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蓝蓝的天

[原创]盛宴过后,一片狼藉

[复制链接]

2882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211
发表于 2011-10-22 16: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1 楼                                  回帖人:释一来 影响力指数:0+0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跟贴回复:第 8 楼把历史大环境说得很透沏。+++++++++++++++++++++++++++++++++++++++哈哈哈 今天有点无聊,我是在瞎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2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4236

会员

发表于 2011-10-22 17: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2 楼                                  有人幻想,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来摆脱困境,这是做梦。消费是以手中有钱为前提的,没有钱就没有消费。中国大众手中有多少钱??先看看工资问题。欧美国家工资总额一般是国民经济总值的50%左右,而我们则由80年代的20%左右,逐年下降,现在大约是10%多一点。即使这么低的工资水平,分配极为不均,8%的垄断企业人员,占去了大半。一般工薪阶层靠这么一点钱,怎么消费???银行里确实有大笔的存款,2009年的存款余额大约为26万亿人民币,平均每人2万元。这个存款结构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去掉贪官的黑钱,富翁的存款,存款中到底有多少属于一般大众?一个社会,消费的主体是大众,当他们根本没有钱的时候,内需如何启动?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基本是没有余钱的,一方面他们的收入较少,不稳定,而且前些年,就计划生育罚款一项,就使很多农民成为负债阶层,而近几年的孩子上学问题,更是榨干了他们,他们多数基本是维持生存,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消费能力。富裕的也不少,但是总额比例是很小的。即使它们有一些存款,在一个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社会,他们也不敢花钱。一般工人的收入也不多,而且被房子基本榨干,富余消费能力也不多。中青年高薪阶层,他们也是被房子和车辆榨干,现在很多成为房奴,也没有多余的消费能力。80以后的大学生,一般工资较低,基本没有多余的存款,他们同样没有消费能力。即使收入高一些的,他们也必须存钱为他们的买房子、娶媳妇作准备。垄断企业的一般工人、政府、事业单位、教育、医疗一般工作人员和下层小官员,他们事实上也没有多余的消费能力。高官、少数握有实权的中下层官员和国企高层、富翁。他们的财富很多,但是,他们的日常消费完全饱和。剩下的部分可能都玩房产和股票去了。或者转移到国外。 中国的潜在消费者到底在那里??没有人知道。内需将如何拉动,除非天上给平民掉钱,别无他途。中国现在面临的现实困境是:需要消费的没有钱,而有钱的却不需要消费。中国人的财富结构应该是哑铃,而且是一个畸形的哑铃。所以,启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以此拉动经济,这种想法不是做梦就是胡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4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5391
发表于 2011-10-22 1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3 楼                                  两个经济之谜据说,国际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里德曼先生,认为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个不解之谜。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发行了大量钞票[今年中国发行的货币总量为60万亿人民币,而美国发行了9.2万亿美金],而物价却没有出现飞涨。他们对此感到不解,中国的经济学家大多是他们的学生,当然也感到不可理解。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学理论,对美国和中国的预测,一般都是错误的,他们的发展存在一个不解之谜。经济学事实上,就是对一般的均衡经济模式进行分析的模型,它适合一个比较稳定均衡的经济环境。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不适应的。因为美国经济是科技经济,而任何科学和技术的出现时间、这些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用通常的、均衡的经济学理论预测一个靠科技发展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而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这是因为,50——70年代的人太多了。在中国的开放正好赶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年龄大多是中青年,中国是一个年轻的中国,老人极少,在加上计划生育政策,80后的孩子大量减少,社会需要抚养的人口大约只有1/3。2/3的人都能进行工作,无论是直接和间接,他们都在创造财富。所以,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必然的。这是原因之一。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非经济因素,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中国人强烈的财富欲望。事实上,中国人对财富的追求热情是世界上最强烈的,甚至有点疯狂。远远高于印度等国。这个非经济的因素,才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谜底。只要他们发现挣钱的机会,他们是不惜透支自己的精力和体能的。中国人事实上在以命换钱。所以,效率很高。这个非经济的因素,无法纳入经济学的预测模型,但是,它确实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我分析过我的同乡、同学、朋友。凡是对财富欲望强烈的,无论什么学历,什么条件和环境。经过近三十余年,他们基本上都是经济上的成功者。完全靠自己打拼成为千万富翁的不在少数。相反原来在社会环境较好,智商较高的现在很多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成就。我感觉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对财富的强烈欲望。这个非经济学的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特别对比中国和印度,差异是巨大的。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多解释,除了人口红利说比较接近事实外。其余的如特色论,北京共识说、威权政府论等,基本全是胡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284
发表于 2011-10-22 1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4 楼                                  顶楼主好文中国大陆人均存款实际才7000多元人民币。扩大内需,基本是扯淡。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3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56636
发表于 2011-10-22 2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5 楼                                  “中国之谜”2:“中国发行了大量钞票[今年中国发行的货币总量为60万亿人民币,而美国发行了9.2万亿美金],而物价却没有出现飞涨”。这个问题是由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他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现象”称为“中国之谜”。这是个诡秘的问题,也是国外经济学家无法理解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子非鱼”的难题。而国内经济学家不理解这个问题,就不应该了。这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是很困难的,看一个例子吧。假如有一个与世隔绝,而且完全被国王控制的国家,当国王发现外边的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的时候,他想通过整合本国资源生产廉价产品赚取外汇,同时发展国内经济。而国民个个穷疯了,都想挣钱,但是没有资本。国王大量印发货币,并允许国民用它的货币购买开发本国各种资源,或直接出口,或简单加工、或利用廉价生产初级产品出口。本国国民为了挣钱,就疯狂的向国王贷款,由于外部市场巨大,本国资源也不少,所以,国王即使多印几倍的钞票也供不应求。国王同时进行招商引资,而外部货币进入国内,必须换成本币,这样国王就成功的把国内潜在的资源、人力变成了自己的外汇储备,自己过上了富豪生活。而他没有任何代价,只是把利用国内资源、人力、环境的使用权出让的问题。同时,他的钞票的供应量也大大增加。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看,这些钞票一旦大量流入民间,到了大众手中,物价必然上涨。这是任何正常社会必然的现象。但是,国王使用了一个最后的绝招:就是把大众挣到的钱大部分收回来,这样大众手中无钱,物价也就不会上涨了。这里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无偿收回大众手中的钱,而要精密计算大众的承受能力,既不可让他们钱多,以免物价上涨,也不能没有底线,以免他们造反。这种无偿回收货币的方式,是西方经济学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无法理解一个一个自由市场,在专制权利的控制下的运行秘密了。无偿回收货币,在民主国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专制之下,就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首先控制所有的金融机构,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多种强力手段进行调控,例如,1、随意增加税收,回收多余货币。2、完全垄断生活必需品,可以随便调整价格。回收所有人手中的货币。3、控制大宗消费——房子。任意回收多余货币。等等等。通过这种权力对经济命脉的的完全控制,可以任意调整大众手中的货币量。所以,控制物价是极为轻松的事情。别是货币供应超常10倍。就是超发100倍,物价都不成问题。对付大众的不满和反抗,利用最后一道防线完全可以控制——武装力量。这就是第二个中国之谜的谜底。这种方式的灾难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16 07:21 , Processed in 0.0591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