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零零社区 首页 女人社区 情感杂谈 查看内容

记忆系列:过年的玩物

2016-2-18 22:5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按传统风俗,正月十五不过,这年不算过完。民国年间的《高邑县志》记载:自除夕至十六,遍街悬灯,士女竞观,夜不为禁,踢毽子,打秋千,以为欢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穷与富,欢乐此时是主旋律。 不仅仅有毽 ...

过年的玩物

过年的玩物

    按传统风俗,正月十五不过,这年不算过完。民国年间的《高邑县志》记载:自除夕至十六,遍街悬灯,士女竞观,夜不为禁,踢毽子,打秋千,以为欢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穷与富,欢乐此时是主旋律。

    不仅仅有毽子和秋千,过年的玩物有很多。行唐人尚秉和先生生前热衷考证历代社会风俗事物,他在著作中提到几种失传的古代游戏,如打球古名蹴鞠,再如弹棋、斗草、藏钩、格五、双陆等,还提到当时仅存的弈棋、象戏、色子戏、牙牌等古代游戏。现在再看,民国年间仅存的还剩几个呢?

    玩物是游戏的载体,许多游戏常常是通过一种具体的玩物来完成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娱乐生活都可能有多种选择,我们记录的几种过年玩物,有的还是现在时,有的则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时,好在走的尚未走远,尚能记得。

    1、秋千

    最初秋千不是纯粹为玩乐而设,而是“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到“齐威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中国”。

    打秋千什么时候成了过年特有的一道风景呢?《荆楚岁时记》上说,“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楚俗谓之拖钩,涅槃经谓之胸索”,说的是一千多年前湖北等地的过年风俗,但这样的场景在北方应该同样不陌生,查我们的一些地方文献,多有人们过年“以秋千为嬉”、“作秋千戏”一类记述。

    秋千的原产地在北方。然而过年打秋千的场景我们现在过年很难见到了。过年在石家庄和保定的乡村走,有意识地找也没找见秋千的影儿,是我们不够幸运?这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新年运动为什么见不到了呢?被忙忙碌碌的我们疏远了呢?

    30多年以前却是不难见到的。在我们老家管“秋千”叫“悠前儿”,所以打秋千也叫打悠前儿。孩子们玩的秋千简单,一根绳,系在斜靠在房上的木梯子上,孩子们坐在上面就可以荡来荡去。再大一点儿的孩子,玩秋千得要在当院另做秋千架,讨巧的办法是找两棵距离相近的树,把绳子的一头绑在一棵树上,另一头绑在另一棵树上。

    这两种因地制宜而做的秋千都不讲究,绳子细,坐上去硌屁股,站上去硌脚。讲究的秋千是特意做的,“用木杠做成秋千架,在横木的上面,系绳两条,下端系一块横板。游戏的时候,人站在横板上,两手握绳,前后用力摇荡,越荡越高,好似凌空飘飞一般”。

    一般,村里最大最高的秋千,也是村里出面做的全村人的玩物,在村中央最繁华的一条街上,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高,孩子荡不起来,一个大人荡起来都难。此地此时,走上秋千的常常是两个有胆色的男人,面对面站定,然后面对面地开始……使劲——— 两个人你来我往,秋千渐渐荡起来,在阵阵加油声中,越来越快,越来越高……人们看见打秋千的两个身影几乎追平了秋千架的横杠,于是,更多更热烈的惊叫和欢呼打观看的人群里爆发出来……

    2、风筝

    风筝也叫纸鸢。乾隆年间的《柏乡县志》记载,过年时,儿童唱秧歌,放纸鸢,村落遍架秋千为戏。

    最早的风筝当然不是专用于娱乐玩耍的玩物。它的使命远比娱乐重要和严肃。传说把风筝派上实际用场的是汉朝名将韩信,韩信要和反叛者陈豨里应外合,他做风筝用于交通信息的工具。他当然没有成功,谋败身死,风筝没随他死去,传了下来。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风筝的发明跟梁武帝有关。我们不能认定哪一说更接近于历史真实,但可以肯定,风筝在唐朝以前已经出现了。

    风筝现在当然也不单是过年的玩物。但许多人都好过年放风筝,为什么好这个呢?大概是别有情味吧。树木还没有绿意,连天空也时常灰蒙蒙的,这时,如果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飞到空中,我们是不是有眼前豁然敞亮的感觉呢?

    买到一只喜欢的风筝现在容易了,卖风筝的人多了,能买到风筝的地儿也多。30多年前不行,想放风筝了只能自做。自做的风筝粗糙,用竹条绑成风筝架,再糊上绵纸或者塑料纸,就成了。没人对一只飞向天空的风筝指责,说它不精致,飞不高,那时风筝能飞起来,放的人和看的人都知足。

    自个儿不会做,只有看人家放,只有羡慕的份儿。看着放风筝的人操纵着那根细细的长长的线,把风筝玩于手掌,借着风力随心所欲,那根线伸向仿佛无穷尽的空中,渐渐没在空中。看着高处的风筝,才知道线的存在,线还没断……

    谁还记得风筝的发明者呢?谁又会于此留意呢?清朝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风筝即纸鸢,缚竹为骨,以纸糊之,制成仙鹤、孔雀、沙雁、飞虎之类,绘工极工,儿童放之空中,最能醒目。有带风筝锣鼓者,更抑扬动听,故谓之风筝也。

    3、鼓与钹

    这两样打击乐作为人们过年的玩物,在今天的省城及附近乡村,并不鲜见。鼓是特制的大号鼓,放置于特制的带轱辘的铁架上。人们推着一路走一路打。

    与之相配合的是耍钹。鼓声和钹声相互缠绕,震天响,把人们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心情宣泄得淋漓痛快。

    正月玩这种游戏也有年头了,并非始自近年。我看到70多年前的文献,关于它有这样的记载:“共用十几个人,一人打着鼓,再有几人敲着铙,其余的人每人手持大铜钹一对,先站成一定的式子,听到鼓声一起,除拿铙的随着鼓点敲打不动外,所有耍钹的人,一面也要随着鼓点敲钹;一面还要耍成种种玩拳式的样子,并且这许多人总是一律的。演时忽紧忽慢须与鼓点合拍,动作也很整齐好看。可见事先的演习也很费时间”。

    4、雪和冰

    到现在,石家庄这个冬天还没下一场雪。

    没有雪,冰也稀缺。雪和冰都曾经是我们过年的玩物,但这些年全球变暖,暖冬一年又一年。这让这个新年在许多人眼里缺少了些生趣。

    雪可以用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 雪可以滑,雪冻了冻成冰也可以滑。对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来说,雪还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和顽皮。

    还是说30年前吧。那时除了大年初一起五更挂鞭,许多人家很少舍得再挂鞭。孩子们也喜欢把鞭拆成单个儿的小炮,一个一个地放。一挂鞭挂了就完了,单个儿放时间长,也可随意,比如孩子们会把小炮插到雪堆里,只让它露出燃放的药捻来。这个游戏多少有些危险,但刺激。点着,砰的一声,雪粒炸起来,躲不及还会被炸一身雪末儿。

    30年前的乡村,还保持着传统的娱乐形式。我们看到的情景,就跟更早时候记录下来的情景一样:“乡村里有冻上冰的壕坑,农民就在上面做擦冰的游戏。擦冰的人先由远处跑来,到冰上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立着溜,随跑随溜,总是直走。有的在鞋底绑一铁片或铁条,一脚擦着,一脚蹬着地跑。要是没有壕坑,就在地上掘一个长沟,沟中注水,隔夜成冰也可以玩耍”。

    5、绣球和毽子

    两样都是孩子们过年喜欢的玩物。绣球现在难见到,毽子还能常见。

    绣球是自家缝制的,是娘或者奶奶用攒下来的做衣裳的下脚布缝制的;也不是全用布,布轻飘飘没重量,又软绵,一块一块布里都缝进了黄豆粒或者麦粒,这样绣球玩起来才有重量,才会发出一种悦耳的声音。

    踢绣球的法子单一,孩子们玩起来就是比数量,看谁踢的多。踢毽子也可以比数量,但踢毽子的人更看重玩出的花样儿。清末来到中国的法国人坎贝尔·布朗士有过这样的记述:男孩们非常喜欢踢毽子,他们的脚非常灵巧,毽子在他们脚上飞来飞去,像是从来不会掉下来似的,忽悠一下弹到左脚,忽悠一下又蹦到了右脚,一会儿飞得老高,一会儿又几乎贴着地面了,简直让人以为是毽子自己在飞。

    踢毽子的游戏早就有了。“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制作毽子不难,预备公鸡毛一束,用布或皮子把它绑在制钱上,想玩就可以玩了。“用右脚由背后踢起,从左肩上过到面前,这叫苏秦背箭;要是踢起之后,将两腿交叉着跳起来,再用叉在后面的脚踢起,这叫剪子股。还有仙人过桥、孤树盘根等许多名称,都是用种种方法去接住或踢起。在踢起之后,有时也能用头、颈、背、眉、膝、鞋底等处去接住。最忌用手去接。玩的时候,许多人围起来传着踢,以毽子落地为输。要是几个人互相比赛数目的时候,有的不玩花样,是以开始踢起直至毽子落地为止,多者为胜”。

    6、棋和牌

    美国人阿瑟·史密斯这样描述清末的中国乡村生活:无论男女都纵情纸牌、麻将等赌博游戏所带来的刺激……春节期间,每个人都可以赌,赌只是为了高兴,而且也没有别的事可干……年老或年轻的妇女坐在草垫或炕头上,兴奋地洗着纸牌,收付着小额的赌钱,每个人都很快活。

    再看民国《万全县志》所记:每逢过年,居民商户“多以掷骰、抹牌为戏,亦有鸣锣击鼓、玩弄乐器以为戏乐者”;“儿童则以放风筝、踢铁球、放花炮、吹喇叭各种应时之玩物为戏”。

    民国《武安县志》也记:过年“居民饱食之余无所事事,即多宗娱乐,闺中则女子为纸牌之戏;每针余无事,即与姊妹宛若共坐一室,斗牌为戏。男子则各寻所好,好赌者则相与同入赌场,或押宝,或斗牌,或掷骰子,穷昼极夜,不以为疲;好武者于广场罗列刀矛,演习刺击,金鼓一鸣,赤臂下场,纠纠桓桓,皆有临阵杀敌之概。商民铺户,则于饭后茶余玩弄丝竹,急管繁弦,亦颇可听。街中则备设戏具供人玩赏,如秋千、木驴、船游、旋床、过梁游、灯山、鳌山等戏,绿女红男,群集嬉游,极歌舞升平之乐”。

    棋类中象棋玩的人最多。牌则有纸牌和麻将牌之分。现在说纸牌,说的是扑克,以前纸牌指的则是叶子。

    画家陈洪绶在去世前一年即公元1651年创作过一副叶子,他是明朝遗民,采取的是不食周粟的处世态度,为养活一家,画了这副著名的博古叶子。“廿口一家,不能力作,乞食累人,身为沟壑。刻此聊生,免人络索”,他“宁可向市井的酒徒、赌徒讨生活,也不去附和新贵”。

    现在很少人再玩这种叶子,而是玩麻将和牌九。但麻将牌普及之后,牌九越来越少人玩了。

    现在下棋和玩牌仍是我们过年常见的日常风景,但是不是全与赌无关,是单纯的娱乐性质呢?“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不但能使人的身体与精神双方面都得到安慰与康健,并且能陶冶德性,培养人格,更是一种良好有趣味的社会教育,例如开通民智,增进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参加社会的生活,都可以由娱乐方面入手办理,而收事半功倍的效果”。70多年前社会学家李景汉先生到现在的定州做调查,对当地当时的社会情形做过深刻的了解,他说,“城市的娱乐虽是重要,乡村的娱乐尤其重要,因为乡村的生活简单,各种文化的机关缺乏,社会团体的生活太少……凡想改良农村的,对于乡村的娱乐不能不加以注意,以求用娱乐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改良农民的习惯,增进农民的知识,启发农民的团体及社会的意识”。

    时过境迁,但这样的认识现在看来仍不过时。  (统筹/执笔 记者 刘学斤  图片为资料图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3 22:05 , Processed in 0.05645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