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性别差异不完全是天生的,从社会意义来看,它是在男女两性的互动中和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塑造和创造出来的。其实,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和创造着性别角色,以使自己的性别身份与人类文化规定的性别符号体系一致,这样就能找到合适的社会定位。也就是说,性别偏见并非由人们生理上的性别差异所决定,而是后天社会建构的结果,它虽然因性别差异而起,但是性别差异并不能成为性别偏见的合理化解释。 认识到这一点,会使人们获得对现存性别偏见的批判反省能力,从而具有一种“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文化生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两性关系的眼光,这种眼光主要是关注未来和理想的,而不仅仅是瞩目过去、现在和经验的。就两性关系而言,性别的自然差异也许永远不会取消,但未来的男性和女性都具有全面发展的个性;而且,全面发展的女性需要由全面发展中的男性来塑造,全面发展的男性也需要由全面发展中的女性来塑造”。这种眼光虽然不能立刻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但它至少“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数千年来在多大程度上一直是建立在男人对女人的控制之上的”。它可以使人们获得对自身性别角色的反思意识。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这样一个思想,性别不仅仅是我们生理上的男女之分。它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机制。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同样,男人也不是生来就是男人的,也是逐渐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就是性别的形成过程。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