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古西安桥下打捞出的宋代石将军 人来车往的西安桥即将被新西安桥所取代。
之前从古西安桥下打捞出的宋代石狮 日前,同安新西安桥施工中,打桩机作业时意外探到溪水中有巨石,有的一块就重达数吨。文史工作者认为,西安桥有着近1000年历史,这些长眠于水下的巨石,是西安古桥所遗留的石构件,其文物价值需要重新审视。
古桥石构件重达数吨
昨日,新西安桥施工方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桥施工区域约500平方米,靠近旧西安桥施工时,“打桩机会碰到一些特别硬的石头,多数为长条状。”
据估计,石头以花岗岩居多,颜色较深。同安东西溪管理所蔡所长认为,石头深埋在泥沙中,易造成溪床不稳定,甚至会对下水游泳的人构成威胁,“我见过那边的石头特别大,有的甚至一吨重,方形和长条形都有,不过,我们并没有特地留意上面是否有文字或特别的图案。”
大石头从何而来?同安文史工作者耿瀚说:“那些应该是西安古桥的大桥板,是古桥遗留下来的实物标本。”
同安相关部门研究闽南石雕的一位专家见证过古桥构件的打捞过程,他说,目前的这些大石有的重达数吨,受限于当年的条件,没打捞起来一直是个遗憾。
西安桥时称“洛阳桥之亚”
耿瀚说,建于公元1093年的西安桥气势恢宏,连接同安县城与外界,在同安桥梁史上,举足轻重,载入《泉州府志》,时称“洛阳桥之亚”。据《同安县志》记载,造桥人许西安捐资、始建于宋元佑年间的西安桥横跨西溪,桥长一千余尺,十七墩,通水十八门,雄伟壮观,是省内有名的大桥。
西安桥在同安经济发展史上功不可没。正是西安桥的建成,古同安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使县城颇具规模,经济和水运长足发展,桥两侧商贾云集,史称“桥店”,后来形成古商业街,开辟了同安商业的“黄金宝地”。下游建有码头,舟楫穿梭,沟通同安与台、澎、东南亚等的往来。
桥下曾多次挖掘出宋代文物
事实上,西安桥历经千年风雨,历代屡修屡毁达10余次。修桥建桥时,旧桥石构件大量沉入溪中。
据文献记载,1988年重修竣工,西安桥下发掘出11尊形态各异的石狮、石将军,4件护桥石将军头戴胄身披甲,造型拙朴,线条粗犷,是北宋闽南石雕的代表作。同一时期,4座立于桥头的宋代婆罗门石塔,现存的3座石塔成为省保文物。2005年,西安桥再次翻建,拆除旧石墩,水中又发掘出两尊石狮和古桥石栏杆。
耿瀚推断,桥下至今遗留了为数不少的石构件,其文物价值不可低估。
同安相关部门研究闽南石雕的专家表示,这些古代石桥板,对于研究古代闽南造桥技术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