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零零社区 首页 女人社区 情感杂谈 查看内容

组图:泡在茶馆里的人生

2016-2-18 22:5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把茶馆搬回家 王秀美,51岁,私营业主 走进王秀美的家不免会有种错觉,以为这是开在高档住宅区中的私密茶室——电视柜上的名贵茶叶都标注着名称、产地和日期,屋里时而会响起她弹奏的古筝乐曲,各种茶的对应茶具也 ...

    把茶馆搬回家 

   
  王秀美,51岁,私营业主

    走进王秀美的家不免会有种错觉,以为这是开在高档住宅区中的私密茶室——电视柜上的名贵茶叶都标注着名称、产地和日期,屋里时而会响起她弹奏的古筝乐曲,各种茶的对应茶具也都摆放妥当。“1995年左右,因为谈生意我经常会去茶馆,现在也一样,我喜欢那里的氛围,有的是小桥流水的意境、有的是中式家具的陪衬,茶馆里的茶文化和古筝韵律交汇在一起会形成一股力量,它能让人变得安静、平和甚至智慧。”与其他的茶客不同,王秀美不仅爱上了茶馆,也开始与茶为伴,学习茶文化、考取茶师证、练习茶韵古筝并在家中购茶置具、装裱茶诗……她的家中到处飘着茶香,应了墙上那句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今年我要考中级茶师证了,其实一开始只是因为喜欢茶,现在涉足的深了,就越发想开间自己的茶社。”王秀美从1995年左右就经常去茶馆品茗,从天津的清茗雅轩、洋楼、兰亭茶苑、居祥茶社到杭州的各大知名茶馆她都是座上客,经常和茶友一道品茶、论茶。开一间能讲授茶文化的茶馆成了王秀美的梦想,“现在经常会有新入行的茶馆老板来请我帮他们品茶、购茶、讲茶,坐在他们的茶馆中,我还是会想,作为茶客我需要的到底是哪种茶馆。”

    茶香能拉近生意人的距离

     
     陈兴鸿,40岁,公司老板 

  工作日里的茶馆并不冷清,因为那是生意人的主场。自营公司的陈兴鸿,见客户是家常便饭,茶馆是见客户的首选地点。“有人说在茶馆见客户的成功概率比较高,我觉得其实是茶的特殊香气起了作用。”按陈兴鸿的感受来看,茶的香气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据他的描述茶馆的包房里有很强的商务氛围,能让大家很快成为朋友。而且,陈兴鸿经常能在茶馆里碰到圈儿内的同行,“2000年开始我就经常去公司附近的一个茶社,而且从那儿出入的基本都是圈儿内的生意人,可惜去年它就停业了,现在我习惯跑到罗马花园二期的清华茗茶去谈事儿,因为那里包房比较优雅、茶艺师的服务也更专业,所以商务氛围更强一些。” 

    在茶馆里恋爱  

     
  鲁建秀,28岁,贸易公司职员

  “要不咱们去茶馆?”第一次约会时鲁建秀的男友张文昌就是用这句话打破了尴尬,在她看来第一次约会去电影院、酒吧多少有些俗气,“我们是间接认识的,第一次单独约会时总觉得有点尴尬,还好他说了去茶馆。”从那天开始张文昌经常陪她去听相声,尤其是刚认识的那段时间,相声茶馆成了他们每次约会的首选地点。“刚认识的时候去听相声是为了避免没话说,可是我们熟了之后也想找个地方安静地坐坐、聊聊天,我们又都不喜欢咖啡厅那昏暗的灯光,我更喜欢有古筝乐曲的茶馆。听着演奏、席地而坐,觉得心一下就安静下来了,就算想吵架也没了怒气。”相恋一年了,名流、大金台以及五大道上的清茗雅轩等茶馆成了他们的浪漫地标,也让他们彼此明白了“爱人如茶”。 

    白领团队在茶馆玩游戏 

   
     李会青,36岁, 证券从业者

  “尤其是在夏天,夜深时,路上橘黄色的灯光,晚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听着茶馆里放着《渔舟唱晚》。闭上眼睛,我的灵魂感到了自由和舒适。”李会青这样描述身在茶馆的感受,十几年前,经常接触高端客户的李会青就喜欢上了泡茶馆,他常去的是环境幽雅、安静的地方,最初只是和客户谈谈公事,下下围棋。有段时间公司销售团队来了很多新人,他觉得大家融合的比较慢,就组织大家一起玩杀人游戏,而地点就选在了八里台附近的茶馆。“在安静的环境中大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李会青小有成就地说:“通过游戏大家熟悉的速度变快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尽管事业再忙碌,去茶馆玩杀人游戏似乎也成了李会青和同事每周必备的娱乐项目,后来他的很多朋友也加入其中,队伍也渐渐壮大。好在和茶馆老板熟悉,每周才能订到大包房。 

    茶馆是个长见识的地方 

   
   张潇,36岁, 酒店传媒总监 
  
  宽窄蓝边儿相间的大茶碗、听着相声评书能喝上盖碗茶、天津第一家茶艺馆里的功夫茶……茶馆对于张潇来说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小开始我就爱去茶馆,现在看来在那增长了不少见识。”年少时她跟着长辈见识了大碗茶茶馆,后来便是相声茶馆,“我三大爷是为达仁堂写匾的张澄,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的去茶馆听相声,从不间断,那年头天天去茶馆听相声的人绝对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张潇后来也经常跟他去茶馆听相声、喝盖碗茶,后来她更迷上了功夫茶,“1996年,我去了天津第一家茶艺馆,消费很贵,有了外宾、重要客户就会带他们去茶艺馆,我就跟着去那里看茶艺表演欣赏如何闻香、识茶、用具……原来只懂喝花茶的我,逐渐懂得了各种茶的基本功效,也试着品普洱。”

  □ 记者/李 瑞 

    茶馆拜师学艺有韵味儿 

     
     单炜炜,28岁,编辑  
  
  早在单炜炜来天津上大学之前,就听说天津是曲艺之乡,到天津后就经常在网上的聊天室和喜欢相声、喜欢京韵大鼓的年轻人讨论。熟悉后就相约一起到茶馆听相声、大鼓,就这样他们课余生活多了享受“韵味”的好去处——曲艺茶馆。“我和朋友们几乎‘趟平’过天津大部分演出曲艺的茶馆。有时为了赶场,刚在长寿园听完了赵桐光的《汜水关》,就打车直奔谦祥益,得听李志鹏老爷子的《乌龙院》。”就这样他决定要拜师学京韵大鼓。

  “当时长寿园每周三、周日,还有票友们的‘大家唱’,偶尔也冲动地上去‘嚎’两句。”每个月生活费只有400元的单炜炜大三时就置备了一套家什:鼓、架子、檀板。朋友们开玩笑地称单炜炜为“京韵‘打鼓’艺术家”。后来他又有幸拜了名家杨凤杰为师。“师父在生活方面也很照顾我,在天津我名副其实的有了个家。”单炜炜喜欢在茶馆中听鼓曲,因为这样可以不错过每个精彩细节:“从唱到演,听得美美的,看得真真的——这才是有韵味的生活。” 

    去茶馆圆相声梦

     
      吴卫,35岁,相声爱好者  
  
  
  吴卫去泡茶馆时肯定能被人认出来,天津市首届原创相声大赛一等奖、天津首届戏曲票友大赛十大名票等荣誉称号让他在圈内成了熟脸儿,由他创作的相声《各得其所》在第四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上又获得了三等奖。“如果没有相声茶馆,也许创作、表演相声对我来说永远只是个白日梦!”

  2006年5月,经常泡在大金台茶馆的吴卫发现了“相声秀场”,那是广播电台一档节目《每日相声》与大金台茶馆合办的,无论是上台说相声还是台下听相声只象征性收1元钱。“以前为了听某位艺术家的段子,我会辗转到各个茶馆去捧场,现在为了参加比赛、义演等活动我也会到大金台、名流、金乐、谦祥益等各个茶馆去登台。”台上、台下的两重风景,不变的是茶馆里的天津味儿、相声氛围和吴卫心中的相声梦。 

    茶馆走出知名说书人  

   
      刘功杰,51岁,天津知名评书演员  
  
  天津有名的说书人刘功杰,早就与茶馆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刚恢复评书时,刘功杰就在北大关桥头那块儿的老红桥文化馆听刘立福先生说的评书《聊斋志异》。十分喜欢《聊斋志异》的刘功杰说:“那时候一毛五的门票钱,喝喝茶水听上几场这种时尚的娱乐方式真是过瘾。”后来天津知名说书人刘立福先生成了刘功杰的义父,每次演出的时候,刘功杰就帮着收票。他说听评书的观众文化层次都比较高,大家都很安静认真地欣赏着,几乎场场都满客。

  之后他开始了学书生涯,刘功杰第一次上台是在和平文化宫三楼的一个小书馆,那次是代替刘立福先生演出。“在那之后我仍然天天泡在书馆里跟着刘先生学,学累了爷俩儿就坐下来喝壶茶聊聊天。”说书20年的刘功杰,有段时间经常在燕乐茶社演出。说起茶馆刘功杰很是感慨,也许就因为当初的一杯茶一次评书表演,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说不清观众是为了喝茶而听书,还是为了听书而喝茶,因为他觉得两者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拍纪录片的最佳地点

   
      刘炳琦,28岁, 广告策划

  工作繁忙的刘炳琦常常因为工作分歧,在饭店或者办公室里和客户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要是身在茶馆中谈工作,安静的环境就会让大家的口气平稳许多,分歧自然也很容易解决。来到天津8年的刘炳琦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茶馆,常常和朋友带着各自买到的上好茶叶到茶馆里品尝。

  他和几个朋友平日爱好拍摄各种体裁的纪录片,为了能让演员更轻松地进入状态,刘炳琦策划的很多采访、拍摄地点都选在茶馆。“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演员更加容易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且茶馆的光线则比较容易调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拍茶艺师表演时,边拍边聊说了很久。“另外一名茶艺师听到我们的谈话随即加入,发现他原来是我的同乡。之后我们一直用家乡话聊着,不知不觉直到天亮才发现我们已经喝了很多壶茶。”

  □ 记者/董 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3 22:05 , Processed in 0.06085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