词便是驴友。  2009年8月15日下午,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有18名来自上海的旅游爱好者,正在参加穿越炉西 ...

  看报纸上的新闻,发觉有个词用得不妥。事情已经过去三四个月了,一想起来仍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个词便是“驴友”。

  2009年8月15日下午,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有18名来自上海的旅游爱好者,正在参加“穿越炉西峡”的活动。谁知突然天降大雨,引起山体滑坡,山洪暴发。3名旅游爱好者和1名当地向导,不幸被山洪冲走。上海市委、市府领导获知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市公安局和市旅游局与当地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全力开展营救工作。自事发之日起,直到发现3名失踪者的遗体,上海媒体始终关注营救情况,发表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

  毋庸置疑,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是充满着关心和同情的;但让人不解的是,所有报道都称旅游爱好者为“驴友”,什么“三名上海‘’驴友‘’在浙被山洪冲走”啊,“最后一名‘驴友’遗体昨日发现”啊,等等。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是日报还是晚报,可以说是众口一词,而且没有一家改口。殊不知在这种场合称“驴友”是很不得体的,甚至是很不人道的。

  不错,“驴友”是一个流行词语。在旅游爱好者中,他们常用来自称或者他称。驴,历来是愚蠢的象征,现代人能够接受这一称呼,表现出了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为什么要称为“驴友”呢?据说有两条理由:一是“驴友”和“旅友”音近,追求一种谐音效果;二是旅游是很辛苦的,特别是自助游,免不了要手提肩扛,跋山涉水,这就需要有一种驴子精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把人称之为“驴”,不过是一种比喻,一种善意的比喻。

  从“驴友”的得名,可知这一词语是带有调侃色彩的。它只是一个“绰号”,在旅游爱好者中互称“驴友”,可以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这个“驴”字,能让人想象到旅游爱好者出行的形象,想象到他们“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健康的心态,以及“山不能阻、水不能挡”的顽强的意志。然而,在正规的场合、正式的文件中,还是应该称他们为“游客”、“旅行者”或者“旅游爱好者”。这是语言运用的一条基本规则。

  回到前面所说的报道,那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雨倾盆,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人员失踪,而且最后证实,三人都不幸遇难。在那样一种特定的场景中,人们一定是忧心如焚,寝食难安。谁还有闲情逸致,用“驴友”这样诙谐的词语来插科打诨呢?这和现实的环境是不相容的,和人们的情绪状态更是不相容的。我对这一词语至今“耿耿于怀”便和在感情上强烈抵触有关。

  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用一些流行词语,可以让文字显得活跃,增强传播的效果。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用得准确,用得得体,用得协调。报道那样一场灾难,用“驴友”这样的词语,未免有轻薄之嫌。它冲淡了严肃的气氛,模糊了报道的立场,也忘却了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值得媒体人三思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59 , Processed in 0.0403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