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查看内容

《一年级》大学季:用戏剧架构记录偶像养成-一年级,年级,养成,剧本,不愿意-文娱频道

2015-11-4 08:2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掌上资讯频道 网手机版 10月31日晚,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用节目总导演徐晴的话说,制作这个节目的灵感来源,一个是高校招生制度和上戏本 ...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掌上资讯频道 网手机

《一年级》大学季:用戏剧架构记录偶像养成

10月31日晚,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用节目总导演徐晴的话说,制作这个节目的灵感来源,“一个是高校招生制度和上戏本身存在的甄别制度,另一个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青春故事。”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档用另一种方式打开青春的节目”。

既然要“打开”,就注定要接受别人的“打量”,而打量的结果可并不仅仅是有个“二胎”那么简单,注定是要诞生成千上万个“哈姆雷特”的。单从第一期来看,业界似乎更关心创作者口中提到的“另一种方式”究竟指什么?是打着纪实的旗号,实则“卖弄”着偶像剧般的“卿卿我我”,还是索性就是为了还原本真而加以“戏剧化处理”的纪实呈现?究其二者,似乎很多观众也并没有摸着头脑,甚至更有人认为这本身就是一场早有“剧本”的预谋。当然,任何质疑都应值得被尊重,毕竟新鲜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甚至注定是要来一场“想赢但不能怕输”的马拉松的。

长久以来,中国电视一直以“讲故事”见长,无论是早年风靡一时的《话说长江》等纪录片,还是近十年来大热的素人选秀节目,电视人在叙事时越来越追求情节的故事化,无论是真人秀、纪实节目亦或者是新兴而起的真人剧,都遵循着这个“不二法门”在往前走。广义来看,电视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确实也用这种最显而易见的“讨巧”提高了娱乐传播的戏剧内涵,但从狭义来看,正因为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把故事讲好了,反而让电视观众在面对如此真实的超现实场景下,头脑中无法快速完成“真人秀”和“电视剧”的模式切换了,最终竟然造成了一种“审美障碍”。正如托马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说,“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让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所以,当《一年级》这样没有买、也没有借鉴过任何模式的真正纯原创的节目出现时,大家不知道自己是在为“有剧本的故事”点赞,还是在为“无剧本的纯真”而发笑,因此,普通观众也就不知该从何开始“思考”了。

从《一年级》首期来看,这档节目糅合了真人秀和电视剧的各自优势,因而更像是一个“偶像养成的真实戏剧”,但这个定位,放眼当今中国电视还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探究这档节目的真正价值,我们必须在“偶像养成”与“真实戏剧”这两个概念间找到某种合乎于寻常的关联,而笔者认为,这个关联的核心恰恰就在于,《一年级》想要打造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泛娱乐偶像养成模式”,而是一种“偶像个性化养成路径”。

早在传出要制作大学版《一年级》时,“偶像养成”就成了区别于去年小学版《一年级》的重要特质。何谓“偶像”,他是每一代人心中都曾有过的“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一个象征物”,对于这些少男少女来说,他们是“后超女”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5后”,这一代人是互联网“下的蛋”,从来不缺乏偶像,更因为有太多渠道可以看到偶像的“前世今生”而绝不会盲目崇拜或奉承某个个体,再加上他们学习的是艺术学门类,是影视表演,因而在他们心中恐怕早就明白了,从入行开始就要往自己身上先插把“双刃剑”。

当基于移动互联下的“泛娱乐时代”逐渐兴起,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都成为了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攻方向,但是,《一年级》似乎并不想趋同于以往节目中的某些剧情化设定,反而给予了这群素人更多自由化的表达空间和行为宽容,因此,在节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群才刚迈进艺术大门“一只脚”的大一新生,他们不愿意在所谓的议程设置中“被偶像”,而是在节目中小心翼翼地探寻着怎样在成为真正的偶像前,寻找到自身性格差异化释放与心理成长空白点补位间的一个平衡,这才是他们在《一年级》中要展现出来的最真实的一面,当然这也是“偶像个性化养成路径”中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在首期节目中,旁听生“8进7”成为了贯穿主线的一个核心串联点,面对即将到来的“甄别”,佟梦实选择了“拒签”,赵顺然选择了“悄然离开”,两种性格下,恰恰体现出了这一代人身上所独有的两种特性,前者是渴望友谊,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而一旦遇到这份情谊则可以为“知己者”义无反顾;后者则是好面子,更有一种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渴望被尊重,但也绝不愿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脆弱甚至伤痕。所以,当“甄别”来临时,一个选择了“停下来”试图守住这个刚刚建立起的“圈子”,不希望被意外打破,而另一个选择了“走出去”,既然无能为力,也要给这个“圈子”留下最美的背影。此间,佟大为、袁姗姗等明星老师的固执与妥协,CC等同学的不知所措和束手无策,都在侧面将佟梦实和赵顺然的行为表现助推至高潮,因而节目看起来,“真实之纯美”与“戏剧之张力”兼而有之,

让人竟有些如观“电影大片”之畅快了。这也恰恰印证了“真人秀”的“点睛之笔”在于“真实”,而绝不是“秀”。

从上述几点我们不难看出,《一年级》正是利用了上戏本身存在的教学制度,加以明星老师相对普通教师而言更为“戏剧化”甚至“角色化”的演绎,再加上95后性格中本身存在的那份叛逆甚至“小大人般”的露怯,在这几方聚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发酵下,还原出了一种独具《一年级》标签式的“偶像个性化养成路径”,而这个路径,没有剧本,无从编造,更不会有强迫或约定俗成,只不过对于那些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这一幕幕好戏竟真实的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甚至都超过了荧屏上那些狗血电视剧了。

众所周知,“戏剧化的处理”绝不等同于“剧本化”。对于这些95后,他们不愿意“被标签”,不愿意“被模式”,更不愿意“被收买”,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创作者来说,只有对真实的故事加以戏剧化的处理,进而营造出“人性与爱是超越一切的真实”这一主题,这个节目才拥有了它的个性,它的品质,当然,更拥有了它的社会价值。

“人不轻狂枉少年”,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其实都曾有过这样的撕与合,与他人,与世界,更与自己的内心。而《一年级》所展现出的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从未“打开”的自己。在这里,邵明明有自己的“小宇宙”,吕绍聪有自己的“外太空”,世界是百花齐放,而绝非一尘不变,谁又会甘心按照所谓的“偶像被养成”的剧本去复制别人的青春。活着本就是“一场戏”,谁说“扮演自己”就不是“真实”的另一个名字?毕竟,真实才是戏剧最大的感染力。


延伸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3:57 , Processed in 0.07684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