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8日,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的现场评估会议。本次现场评估按院重点实验室5年一次的评估要求安排,由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牵头,基础科学局组织,旨在全面检查和了解院重点实验室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改革和发展。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和基础科学局的领导与评审组专家共计12人,以及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部分骨干成员。 7月8日上午,在兴隆观测站会议室举行了现场报告会。报告会上,郑晓年代表计划财务局讲话,并向大家介绍专家组成员。随后,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刚研究员作了系统的全面工作报告。在报告中,赵刚向评审组专家汇报了实验室的总体情况,并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近5年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邓李才、周旭、陈学雷、赵永恒和赵刚五位研究员先后作了题为“银河系恒星晕结构的研究” 、“大视场多色巡天(BATC)工作报告” 、“宇宙大尺度结构” 、“LAMOST试观测结果” 和“银河系化学演化与系外行星搜寻的研究”的亮点工作报告。评审组专家对这些报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与报告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7月8日下午,专家组一行首先参观了LAMOST望远镜,赵永恒研究员现场为大家讲解LAMOST的各部分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点。看到国内的望远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们都很激动,并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赵永恒研究员也对专家们的提问作了认真和详细的回答。随后专家组一行又参观了兴隆2.16米望远镜,姜晓军研究员现场讲解2.16米望远镜的历史、结构及正在进行的课题等情况,并仔细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问题。 参观结束之后,专家们立即回到会议室开专家组讨论会。会后,专家组向重点实验室成员宣布了评估意见,充分肯定了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在近5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且对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多条建设性意见。 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今后将向国内更多天文学家敞开大门,使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使LAMOST能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