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景哥哥

[原创]捐书助国倡议书

[复制链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1-21 2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1 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2 楼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3 楼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2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4236

会员

发表于 2011-11-22 0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4 楼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8

主题

12万

回帖

2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75452

特殊贡献奖美食专家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1-22 0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5 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02: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6 楼                                  中国紧缩货币的利弊及对美国印钱消费的影响(上)请蔡定创老师就中国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前而加息的利弊进行分析?蔡:近来有不少网友向我提出了同一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也已经有不少人对此做过很多分析,本来我并不想对此再说什第,但当我看了一些人的分析答案后,我认为多数人都停留在表面现象纠緾不清,甚至不少是十分错误的结论。不得不就此回复一些自已的意见。其实,真正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客观的分析,需要较长的文字才能说清楚。我的前一段时间的博客文章中,也已有二篇文章是有助于对些问题的理解:《人民币升值选择与得失》与《通胀发生机制 1-4》。当然,如果掌握了《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的理论原理,看透这些问题是小菜一碟。简要地说,央行这次加息,是有负利率的外部压力的。其实少量的加息对压缩投资作用并不大,反而引来更多的热钱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此是央行并不想要的后果,因此央行在此方面表现得十分矛盾。但是,这一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却是实际的紧缩,是能起到实际收缩银行信贷的作用的。我不知道银行的宽余流动性到底有多大,但此紧缩货币对目前的抑制通胀是不可能起作用的,除非象2008年那样强烈的紧缩,引起经济股市崩盘经济直线下滑、整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崩盘,国内的物价指数才会排在最后一个的下跌。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是否崩盘主要是是由国际金融财团主导的,中国经济虽然有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这也就是说,当前通胀是不可制的,除非搞到经济负增长。也许有人说,我宁要经济负增长,也不要物价上涨。但经济负增长受困更重的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因为首先社会失业率会大幅增加,此情况2008年大家都眼见过的。我在近期的《“两难”困境原因与宏观调控的新模式》 (见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lz0g.html) 一文中,中概括了当前我国通胀发生的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对资源品的价格炒作。国际垄断金融财团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控制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引起原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进口物价大幅上涨,从而推高产成本。 2、通过美元贬值、美国印钱消费而输入通胀。 3、本国资源瓶颈所导致的基本生活品物价上涨,产成本提高。特别是土地价格上涨推高了所有以土地关连的农产品、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  4、房价的大幅上涨,虽然不计入当期的CPI指数,但会通过企业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在一定的时滞后带动基础物价上涨,最终都会传导反映到CPI中来。  5、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会通过企业成本推高物价。此与发达国家通过科技提高生产率时期、通过向低工资国家转移成本而获得低通胀高增长时期不一样,后发国家是在已有高科技装备水平下的低起点工资,提高劳动者工资既没有科技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也不可能发生新的替代转移。因为提高工资是劳动者的权利,因此,因工资提高而发生CPI指数上涨是必然的。如果工资不上涨,也会产生本币汇率上涨的压力,强制维持低工资低汇率状态,美元国就会用“印钱消费”手段,造成我国民财富的滚滚外流。  6、国家的税赋增加,垄断行业垄断产品的涨价,最终也会向CPI传导。上面也说过,并不完全否认收缩货币对物价上涨的绝对关系,但是必须是损失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如果大家不希望2008年的景象重演,就不应该赞同紧缩货币。很多人将信贷货币的绝对量与GDP做比较,得出货币超发多少多少,这是不懂货币运行规律的胡扯。信贷货币的绝对量增加并不必然引起通胀,物价上涨与商品的供求不平衡有关系,试想,如果农产品供给不足,你反而要去控制对农产品投资信贷的增加,能解决问题?因此,作者一直是赞同货币政策应有保有压,不赞同总量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不同的不同供求情况,作出不同的信贷控制政策。例如,对眼见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就应坚决控制投机性信贷。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论证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在当代“双轮经济”构架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有二条传送渠道,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中一条主要的传递渠道是,并且首先是引起股市大跌,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引起社会总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后,物价才会下落。而物价是否上涨,在产能过剩的年代里,与货币绝对量的多少并不直接相关,而是与供求的长、短期是否平衡相关。如果掌握了这些货币运行的基本原理,就不难看出,当前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控制当前的通胀作用是不大的。要想有效地控制通胀必须要对上面的症下药才行。总量的紧缩货币,负面作用是很大的。本文暂不分析对国内股市的负面影响,就当前大家特别关心汇率战、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与及美国印钱消费等问题来谈。简要地说,当前情况下的紧缩货币政策,是有助于美国印钱消费的。要注意“印钱”概念的含义。美国“印钱”,并不等于就是一定是“印钱消费”。美国有二种意义上的“印钱”:一种“印钱”是增加对世界基础货币发行;第二种意义上的“印钱”才是指“印钱消费”中国的剩余产品。这是二种不同层次上的“印钱”,如果所“印钱”的量在这二种范围的数量内,是不引起美元贬值的。只有超出此范围的“印钱”,才会引起贬值。此方面我原来曾有一篇专文《印钱消费与美国国债》(见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lbjn.html)论述过。因此见到美国“印钱”就判断美元必然贬值是极错误的。2009年1月8日我曾发表《2009年美国经济展望》(见蔡定创博客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68&articleId=12309),当初就准确地预测了“奥巴马上台一定会大印美元,最少印二万亿美元不成问题(不引起通胀),而美国经济将由此而探底回升”,但在发文的当初反对者众。而二年过后的事实,证明此是唯一准确预言了美国必然会大印美元二万亿,并且既使大印美元并不产生美国内通胀。既使是美国的经济学人能预先看到这些的也不多,这些事实说明,普遍的看法美国“印钱”就必然会产生美元贬值,是西方货币主义的错误货币观念在作怪,是不懂货币的基本运行规律。美元既然是国际流通货币与储备货币,世界对美元货币就会有一个基本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与货币的流通速度、银行的信用派生能力,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等情况很有关系。当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弄懂的一个货币基本原理是,货币在基础货币发行范围内的发行是会创生价值的。美国作为国际流通与储备货币,也必然受此规律支配。此在蔡定创的《货币迷局》中被定义为货币的发行价值原理(有关此原理请参看蔡定创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二章、第三章)。如果美元当前所印钱的数量仍然在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范围之内,所印美元并不会引起美元贬值,只有当所印美元超过对美元的需求时,才会产生美元的贬值。美国是如何判断美元是印多了还是印少了?美联储局判断美元印刷数量的多少并不计较其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也不主要计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比价关系,而主要是参照美国国内的通胀指数。国内通胀指数高了,才表明美元多了。这时会通过加息来降低银行派生货币的能力,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伯南克说得很明白,美国当前利率近于零,通胀指数并不高,表明美元数量上并不过量,为什么不加印美元?一举三得!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2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4236

会员

发表于 2011-11-22 04: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7 楼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05: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8 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1-22 06: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9 楼                                  中国紧缩货币的利弊及对美国印钱消费的影响(下)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币的紧缩货币政策是怎样支持美国多印美元的,转移价值的。首先,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会减少中国内的总需求,国内的物品会更便宜,中国将更需要依赖出口,并因价格更便宜而实际出口更多,产生出对美元的更多需求。这是从对美元需求数量上支持美国多印货币。再次,人民币加息会产生人民币实际币值的上升。但我国压制人民币升值,产生人民币的汇率低估,在与美元的汇率比价关系上,表明既使是用比值低的货币,也能交换到我国较高的价值的商品,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货币虽然是交换中介,通过货币不等值交换,低币值货币国家的劳动价值向高币值国家的劳动价值移移。国为人民刻意保持低币值,自愿不等价交换做价值输送,美元的货币币值就不起作用,因此货币也就不受数量多少的影响。换句话说,美国无任印多少美元,实际币值不管贬多少,只要同样的货币面值就能买到同样数量的、等同价值的商品,因此,无任印多少美元它的物价指数也不会走高,不会产生通胀。因此,人民币币值低估与紧缩货币提高人民币币值而汇价并不同时等同上升,就会支持美国印更多的货币。相反,如果人民币与美元按照实际币值交换,当人民币币值上升汇价也随同上升时;当美国印钱引起实际币值下降时,人民币加息引起人民币汇价按币值等同上升时,这时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价格就会随同上升,就会引起美国内物价上涨,美国内通胀指数就必然走高。只有这个时候,美国才会知道美元印多了不行,会引发美元崩盘。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不仅是通过不等价交换向美国输送劳动价值,物质财富,印美元所产生的本应是美元贬值,也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向我国内传导人民币本来就有的内在价值,或者说印刷美元倒不是引起美元贬值,而是引起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强制减少,人民币在贬值。本来印美元贬值的应该是美元,现在因为不等价交换,美元既使是数量再多也不用贬值了;人民币本应升值,因为不升值,通过不等价交换向美国输送价值,所代表的升值价值都传输给了美元了,倒变成了人民币的国内贬值,人民币国内的通货膨胀,出口数量越大,输出价值越多,人民币的国内通胀幅度也越大。这就是输入性通胀产生的价值链条。因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人民币任何币值上升而实际汇率不上升的政策与措施,都是助长美国印更多钱而美元并不产生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强制汇率低估,紧缩的货币政策,都是在实际上帮助美国多印货币。应对美元印钱,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人民币升值,当人民币升值后,由于中国输出给美国的消费品产品大多并不能被其他国家所取代,因此,美国进口中国产品就要花更多的钱,就会引起美国内的通胀指数增加,美国就不能不考虑印太多钱了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请问蔡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压人民币升值的“货币战争”?蔡:说美国压人民币升值的“货币战争”是一个假象,如果中国人也这样地顺着人家大谈美国对中国的“货币战争”,而且坚决顶住决不升值。就是不明就里,就是正是中美国人的招。看事情要看本质,任何经济战,都是为了利益。上面的文字已经说明,人民币不升值的出口导向国策,美国人已有印钱消费的手段来破解。美国人印钱消费可以产生四重利益:1、印钱而获得的财富,不仅能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而且能通过凭空增加国民福利(消费)的办法使经济走入正轨;2、给中国输入通货膨胀,中国的货币政策只能紧缩,此已达到了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人民币不升值,随同美元贬值,人民币就无法成为强势货币,此也抑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人民币如果不能成强势货币,对美元没有威胁,美元的地位也就巩固,美元霸权地位巩固了,继续印钱消费也就无忧。4、保持人民币不升值(我在《人民币升值选择与得失》一文中曾提出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替代人民币升值方案),就会使中国继续沿用现有的分配结构,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内需战略转型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我们来看年美国会有何收获:1、美国平衡中美贸易,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可能性极低,因为既使人民币与美元达到购买力平价级的汇率,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差仍然是十分巨大的。2、人民币升值给美国内制造了通货膨胀,美国不能行印钱消费,美国将与欧洲一样很难走出经济危机,这才是美国真正的衰落。3、美元地位很快将会受到人民币的威胁,美元霸权将不保。当你看到这些后,还会认为美国是真的对中国发起了压人民币升值的货币战争?蔡:在我看来,美国人是看透了中国人灌多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的迷魂汤,吃透了中国人不会懂得货币的真谛。当然就业压力使得一些政客要在国会作些表演,伯南克也就假戏真做。你没有看到,美国不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宣布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么?真正来说,美国人私底恐怕更担心的是人民币真的升值。叫得最凶的未必就是真的。中招的是傻瓜。因此,中国人民币该升值而不升值,货币政策紧缩又紧缩,是在帮助美国印更多美元,同时帮助中国人制造更大的通胀。以紧缩货币政策来配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我怀疑中国的央行是否有美联储的亲戚。当然,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对以出口导向企业的损害,还一个就是央行2.4万亿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但这些损害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也是十分巨大的,但相对于美国印钱消费中国产品的现实来说,这些都是局部的,短期的,而且是已经形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我早在《货币迷局》一书中就己提出,既使将这些外汇储备打水瓢,也会比继续形成的损失轻。不顾美国已用印钱消费政策解破我国以低汇率出口导向的政策的现实,继续实行这种政策只会损已利人了。只有人民币坚决升值到与币值相对应的水平,并决不行总量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分行业的有保有压政策代替),中国经济才能很快赶超英美。 问:人民币升值后,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可能出现关停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怎么办?蔡:人民币升值后,会发生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关停、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此是个伪命题。此中有升值的幅度与时间长度等可选择。事实证明,影响是有一些的,但是,因为中国对美的消费品生产成本差太大,还有一个规模效应问题,有很多产品因为规模效应问题,象越南这样的小国不可能替代生产。相反如果这些产品涨价,此对美国将是不能承受之痛。 那请您说说就应该怎样来看待当前美对中国发起的货币战争?蔡:如果要说当前中美之间是一场战争的话,我不认为是美国对中国的战争,而是反过来,倒应该说是中国首先发动了对美国的产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主动发起方,美国是被动应对方。不要忘记,是中国首先通过刻意的低汇率,以出口导向为手段,使美国进一步加深产业空心化的。美国对应中国的这种产业战,才产生出“印钱消费”的。而且,印钱消费是必须建立在中国低汇率政策基础上,没有人民币的刻意低汇率政策,就不会产生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美国“印钱消费”也就不可能产生。因此,从本次战争的性质上来说,中国刻意低汇率政策支持下的出口导向是主动进攻的一方,美国“印钱消费”是被动应对的一方。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一直穷于对付,并没有主动发动什么“货币战争”的条件。只是美国人有极高明的战略家与策略谋划大师,能够利用上中国人中的一些所谓精英们的假精,在压迫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虚晃一枪,有能变被动为主动的手段。大喊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是美国对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不是正好掩护美国人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印美元而使美元仍能够坚挺不贬值么。中国人有句古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句话是:搬起石头要注意砸到自已的脚,不管用到这个地方是否合适,现在是到了我们必须要收起曾经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出口导向的产业战争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0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90 楼                                  货币超发说、池子论辨折(1) 鑫淼森网友问:“中国货币供应、通胀与超发说、池子论”,谁是谁非,请蔡定创老师来总结下吧?拨开迷雾、还原真相。  蔡定创:首先,我一直是反对货币超发之说的,此从我的一系列博文《蔡定创:中国紧缩货币的利弊及对美国印钱消费的影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ml6a.html)、《蔡定创:“两难”困境原因与宏观调控的新模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lz0g.html)、《蔡定创:通胀发生机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kgm2.html)中可以看出来,这三篇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详细讲解了当前通胀发生的原因、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的所有文章都有一根逻辑主线,就是《货币迷局》中所阐明的货币运行理论主线。如果你看了《货币迷局》,又看了上述三篇文章,再看本篇文章可能就更顺理成章。  (一)  现在一些学者将信贷货币既M2与GDP挂钩计算,说M2是GDP的1.8倍什么的,因而货币超发。  这里有三个错误:  一是运用的概念错误。大家都知道,M2是指M1+派生货币量。在我的《货币迷局》中,派生货币量并不是发行货币,从商业银行派生货币出来的货币是“没有价值”(这样解释是不准确的,应该看《货币迷局》中完全的解释,这里先借用一下)的货币,它只是反映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就是说,派生货币量的大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相关,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则与一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的活跃程度有关。我国当前派生货币量大,一般来说表明我国当前经济活跃度大。  但是,也不是说“派生货币量的大”与物价上涨没有绝对关系。因为派生货币是从银行借贷出来的货币,短期如果在量上突增,或供需结构不平衡,造成供给方紧张,就会引起所供给紧张物资的涨价,例如房地产消费信货太多就会引起房地产涨价。但当向银行还贷的时候,是一种价值偿还归位过程,也表示供需方归位平衡。例如,如果是投资性贷款还清了贷款,表明的是已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新的供给,商生产的商品卖出去了。完成了一个资本循环过程,所以在一个生产周期里价格又会回复平衡。因此说,如果信贷货币量短期因增量过大引起的物价上涨,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最终是要回复平衡的。当然,如果借贷者还不了贷款,表明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或产生了生产过剩,所损失的价值不能收回,此损失的价值由贷款者承担、或银行承担,并不会对货币币值产生影响,因为此时货币仅只承担交换媒介的作用。原因还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货币只是承担交换媒介的作用,它从贷出到收回银行只执行一次交换媒介功能,并不发生价值方面的损益。只当银行坏账由财政买单时,而财政又由赤字或长期国债来承担时,此才会表现于货币的发行价值“损失”,引起实际的货币贬值。  因此,将派生货币、信贷货币说成是发行货币,这是概念错误。错误的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似而非,引起人们的思维混乱。为什么说是似而非呢?因为你要说绝对没关系也不对,信贷货币发行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确实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当你将信贷货币也看成是等同的发行货币时,你就陷入概念混乱了,永远也说不清楚。只有当你区分了信贷货币不是发行货币,与发行货币有质的区别时,你才会懂得何种条件下会引起通胀,何种条件下不会引起通胀。  二是参照物错误。将信贷货币量与GDP作比较、与过去作比较、与美国作比较,都是错误的。我国的信贷货币量大于美国有三原因:首先,一国的信贷货币量与一国的实业投资活跃程度正相关,与金融投资活跃度负相关。我国的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活跃程度与美国正好相反,因此信贷货币量必然远大于美国。将我国与美国比是不明就里。其次,我国房地产业是双向贷款,生产企业贷款建房,投机、消费者贷款购房,这两方面的贷款扛杆比例都很大,叠加起来的信贷币量必然很大。继续用费雪的货币公式来套今天的情况就200%的教条主义。我在2010年2月份曾发文《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误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gzcl.html)说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是对房地产消费信贷量过大,应增加投资以增加供给,减少消费信贷以减少需求来控制房价。这其中一个根本的思想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我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有何不同,现在与过去经济有何变化。当然,这首先要求概念思维不能混乱。  三是用“货币超发”来说明通胀的原因是缺乏经济历史知识。“货币超发”也是个混乱不清的概念。什么是“货币超发”,多少发行货币是不超发?说这个话的人虽然说不清楚多少货币量是正合适,但一般是与GDP相较。但如果是与GDP相较不仅是缺乏当代经济学常识,也缺乏历史知识。我们知道, 1994年M2量还低于GDP的2%,而这年的通胀率高于24.1%,2009年M2量是GDP约1.8倍,通胀率则是-1%的负数。有人或许说通胀是M2量的早上年传导来的。那么,2008年M2量也是GDP的1.58倍,比当年还低一点,怎么就造成2009年通胀率负数呢?所以用“货币超发”来说明通胀率的升高是牛头不对马嘴,是违背常识。(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6-27 01:42 , Processed in 0.079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