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8 15: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8 楼 四、理念差异:渐行渐远 与两会协商和《国家统一纲领》相呼应,李登辉于1992年提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份;既而提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两岸的现状是“一国两府”。马上受到大陆官方和舆论工具的猛烈抨击,给李登辉的邦联建构,自由、民主、均富的统一纲领迎头一盆冷水。 2005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大陆台湾问题“专家”王建民作客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咱当时为什么不和台湾讨论李登辉提出的“一中两府”方案?它的前提不也是“一中”吗?”时,回答:“大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这种观点,只是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有个过程,过去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我觉得也有不少遗憾。但历史不能重复,我们希望我们以后把握好历史机遇”。 按大陆台湾问题”专家”王建民的说法,大陆对台湾问题,对一个中国的要求有先后和高低之分。 大陆曾经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盟友和敌对国,不可能不知道苏联是十几个共和国的联合;不可能不清楚现在的俄罗斯联邦也是由21个共和国、49个州、6个边疆区组成的联邦;当时中国支持南斯拉夫联盟也是几个国家、几个政府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国家。因此,把李登辉提出“一国两府”、“一中两国”,猛烈抨击为“台独”、“分裂祖国”,并报以武力威慑,显然不是大陆“专家”、“学者”事后解说的“只是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有个过程,过去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那么简单。 是两岸不同的政治理念使中国的统一错过了“历史机遇”;是“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与“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理念冲突割裂“一个中国”。 把“一国两制”与“一个中国”捆绑在一起,演绎出“一个中国的原则”,演绎的变异是反对“一国两制”,就是反对“一个中国”,就是鼓吹台湾独立;扩大后的变异成了,主张大陆民主化,就是反对中共的领导,就是反对“一国两制”这一原则,就是反对“一个中国”,就是鼓吹台湾独立。 所以,在九十年代,“苏东波”巨变,第三次民主浪潮在全球掀起,当李登辉推出“一国两府”,强调是两岸对等政治实体,并批评大陆不民主,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安排,企图建构联帮制的“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时,大陆海协会于1995年6月16日致函海基会,宣布中止了两岸谈判。 当时,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是这样声明的:最近,李登辉和美国反华势力相互利用,不惜耗费台湾民众的血汗钱财,斥巨资进行沟通,以达到其以赴美进行所谓“私人访问”的目的,公然从事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李登辉在近期的讲话中对祖国大陆进行恶毒攻击、谩骂,鼓吹国家分裂,宣扬“两个中国”。与此同时,台湾当局还连续举行针对祖国大陆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蓄意制造两岸关系紧张气氛。李登辉及台湾当局的上述作为,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肆意毒化两岸关系气氛,破坏两岸关系发展,阻挠中国统一,激起了海内外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极大义愤和强烈谴责。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汪辜会谈已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这完全是由台湾方面一手造成的。 把“台湾当局还连续举行针对祖国大陆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也作为中止第二次汪辜会谈的理条,给人的感觉是为中止两岸会谈找个“借口”而已。海协会单方面终止两会协商后,大陆开始以台湾为目标的大规模导弹演习和海陆空登陆作战演习。台湾的政治气氛也随之大变,本土意识和“台独”意识滋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 然而,台湾当局并没有放弃,海基会分别于1997年11月7日和1998年1月19日,主动致函海协会,敦促两岸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与此同时,提出两岸协商结束敌对,缔结和平条约的政治主张。 大陆方面由海协会秘书长唐树备于1998年1月26日发表谈话,预以回应,唐树备说:台湾方面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说法是不合实际的。两会在 l992年达成的共识是:两会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承认海峡两岸都是一个中国就可以了,不去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这样一个原则现在同样适用于两会就政治谈判进行的程序性商谈。在这一商谈中,不必马上谈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 大陆海协会则于1998年2月24日复函:“我会一贯主张应进行两岸政治谈判以为真正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创造条件。我会愿意接受有关方面授权,与贵会协商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事宜,并随之着手安排重开经济性、事务性议题商谈。我会还主张,在上述协商开始前,应进一步扩大两会交流与接触,以加强彼此沟通。交流的具体层级和项目,我会愿与贵会协商作出安排”。 两会随后于1997年4月22日在北京恢复协商,促成辜振甫访问北京,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并会见大陆领导人。此次协商两岸分歧更大,一方面是大陆否认“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协商必须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台湾方面则提出对“九二共识” 的诚信问题,坚持必须承认目前两岸分治的现实,不能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并正式提出大陆民主化问题,强调大陆民主化是未来和平统一的关键。就这样,辜振甫把“一国两制”、“一党专制”与“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两种不可协调的政治理念抬上两岸谈判桌上。辜振甫先后会见陈云林、钱其琛和江泽民,宣扬台湾的民主经验,强调台湾的民主经验可以供大陆民主化借鉴,为此,发生激烈的争论。 1999年7月9日,即将离任的李登辉,在两岸问题上摊牌,他与德国自由之声记者主要谈了两点:一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是“特殊国与国关系”,而非“合法政府”与“叛乱团体”或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二是坚决拒绝大陆“一国两制”的构想,追求民主统一,以台湾“自由、民主、均富”的经验统一中国。 7月10月,辜振甫表示两岸之现实就是存在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将两岸会谈称为国与国会谈。 7月12日,汪道涵要求辜振甫澄清。7月30日,海基会以“辜董事长谈话稿”的书面稿寄给海协会,表示“特殊国与国关系”是台湾方面对“九二共识”即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表述现式,“特殊关系”的说法,基本上是为了奠定两岸对等的基础,以提升对话的层次,进而建立民主和平机制,追求中国未来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统一的既定政策。 大陆海协会即时以负责人谈会方式指责辜振甫:“谈话稿”别有用心的将1992年两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歪曲为“一个中国口头上各自表述”,这是枉费心机的。 1999年7月31日,海协会致电海基会:贵会今日(7月30日)下午2:00来函及“谈话稿”,严重违背了1992年贵我两会关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我会不予接收,现予退回。随后大陆海协会又一次单方宣布中止与台湾海基会协商。 五、台湾问题国际化:明智的试尝 与1995年6月第一次单方面宣布中止两岸协商后采取的行动相同,1999年8月第二次单方面宣布中止两岸协商后,大陆在文宣上对“特殊国与国关系”和李登辉个人进行批判、声讨和人身攻击,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以大规模军事演习和战争宣传进行战争威胁,台海局势立即处于十分紧张状态大陆媒体和官方的言辞,使很多人以为战争马立要爆发。然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反而赢得总统选举。 陈水扁执政后,其两岸政治路线与李登辉一脉相承。事实是,早在1996年,李登辉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时,民进党就解释说:这“指的就是两个对等国家的关系”。陈水扁执政后,提出 “一个中国”是个问题,是一个未来的问题,把大陆民主化作为解决“一个中国”问题的前提条件;提出在大陆没有民主化之前,不具备解决“一个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必须承认台湾的主权地位。其两岸政策的立足点基本上是本土主义、渐进式台独和大陆民主化。 值得指出的是,在战争威慑下当选的陈水扁,执政后却大力削减台湾的国防预算,首先是延期执行国民党执政时确定的一揽子军购计划。尽管2000年以后,大陆不断加大军事投入,军工企业迎来了三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景气,但陈水扁政府却不断地削减台湾的军事预算,把国防开支从占GPD的4%逐步削减到占GPD的 2.5%,说明除了渲染和利用大陆的军事威胁谋取政治利益外,陈水扁政府并未把大陆的武力威慑放在眼里。 中止两会协商机制,两岸失去交流及交换的管道,意味大陆也失去通过协商、规劝、互让的方式,缓和或阻止台湾走向实质性独立的一条管道。 中断已经六年了,两岸之所以至今不能恢复协商机制,在于专制政权从来视自由民主为洪水猛兽。当两岸协商进入政治性谈判阶段,基于正义原则,专制政治相对于民主政治而言,没有对等竞争的本钱,缺乏谈判或交易的政治筹码。设置把“一个中国”和“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捆绑在一起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前提,实质就是拒谈。保持现状、维护两岸和平稳定,能够避免民主的洪流,维护一党专政的既得利益,因而成为大陆目前唯一的诉求。必须正视,台湾独立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现状能维持多久,取决于大陆及国际社会能否给台湾执政当局、政治精英和台湾民众施加多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决心和选择。而其中能起主要作用的,就是美国,事实也证明,几次陈水扁要突破现状时,是美国的规劝和压力让陈水扁收敛和退缩。 台湾问题国际化就在这样的背影下突显出来。 2004年9月,中国外长李肇星把台湾问题搬上联合国大会,李肇星在联大发言说:中国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认清台湾当局进行分裂中国活动对台海稳定和亚太和平的严重危害, 继续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努力, 共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以促进台海稳定和世界和平。 同年11月20日,胡锦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就向布什提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共同的问题”。当时,香港信报的林行止等一些海外学者就敏锐地捕捉到:大陆不再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2005年9月13日,胡锦涛与布什在纽约会谈时,对布什说希望美国与中国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 长期以来,两岸在台海问题的搏奕中,大陆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容许外力介入;而台湾方面,似乎一直有意地要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我认为,李肇星2004年联大讲话,胡锦涛去年11月和今年9月向美国两次主动呼吁,表明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和态度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可能已经认识到,独自无力解决台湾问题或者说无力阻止台湾独立,不得不承认,维持现状必须借助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力量,诉诸于美国和亚太国家的共同的利益,从而主动试探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此次大陆试尝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不是以主权为诉求、以统一为目标,而是的台海和平稳定为诉求、以维持现状为目标是比较明智的。 九十年代以后,国际社会的价值观趋向于是把人权置于不低于主权的地位,国际社会的道德主体和权利主权已不仅仅限于主权国家,而是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这时,主权诉求与以市场引诱和暴力威慑下对和平稳定的诉求相比,以和平稳定的求,诉诸于共同私利或许更有吸收力,能收一时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