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性别的讨论一直存在着生理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的争论,长期以来,性别被认为是一种无须说明的“自然”现象,男性与女性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这种性别差异是本质的、普遍的、二元对立的和持久的。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笛卡尔、洛克、罗素等行学家均将两性看作是二元对立的,这种二元对立建构出了两组相互对立的品格:理性与感性、勇敢与被动、强壮与柔弱、公共与私人等,这些策略性的对立,将男性置于优势地位,而置女性于卑贱、“他者”的地位。 持生理决定论观点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帕森斯的性别角色理论。他认为,性别角色是固定和二分的,因而也是分离和彼此对立的。“孩子的出生与旱期养育,建立起一种很强的假设,即母亲与孩童的关系是首要性的,而这又进而建立起另一种假设,即男人因为无须承担这些生物功能,理当专门致力于另一个工具性的方向。” 因而,男性是工具倾向的,女性是表达倾向的,也就是说,男性是任务倾向的,女性是情感与关系倾向的。帕森斯的性别角色理论为区分男性与女性的活动领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男性的本质适合于公共领域,女性的本质适合于私人领域;他相信,男性与女性领域的划分有利于减少家庭中的竞争与冲突,从而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在主流心理学中,生理决定论观点也广泛见于心理分析理论中,强调两性在“核心的自我结构”、自我同一性及关系能力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且心理结构的性别差异还会导致认知如推理、知识的获得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男性与男性的生理解剖作为人类的标准,女性与女性的生理解剖则被看作是对这个标准的偏离;在他石来,男性优势、女性劣势及人格的形成均是由生理结构造成的,“生理即命运”。艾里克森将女性同一性看作是“内在空问”,一种“从生理、心理及伦理上照顾人类婴孩的肉体设计”;而男性同一性则与“外在空间”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涉及到侵犯、兴奋与道德,导致成就、政治优势及冒险。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看来,女性“外在于”语言、公众话语、文化与法律,女性的界定不是根据女性实质上是什么,而是根据女性缺少男性生殖器这一主要的标志。所有这些理论均强调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将女性经验经过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而性别差异的形成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