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哥大

[转贴]什么是自由主义

[复制链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0-16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1 楼                                  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所有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都把美国当眼中钉。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毛-泽-东一九四三年七月四日(新华日报)美国政府不要借旅游名义到中国救人最近一段时间,骆家辉坐经济舱、吃炸酱面、看望打工子弟学校和美国游客擅自脱衣下西湖救人等一系列事件,是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很明显是在宣扬和兜售美国价值观,妄图搞和平演变,充分反映出国外反华敌对势力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警惕,我们对事态的发展表示严正关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正处级实职以上干部(含正处)是必须座头等舱的;副厅级以上实职干部(含副厅)是必须吃特供的,不能随意吃老百姓吃的食物,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一项不成文的法律制度;参观进京上访者集聚区域、打工子弟学校等敏感地区是需要得到当地政法委、公安局批准的;下水救人捞尸体,是需要取得救生员资格和捞尸证,并获得尸体和落水人所在辖区城管、居委会、精神文明办审批才能进行的。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政府无视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无视我国法律和国情,未经我国政府批准,擅自在中国在中国领土上从事上述活动,是在又一次宣扬其人权高于主权的思想和立场,这是对别国内政、人权和领土主权的粗暴暴干涉和践踏。老人倒地应不应该扶?应该扶。落水应不应该救?应该救。但是这些行为都应该依法进行,外国人不能无视中国法律,首先要让中国人自己救自己,不能越俎代庖,要征得中国人的同意。中国是礼仪之邦,凡是要讲究礼节,外国人到了中国要尊重中国传统和文化和习俗,礼让三先。美国游客的是行为是美国人霸权思想的体现和暴露。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美国人,凭什么关心我国打工子弟,关心落水中国人民?难道中国人就不能自己救自己,不能教育好自己吗?其用心何在?用意何在?不言自明。中国人民有志气,党亲国爱,做鬼也风流,中国社会官民鱼水情,和谐一家亲。俗话说,命苦不怪父母,地震不怨政府,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救中国人,这是经过了历史无数次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国首先要搞好自己的事情,教育好自己的人民,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不要动不动就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充当世界警察。中国的传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美国人跑中国救人,是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难道是为了向中国人证明,美国没有见义勇为奖励和捞尸收费制度吗?我们要提醒不明真相的群众,美国游客救人背后很可能有深层次原因和不可告人的阴谋:有证据表明,救人事件是海外敌对势力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一场闹剧。该游客救人是为了骗取我国政府见义勇为基金,用于偿还美国所欠中国政府债务。这同时也是剥夺我国人民自己拯救自己获得报酬的正当权益的可耻行为,是侵犯中国人权的行为。如果经过我们进一步查证属实,我们将正式照会美国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如果美国确实感觉债务沉重,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渠道向我国政府提出,我们可以酌情减免美国债务,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最讲感情的,你看我们免除了多少非洲国家的债务?在非洲见了多少希望小学?爱心无国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我们勒紧裤带,宁可自己饿死也要援助非洲。我们向来是宁与友邦的先人后己原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无私奉献的民族。提醒美国政府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采取这样不光彩的下三滥手段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美国游客进入我国未经检疫,其身上很可能带有致命病菌,可能污染西湖湖水,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醒广大群众最近不要到跳西湖自杀和救人。见义勇为基金制度和捞尸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美国政府借鉴我国先进制度,以减少美国人到中国救人牟利的事件再次发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民族自古有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传统,我们欢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友好人士来华参观访问和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537
发表于 2011-10-16 2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2 楼                                  毛泽东为何战无不胜在党内历次内斗中,毛泽东都成为赢家。赢家通吃,渐渐成势。至今,有人崇拜毛泽东,依据就是他的“成功”:成功地夺取政权,成功地维持独裁。“成者为王败者寇”,许多人认的就是这个理。在党内,没有人能击败毛泽东,尽管许多人努力过。如早期的周恩来、王明、张国焘,后期的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等。何以如此?没有底线,是毛泽东“成功”的关键。毛既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人性底线,更没有行为底线。恰如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口对美国记者斯诺所说:“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相比之下,彭德怀还想“为人民鼓与呼”,刘少奇还想搞点经济建设,林彪还不愿看到天下大乱,周恩来还顾及外交形象,换言之,他们都还存有一丝半点的底线,或道德底线,或人性底线、或行为底线,于是,他们就无法对毛完全设防,必然败落在毛的辣手之下。为了说明毛泽东开展党内斗争手段的高明、厉害,我们不妨再把这个话题从党内引向党外。蒋介石要加害一个“同志”,他就采取暗杀的手段,直接杀害这个人,而与别人无任何关系,既不破坏社会生产,也不破坏人伦关系,社会文化依然保存不变。毛泽东要加害一个同志,他将采取间接的手段,通过路线斗争,明确划分“保我派”、“中间派”、“反我派”,指示“保我派”,挟制“中间派”,发动全社会,由人民群众来迫害虐杀包括这个“同志”在内的一大批“反我派”,并殃及没有任何关系的上千万群众,结果造成社会生产的长期中断、严重破坏,全社会各阶层、各地区、各家庭的人伦关系全部被打乱、颠覆,传统文化、古迹古典被彻底毁灭。为了打倒刘邓,首先把“刘邓路线”定性为“资本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连老百姓在自己庭院里种菜、养鸡、编织,都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不惜让全国人民饿肚子;同时,把人民群众全部集合起来,“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不论严寒酷暑,不管生产忙闲,让人民筋疲力尽,让农田厂矿停产。终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路线”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神圣的旗帜。于是,咱们中国亿万人民终于有了一个战无不胜的伟大领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9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467
发表于 2011-10-17 0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3 楼                                  残忍教育野夫我们打小接受的残酷训练,已经将心灵磨出了一层老茧。这种无情的厚茧,正在逐日蒙蔽我们的天良,使我们对人类的痛楚渐趋麻木。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  一  残忍,对人而言,究竟是作为动物的天性,还是家族血统的遗传?是某个特殊社会的迫使,抑或是个人教育的缺欠?我想是不是可以套用托翁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善良都基本相似,而残忍却各自不同。  许多年前,我远离家乡,母亲来信说,我的女儿(当时不到六岁,也不识生父)性格变得有点乖戾。比如,她会用一壶开水慢慢倒进小鱼缸,看那些鱼绝望挣扎又无路可逃,最后被烫死。母亲对此充满忧虑,老人从这一纯粹的儿童游戏事件里,看到残忍。这使我惊觫,我隐约意识到,几乎人类所有的残忍都具有一种游戏的表象,而多数的游戏中,都埋藏着一种残忍的本质。  当然,我不能不原谅我的女儿。一方面可以推诿她的幼小和父位缺失,尚未获得文明社会某些宗教式的护生教育,她只是在重复早期人类的原始野蛮。另一方面,我想起了我在那个边区小镇所度过的粗野童年,想起了我在这个国家所经受的全部残忍教育。当成人犹在主持或者默许各种变态的残忍游戏时,我实在羞于去谴责一个孩子。  我从四岁开始进入那个著名的十年,于是我天生就是个野孩子,没有幼儿院的正规学前教育,自然也缺乏什么益智的娱乐。乡村大孩子带我学会的第一种游戏,就是去田野抓癞蛤蟆。然后用泥巴糊一个小窑,里面铺一层生石灰,将癞蛤蟆关进去用稀泥封闭,上留小孔,再注入冷水。生石灰遇水则发散,产生极高的温度,蒸汽袅袅中,一阵阵“呱呱”的受刑惨号由强变弱。汽散声绝,扒开泥窑,但见癞蛤蟆的丑恶皮肤完全剥离,露出初生婴儿般的晶莹胴体,在死亡中显出一种纯净的美丽。  如此残忍的游戏,最初又是谁发明的呢?游戏源于摹仿,孩子们到底在摹仿什么?  二  我在对往事的转顾中,力图找到我对残忍竟能熟视无睹的源头我们从何时开始,把恶行和暴力视为情有可原且法无可惩的正常生活?  六岁,对,六岁时我是一年级的学生。1968年的初秋。放学集合,一个血气方刚的教师拆散大扫帚,给每个孩子发一根竹条。然后排队,去打强盗。小街上走来我们这支武装童子军时,围着那个小偷的镇民们开始喝彩欢笑。小偷被罚站在一个水泥圆管上,衣衫褴褛,裤脚挽在膝盖上,似乎刚刚下田归来,脚下是一双草鞋。我深刻记得这些细节,是因为我们的高度只能够到他的踝骨。大人们不断吆喝“打,打”,于是小镇的狂欢节开始上演。  村小的孩子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倚仗大人的鼓励,第一次可以打大人,无不心花怒放。那个中年小偷被无数竹枝抽得像陀螺一般跳动,在水泥管上来回穿梭,仿佛一场没有尽头的舞蹈。事实上他无处可逃,所到之处,带动的只是更密集的鞭笞和喧嚣。我清晰地记得他的小腿那粗糙的还带着泥巴的皮肤,慢慢由红变紫,渐渐肿大发白,一如半透明的萝卜。他不停哀号,绝望地手舞足蹈,汗如雨下,双眼现出死亡的寒光。我挥了几下便因恐惧而悄然住手,而成人和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绝妙游戏中。最后,我看见他喉咙嘶哑,只剩鱼唇般地无声张合,身体摇晃如失去平衡的风筝,在极限的一击下砰然栽倒……  在围殴时,我们已经从大人的咒骂中知道,他是在试图偷裁缝铺的三尺布时被抓的,是乡下来赶集的一个农民。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为此深深内疚。我总在想,他和我一样要面对人生的冬天,他的孩子还衣不蔽体,他实在没钱去给那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儿增添一缕温暖,这时,他看见了那要命的三尺布。每每想起这一画面,我内心的痛楚就在深化。走笔至此,忽然泪流满面,我依稀可以确认,这,正是残忍教育的起点。  三  残忍,许多时候是难以分清其善恶性质的。把一个充满蚊虫的房间门窗紧闭,点燃毒气,彻底消灭害虫,没有人会质疑这样的行为。至于灭绝的手段,一般不会被追究。  十岁左右,我被母亲送到煤矿。父亲正经受被打倒后的各种体罚,他的同僚因不堪忍受而自杀,母亲担心他也想不开而将我送去作陪,于是我开始生活在真正的工人阶级之间。那时煤矿的老鼠很多,每天经历死亡的井下工人没有娱乐,灭鼠就成了他们的闲情逸致。  他们用各种智慧的方式活捉老鼠,然后将生黄豆塞进其直肠,再将其肛门缝住。黄豆在体内发胀,痛不欲生的耗子在放生后开始疯狂乱窜,闯进它们熟悉的家撕咬同类,一场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壮观而刺激,比任何毒药更惨绝鼠寰。或者将鼠尾捆上浸透汽油的棉花,点燃后放手,再欣然观看那团狂奔的火球。每每目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我油然而生一种彻骨的恐惧,因为厌恶和仇恨,他们如此折磨鼠类是代表人类的正义吗?  那么人类自身的相互残杀呢?纳粹对犹太人的厌恶和屠杀与此无异,自不用举例。我们曾经对所谓剥削阶级的仇恨,似乎也不亚于此。我的故乡有个大地主叫李盖武,在土改时被愤怒的农民装在笼中,架在火上烤死。我们可曾分担那种灼痛?那是怎样一种漫长煎熬的死亡啊!如果再看看我们的刑罚史,了解凌迟、幽闭等等的含义,我怎能相信族类的理性。  四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对敌人的温情就是对人民的残忍。这种政治伦理观一直主导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英雄格言要求我们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则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我们知道,情,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元素之一,佛陀谓之有情众生。无情,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服从政治立场,摒除人之为人的底线思考和本能恻隐,对一切异己者(敌人)可以采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惩处方式。  当自然界的益虫和害虫都难以真正分清时,我们又如何正确区别同为人类的敌我呢?于是,最终的抉择和解释都只能归于强权。最高当局宣称麻雀是害虫时,这些无辜的生灵就要被全体人民驱逐。小鸟的天空骤然缩小,它们横遭屠杀,成群地累死于逃亡之路。鸟犹如此,人何以堪?冷静地回顾整个20世纪,所有曾经被我们命名为敌人的人,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十恶不赦的坏蛋?  1976年,我是小城初中的学生。那一年,这个国家充满了各种内涵的哭与笑,史学家后来视此为一个可以断代的年份。那个冬天,我们被组织起来去参加一个公审公判大会要枪毙一个叫杨文生的反革命。从含糊不清的判词中,我们隐约听出,这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人,其罪行原来是在上面抓了那四个人后,他依据传统演义小说的推理和经验,坚持认为这是一次宫廷政变。他到处演讲和张贴大字报,反对华的中央,号召人们要继续捍卫毛,坚决反对走资派的复辟。之前,他是小城著名的造反派,当然,肯定也迫害过一些基层干部。  那时的死囚还基本保留古代的形式,人被五花大绑,读完判词即被插上写有罪名的尖锐木标。我看见那削尖的木片从他后领中猛插进去时,他呲牙咧嘴,显得很痛苦,但喊不出声音来。我们一些胆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狂追囚车。在城郊的田野上,他被掀下来,踢跪在冻土上。行刑者熟练地在一米之内对其后背开枪,他猛然仆倒,卷曲的身体挣扎了几下,便永远地安静了,枪声似乎还在山谷里泛出回响。无数男女老少都在围观,杀人实在像这个无聊社会的一场喜宴,死者的血正好成为大众调味的盐。有个成人去把尸体翻过来,解开他的衣服,我们惊奇地看见,左胸上的弹孔还在汩汩淌血,最后的余热袅袅飘散在寒冷的大地上。  五  人在这个世界偶然地经过,因为五官六欲所能感受的短暂快乐,多数时候难免贪生。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去与别的物种争夺生命的机会和空间,这种恶基于本能,我们常常无法苛责,毕竟舍身饲虎那种宗教精神是圣徒英雄的情怀。但如果轮到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之间的生存竞争时,必然要遭逢彼此的算计、厮杀和战争,那么此中的人性底线是什么?在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些冠冕堂皇的大旗下,我们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地放纵暴力而无须顾虑末日审判?  拿这样的问题衡诸个人经历、亲友往事和所谓的民族史诗时,我常常深陷困惑,不知其中伦理标高应该设在哪个刻度。草民拜天地,是要学会敬畏。君子远庖厨,是要心怀不忍。敬畏是要有所怕,不忍乃为培养爱。如果凡人皆知怕和爱,也许无须宗教,人人皆可超凡入圣。问题是,我们到底还怕什么?一切世间法,如何能扼制本来潜在又被反复提倡的恶性?  1949年,身为小地主之子的家父,为了乱世逃生而投身新政。他的家庭在土改中惨遭灭顶之灾,他却成了另一个县的剿匪英雄。父亲回避往事就像一个暮年潦倒的老叟,害怕邂逅青春钟情的恋人,但他的故事仍被我从一些幸存者的回忆中打捞出来。在那个嗜血的年代,他的出身要求他必须更加残酷才不被怀疑其忠诚。我相信,设计诱杀那些山野悍民、签令处决和他父亲一样勤劳致富的地主,绝非出于他本意的选择。他并不愚蠢,不会相信他那一刻的残忍是代表正义,但他清醒地知道,哪怕他稍微流露一点温情,一定会成为别人对他残忍的充足借口。他别无选择。  他领导的剿匪队在平定了“文沙长暴动”后,某日活捉了十几个俘虏。县里命令押解进城,他只带了两个部属。匪徒被捆绑串联在一起行动,磨蹭到夜晚,他们走进了荒无人烟的险境,极有可能被匪帮劫道。他的部下之一建议杀俘,向上级报告说匪俘逃跑被他们处决。他是领头的,他得承担责任,为了自己人的安全,他只好默许。部属先去解开绳索,要匪俘各凭天命逃生,然后,他们三人在月光下点杀那些四散而逃的生命,能侥幸逃出他们神枪的大抵所剩无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早在我们孩童时代,这段语录就被谱成了流行歌曲。在野蛮的旋律中,孩子们优雅地挥动皮带抽打出身不好的同学,逼迫老师吃屎,打家劫舍,虐杀无辜的人。我这一代,估计很少有晕血的人,因为在我们少年时期,眼中早就充斥着淋漓的鲜血,对许多人生惨酷,早已见惯不惊。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  六  我不清楚,残忍究竟是基于愚昧还是源于仇恨此中暂且排除被迫的残忍行为。除开这两种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发生原因呢?读了母亲的信,我想起女儿更小的时侯一些表现那时我曾短暂地与之相处过一些片段时间。  大约在一岁多时,她还是一个与不熟悉的人难以和平共处的孩子。我这个过客似的父亲,面对她的哭闹完全无技可施时,只好抱她到鱼缸前。果然,她很快就被那些妖冶扭摆着的鱼所吸引而停止哭闹。她先是睁大泪眼,随着无声舞蹈的鱼转动瞳仁,鱼儿小憩不动时,她伸出小手拍打鱼缸兴风作浪,鱼们受惊又重新四处奔逃撞壁,一会才复归宁静。女儿又去拍,鱼再度狂奔,女儿终于破涕为笑。她可能意识到,她竟能捉弄这些貌似天仙的小精灵,并为此得意快乐。  这种游戏反复多次失去新奇时,她开始表示进一步的要求,指挥我把她抱到更近的位置,伸手到鱼缸里直接捕捉那些穷途末路的鱼。她似乎充分相信,这些弱小的动物不会使她受伤,她有些肆无忌惮。假设是蝎子蜈蚣呢?是什么使得一个孩子本能地区别这种捉弄的安全和危险呢?人的天赋中是否具备从形体的美丑来鉴别安危和喜恶的能力?鱼的反抗挣扎是徒劳的,她如愿逮到一条小鱼,鱼惊恐的扭动又使她略感害怕地把鱼扔到地上,鱼像一个机器玩具般蹦达了几下就躺着不动了,她开始大笑。  从中,我看出女儿如我一样是喜欢鱼的一种毫无根由的喜爱。但这种爱的体现方式则是折磨对方一种小小的残忍的开始。我们在成年人的恋情里司空见惯了因爱而起的折磨,以及发展到极致后的残忍。正如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所说:他们相爱,但彼此置对方于地狱。这种因喜欢或者爱而产生的残忍确实不可思议,然而却遍布我们生活周围,我姑且称之为“抒情式的残忍”。  七  童年的我,每个学期都要提心吊胆地迎接一次整风运动。所谓对学生的整风,就是采取威吓利诱的手段,让儿童学会互相揭发。虽然今天看来那些检举的内容都十分荒唐可笑,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却播下了人性恶的种子。看见一个你曾经信任的孩子突然翻脸,站出来大义灭亲似的举报你们一起做过的顽皮之事,你无法不感觉到世事和人心的险恶。随背叛和揭发接踵而至的还有批判和哄笑,每一个孩子都要在这样的互相撕咬和报复之中颜面丢尽,人的尊严和诚信轰然崩溃,代之以狡诈和以邻为壑。  我迄今记得初中的一位女同学,美丽温婉,有着一条及腰的粗黑的麻花辫。也许仅仅因为父母来自省城,比我们在心灵和感情上早熟了几天。在一次整风运动中,她被她的闺中密友我们班另一个女同学告发,说她亲口说过她喜欢看某个男生水汪汪的眼睛,还时常梦见那个男生。  那个女生大义凛然的检举,换来了其他所有同学的哄堂大笑。我看见这位清纯的女同学在瞬间的惊愕之后,突然恍若雷击般面色苍白,又瞬间血脉贲张面红耳赤,埋首于桌子底下嚎啕大哭。一个13岁的少女就这样被刻下了耻辱的红字,再也无法在这个学校生存下去,家人只好让她退学,寄养到武汉的亲戚家,后来早早结婚,成了一个卖早点的主妇。美丽红颜和单纯青春皆过早褪去,谁敢再寄望于童真的友谊?  背叛、告发、出卖甚至故意互设陷阱,是我从童年开始就要防不胜防的世道。我在今日之社会犹能时时处处感到的不安和危机,其实多数都是早在孩提时代就被教育形成的阴谋和险恶。  八  8岁左右,在经过汪营区公所的黄昏庭院时,我突然看见几个镇民将一个农民反剪双手,背吊在一棵梨树上。那时梨花初放,空气香软,这个农民的惨叫却响彻云霄。捆绑他的绳索越过树枝牵扯在另一个男人的手上,那些人每吼一声:“你还不说”,就把绳子拉一次,农民的脚离地便高一分,反吊的手臂的撕裂之痛便要加剧一分。  悬挂在花从之中的农民汗如雨下,面色惨白如梨花,他痛苦挣扎的颤抖哀求摇落了一地芳馨……我怔怔地望着这一画面,至今也无法理解,需要怎样残忍的力量,才能够将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反绑着拉向高空?  成为员警之后,听一个老员警津津乐道,那样的反绑悬吊审讯,一般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否则嫌犯的手臂就会终身残废。面对他善意的预告,我毛骨悚然,再次想起童年的记忆,想起若干年来人类总结得来的这些经验,内心暗自寒战不已。  1988年,在特区的某个派出所,我再次因为协助办案而不得不面对又一类似场景。那个很有经验的所长,用一副生铁打制的“土拷”,将一个嫌犯以“苏秦背剑”的方式一只手从肩向下,一只手自腰背向上拷在一起。嫌犯被罚跪在地上,所长让我监视。初入道的我难以干预,只能眼看着那个嫌犯即将晕厥,再去喊所长来松拷,然后再将他双手换一个方位继续拷上。  我并非天性残忍的人,何以也能面对这样的事件,虽然心有恻隐却熟视无睹呢?后来,我常常对此反省,发现,我们打小接受的残酷训练,已经将心灵磨出了一层老茧。这种无情的厚茧,正在逐日蒙蔽我们的天良,使我们对人类的痛楚渐趋麻木。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  另一方面,内心的怯懦大于残存的悲悯,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变那些习以为常的制度。耳闻刑讯的哀号,我不敢去制止,是对其时我身上制服的屈服。一件衣服,约定俗成地遮蔽了我的良知,短暂地使我认同了它的法力。  九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启蒙教育,基本是从恨开始的。师长们给我们虚构了一个“万恶”的旧社会,让大家天天悲愤地控诉:“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能泪淋淋……”然后,现在我们要夺过鞭子抽敌人。少年的暴烈和残忍就这样被引燃,最后必将蔓延到整个社会,污染世道人心直到今天。  今天,在网上看见大量仇日和攻台的愤青,天天嚷着要奸杀和核武摧毁他们心中的所谓敌人和汉奸,我的内心充满悲凉。这些孩子早已不知道“文革”,他们似乎并未受过我们当初那种野蛮教育,可是他们这样的残忍心态,又是从何而来呢?  很显然,某种残忍教育的体系,还一直在我们这个社会暗中流传。酷吏和暴民愈演愈烈,人性在根本上衍生出恶的花朵。人与人之间学会恨和残忍是如此容易,而传播爱竟然是这样艰难。每每想到这样恐怖的前景,我就感到此夜的宁静竟是危如累卵;在我所看不透的夜幕之下,这整个都市的片刻贪欢,竟是那样令我不寒而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3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036
发表于 2011-10-17 0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4 楼                                  三大折价逼出移民潮叶檀财新传媒10月10日举办“公权力与民营企业家财产权利保护”研讨会,著名律师陈有西指出,财产与人身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很多民营企业家纷纷移民海外。该论点可以得到另一份研究报告的佐证。今年4月,招商银行联合贝恩资本发布了《2011私人财富报告》,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移民潮汹涌的三大主要理由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的比例,保障财富安全占比43%,为未来养老做准备为32%,其他分别为方便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占比16%)、便于国外旅游(7%)、可以多生子女与税率较低(各占6%)。倒推回去,说明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不满意国内教育环境、担心财产不安全、担心未来无法养老———中国移民潮反映了中国三大制度性折价。教育折价是僵化教育体制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基础教育国内尚存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在高等教育领域满盘尽墨,中国高校成为行政体制、关系寻租的顽固堡垒———行政意志凌驾于教育规律之上,教授让位于校长、院长、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院士评选、国家项目遴选成为关系圈与公关能力的较量。中国一流的研究人员如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北大饶毅在院士评选第一轮就被刷下,中国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日前被美国授予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同样因人际纠纷与院士绝缘。(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希望发挥子女天性、希望在未来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的家长们,最好的办法是将子女送到欧美等国进行深造,工作数年后被光荣引进回国。我们需要能结合东西方文化之长的精英,悲哀的是,目前的教育土壤无法培育出这样的精英,只能通过中国粗加工、国外深造而后引进的方式,制造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符合市场要义的人才。财产不安全是中国富裕阶层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中国产权体制匮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投射。中国的富裕阶层或者无法洗刷转型时期的原罪,同时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担心中国无法形成现代的产权体制,纷纷出国。不仅企业主,包括官员在内的隐性高净值人群,以制度漏洞作为寻租来源的体制内人士,一旦获得财富,同样感受到制度折价对财富的损耗,中国官场特有的配偶携子女移民、一人当官的“裸官现象”蔚为大观。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201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连既得利益者、连寻租者都不相信制度的保障力量,借助于移民实现财富保全,财产制度弊端尽现于此。一个个案例让财富拥有者惶惶不可终日。山西驱逐炒煤团,一些企业家以“参与黑社会”为名,旗下财产被公安机关非法没收,河南老板杨金德遭遇刑讯逼供。甚至委内瑞拉等国采用黄金矿业国有化,都让中国企业主兔死狐悲。官员自杀成风,10月6日下午,绍兴市计生委主任叶锦茹因“抑郁”跳楼自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杀。2010年官员自杀事件更是不断,公开报道的起码有8起以上。缺乏独立而公正的法律必然让所有人缺乏安全感,普通人可以“躲猫猫”而死,官员也可以“抑郁”而亡。养老折价举世皆同,在基本养老体制不发达国家,普通人养老忧患更甚于高净值人群。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在发达国家养老可以保持体面生活,可以享受清洁的水与空气,可以少吃含化工品的食物。这是所谓的自然环境溢价。国外有教育溢价、物权制度溢价与环境溢价,中国则对应有三大折价,折价越多,国人移民的心情也就越迫切。中国存在工作机会溢价,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移民以国外身份在国内揾钱,坐拥工作机会与制度保障双重红利。拥有庞大的市场,无数的工作机会,却无法形成完善的保障体制,公平的发展机会,无法形成智慧、文化与财富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独立的法律与公平的市场从未能内化为基本制度。从上世纪60年代关闭国门到国门初开,中国曾有三拨移民潮。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有两拨移民潮,现在处于第三拨高峰期。(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第一拨移民潮是人身不安全与饥荒倒逼的结果,人们陷于运动的恐惧中无法自拔,可以视为对既往体制的拒绝;第二拨移民潮是对西方高等教育、工作机会追逐的结果;第三拨移民潮是在认可国内工作机会的前提下,追逐财富安全、体面生活的结果。当然,移民国外未必有尊严,却有思想、迁徙等各方面的自由。移民并不可怕,我国台湾地区发展时同样经历过移民潮,当台湾富裕后很多人回乡奋斗,印度、韩国移民潮不在中国之下,对社会发展没有造成根本损伤。留学、到国外无需恐惧,让人恐惧的是绝大多数人的集体移民倾向,是精英阶层的集体大逃亡,是裸官现象的蔓延,是背后所折射出的财富与制度的巨大裂痕。每个理智、热情的人,都会为国家、为文化感到骄傲,都会为后代的生存环境改善而奋斗,当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超过半数的高收入者只能在他国身份保护下捍卫自身的安全感时,只能说明,基本制度缺失已经动摇了学术自由、财富公平、物权独立的根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7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5 楼                                  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对处于强势的少数人群来说,处于劣势的多数人群是可以任其宰割的。强势的少数人凭借让多数人畏惧的冠名和手中的棍棒,以主人的身份自居,视那些为数众多的潺弱的人为奴隶。当少数弱者的声音被强者残暴的压制下去后,所有弱者开始缄默。于是越来越多的强者开始横行无忌,越来越多的弱者明哲保身,逃避,甚至互相出卖。当大多数强者以最大程度的凌辱剥夺施加于大多数弱者身上的时候,大多数弱者便开始在少数有觉悟的弱者的带领下进行反抗,他们这时只为找到一条可以生存下去的路。当弱者战胜强者时候,强者和弱者此刻几乎是平等的。不久,那些先觉悟的少数弱者变成支配者,强者。于是,欲望使历史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6-13 18:08 , Processed in 0.0624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