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16 14: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9 楼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自己做了一个统计:“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1,/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据《法制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对18。5300万人在吃财政饭?从可比测算看,中国每单位GDP的财政供养人数居世界前列。根据2008年的GDP等数据,大致可估算出:中国每百万美元GDP供养12.3人,美国每百万美元GDP供养1.57人,法国为1.70人,日本为1.14人,英国为0.88人,加拿大最少,为0.41人。早在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就要求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但目前情况仍让人不满意2008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2008年版《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第15降至第17,其中一个子项排名:政府效率从第8下降为第12。中国财政供养现状现在财政支出结构也难以令公众满意。主要支出方向一是吃饭型财政,行政开支过大,官员消耗占去了财政支出很大部分。其中包括令人诟病的三公消费。有关机构分析,每年公车消费达3000亿元,公务接待消费达2000亿元,公务出国培训考察费达2500亿元。二是生产型财政,大量投入生产建设,用低效的政府投资代替更有效的社会投资。而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等民生公共产品的支出比例还不够,一方面钱花了很多,另一方面,公众需要的服务却提供不足,财政支出迫切要加速向公共财政转变。在吃饭型财政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财政供养人员太多,里面包括了大量的公务员、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现在缺乏关于财政供养系数(即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的权威数字。有来自不同研究者和部门的多种说法,有1/18(约7000万),1/26(约5000万),1/28(约4799万)和1/37(约3500万)等多种答案。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的统计数据,福建省2000年的财政供养人数为108.6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约占20%,同期人口约3300万人,供养系数为3.29%,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21%相近。2002年湖北省的财政供养系数为3.44%。即使这几年全国的财政供养系数没有增加,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也在1/30左右。实际上,除了财政统计的供养人员,各个能吃皇粮的单位还有很多编外人员。比如仅深圳市交警局就雇佣了临时工1100人,乡镇单位也普遍大量雇佣临时人员。因此实际上吃着皇粮的人还会比财政部门提供数字多。我们估算财政供养系数至少在1/25以上,实际供养人数在5300万以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统计年鉴》中,有关于2007年底中国人口就业基本情况的统计,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口6424万,同期统计的公共管理部门和科教文卫单位的就业人口约3900万,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根据福建省的比例测算,约有1000万)和编外人员。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们的估计是适中并偏低的。这一吃财政饭比例,纵向与历史比,横向与世界各国比,是否偏高?历史供养情况中国历史上依靠士绅阶层稳固政权统治,政府的管理人员很少,官民比例很低。在西汉时期是1/794,东汉是1/7464,唐代1/2927,元代1/2613。宋代大体介于唐明之间,明代1/2299,清代1/911,建国初1/600。虽然以前官民比例可能是小口径的“官”概念。但即使假设一个“官”后面还有10个衙役等编外人员,吃皇粮的人占比也偏高。/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