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新作《亲爱的》广州高校点映赚热泪一地 陈可辛: 昨日下午,导演陈可辛带着新作《亲爱的》来到广州暨大校园做点映,全场过千观众(多为95后)为片中曲折动人的寻子经历奉献热泪。片后,陈可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我真不知道赵薇能演成这样,演得这么好。”“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所以电影中有了佟大为。”他还骄傲地表示:“吴君如说这部戏非常好看,我为此底气十足!” 记者林虹汝/文 郑凯夫/图 逼问1 你的电影感人还是原作纪录片感人? 陈可辛:真实的东西永远更感人 广州日报:电影是根据纪录片改编过来的。那是你在看过纪录片后,不满意原来的表达形式,还是自己有太多额外需要补充表达的内容,所以才想要用电影来重写这个故事? 陈可辛:我考虑的是纪录片可能观众不够多,而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更多。我是一个电影导演,希望找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灵感有冲动把它拍出来,让更多人看。这不代表原来的作品有不足。这是正常的二度创作,当然我会有创新、有改动、有虚构。我并不是因为自己成为一个父亲才去拍这样一部电影,我是想着我的父母拍这部电影的。之前,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就觉得里面的故事,特别是“二次拐卖”的情节十分感人。 广州日报:说实话,你觉得是你的电影感人还是原来那部纪录片感人? 陈可辛:我觉得真实的东西永远更感人。我再怎么拍,人家都会说“啊,那是电影”。所以,我加了纪录片的片段在里面,这一对比,就更显得故事真实、感人。 广州日报:为什么选择在校园里做点映?你觉得95后的年轻观众能买账吗? 陈可辛:这里面有宣传的需要。既然做“孩子”的故事,我认为当了父母的人肯定会看,但我不能够只吸引父母辈的观众入场。而且我相信,90后观众中也有很多多愁善感、早熟的人,他们能够接受我的作品(场外音:陈可辛在点映后的观众互动中主动透露,自己的母亲也是暨大校友,所以这次特别选择在暨大做点映场)。 广州日报:哭哭啼啼的电影非主流,你担心票房吗? 陈可辛:这真是一部有点拧巴的戏。不是时下流行的热闹喜剧、不是热点的社会题材,总体上说商业性不强。如何面对市场和观众?但我已经用了明星,这就是对市场最好的适应。当然,我相信,只要使用得当,明星就能变成好演员。 逼问2 结尾是留白,你心里赵薇会保胎吗? 陈可辛:我认为她会生下孩子,但这不代表乐观和有希望 广州日报:电影的结局处,正当养母赵薇和亲生母亲争夺孩子抚养权到关键阶段时,亲生母亲被发现离婚了,养母被发现怀孕了。在你心中的剧本中,你认为赵薇会“保”这个孩子吗? 陈可辛:会,我觉得她会留住这个宝宝的,她也没有亲生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我认为“有希望”的结果。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可替代,赵薇扮演的农村妈妈与养子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亲生的孩子就会消失。尤其是赵薇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生活很荒谬。 广州日报:那你认为这个故事应该有一个悲观的尾巴? 陈可辛: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到了30岁就开始看到不少熟悉的人一个个地离开我们,这让生活有了悲观的基调。但我们就是要苦中作乐……所以,我希望在电影中悲观的人生里加入乐观的色彩,就是电影中佟大为的角色,在赵薇最困难的时候加以援手。让世界出现好人好事,让人间有情,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事情,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希望。 广州日报:所以,你特别安排了一个做好人好事的佟大为? 陈可辛:是的。佟大为从开始的时候拒绝帮助赵薇,到后来主动帮助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就是人间有情的表现。我们需要这点希望。 广州日报:从前期的《甜蜜蜜》到后来的《金鸡》系列,再到后来的《投名状》,到近期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感觉你已经转型成为内地“社会话题”导演? 陈可辛:我不会因为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就变成一个专门拍这种题材的导演,总要是找到了能够打动我的故事,我才会去拍,我是一个导演。 align="center" > [1] [2] 下一页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02 , Processed in 0.05391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