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1月2日,欧盟国际合作太阳射电天文学研讨会及讲习班(Workshop & School on RadioSun)在北京和内蒙古正镶白旗举行,来自项目合作方英国、俄罗斯、捷克和波兰,以及日本的28名外籍专家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近50余名太阳物理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和讲习班。其中,10月28至31日期间会议在正镶白旗举行,正镶白旗周献军副旗长和旗人大副主任王彪参加了10月29日上午在正镶白旗科技馆举行的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期间,与会代表考查了明安图观测站正在建设的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 本次研讨会是欧盟第7框架计划玛丽?居里国际研究人员交流合作项目(FP7-PEOPLE-2011-IRSES-295272)组织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欧盟第7框架计划玛丽?居里国际研究人员交流合作项目是我国天文学领域首次获得的欧盟框架计划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人员交往和学术交流,对现有数据和设备进行深入挖掘,在国际上几个关键的太阳射电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与方包括英国Warwick大学、Glasgow大学、波兰Maria Curie-Sklodowska大学、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俄罗斯科学院Pulkovo中央天文台和西伯利亚分院Irkutsk日地物理研究所。 与会学者向会议提交32份学术报告和6个讲座报告,分别就太阳射电天文学新一代探测设备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科学目标、观测数据的新型处理方法、太阳爆发现象的动力学过程、太阳射电频谱精细结构和非热过程、粒子加速和能量输运过程等当前国际太阳射电天文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为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包括LOFAR和中国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观测运行、数据处理和前沿科学问题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广泛讨论。讲习班邀请了国际知名的太阳射电天文学家为大家做讲座报告,内容广泛详实,演讲深入浅出,听众包括国内和国际合作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和中青年科研人员,这对充分发挥世界各地太阳射电探测设备的作用,培养年轻的研究人才,进一步提升太阳射电天文学的国际合作和研究水平奠定了基础。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