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王刚透露使用护宝锤出于对造假贩假者的痛恨--文娱频道

2012-8-20 11:1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问:我常看你主持的北京卫视(微博) 的《天下收藏》,觉得护宝锤的设定很有意思,有去伪存真的含义在内。在你砸过的赝品中,有失误的时候吗?王刚 :没有!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另外,它们绝大部分对我来说, ...

问:我常看你主持的北京卫视(微博) 的《天下收藏》,觉得护宝锤的设定很有意思,有去伪存真的含义在内。在你砸过的赝品中,有失误的时候吗?

王刚 :没有!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另外,它们绝大部分对我来说,犹如开门进来一人,是男是女,一眼就能分清吧!除非有那种过度化装甚至做了“变性”手术的,才得仔细辨认一下,看看皮肤粗糙不,手脚大不大;男装女,喉结掩盖不了呀等等。当你看得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

原则

“去伪存真是第一步,是最要紧的”

2007年北京卫视投入挺大的一个节目,名为《天下收藏》。和所有收藏栏目一样,它请了专家、观众、持宝人三方辨宝、辩宝、估宝。不同的是,节目中多了一项砸“宝”。

关于这个环节,我更愿意解释为“护宝”。“真”是“宝”的前提,不去伪焉能存真?

一般情况是这样,经过现场三位专家鉴定后,主持人故作闲庭信步地转悠几圈,追问几句:“后悔吗?退出还来得及。”

在签了“生死文书”(就像过去比武一样,签了文书,就生死由命,再不能找后账了)的持宝人咬牙点头后,主持人突然出其不意地砸了其中的赝品,让节目现场“嘘”声四起。

作为该节目的总策划,我对设置这个环节的创意颇为自得。我认为,栏目的原则,也就是收藏的原则,去伪存真是第一步,是最要紧的。

节目只播了两期,我再去古玩城,已经有店主戏言道:“王老师,带了瓜棱大锤了吗?”对于不能砸的字画等物,我也有招儿:用朱砂笔在上面画钩,就像阎王爷在生死簿上画钩勾人命似的,达到另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方法

“为什么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简言之,就是恨啊!”

要问我为什么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简言之,就是恨啊!恨那些造假、贩假者,同情进而警醒那些上当受骗的藏友们。这么做,实在有些现实关怀在里面。我在这行里待久了,耳闻目睹太多太多穷其一生积蓄,买到的全是赝品的辛酸故事。这就让我下决心,在节目中淡化人们最关心的价格因素,而是突出对瞎活(假货)的鉴别与打击。

记者采访我,谈及《天下收藏》,大多由这一“砸”问起。我就说道,不同意砸的,我特理解。“挺好一个东西,什么真的假的,假的怎么了?也是一个很好的花瓶啊,怎么给砸了,在家里插花也不错啊。”——这就是没有收藏经历的人的过于天真善良所致,凡是有收藏经历的人都打过眼,打过眼的就对赝品恨得要命。

一件事不怕引起争论,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争论是好事。

不过,说句实在话,如果我要不砸,这个收视率肯定要降的,因此就必须有这么一个悬念,要触目惊心。

其实我也不例外。打过眼的,吃过药的,全是因为“这个东西怎么这么便宜”!“故宫(微博)里就一个,我手里也有啦!哈哈!”你在窃喜,人家更是偷偷笑得肝儿颤。

这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残酷的真相:《天下收藏》曾分别在北京、沈阳、兰州办过三期特别节目,义务为广大收藏爱好者鉴宝。赝品率竟然不谋而合,皆为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上下不差一个百分点,令人心寒哪!

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有几期我真是“赶尽杀绝”,每件都砸啊。

我就是要用“砸毁赝品”这一极端的表现方式,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赝品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

责任

“做这个节目,主持人要担很大的干系 ”

做这个节目,主持人要担很大的干系,外行做还真有风险。因为三个藏宝人,座位便分作一、二、三号,但也可能上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弄成了二、一、三号,或者三、二、一号了。你若也分不清楚青花、粉彩、斗彩、五彩的,一不留神,把真的给人砸了就惨啦。

这类悬事儿不是没出过。有一期,轮到马上要“宣判”第二件藏品时,我照例先抄起金锤,在一件五彩瓷瓶上来回晃悠着,惊得本主儿紧着拿手护着他的宝贝。而我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我心中有数,他那东西,一冒头儿就看出来了:开门儿真!

晃悠了好一阵子,该宣布专家鉴定结果了,我往鉴定书上一搭眼,傻了!最后一行字,分明写着:现代工艺品!按说该砸呀,可我明明看真哪!砸喽?万一是真的,得赔人家二十多万呢!破财事小,“失节”事大!全国那么多观众,藏龙卧虎啊,这要传出去,甭多了,就一句:哈哈,王刚砸错喽,赔人家好几十万哪,专家和我脸往哪儿搁呀!

心里一通儿乱,脸上倒没显出来,嘴巴也没闲着,边叨咕有关五彩的话题,边往专家席那儿蹭,顺手把鉴定书放到专家的眼前。从专家们惊愕的神情,我断定是出岔子啦!果然,后台一个负责传递鉴定书的,脸儿都白了,忙不迭地递上另一张纸。原来那张是鉴定第三件藏品的,递早了。而新的一张的鉴定结论果然是“真品”!多悬哪!后怕呀!

摘自王刚自传《我本顽痴》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反对观点

雷从云:粗暴对待民间收藏品,已造成古瓷大量外流

民间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学术界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元青花国内外加起来不足二三百件。事实上,我在北京、呼和浩特以及广东的许多地方见到过民间收藏的相当数量的元青花。已经远远不是两三千件、两三万件的问题了。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档次也非常的高。我在很多的鉴定场合,见过太多的民间藏品,都是以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方式被“毙”掉的。

不给民间收藏的瓷器正名,不仅极大伤害了民间藏家的感情,还造成了瓷器的大量外流。这些年,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见到许多这样流出去的瓷器,都非常的好。而且,他们收的价钱还很低,人家跟我说:“这些都是你们不要的。”我也只能自我安慰:“无论这些宝贝放在法国、美国,还是英国,反正创造它的都是我们中国人,这件东西总归是我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

董浩:我不太赞成“一锤子”

我对新东西、高仿品的态度与王刚不一样。王刚对赝品、高仿品是深恶痛绝,赝品将他坑得够呛,但我不太赞成“一锤子”。参加电视节目的一些藏家,很多也出于爱好而收藏,也是偶尔为之,把人家挺有感情的东西一下就砸了,我就看不下去。我跟王刚说:我希望在你这儿做清洁工,扫点瓷片回去。

仿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承,历来我们也有这个传统。之前有清仿明、明仿宋,尤其是一些高仿。我觉得可以在高仿品上面做个记号:仿。在我的收藏中,并不一定全是老的东西,也有新的、高仿的,因为所有的藏品我都不卖。 (央视主持人)

魏洲平:这一击,充满了一种摧毁文明的现代野蛮

随着手举锤落,被认为是“赝品”的“文物”瞬时变成齑粉。随着这一击,“文物”持有人往往会顿失颜色,痛苦得脸都变了形。因为尽管这些爱物是“假”的,仍有他们巨大的经济付出,和他们对文化的感情倾注!每当此时,我相信许多观众都会心头一震,第一个反应就是,即便这是“赝品”,有必要这样做吗?笔者认为,这一击,表现不出任何文化品位来,相反却充满了一种摧毁文明的现代野蛮!

文物的真伪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认识过程,不仅仅是凭几本专业书上的条条,几位鉴定专家的几句评语就能说了算的。历史上有多少文物,对其真假认识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的争论了数百年也无定论。

即便某文物是赝品,其对社会,对文化本身,尤其是对持有者,具有重大文化影响和历史借鉴意义。大家都知道现存《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也就是说,用“真迹”标准衡量,现存的就是假货。但没有人不认为,这个“假货”却充满了文化和审美价值。如用王刚的“少数服从多数”理论和砸的“手段”,将现存《兰亭序》简单的一毁了之,那显得不是太“仇恨”我们的文化了吗?另如,张大千是以伪造名人假画出的名。如果当时逮住他,并按王刚的“手段”将他的假画一毁了之,那么,我们画坛还会有张大千其人吗?(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文化旁白

劝君莫效曹阿瞒

镜头前,当表演艺术家王刚同志,戴上白手套,抡起紫金锤时,他必自以为是“代天行诛”,生杀大权,一朝在手,何其威武。其锤风所向,无论什么“缠枝莲”或“花口瓶”,一瞬与“死刑犯”无异,且是当场“击毙”,因“生死文约”在先,“被毙”者只好“认栽”,无话可讲。

曹操字阿瞒,有名言行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王刚君之行状,约略似之。当然,王刚只是执锤者而已,真正“英雄”,另有其人。“去伪存真”口号豪气干云,该节目因此名动江湖。一锤复一锤,也确曾砸掉了藏界一些浮躁之气,但,事情并不简单,万类云集,岂可一砸了之。争论从来不断,如称“砸宝”不过“做戏”而已,事先排演停当,一切为了收视率。今此讯一出,“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这还了得,估计会藏家蜂起,“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皆欲为被砸“宝贝”讨讨说法了。不过,专家想必永是铁齿铜牙,既已砸过,岂容翻案?

几位专家仓促会审,当庭宣判,火速执行,究竟有无冤案?无“上诉、重审、终审、抗诉”诸环节,公平否?“人道”否?有无侥幸“过关”者?赝品被砸犹可理解,而真正文物,一锤下去,纵不零落成泥,毕竟“再回头已百年身”,破损器与完整器,其收藏与学术价值,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纵有回天妙手,也难使其“满血复活”,一旦“误伤”,谁来负责?

因此,各方能否再细心慎重些?对文物再多一分敬畏与爱心?再少一些夺人眼球的炒作与噱头?据称该节目自有底线,即“只砸当代仿品”,纵“民国”所仿之伪,也在豁免之列。若真做到,倒也不错。问题是:专家能否时时刻刻、桩桩件件皆明辨秋毫?且每个专家永远出以公心?

换位思考,似可理解专家之“小宇宙”,镜头前,面对藏品,“宁紧勿松”,看严看细,纵判真为假,以一“严”字可自解,若不慎“放走”赝品,他日必成“打眼”笑谈,进而影响江湖地位,岂不悔断肝肠?专家心情,大致如是。但,王刚,你毕竟不是曹操,整个专家团、节目组都别当曹操,那位绝世奸雄才信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面对文物尤其是有争议之物时,能否“疑罪从无”、暂不“当场击毙”?这未必不是给你们自留余地。有朝一日,昔日“认假”之物,铁证如山翻了案,你们当何其尴尬,难道都不怕脸上会长出“缠枝莲”来?

文物江湖,云遮雾绕,水深似海。仅瓷器一项,就有如许动静,而那数不清的珍宝器玩,有多少被埋没被“冤枉”被打入“伪”册?不知有心人是否统计过,那些字画被鉴定为假的,藏家一怒之下而焚之以炬者;那些平日把玩的物件儿被鉴定为假之后,藏家顷刻让其玉碎者;种种因“误判”而被毁被弃的文物,想必不在少数。另外,同样若有赝品因“误判”而过关者,岂不大纵造假之风?

藏家当然要有好心态,专家尤然。且容我再申前请,诸位藏界大拿,宝物在前,莫效曹操,所谓“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之论,真的不适用于文物、文化。民族文化一脉,有赖此一件件之传承。

毕竟,王刚君手中所持,名为“护宝锤”,如何真正“护宝”,端待大家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08:29 , Processed in 0.0372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