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高楼中的新八王寺 经过3年多的重新修建,沈阳八王寺终于焕然一新。2月23日,记者来到这座已有近600年历史的寺庙,如今的八王寺已经重新免费对外开放了。
改朝向方便居民
位于大东区小北街的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代崇德、乾隆、同治以及20世纪初曾先后4次重修,2005年10月,八王寺开始了它近600年来的第5次大规模重修。
如今,重建后的八王寺向东移动了80米,占地面积8808平方米,朝向也由原来的坐北朝南改为坐西朝东。定空住持告诉记者,新八王寺之所以改成坐西朝东,主要是考虑到距离居民楼较近,为不挡周围居民楼,所以才改变了朝向。
正殿庄严气派
新八王寺从山门开始,前殿、正殿、藏经楼、配殿等所有的建筑外表都采用了明、清时的建筑风格。在诸殿中,最为恢宏的是正殿,它的外部由24根蟠龙石柱支撑,龙的造型十分生动、逼真。
定空住持介绍说,每根蟠龙石柱都有一层楼高,是工匠们在石头上直接雕成的。此外,出于安全考虑,新八王寺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木质结构,采用了抗震防火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
新八王井不出水
提起“八王寺”,沈阳人就会想到八王寺的水。据说在老八王寺前有一古井,称之为“八王井”。清乾隆帝东巡时钦点“八王寺”的井水为皇室供水,并赞其水质在北京玉泉水质之上。
八王寺重建后,这“八王井”还在不在了?定空住持指着正殿前的一口井告诉记者,这就是重建的“八王井”,但是它可不出水了。
定空住持说,在重建八王寺的过程中,一直寻找当年的那口古井,可惜没有结果。而研究人员发现地下的水源距地面太远了,于是只好在新建的寺庙里建了这口干井。
彩绘真金打造
“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在新八王寺中,记者看到正殿外壁雕刻着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在大理石上雕刻的这些图十分精美、细致。
整个寺庙内的彩绘也极为繁复,其中正殿上还有多处使用金箔制成的龙纹,居于主体的龙为五爪,显示出这座寺庙的高贵气质。
定空住持告诉记者,此次八王寺重建总投资为5000多万元,每个大殿的彩绘部分都采用24K真金。
记者 齐晓棠 实习生 张爽 摄影 李双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