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哥大

[转帖]《有报天天读》——国际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0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1 楼                                  <br />
2011年12月20日07:20AM<br />
Lex专栏:中国出现资本外流<br />
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br />
派对邀请的吸引力是相对的。邀请的人越少,吸引力越大。中国正在放松针对外资进入沪市的限制。然而,外国投资者们面临的风险是,刚到派对,就发现其他人已经准备离场,奔赴更令人激动的地方。<br />
中国将允许投资者用离岸持有的人民币购买中国的股票;据报道,中国正计划放松对境外机构直接参与中国市场的限制。目前,境外基金投资只占中国市值的约1%。这说明接到邀请的人不多。然而,有迹象显示,其中一些应邀的机构已经在离场。中国各银行刚刚出现连续两个月人民币净卖出,显示资本外流。上两个月资本外流量为530亿元人民币(合83亿美元),显示外流规模不大(过去1年每月平均流入为2620亿元人民币),但此前过去6年来只有一个月出现下降。最近,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放缓,新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也不再一路飙升,而变得更加动荡。<br />
然而,中国新近对外资采取友好姿态,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人民币疲软,而是因为中国股市健康欠佳。上证综指(ShanghaiComposite)今年已累计下跌22%,而首尔股市和东京股市今年跌幅分别为15%和18%。境况不妙的市场一直靠官方机构在支撑。<br />
没有什么能永远保持在令人赞叹的巅峰状态,即便是中国崛起这样的长期故事。人民币走软、股市继续下跌的危险,将迫使接受邀请的外国投资者更加严谨。那将让他们向东道主提出更严厉的问题。最终,这对主客双方都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2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4236

会员

发表于 2012-1-8 06: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2 楼                                  <br />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br />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2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5151
发表于 2012-1-8 0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3 楼                                  <br />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3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036
发表于 2012-1-8 1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4 楼                                  <br />
世界体系危机及21世纪左派政治策略     ——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4期(徐洋编写)      世界著名左翼思想家、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教授在美刊《新政治科学》第22卷(2000年)第2期上发表《21世纪的左派政治学或者再一次的理论和实践》一文,提出世界左派运动的失败正是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表现的观点,并分析了资本主义体系危机之下的左派在21世纪的政治策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 世界左派历史理论的崩溃     世界左派曾拥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轨迹,这就是法国大革命的轨迹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轨迹。但它们今天几乎顷刻之间彻底消失了。法国大革命是一种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的被广泛认可的历史理论的象征,这种理论相信进步,相信人性本质上是理性的,认为历史是线性前进的,总是朝向良好社会发展的。不仅左派信仰这一历史理论,多数自由中派和部分右派也认可它。这种历史理论有诸多变体。例如,美国人想以美国革命作为它的象征,而英国人想以英国革命作为它的象征。另外还有人剔除了这一理论的政治革命因素,认为历史是世界经济的平稳的商品化进程,或是选举制度的平稳扩展,或是国家历史使命的实现,等等。但无论其差别如何,它们都相信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历史理论,因为它相信“历史站在我们这边”,并提供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一理论甚至也鼓舞了特权者,他们认为最终人人将享有特权,因此受压迫者也就不必抱怨压迫者现在必要的压迫了。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它传达的信息是,以法国革命为象征的历史理论并没有完成,因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还受着组织为政党或国家的群体的压迫。这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只被世界一部分左派信仰,它比法国大革命更具乐观主义。     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历史进步理论,尤其是列宁主义,都变成了可疑之物。相当多的世界左派开始怀疑上述历史理论的正确性。原因何在?今天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解释。中派和右派认为,世界左派误读了这一历史理论,这一理论某种程度上仍然正确,但是应当将良好社会界定为这样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掌握在非政府的部门手中,并不受约束地自由流动。这种空想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我相信再过10年就不会有人记得这种疯狂的妄想了。部分世界左派的解释认为,原初理论仍然正确,左派只不过遭受了暂时的挫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区的过程。而这些新地区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大约20-50年)也会组织起来,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于是资本家再度“逃走”。可是今天,资本家已经几乎无处可逃了,力图放慢工资上涨的进程显得极为困难。原材料、机器等投入和基础设施成本上升缘于同样的原因。资本家降低成本的主要机制是对其中的一部分不支付,而通过损害共同利益的方式获得。这称作成本外化。成本外化的方式有三:将废物转置到他人那里而又不支付处理费;以开采价购买原料而不支付原料再生所需的代价;使用由共同支出建造的基础设施。前两者意味着要不断寻找新的废物堆弃地和原料产地,但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扩展到全世界,这样的地方越来越难找了。环保生态运动的兴起也阻碍了这些做法。第三种机制则意味着不断增加税收。税收的增涨有一个简单的原因,用政治学家的话说叫做世界的民主化,其后果是福利国家制度的扩展。人们要求的底线越来越高。这也是政治稳定的代价。最后,资本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要为成本上升负责。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工资、对某些成本进行内化、支持福利国家制度,以取悦工人阶级,提高生产效率。所有这一切造成了成本的不断上升及世界范围的利润收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537
发表于 2012-1-8 14: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5 楼                                  <br />
二、 世界左派的传统策略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出现危机时,不同的政治力量会作何反应呢?该世界体系的上层会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他们将陷入混乱中,求助于短视的政治手段。另一类少数有远见和洞察力的人知道当前的体系行将崩溃,就创建一个新的体系并力保在新的体系中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他们惟一可行的策略便是改变一切以保存一切。无论如何,这个小群体的所作所为将是吸引人的和具有欺骗性的,他们会将自己的动议包裹在激进和进步的外衣里。战场的另一方也寻求重建这个世界,但是目的是使它变得更为民主和平等。这就是世界左派。当共同追求这两个目标的左派坚定地团结到一起时,实现他们所希望的重大变革就非常具有可能性。但当前世界左派软弱、绝望。在斗争中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19世纪以来世界左派策略的失误何在呢?世界左派策略的中心是“两步走”:首先夺取政权,然后改造世界。这种策略把控制国家机器作为克服特权阶层深厚的经济和文化权力的惟一途径,作为保证新型制度得以建设和维持的惟一途径。社会变革的其他道路被看成空想。尽管两步走看起来是惟一实际的战略,但它现在失败了。这是因为,一旦实现了第一步——而且确实在许多国家实现了———新政权看来不能够实现第二步。这正是老左派幻灭的根源。长期以来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某一政权如果没有如它所承诺的那样改变世界,那是因为领导者在某种意义上“背叛”和“出卖”了事业。但领导的背叛如同群众不觉悟的说法一样,没有说服力。这里根本的问题不是伦理的或心理的,而是结构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内的国家拥有诸多权力,但它们并不是全能的。当权者不能够做到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他们仍然在台上。当权者实际上严重受限于各种制度,尤其是国家体系。     这是一个结构性现实,任何一个执掌政权的社会主义取向的党也必须面对。造成上述两步走策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左派的分析判断有三个偏好,正是这三个偏好将左派推往国家主义。     第一个偏好是认为同质好于异质,集权优于分权。这一点源于认为平等意味着同一这一错误假设。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早已对平均和公平作了区分。但是对于急于求成的革命者而言,集权和同质化似乎是最简易最迅捷的道路。     第二个偏好实质上是相反的。既然偏爱单一化,那么其逻辑结果应当是创造一个单一的世界运动并倡导世界政府。但现实世界是一个多国家体系,其中国家有强有弱,这就使得社会主义运动把国家作为在世界体系中保卫集体利益的机制。弱势国家的弱势群体在反对边缘化和压迫的斗争中除国家外看不到其他武器,他们认为掌握了国家结构就可以掌握自己。   第三个偏好是,在对待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时,多数人都心照不宣地漏掉“博爱”;而自由主义中派还认为“自由”高于“平等”;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只有“自由”是关键,“平等”是对“自由”的威胁,应当彻底抛弃掉。世界左派,尤其是列宁主义一支,认为平等优于(政治)自由,这也是错误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自由与平等不可分离。在受制于不平等地位时人们不可能“自由”作出选择;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其他人所享有的自由,他也就不是“平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67
发表于 2012-1-8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6 楼                                  <br />
三、 世界左派的新策略    今天,世界左派处于困境。左派的错误、左派策略的失败,是左派所反对的资本主义体系运行的必然结果。左派昨天的失败和今日对这一失败的承认使左派有可能明天实现他们的目标。在新世纪上半叶,将有一种新型历史体系建立起来。那我们应当如何着手呢?我们首先能够做的事情是分析。左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前对世界的分析没有做好。在这里我可以提出以前一再提出过的几点建议。第一,要重视分析基础的选择。合适的分析基础是现代世界体系,这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要用长时段进行分析,区别历史体系的周期规律和长期趋势,找出其产生期、准规范运行期和整个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期。第三,要理解体系进程的复杂性。第四,要重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内部的反体系运动和知识结构的制度性作用。第五,作上述分析的前提是,不要用那些我们主要从19世纪继承下来的概念来满足今天的需要,来反映今天世界体系的地理文化。许多这样的范畴已经成为我们采取有效行动的巨大障碍。     但分析本身还不是行动。左派应当如何行动呢?行动要求组织,200年来世界左派认为组织意味着高度协作,认为一个单一的等级制结构是最有效的也可能是惟一有效的行动形式。但事实证明这一信念是错误的。世界左派的社会成分差别悬殊,各自面对的是大量的不同问题,产生自形形色色的文化背景。近年来美国左派口号“彩虹联盟”和法国左派词汇“复合左派”,便承认了左派的这种状况。但是,无论我们如何评价建立新型左派联盟的努力,这一思想的内核是完全正确的。     只要人们组织到对他们有意义的形式当中,只要这些组织愿意沟通,形成有意义的联盟,那么我们的力量就增强了。这并不是议会政治。它能够在从地方到全球的各层次上运作。     这样的联盟首先应当“迫使自由主义者变成(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迄今为止,自由主义者并不想履行他们的夸夸其谈,在当今世界体系中,人们在很多地方都没有个人选择自由。自由主义者限制移民,施行专利制度,使人们的生活依靠财富,如此等等,这都是反自由主义的。     另外,我们还应当提出自己的正面纲领。20世纪60年代,左派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上,他们或多或少倡导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国有化。今天,几乎已经没有左派政党或组织再提社会化或国有化了,有的甚至提出相反的建议。他们把重点放到了性别、种族上的不平等上。左派应认真关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复合不平等。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是需要我们着手消除的。这需要真正的民主方式,即真正人人参与。     但左派在关注复合不平等之余,却大大减少了对重建基本经济制度的关注。如果资本主义崩溃了,我们还有实现传统社会主义目标的替代性纲领吗?这个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使共同福祉最大化并使分配公平的合理社会体系。可是当今世界左派,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新”思想只不过是稀释过的中派管制资本主义体系的政策,另一部分人则念念不忘昔日的时光,此外没有任何新的有效纲领。这显示出严肃思想的贫困。     关于基础性经济制度,世界左派应当面对这一责难:生产资料非私有制导致浪费、对技术效率失去兴趣和腐败。就“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而言,这种批评并非不正确。至今仍然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权已经承认了这一点,但它们的应对措施是在它们的制度内为私有制辟出大片空间,并称之为“市场社会主义”。尽管这样做可能会解决某些短期经济困难,但它却不能够解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寻求解决的基本问题,即消除巨大的不平等和巨大的社会浪费。     我认为可能还有另外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它既可以吸纳私有制的多数优点又可以消除其多数负面影响。这就是把生产活动置于中型的、分权的、竞争性非赢利结构里。其中的关键是非赢利,即没有人得到“分红”或“利润分配”,全部盈余或者返回该组织或者通过税收收集起来再进行其他投资。这其实已经部分被试验过了。美国的多数大学和医院两个世纪以来就是按照上述原则运作的。多数国家的医院和大学尽管传统上由国家承办,但也是非赢利的和充分自治的。这些机构并不比赢利性机构运行得差。这些原则当然可以推广到生产领域的企业中去。     我们首先应当记住的是,基本问题不是所有制甚至也不是对经济资源的控制,而是世界经济进程的非商品化。非商品化并不意味着非货币化,而是要消灭利润这一范畴。资本主义就是要将一切商品化,这个目标虽未彻底实现,但已带来众所周知的负面后果。社会主义则应将一切非商品化。     总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500年来第一次处于体系危机中,我们现在处于过渡时期。世界左派应适时提出改变世界的纲领。如果我们不做,世界右派就会提出新的非资本主义的但是仍是不平等的替代方案,将我们囊括进一个新的、等级制的、不平等的世界秩序中。到那时世界左派再想变革便为时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3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202
发表于 2012-1-8 19: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7 楼                                  <br />
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  ——《百度百科》火星海盗马丁      【一】生平简介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йч Бакунин)1814年5月30日生于普列姆基诺,1876年1月16日在伯尼尔逝世。无政府主义者。1840年出国,先后侨居德国、瑞士和法国,1849年因领导德国德累斯顿起义而被判死刑。1851年引渡回国,受长期拘禁和流放。1861年逃亡英国,1864年参加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主要对手。他受蒲鲁东主义影响鼓吹无政府主义,主张依靠农民和流氓无产者自发暴动,在二十四小时内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社会,反对任何纪律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进行派别活动,于1872年被开除出第一国际。他和马克思的争吵使欧洲革命运动处于多年的分裂状态。巴枯宁有两部著作《德意志专制帝国》(1871)和《国家与无政府状态》(1873)直接反应了他和马克思的冲突,巴枯宁诋毁马克思所谓的典型的日耳曼思想方法和组织方式,他的无政府主义也终于成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对立物,蒲鲁东和巴枯宁并称19世纪无政府主义的鼻祖。    【二】早年生活  1814年5月30日,巴枯宁诞生在俄罗斯帝国 特维尔省的一个官僚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留学意大利,后来当过沙皇政府的外交官;母亲是一位高级军官的女儿,出身于著名的穆拉维约夫家族。他们象当时俄国许多贵族一样,想让自己的儿子发迹于军界。1829年,15岁的巴枯宁进入帝俄首都彼得堡炮兵学校学习,1833年毕业,获得准尉军衔,被派往立陶宛服役。但巴枯宁不顾父母意愿,对军队生活不感兴趣,因而于1835年离开军队,回到故乡。  1836年巴枯宁来到莫斯科,参加了以青年哲学家斯坦凯维奇为首的哲学研究小组,结识了别林斯基。巴枯宁象俄国其他一些贵族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一样,热衷于当时颇为流行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研究黑格尔、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为时髦。到莫斯科后不久,巴枯宁除了给《望远镜》杂志翻译费希特的哲学讲演录外,还写了一篇哲学文章《〈黑格尔中学讲演录〉译者序言》。 作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巴枯宁强调否定在辩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热衷于破坏同样是热衷于创造!”。    【三】留学西欧  1940年秋,巴枯宁在赫尔岑的资助下来到西欧。开始,他在柏林大学学习,为这里的书斋生活所陶醉,对政治斗争并无多大兴趣。由于同德国新闻记者斯特溜比格的接触,特别是同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卢格、海尔维格·格的结识,使巴枯宁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1842年10月,他在卢格主编的《德意志年鉴》上发表了《德国的反动》一文,表达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宣扬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认为消灭现行的社会制度,就有实现这个口号的可能。从此,他决定不回俄国,要继续留在西欧从事政治活动。  从1842至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前,巴枯宁辗转于德国德累斯顿、瑞士苏黎世,寓居巴黎、布鲁塞尔等地;行踪飘忽不定,接触面颇广。在这段时期里,他结识的著名人物有: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威廉·魏特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列鲁、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路易·勃朗、傅立叶的信徒维克多·孔西得朗、无政府主义思想家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等等,使巴枯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按巴枯宁的世界观来说,他基本上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7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纪念波兰人民1830年反沙皇政府起义17周年大会上,巴枯宁向参加大会的波兰侨民和法国听众发表演说,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巴枯宁认为在俄国“没有正义”,“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他对波兰人民表示同情,批评沙皇俄国政府对1830—1831年波兰起义的镇压是“骇人听闻的,是丧失理智的,是犯罪行为”。  巴枯宁的这次演说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法国的波兰侨民对巴枯宁这个演说表示欢迎,在巴黎出版的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的机关报《改革报》对他的这些激进言论表示赞许。而沙皇政府对巴枯宁在西欧的活动,特别是对他的这次公开演说甚感不安。于是,沙皇政府指示其驻法国公使基塞辽夫同法国政府交涉,要求法国当局立即将巴枯宁驱逐出境。因此,法国基佐政府于1847年12月9日下达了对他的驱逐令。同年12月下旬,巴枯宁被迫离开法国,再次来到布鲁塞尔。    【四】欧洲革命  巴枯宁离开巴黎不到两个月,就响起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枪声。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迅速传到布鲁塞尔。2月26日,即巴黎发生武装起义的第三天,巴枯宁立即赶来法国,参加巴黎群众的革命活动初次体验街垒战的滋味。法国二月革命的火焰很快燃烧到德意志、奥地利境内。4月初,巴枯宁从法国来到柏林,支持海尔维格组织武装暴动的计划。但因柏林警察当局的严密监视,巴枯宁在这里难以进行活动,他便决定经莱比锡进入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境内,准备参加即将在布拉格举行的斯拉夫人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于1848年6月2日开幕,巴枯宁作为波兰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巴枯宁提出了一篇名曰《新斯拉夫政策的基础》的报告,宣扬泛斯拉夫主义,主张推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建立斯拉夫联邦。正当这次大会召开之际,在布拉格发生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的游行示威,进而转变为武装起义。捷克革命民主主义者弗利契、萨宾纳是这次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巴枯宁支持这次起义,并直接参加了布拉格街垒的战斗。布拉格武装起义很快被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队镇压下去,巴枯宁只得逃往德意志境内。  1849年5月,德累斯顿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反对萨克森王国政府。巴枯宁不但是这次起义的参加者,而且“是一个能干的、头脑冷静的指挥者”。起义开始后不久,由于萨克森政府和普鲁士政府的大批反动军队被调集到德累斯顿,起义者的队伍在军事上完全处于劣势,这次起义也很快被镇压下去。5月9日,巴枯宁逃出德累斯顿,翌日被逮捕。1850年1月,萨克森政府将他判处死刑,但未立即执行。同年7月,他被押送到奥地利帝国的监狱里关了一段时期。    【五】免死流放  后来,沙皇政府把巴枯宁引渡回俄国,于1851年5月23日将他关进彼得保罗要塞的监狱里。在狱中,巴枯宁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写了一份洋洋数万言的《忏悔书》,把自己过去的革命活动说成是“唐·吉诃德式的疯狂”,“由疯狂走向疯狂,由错误走向罪过,由罪过走向犯罪”;承认自己完全误入迷途,“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在这份《忏悔书》中,他称赞沙皇尼古拉一世“仁慈”,是“慈父”,向沙皇陛下“伏地求恩”。结果幸免一死;在生活待遇上有所改善,被允许同亲属通讯和会见。但他并未获得自由,继续关在狱中。1857年2月14日,他又向即位不久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呈递了一封《请求减刑书》,继续表示忏悔,声明要“用汗和血”来洗刷自己的“罪行”,恳求宽大处理。亚历山大二世看了这封《请求减刑书》之后,果然为其“掬诚陈言”、“真诚坦白”所动,下达御批,同意对巴枯宁减刑,将他流放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等地,巴枯宁呆了5年多,名义上是政治流放犯,实际上是个享有特殊待遇的公民。他长期住在西伯利亚城镇里,生活条件较好,既不要做苦工,行动上也比较自由。从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移居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之后,他还受到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这个人就是从中国夺占外乌苏里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俄国英雄)的庇护和照顾,因为这位总督是他的舅父。巴枯宁领到了一张可以在西伯利亚全境通行的护照,甚至接受官方和巨商的委托,巡视东西伯利亚一些地区。1861年6月,巴枯宁趁在黑龙江沿岸调查商务情报之机,轻而易举地逃出西伯利亚。    【六】重回西欧  巴枯宁经过日本横滨、美国旧金山,于1861年底重返欧洲,来到英国,同旅居伦敦的亚历山大·赫尔岑、奥格廖夫会晤。翌年初,他在赫尔岑主编的《钟声报》上发表了《告俄国、波兰和全体斯拉夫族友人书》,说:“我保持着战无不胜的思想的勇敢精神,我的身心、意志、激情都仍然忠实于朋友们,忠实于伟大的共同事业和我自己……现在我来到你们这里,请求你们:再次接受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允许我在你们中间,和你们一道,把我的全部余年贡献给争取俄国的自由、争取波兰的自由、争取全体斯拉夫人的自由和独立的斗争。”  把自己说成一个越狱归来的“英雄”,以1848—1849年时期的“老革命”自诩。加之,他过去同赫尔岑、奥格廖夫有过友谊关系,因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得以加入《钟声报》编辑部,为这个颇有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出版物撰稿。巴枯宁在自己的著作和书信中,美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扬泛斯拉夫主义。他说:“我们将同一切斯拉夫部族一起,力求实现斯拉夫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建立伟大的、自由的全斯拉夫族的联邦”。他并且要求亚历山大二世“不应该成为暴力的集中制的首脑”,而要“大胆地举起全斯拉夫族的旗帜”,“成为斯拉夫世界的救主!”另一方面,在巴枯宁的著作和演说中,也有一些反对沙皇政府的言论。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巴枯宁从事过一些反对沙皇政府的实际活动。当时,在俄国国内出现了一个很有影响的革命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巴枯宁同这个组织有着一定的政治联系,支持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的武装起义,并准备前往波兰境内参加这次起义。但波兰起义失败后,他不再相信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潜力,并且反对这种运动所反映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愿望。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他还同俄国民粹主义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1869年写的《告俄国青年兄弟的几句话》,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号召。而他在1873年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的附录,成为俄国青年民粹派分子的行动纲领,对于七十年代俄国民粹主义运动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巴枯宁同拉甫罗夫、特卡乔夫被称为七十年代民粹派的三大理论家。    【七】思想体系  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对于西欧的革命工人运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虽然巴枯宁早在1844年3月,就同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但他后来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1864年9月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巴枯宁在伦敦会见了马克思,表示愿意加入第一国际,向马克思保证, 要“努力为国际工人协会工作”。1864年底,巴枯宁前往意大利, 在这里开展有利于第一国际的活动。 当巴枯宁来到意大利后,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当时的意大利在经济上相当落后,工业很不发达,产业工人的队伍很小。巴枯宁居留在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他经常接触的人,大都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游民和流氓无产者。这些人找不到出路,不满现状。他们因遭受失业之苦而产生了绝望心理,滋长了一种“憎恨一切”和“破坏一切”的情绪。这些人的思想情绪对于促使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把这些人看成是“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巴枯宁写了《国际革命协会的原则和组织》、《国际革命协会的纲领》、《国际兄弟同盟的章程和纲领》、《巴黎公社和关于国家的概念》、《上帝与国家》、《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等著作。特别是《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集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观点之大成,是他的代表作。  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把自由看成是人性的基本条件。他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应当是充分的和无条件的;自由是一切成年男女无须求得任何人批准而进行活动的绝对权利,他们只听从自己的良心和自己的理性的决定,他们的行动只能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他还说,只有借助于自由,每个人的“思想、人格、幸福才有得到完全发展的可能”。同时,他把一切权力看成是同自由绝对相对立的,认为只要那里存在着权力,那里人们的自由就将被扼杀。所以,他反对一切权威,主张“要绝对消除权威原则的任何利用和表现。”列宁指出,“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巴枯宁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观,正是其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核心。  巴枯宁主张立即消灭国家。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祸根不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剥削制度,而是国家本身。据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意味着对人民的统治,而任何统治都意味着剥削和压迫。所以,巴枯宁反对一切国家,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比现存国家更加专制独裁”。正因为巴枯宁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巴枯宁认为,将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社会,这样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方针、借助于自由协作社和自治公社的联盟来建立:在这种社会中,任何个人、任何乡镇都是自治的。巴枯宁所设想的这样一个无政府状态的未来社会,并不是一个和谐协调、有严密组织的整体,而是各自分散的、无组织性的、不受任何社会联系的自治公社的总和。事实上,巴枯宁所设想的这种未来社会,是一个实现不了的乌托邦。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巴枯宁主义也是一种空想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巴枯宁吸取了圣西门关于取消财产继承权的思想,鼓吹“阶级平等”。他认为财产继承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存在的基础,而财产继承权和私有制又是国家所造成的。根据巴枯宁的逻辑,国家的消灭就会导致财产继承权的消失,同时也就导致“阶级平等”的实现。事实上,私有制才是社会不平等的真正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才能建立人们之间的真正平等。    【八】对战马恩  马克思指出,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理论,无非是“从蒲鲁东、圣西门等人那里乞取而拼凑成的废话”。“如果说他在理论上一窍不通,那末他在干阴谋勾当方面却是颇为能干的。”在第一国际期间,他总想以自己的无政府主义理论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妄图夺取第一国际的领导权。  1868年10月,巴枯宁在瑞士建立了“国际社会主义民主同盟”。这是一个半公开半秘密的团体,因为在这个“同盟”中他还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阴谋团体“国际兄弟会”,由100名成员组成,一般盟员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巴枯宁妄图使“同盟”正式加入国际,指望在国际一切支部中“都扩展这个团体的分支,从而把国际的绝对领导权抓到自己手里”。这个组织曾于1868年申请参加第一国际,这个申请被拒绝了,然而,在同盟宣称它自行解散后,它的日内瓦支部被吸收入国际。在国际支部中,巴枯宁的思想日益得到支持,特别是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法国的一些地方和瑞士。于是,一场激烈的派系斗争在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上达到了高潮。在马克思的鼓动下,巴枯宁被开除了,理由是同盟是一个国际性的秘密团体,其政策是跟第一国际的政策相对立的,而其目的则在于瓦解国际。在开除巴枯宁的同时,作出把总委员会的会址从伦敦迁移到纽约的决定,于是国际便分裂成两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在5年之内消失了。  在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两种对立的革命理论之间的分歧趋于明朗。这些分歧包括关于国际应当如何进行组织的对立观点,马克思主张运动的集中制,巴枯宁则主张一种以自治支部为基础的联邦制结构。还有两个思想分歧值得注意:(1)马克思相信资产阶级国家要被推翻,他坚持认为无产阶级应建立自己的国家来取代资产阶级国家,而随着阶级由于社会化措施的实行而趋于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也就“消亡”。(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相反地,巴枯宁则强调国家及其所体现的权威原则必须在社会革命过程中取消。他预言,任何无产阶级专政都会变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并导致一种新的、更为强大和有害的阶级统治制度。(2)马克思相信无产阶级只有自己组织起一个跟一切有产阶级的旧政党相对立的独特的政党,才能够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因此,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包括那些在议会舞台上争取有利于本阶级发展的各种让步的行动,都是必要的。与此相反,巴枯宁则追随蒲鲁东,认为所有的政党都毫无例外地是“专制主义的各种体现”;因此,他反对马克思所说的政治行动。当他相信革命者应当组织起来有时甚至要秘密地组织起来的时候,他认为他们的使命主要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动被压迫阶级(农民和其他边缘集团以及城市工人)起来,用自己的直接行动去推翻现存的制度。然后,人民会在它的废墟上建设“未来的社会组织……它完全是自下而上地、通过工人的自由联合或联盟建立起来的,起先是在他们的工会里,然后是在公社、地区和国家里,最后是在国际和全世界的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大联盟”。  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中,马克思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说明只要其他阶级还存在,无产阶级“就必须采取暴力措施,也就是政府的措施”。他还认为巴枯宁“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革命,只知道关于社会革命的政治词句。在他看来,社会革命的经济条件是不存在的……他的社会革命的基础是意志,而不是经济条件”。    当海牙大会刚一闭幕,巴枯宁就纠集其党羽,在瑞士圣伊米耶召开了“反权威主义”的代表大会,反对海牙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在圣伊米耶大会上建立了无政府主义国际,公开同第一国际对抗。但以后召开的几次无政府主义国际代表大会,巴枯宁并未参加。    1873年9月,巴枯宁在日内瓦发表声明,说自己年老多病,宣布“退出斗争舞台”。但他并未完全履行这个诺言。1874年7月,他还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参加了一次暴动活动;只是在这次暴动失败后,他才隐居于瑞士南部边境的洛加洛。1876年7月1日,他因患肾脏病和水肿病,死于瑞士伯尔尼,终年62岁。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22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4236

会员

发表于 2012-1-8 2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8 楼                                  <br />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一、资本主义产生方式与资本原始积累  1、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形式之一  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在西欧各国中,英国的手工工场尤其典型。从15世纪末期到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是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时期又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5世纪末,英、法成为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指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民族国家的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并享有国际法意义的独立主权。  15世纪末百年战争后,英国、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2、君主专制  ①背景:  (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2)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势,他们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3)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②形成: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影响: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西欧从中世纪初到近代前期,社会政治制度形式的基本演变:封建等级制度→等级君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其背后应该可以看到君主的权力的变化。    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简况B  (1)背景和条件  ①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导致黄金和白银外流,市场货币短缺。  ②主要动机:东西方贸易使西欧对东方物产有所了解,《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西欧各国君主为自身利益,相机支持开辟新航路。  ③客观因素: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迫使西欧谋求新航路。  ④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  (2)简况: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有分散走向整体。  (2)新航路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2)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3)发源地:意大利  (4)实质: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5)内容:在复兴古典文化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物。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破成就,  (6)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2、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A: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2)宗教改革的意义B:宗教改革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2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323
发表于 2012-1-9 0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9 楼                                  <br />
第二单元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开始标志  (1)原因:  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贵族,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2)开始标志: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2、光荣革命  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斯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1)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它与不久后通过的《王位继承法》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2)意义从此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一批先进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2、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D  (1)思想主张:  伏尔泰:大胆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共同主张: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具体体现:天赋人权、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不同主张: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2)作用: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产、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三、美国独立战争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17、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政治上——13个殖民地由于移民来自不同地区,盛行地方自治,民主意识较浓厚;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北部拥有较发达的工商业,中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南部殖民地以黑奴种植园经济为主,殖民地间的经济差异促进彼此的产品流通,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2)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禁止北美人民向西迁移,增加殖民地税收等。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2、《独立宣言》  18世纪,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独立战争爆发后,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宣言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4、《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联邦高等法院。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四、法国革命  1、法国革命的爆发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  2、《人权宣言》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人权宣言》对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做了明确宣示,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3、《民法典》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也叫《拿破仑法典》,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忙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江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置于法国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在占领区推行《法典》,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1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74
发表于 2012-1-9 0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 楼                                  <br />
第三单元 工业革命的来临    一、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下发生的。  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①体制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君主立宪政府推动资本主义发展。鼓励发展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市场驱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是工业革命的经济驱动力。英国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使破产失地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④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⑤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①启动——棉纺织业: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首先启动于棉纺织业。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②突破——蒸气动力:詹姆斯?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③发展——煤炭钢铁:这是煤炭和钢铁的生产与应用,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冶炼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推动了汽船、蒸汽机车和铁路的问世。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④完成——工业体系: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①经济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②产业结构: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英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③阶级关系: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劳资关系成为主要社会关系。  ④生活方式: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提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现代工厂制度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现代工厂中,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中,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br />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2/1/9 14:51:1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9-20 17:41 , Processed in 0.0789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