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零零社区 首页 女人社区 情感杂谈 查看内容

行吟路上系列:迁民的前路

2016-2-18 22:5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洪洞大槐树迁民遗址。走井陉一线,迁民会过的古驿道。(照片均为刘学斤摄)记者 刘学斤300多年前的一天,致力于探究天下兴亡的顾炎武在大名府了解到明初山西迁民河北的史实。我们在300多年后读他的记述,虽感简略,却 ...


洪洞大槐树迁民遗址。


走井陉一线,迁民会过的古驿道。(照片均为刘学斤摄)

记者 刘学斤

300多年前的一天,致力于探究天下兴亡的顾炎武在大名府了解到明初山西迁民河北的史实。我们在300多年后读他的记述,虽感简略,却油然而生亲近和踏实。这亲近和踏实亦来自贴身的近乎刻骨的感受和聆听。聆听乡亲平常挂在嘴边的"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我们会情不自禁回望历史的记忆,那些长满青藤和果实的记忆啊,还有多少能像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地清晰再现?

有多少迁民曾经走进河北?相隔无法超越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为什么仍能望见他们?

一、迁民召唤

山西迁民在河北的历史,开始于明初。

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到大臣奏报“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针对于此朱元璋的态度是“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均未轻视“为天下根本”的河北一路,“雄峙东北,关山险阻,所以隔阂重边,藩屏中夏”,父子俩在位时均重视迁民河北。

从哪里迁民呢?

他们先后都把目光投在了山西。“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

此前天时、地利和人和都在成就山西,使得山西人丁兴旺。一项统计说,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河北只有1893000人,山西则有4030450人,比河北和河南两省人口的总和还多。

有计划有规模的迁民展开了。在一些地方,迁民会享受“人给十五亩,蔬菜地二亩,免租三年”的优惠政策。

河北接收更多的山西迁民应该是在永乐年间。

是时始有顺民和迁民之分。

嘉靖南宫县志记载:洪武初,所置皆元末土著遗黎,亦有邻邑之人避乱徙居于此者,谓之顺民……永乐初,四方之民流寓于此,遂家焉,谓之顺民,其税有粮无草,以示优恤。……永乐间,云雷初定,榛莽弥望,迁山西高平、长子诸县民四百余家,听其开垦荒地以为永业,是谓迁民。

———这亦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记载山西迁民的河北文献。

倘若继续在河北众多的地方文献查阅,亦不难找到有关山西迁民的记述———

元蒙杀戮掠夺,唐县生民南逃或被驱出口外,该县人口大减,至正二十一年即公元1361年仅有7278人,至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亦只有7610人……永乐初年,朝廷强令山西居民成批迁徙河北腹地,唐县生齿得到补充,至万历三十五年即公元1607年,全县有1389户25495人。

元末肃宁境内有村庄42个,洪武至永乐年间,洪洞迁民立村141个,其中洪武年间立两村,建文年间立一村,永乐初年立138村,“此后又有山西、山东等地移民陆续来此定居”。

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深州仅余1228户,洪武初至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多次从山西迁民,485个村中有258个都曾从山西迁民。

永乐年间,易州境内荒无人烟,从山西徙其民……

天灾兵燹,人口锐减,博野“丁不满千,迁山西夏县民居”,迁民随之成为博野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元末明初,河北地处风口浪尖,生民遭受重创,尤其发生在公元1399年至公元1402年的靖难,对许多地方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是时史书惊心动魄,充满血腥:朱棣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在真定“斩首三万级”;在白沟河,其部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没有温暖的文字道出了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恶劣。在这场叔侄争战中,平乡人口死亡达十有八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以后数次迁民,当中洪洞迁民占了80%之多。

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是迁民的一个重要年头,望都、邯郸、沧县等地志书均有公元1404年“迁山西洪洞等县民入籍”的记载。据谱牒和有关资料统计,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洪洞的迁民在大城先后立村110个。

二、山重水复

河北的山西迁民,以来自洪洞和洪洞周遍的贫民为主,至今河北民间仍流传“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流传“凡小脚指指甲外侧另有一个小指甲的人,都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的后代”的说法。

600年前的一天,应该是在秋后吧?在洪洞城北紧邻驿道的广济寺,在寺旁落叶簌簌的大槐树下,他们集中,准备上路。他们中间有地道的山西土著,亦有来此避难者。这些避难者早已是屯民———迁民亦被称为屯民,以区别于当地土著社民;此时他们都站在了相同的起点,有相同的身份,是即将从大槐树下出发的迁民。

这将是怎样的一次行旅啊,这些扶老携幼背离故乡的迁民听说目的地在太行之东的河北呢,他们将在那里开垦荒地建设新的家园。怎样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在前头等着他们呢?“太行隔绝华夷,实今古之大防……凭高控险,难于突犯……河北所恃以为固者也”,山重重,水复复,他们又会从哪里穿越太行?

太行有八陉。

他们走的是太行第四陉滏口陉吗?从洪洞到河北,这条线路最近,经上党进入涉县、武安、邯郸,亦应该是他们最佳的迁徙线路。这条线路早已开辟,闻名历史。晋文公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此路已具规模。其后北狄经此路到邯郸,然后攻邢灭卫。其后,此路亦是赵国国都邯郸交通西部代郡和韩国的要道。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嬴政东巡山东,经临淄、巨鹿、邯郸,沿此路回咸阳。魏晋南北朝时,此路异常重要繁忙:公元394年,慕容垂自邺城出滏口陉灭西燕;公元550年起,北齐文宣帝高洋沿此线路至晋阳,一年能往返三次……

夕阳曾把迁民们的身影投在这条古老的交通线上吗?他们曾在中皇山北齐刻经和经过的响堂山石窟前祈福吗?

倘若他们不走滏口陉,他们会走太行第五陉井陉关吗?“天下九塞,井陉其一”,井陉关亦叫土门关,“山势自西南而东北,层峦叠岭,参差环列,方数百里”;“太行为控扼之要,井陉又当出入之冲”。

山西经井陉关到河北同样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线路,春秋时已通。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走此路灭赵;公元前210年,嬴政死于沙丘,尸体经此路运回咸阳;公元前204年韩信由此进兵背水一战……

迁民倘若有选择,他们会选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井陉之道吗?

倘若滏口陉和井陉关都不能成为他们的选择,进入河北他们还有第三种选择:经太行第六陉,走更北的飞狐道。这条线路曾是后燕和北魏的直道。

无论选择哪条线路,迁民的艰辛都是可知的。有刻骨铭心的血和泪,亦当有不能忘却的生与死。

然而发生在600年前的这次足以感动我们的迁徙细节仿佛只活在广大民间,文献中竟然省略了,连同时代可圈点的士大夫都是漠然和失语的。没有记载,连丁点的文字信息都没有,对迁徙的细节和路线,我们只能执著于点点滴滴的推测,体味。

三、乡亲乡魂

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至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山西民无田者、“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迁徙河北达10次之多,其后裔分布在今天河北114个县市。

我们的执著,难道仅仅是出于化不开的相关乡关乡魂的心结?

山西迁民河北亦不仅仅发生在洪武和永乐两朝。顺平新兴4个村庄是洪武年间山西迁民建立,周家关由成化年间从洪洞县老鸹村迁来的周姓居民建立,弘治、万历以及明朝末年,顺平仍有徐姓、董姓和宋姓居民从山西迁来。

这些后来的迁徙又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产生“洪洞县老鸹村”这样的讹传?甚至连洪洞亦读作“洪同”。

社会学家李景汉等人在1930年代的定县调查后亦说,“各村居民大概皆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其时在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燕赵之民随在起义抗拒,燕兵所至,屠戮甚众,直省尤甚。定州人民多死于此时。适山西洪洞县大闹虫灾,年景饥荒,于是多迁来定州落户”。

相隔600年的时间和空间,山西洪洞迁民在河北民间为什么仍有如此活跃且持久不衰的话语和话题呢?

于是,我们,趁着清明,由南而北,由东而西,从邯郸,从石家庄,从保定,从沧州,从廊坊……出发了,走向通往山西通往洪洞的路,还有谁和我们一样,把这当作是一条回家的路呢?“余家旧移自洪,碣载永乐二年,视洪志所记,微有先后,盖即定居时言耳”,在路上我们读民国年间乡党苏毓琦吟咏洪洞大槐树的诗文,“古杨城北邮亭路,摩挲不见大槐树。汾水东南日夜流,浪淘沙啮犹如故。路旁车马何班班,当日移民去不还。游子大风悲故国,离歌朝雨唱阳关。芥子须弥天地改,桃核昆仑桑田海。人生代谢今几时,乡音换尽乡心在”……还读到方志学家傅振伦的大槐树志序言,他的十二世祖三兄弟于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从洪洞迁居河北新河城召村,亦是河北乡亲。

他们的目的地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诗人和知识官绅的呼喊与期望,迁民多文盲多生活于社会底层,他们的后裔中将来亦会出诗人和知识官绅,但需要几代乃至数十代的酝酿和积累,迁徙路上的他们饥肠辘辘,不会有诗情,有的是渴望。他们渴望饱食,渴望有更多的土地属于他们,渴望将来亲手侍候的良田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和果蔬。

他们响应朝廷的号召,走在迁徙路上,为国,亦是报国;路途艰险,漫长,然而目标明确。

还有什么不可克服?还有什么舍不得?在他们之后,200多年后,同样感悟的顾炎武访问大名府,他听魏县长老讲迁民在县上占五分之四,听说迁民的故事,他的心魂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些行走在迁徙路上的匹夫啊,他们微不足道,可是他们真就是微不足道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正是无数个这样微不足道的匹夫所构成?

———这是他们的方式,不可选择的惟一的方式。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河北公路史,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撰,中华书局2005年版;洪洞县志,张青主编,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3 22:05 , Processed in 0.06100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