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零零社区 首页 女人社区 情感杂谈 查看内容

无极的追问 成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在另一个世界

2016-2-18 22:5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她是叫甄洛吗?连家乡的志书上都叫她这个名字。我们没有找到原始根据———她三个哥哥、四个姐姐的名字,均见于史书,惟独没有她叫甄洛的记载,著名的《三国志》有她的传,称她“文昭甄皇后”,生于汉光和五年即公元 ...

她是叫甄洛吗?

连家乡的志书上都叫她这个名字。我们没有找到原始根据———她三个哥哥、四个姐姐的名字,均见于史书,惟独没有她叫甄洛的记载,著名的《三国志》有她的传,称她“文昭甄皇后”,生于汉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卒于魏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

一、女博士

成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在另一个世界。

但我们的叙述还是从她生前开始。

汉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的冬天,无极的甄家因为她的降生充满温暖和喜庆。父亲甄逸已有三男四女,她是甄家的第五朵金花。

然而3岁时,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形象对她来说是模糊的,她记不得父亲的样子,只听母亲讲他做过上蔡令。

她亦记不得早亡的大哥的样子。

失去父亲和大哥,她并未失去家庭的爱。甄家家境殷实,家教也好,二哥甄俨和三哥甄尧都是孝廉,母亲和姐姐们对她的教育和爱护是一般人家的女孩无法企及的。

对这个最小的孩子,甄家特别在意。他们奇怪,睡觉时,为什么仿佛有人每每拿着玉衣盖在她身上呢?

一次,懂相术的刘良见了她,竟撂下一句:“此女贵乃不可言”。

江湖相士的话不足为据。但,很小,她就已是人见人奇的女孩。

可记录的有两件事情。一件发生在她8岁那年,彼时门外来了立骑马戏者,姐姐们都上阁去看,独她坚持不去,“此岂女人之所观”,她以反问的方式告诉姐姐们不去的理由。

9岁时她喜欢上书,而且能“视字辄识”。数次她借来哥哥们的笔和砚用。哥哥们逗她说,女孩当习女工,用书为学,你要做女博士啊。

做女博士有什么不好呢?打懂事起她就敬慕班昭一样的女博士,“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哥哥们就是爱跟她开玩笑,逗她玩。玩笑终归玩笑。常常,甄家其乐融融。

她娴静,常有主见。

若非天下兵乱,全部少年时光她大抵是要在恬淡安然中度过的。

可是,“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殷实的甄家储存了不少粮食,想卖了粮食买些金银珠宝。她坚决反对,说,“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把这些粮食用来接济亲族邻里,广为恩惠。

难得啊,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有如此见识。

举家称善,依照实行。

然而国家不幸。

甄家的不幸亦不期而来。二哥甄俨死了。父亲和大哥没了后,二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可说没也没了,生生丢下年少的嫂子和孩子相依为命。14岁女孩心头一下积压了从未有过的悲痛;悲痛而行,亦有力量。她解劝母亲,待嫂子一定要“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她和嫂子,恩爱益密,寝息坐起,亦常相随。

她的谦敬,她的慈爱,她的一举一动从此愈表现出成熟的母性之美。

二、袁家门和曹家门

她的令名从此传得愈远。

她亦到了出嫁的年龄。来说媒的人踏破了甄家的门槛,有的是母亲听了摇头,有的是她听了摇头。

终于,等到袁家来提亲,她和母亲都点了头。

袁家“四世居三公位”,袁熙是袁绍第二个儿子。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想必他的儿子该错不了吧?她憧憬着迈进袁家门后的情形,甄家比不上袁家“势倾天下”,论才论德,她却足可以配得上要来娶他的男人。

袁熙对她倾慕已久,过门后她亦想夫唱妇随。可就在新婚不久,袁绍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袁熙受父命赴任幽州刺史。她只有同丈夫分别,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尽孝在她永远是第一位的,儿女情长怎么可与礼孝相比呢?谁想这一别竟成永别,不久,袁绍病死,袁家兄弟阋墙,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秋天,曹操乘机攻破邺城。

攻进邺城的曹军中,有曹操18岁的儿子曹丕。这一年她23岁,她守着婆婆坐在家中。外边的喊杀声正渐渐平息下去,她和婆婆坐在堂屋,无边的绝望和凄凉向她包围过来。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她一怔,她看见一群曹兵正簇拥着一个青春少年闯进来。少年凶猛,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把头埋在婆婆膝上。

婆婆用双手护着她。18岁的少年让她把头抬起来。

她是被婆婆捧着抬起头来的。她看见面前的18岁少年,少年正目不转睛,“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曹丕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景还流传另一种版本。她披发垢面,垂涕站在婆婆跟前,曹丕进来,问婆婆:“她是谁?”“是袁熙的妻子”,婆婆告诉他。

婆婆“不忧死矣”,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她都可以坦然面对。

“其貌绝伦”,这是她给曹丕留下的第一印象。

曹丕会欣赏美,亦绝不会放过美。

何况她是美与孝兼具呢。

她走进曹家门,有被迫的成分。

但,日新月异的光景很快带走了所有不愉快。曹丕13岁的同母弟弟只有13岁,却才高八斗;异母弟弟曹冲更小,亦更可爱,曹冲称象已是美谈。就快乐而言,她在曹家远比在袁家得到的多;就才情而言,曹丕亦远胜于袁熙,他们在一起时共同语言亦更多。

很快,她和曹丕有了一儿一女。

三、女人不老

其后十几年,像在袁家一样,她在曹家亦尽心尽力去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

公元211年,曹操出征关中,婆婆随军去,在孟津,她跟曹丕居守邺城,不能像平时似的尽孝。婆婆体小不安,不得定省,她又担心又害怕,昼夜泣涕;即便差去打问的人回来,告诉她婆婆没事,她仍不信,说是差去的人有意安慰她,“婆婆在家时,旧病一犯,不会很快就好的,这回怎么会好这么快呢”?于是“忧愈甚”。直到接到婆婆报平安的书信,才欢悦。

转过年正月,大军还邺,她去拜见婆婆,她又悲又喜的样子,左右的人见了都感动了。此情亦感动了婆婆,流着泪嗟叹“此真孝妇也”。

5年后,曹操东征,婆婆、丈夫和儿子女儿都跟了去。她赶上了病,留在邺城。大军凯旋,婆婆身边的人见她颜色丰盈,问她:和儿子女儿分别这么久,为什么就没一点忧色?她笑笑,道:他们跟在祖母身边,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女人的美如花朵,花有开有落,美在她身上同样如此。但她似乎于此并不十分关心。她关心更多的是女人的孝,孝会老吗?

在她身上孝不会老。

她亦是母亲。

一个儿女双全的母亲,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她真以为幸福的生活会就此永远奔跑在幸福的轨道,不出轨?

可是曹家是百姓之家可比的吗?文采风流的曹丕又是一般人可比的吗?

公元220年,曹丕先是做了魏王,继而做了魏国的开国之君。

皇帝有后宫,后宫有更多的女人。

此时她在曹丕的后宫已是资深美人,“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已不年轻耀眼。年轻耀眼的是山阳公刘协送进宫来的两个女儿以及郭、李、阴等夫人。曹丕没册封皇后,谁又想竞争呢?她不过是千方百计扮演好当下的角色而已,对受宠者她“劝勉之”,对无宠者她“慰诲之”,闲宴时她还常劝曹丕“广求淑媛,以丰继嗣”。

但她在曹丕心中还像当初那么重要吗?

一次,曹丕以“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之名,要把任夫人赶出宫,她劝阻说,任夫人出身乡党名族,无论是德是色,我都赶不上她,为什么赶她出宫呢?最后她是流着泪求情的,可是没用,任夫人还是被赶出宫了。

曹丕登极第二年,她自身都难保了。

表面看曹丕对她尚好,还要为她在都城许昌专建一座长秋宫呢。但这个消息非但不能让在邺城住习惯了的她高兴,反给她平添了些病,她回信拒绝说: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阼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现在皇上刚刚登基,最要紧办的事情应该是找一位贤淑的皇后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能胜任,加以寝疾,只能抱着现有的一点志向。

曹丕玺书三至,她“言甚恳切”,三次推让。彼时正在盛暑,曹丕打算等到秋凉时来迎接她,然而她的病不等人,更加沉重了,6月,她竟病逝于邺城。

四、儿子

她死后,又一年,曹丕宠爱的郭夫人成了郭后。

她的死,尚有“赐死”说。此说即跟郭后有剪不断的联系。

郭后当年专宠,进谗;她有怨言,曹丕大怒之下将她赐死。

她死后第5年,即公元226年,曹丕死了,亦非长寿,在世的时间跟她一样长。

儿子曹叡即位,追思悲痛于母亲的死。

他首先接受大臣建议,追谥母亲,母亲一生“恭让著于幽微,至行显于不言,化流邦国……谥法上说: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于是尊谥母亲“文昭皇后”。

对她的娘家,对甄家的子孙,儿子亦以封侯的方式给予特别的关照。

临死,她曾把儿子托付给李夫人。公元235年郭后死后,李夫人把她见谮之祸一五一十告诉儿子。儿子哀恨流涕,作为报答,郭后下葬,不但降低了她的规格,还让她像母亲下葬时的样子,让披散的头发,盖住她的脸面。

“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亦是一报还一报。

她死后,“葬于邺”。

邺城故址在今天的邯郸临漳。

但村野茫茫,她的墓地又何处可寻呢?

无极的村野,甄家的墓群仍在,据说其中一座埋葬的是她的父亲甄逸。

儿子曾追封外祖父,“谥曰敬侯”。

我们没有找见她的画像。

看到清朝人画的一幅洛神像,忽然联想到曹植的《洛神赋》,联想到她,据传《洛神赋》的名字本来叫《感甄赋》呢。不甘者甚至还能荒唐地讲述她和曹植的爱情故事。

她叫甄洛,秘密是不是在其中?

除去小说家们的附会之言,最早的《魏书》上提到她哥哥和姐姐们的名字,偏偏隐去她的名字,难道仅仅是出于讳的考虑?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通志,郑憔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文选,萧统编,李善注,岳麓书社2002年版。

附文昭甄皇后《塘上行》诗: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损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录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记者  刘学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3 22:05 , Processed in 0.06137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