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胖子

[转贴]女人一生中要读的60本书,岂能少了《红楼梦》《圣经》

[复制链接]

3243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352
发表于 2011-10-14 13: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1 楼                                  房龙说“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一、李斯特的学生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二、“记住的”和“忘却的”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处,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了一干二净。” 三、和气生财智慧高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的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的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这个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四、奥运经典时刻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观众,但在落地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裁判因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部站了起来,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朝他欢呼的观众挥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不满,嘘声更响了,一部分观众甚至抻出双拳,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被迫重新给涅莫夫打了9.762分。可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这时,涅莫夫显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赛场,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给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涅莫夫的宽容,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征服了观众。=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图/文: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2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323
发表于 2011-10-14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2 楼                                  第 9 楼 阿萨德 2011/9/6 22:24:24 的原帖:  兽国黄昏(美国·马尔兹) 十三岁的查理•法仑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待交通灯改变颜色。八号路的公共汽车开动时,他躲在一个雪堆后面。等汽车离开他有二十码路,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落在汽车顶上,爆炸开来。查理满意地笑了,又抓起雪去做第二枚手榴弹。他向哈德逊街慢慢走去,消磨时间。他是个矮小、结实的孩子,面色苍白,嘴唇紧撅在一起。到了柏里街拐角上,他捡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百万零二百三十四块钱。于是他扔掉了手榴弹,穿过马路,朝一家当铺走去。那天正是星期天,当铺门前上了一道铁栅门,可是查理许了一个心愿,走了进去。他拿了一支手电筒、一双冰鞋、一把童子军刀、一副望远镜、一副“马槽中的圣母”图,还有许多别的东西;留下一张十万元的支票付账。他到了十二号街,又穿过马路,信步走到格林尼治村,在一家电影院的前厅里停了下来,看看电影照片。他认为安妮达•路易斯比那高傲自大的瑙玛•希拉漂亮些。他吻了吻安妮达•路易斯。他们俩坐在她用一百万元修的游泳池边上,他又吻了她一下。安妮达•路易斯正要跟他说他是多么漂亮的时候,收票的走了过来对他说,“出去,小家伙。”他只好别别扭扭的溜走了。到了十一号街和七号路的岔路口,他在一家面包房的橱窗前面站住了。他一口气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块甜面饼、一块俄式奶油水果布丁、还有两块两角五分钱一块的奶油桃糕。他正要把整个面包房都买下时,一个女人走了出来,叫他别靠在玻璃窗上,赶快走开。他觉得没趣,转入七号路,转回家去。到了商业街和莫尔顿街之间,他走进了他有时也光顾的一家糖果店。胖老板娘喘吁吁的走到柜台跟前。查理问道:“奶油糖怎么卖?”“一分钱两块。”“这种呢?”“一分钱四块。”“棒糖呢?”“一分钱一根,你要哪一样?”“我回家去拿点钱。八分钟以内就转来。”他又穿过街,朝霍斯登街走去,一心盼望能买些糖吃。他有个法儿,能把一块奶油糖吃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把糖放在舌头上去舔。不把糖一下子嚼碎吃下去,是需要一点毅力的,可是甜味可以留得久一点。而且还可以避免牙痛。他脱下湿透了的无指手套,往手上呵了口热气。他心想要不是星期天就好了,因为星期天工厂都关了门,他家周围附近冷静得象一片墓地。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向南开去。跟查理住在一座房子里的许希老先生和他太太穿过华利克街来搭这辆车子。公共汽车停住了。这对老夫妇赶上前去,当许希老先生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时,一枚五角钱的银币掉在人行道上。他拼命想去把它抓住,可是它滚到盖地下车道通风孔的铁格子上,掉到阴沟底下去了。老头咕哝着,踏上了公共汽车。他一面用手带上车门,一面朝跑向铁格子的查理喊道:“查理,要是你把它捡起来,我给你一角钱!”“好吧,”查理说。公共汽车开走了,查理也跑开了。他得弄一块橡皮糖和一根绳子才能把它粘上来。五角钱哩!他过去从铁格子下面取出过小钱,又一次甚至取出过一个一角钱的硬币,但是捡这么多钱,这是破天荒第一次。至于跟许希老先生说,钱捡不出来,那还不是世界上最好办的事。他一口气跑到唐宁街他的家里。他太兴奋了,忘记了第二节楼梯上有一级是坏了的。他的右脚踩了个空,跌了一大跤,脚杆骨上重重地撞了一下。他眼里噙着眼泪,一跛一跛地走完了剩下的三节楼梯。他的妈妈正坐在窗户前补衣服。“妈,给我三分钱,行不行?” 他问道。虽然是一句问话,可是话里却含着命令的口气。长期的经验告诉他,一吓唬,他的妈妈就会屈服的。“天老爷,小声点!”她说。“你爸爸睡着了。你穿着湿漉漉的胶鞋跑进来,把地板都弄脏了,这是干什么呀?”“我马上就出去,给我几分钱吧,妈。”“我不能再给你钱了。星期二你已经拿了一分钱去买糖。”“妈,你一定要给我。你听我说,有人掉了一毛钱在地下道的通风孔里。要是我有几块橡皮糖,我就能把它粘上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你本来打算瞒着我的,是不是?”她温和地笑了。“三分钱没有,我给你一分钱,但是你得还我。”“一分钱没有用,一定要三分钱才行。一分钱我办不了事。一分钱的橡皮糖嚼出来的橡胶不够大,你还不明白吗,妈?”法仑太太走进厨房,把放零钱的钱袋拿了回来。“除了今晚上做礼拜要捐的一毛钱外,我只有两分钱了。”她说。“好吧,就把那一毛钱给我。我去——”他停住话,打了一个喷嚏。“我去换去,等会儿照数还你,说老实话。”“不成,我才不冒这个险。”她把那两分钱给了他。查理气嘟嘟的接下了钱。这样一来,他的事情比较难办一些,但是他知道,他妈妈对捐给教会的钱比什么都顶真。“这两分钱你也得还我,”她说。“没错,”他已经跑到厨房里忙着半天找绳子去了。“唉,真是,”他妈妈说,带着他听惯了的久经患难的哀叹声。“从前,如果你向你爸爸或我要一分钱,我们就会给你五分钱。如果你要五分钱,你就会得到一毛钱。”查理找到了一捆粗线,剪下丈把长,赶快塞进了口袋。“可是现在你爸爸残废了,可怜的人,”他妈妈继续说下去。“别人走路,他却一跛一跛的,别人白天干活,他只好晚上干。赚钱虽少,他已经感激不尽了。”“得啦,妈,我走啦,”查理说。他等不及回话,便呯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他心里说,天下的妈妈都唠叨得讨厌,爸爸更糟。老头子决不肯少喝一杯啤酒替他孩子买一条巧克力糖。他跑完了那一段街,拐到卡尔明街的糖果店。他买了两盒齐客莱德橡皮糖,一股脑儿放进嘴里。一定要把橡胶嚼得又软又湿,不然的话就粘不住钱币。他跑过了华立克街,使劲嚼着橡皮糖,但是只用右边的牙嚼,免得牙痛。在公共汽车停车牌旁边,他伏在冰冷的铁格子上。水门汀的沟底上布满了垃圾、雪和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他开始按部就班地搜索那枚银币,把贴在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寸一寸地挪动。他的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橱窗的影子也在他的头脑中闪动。十分钟过去了,并无结果。他停下来,在手上呵了呵气。然后再去搜索。他看到了那枚银币。一半在一滩水里,一半在水门汀的沟底上,一个很难下手的目标。他的紧闭着的嘴唇上带着微笑,他把绳头儿绕了好几道,打了个结,于是把橡皮胶缠在结上,又把底面弄得宽宽的、平平的。绳的另一端绕在手腕上,打了几个活结,免得脱落。然后就把橡胶放进嘴里,最后湿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放到沟底去。他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竟没有注意到有人从他背后走过来。那人生得瘦小,衣服破烂,年约四十五岁。他的瘦脸给风吹得表面发红,但是下面却是一层紫灰色。查理还没有看见他就听见他的声音了;那人的呼吸很吃力,仿佛是在沉重的负担下挣扎似的。查理抬起头来匆匆望他一眼,就回到他的工作上。他正集中力量去做最困难的一段工作。那堆橡胶不够重,线垂不直,他得用点力气把它投在钱币上,才能粘住。也许要试投百来次,才能命中。转至第9楼第 9 楼 阿萨德 2011/9/6 22:24:24 的原帖:那人默默地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在查理身边跪下去,用沙哑的声音说:“咦,五角钱哩?”他低头望望那节摇摆在钱币上面的绳子。“啊,那么搞太费劲了,是不是?”他轻轻问道。查理没有理他。那人低下头看他又试投了一次。“天这么冷,橡胶当然马上就冻硬了,”他说。“孩子,照我看,你粘不起来。而且天渐渐黑了。干这件事,你得有顺手的工具。这样搞,你永远搞不到手。”查理连头也不抬,大声说:“谁问你来呀?”那人站了起来。他往四下迅速地扫了一眼。一个人都没有。他后退了几步,解开了他的大衣。他的上衣里面,有四根皮带系牢的、削细了的竿子,各有三英尺长,每根的一端都配有一个橡皮套,可以和另一根连接起来。他熟练地把它们接上。最末一根的尖端有一个小小的橡皮吸盘。他走上前去,很利落地把竿子的末端插入铁格子,然后跪下去,把竿子伸到沟底去。“我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他若无其事地说。他说话时把眼睛避开,不去看查理的脸。“这是一种办法。另一种办法是用胶油。用胶油连镯子都能粘得上来。不过如果你看见零钱时,用吸盘……”“怎么回事?”查理气得叫了起来。“你这是干什么呀?”“我来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么干的,孩子。”“滚开!”查理用左手死拖那人的手臂。“滚开!”那人把他挡开,一面哑声笑着,笑的很无趣。“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弄不上来,”他说。“何必留给别人来捡呢?”“我弄不上来才怪!”查理喊道。“你甭管。那钱是我的。请吧,大爷。”“我给你五分钱,”那人说。查理决然地把绳子拉了上来,塞到口袋里。然后,站起身来,走到那人背后,照他的背心猛踢一脚。那人痛叫起来。查理立刻退了十来英尺路。“真他妈岂有此理,”那人呻吟着,一面用手按着背心。“我要拧断你的脖子,你这个小鬼。你把我踢得几乎丢掉了竿子。”它们互相怒视了一会,站着不动,打不定主意。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岁,但在某一方面,看上去又非常相像。两个人都矮小,就孩子来说,那孩子是矮小的孩子,就成年人来说,那人也是矮小的成年人,两人都枯瘦而倔强。那人又跪了下去,一面却留神注视着查理。他把竿子伸了下去,但他的头却是抬起来的。查理犹豫地站在那里,然后跑到街边的雪堆跟前。那人转过身去,面对这他。“你敢走近我,我就拧断你的脖子。”他说。“我告诉你,你滚开点。我现在火了,连五分钱都不给你了。”查理从雪堆上抓了一大块冰,用尽全身的力气投去。那冰块差了尺把远没打中他。那人却吓得抽出竿子跳了起来。查理退到雪堆后面。他气得浑身发抖,眼睛盯着他的敌人,两手在冰壳下面挖着雪。“你想找麻烦,是不是?”那人发狠地说。他前后左右瞟了瞟那寂无行人的、逐渐黑暗下来的街道。“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么?”他突然问。“你以为我乐意和你这样一个小孩子争夺这五角钱吗?”一个雪球打到他的膝头上,恰好是他的破烂的大衣盖不到的地方。他摇晃着他的拳头,大声怒吼。“你这个小鬼,你要是想找麻烦,我就给你点苦头吃啦!”他打住话,喘着气。随后他抛下了竿子,冲上前去。查理赶快逃开了。可是一颗几乎被捏得完全变成了冰块的雪球正打在那人的额头上。他用一只手按住了头,又痛又气,快要哭了出来。“你觉得味道怎样,你这个下流胚子。”查理叫道。那人追赶他,可是查理比他灵活一倍,两人之间始终隔着一堆雪。一会儿那人就停下了,张着嘴,一只手按着哮喘的胸口。他连一句话也没哼,回到铁格子跟前,蹲下,把竿子又放了下去。查理快气疯了,他改变了攻击的方式。他拐了个弯子,从后面跑了过来,扔出一把碎冰,打在那人的后脑窝上。那人的身体打了一个冷战,但没有转过头来。他正在提起竿子,要从另外一个格子眼插进去。查理又一次冲过来,这次他决定用脚踢。那人一面骂着,一面跳起来迎上去,就在查理吓得要转身逃走的时候,抓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拖了过来。查理的两只胳膊都被那人捉住了。竿子横躺在他们中间的铁格子上。“我真该拧断你的脖子!”他喊道,一面摇着他。“我真想把你的小小的老鼠脖子拧断!不过我不打算那么做,懂吗?你不过是个小娃儿。可是你听着……”查理用力挣,挣脱了身,同时还踩了那人一脚,才跑到雪堆背后那个安全的地方。那人站在那里,呆望着他,脸上痛苦地抽搐着。“哦,老天爷,你真是个小混蛋!我伤害你来着么?我抓住了你的时候,也并没有对你怎么样呀。我是打算向你提出一个条件。”又是一个雪球投了过来,打在他的胸上。“好吧,”他说。“你不让我捡,我捡不到手。我不让你捡,你也捡不到手。我们两个都落了空。天快黑啦。我和你平分吧。我给你两角五。”“不干!”查理叫道。“那钱是我的!他气得浑身发抖。“没有顺手的工具,你弄不到手,你还不明白吗?”现在那人在哀求了。“天气这样冷,你的橡皮糖不中用。”“那钱是我的。”“老天爷,钱是你找着的,我承认,”那人说。“不过我有吸盘。我能把钱弄上来,给咱们俩。”“不干。”“老天爷,我总得分一些呀!”那人叫道,声音都给羞愧和痛苦弄涩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孩子。我干的就是这一行。你还不明白么?我奔跑了一整天,什么都没有找到。你一定要分点给我,说什么也得分!”“不分!”那人摊开了两只手。“哦,你这孩子,你这孩子!”他绝望地喊道。“如果你大十岁的话,你就会明白了。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要是你大十岁的话,我就能跟你谈谈。你就会明白了。”查理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冻得青一块白一块的脸上满是怒容。“要是我大十岁的话,我就会把你的脸打扁。”他说。那人痛苦地弓下腰去,捡起竿子。他手按着背心,脚微跛着走了开去,不禁哭了起来。查理站在那里高兴得发抖,但他的脸却象石头一样毫无表情。天已经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3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660
发表于 2011-10-14 2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3 楼                                  第 28664 楼 我在上帝在 2011/9/14 1:10:48 的原帖: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4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5391
发表于 2011-10-15 02: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4 楼                                  女人不彪悍起来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284
发表于 2011-10-15 07: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5 楼                                  转至第1585楼第 1585 楼 远近... 2011/9/29 23:32:15 的原帖: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满城桂花香远近摄于今天清晨且吟春踪 掬水穿过枝叶,看得见春天还在!转至第1585楼第 1585 楼 远近... 2011/9/29 23:32:15 的原帖: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若存:八月桂花开,转几首咏桂花的诗词,一起欣赏、学习。) 有关桂花的诗唐代宋之问《灵隐寺》一诗中的“ 桂子月中落”,白居易《忆江南》一词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等等,都记述了这一传说。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常把桂树与月亮连在一起,正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历代文人墨客以桂入题,歌咏桂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是唐代张九龄的诗句,赞颂了春兰与秋桂芳洁的美质。北宋柳永在描绘西湖盛景时,也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句:“ 重湖叠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宋代朱熹的《咏岩桂》一诗,惟妙惟肖地刻划出了岩桂纯洁的天姿与醉人的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木犀》一诗更是因花及人、借花喻人:“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诗人匠心独具,由咏桂花的风格而表现人的品格。唐朝李德裕有一首咏红桂的诗作: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余绚,如丹见本心。妍姿无点辱,若意托幽深;愿以鲜奇葩,凌霜照碧浔。作者特地捉到此树白花红心,显见他吟咏的是「朱砂桂」。宋人朱松有诗题月桂花:窗前小桂丛,若花无旷月;月行晦朔间,一再开复歇。初时醉肌红,忽作绛裙色;谁人相料理,耿耿臼开落。有如贫家女,信美乏风格;春风木芍药,秾艳倾一国。芳根维无恙,岁晚但枯涅。 朱松以桂花比喻贫女,不尚大家风范,是咏物话中极为特殊的一例。作者以月桂为题,谓其月月开花,即歇复开,指的应是四季桂之品种。宋朝诗人洪适是咏物高手, 他非常喜欢桂花,极力赞美这种优美雅致的花卉犹如女中贵妇,应该放在上林苑、御花园中栽植,才符合她清逸芳柔的姿容:谁为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配金犀;上林他日移根去,应记诗仙彩笔题。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里。=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金秋闲话桂花诗“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历代歌咏桂花的名篇佳句层出不穷,这是其中最为诙谐有趣的一首。作者白居易以神话传说为诗料,飘奇想于天外,平言淡语之中,诗趣盎然。大诗人信手拈来的一首小诗,使我们对桂花更平添了几分向往。在我国的名花当中,桂花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 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染蜂黄。纤纤绿里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传说人间桂树的种子是从月中传来,因此历代诗人咏桂,总不免驰骋想象,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芒。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这首七绝,借用民间传说,巧妙地将“金粟”、“九里香”等桂花别名嵌入诗句之中,写出了桂花其形其香令人心神皆醉的景象,可谓咏桂之佳作。范成大的同代诗人邓志宏和明代才子沈周也各有深入人心的名句传世:前者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以世上最名贵的香料龙涎相较,表现桂花的绝世幽香,立意不落俗套;后者的“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则从妇女折花时的心理表现桂花之香,构思也很新颖。不过,在这类诗中,最为别致的当推宋代词人向子谌的《清平乐》(人间尘外),其中的“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一句,想象奇特,又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独特的形态,别具一格,十分耐人寻味。“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因为桂花与月的特殊关系,月亮本身已成为桂花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人倪瓒的这句诗,就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中桂花疏淡的影子。相形之下,同类诗中唐人李峤的“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语句清新淡雅,意境优美深邃,诗意更胜一筹,影响也更深远。桂花花形细碎且藏于叶腋之下,不太显露,人们往往是未见其花,先闻其香,循香探花,才发现其美。“ 何处桂花发,秋风昨夜香”,宋代诗人戴复古就曾以清新自然的诗句,写出了桂花的这个特点。女诗人朱淑贞对于桂花这中幽雅的清香有独到的领悟,她由花及人,由花香写到人的心香,体现了女性对美的敏锐触觉,其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这是白居易的另一首桂花诗,较之朱淑贞诗,其借物抒怀的意图更为明显。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极力赞美桂花的芳洁,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不屑与小人为伍的高尚品质。比白居易更要了解桂花、描写也更换细腻的当属李清照,她在《鹧鸪天》一词中吟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前两句诗,描绘了桂花无华美之容,无争艳之心,像一位貌不惊人的娴静淑女,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芳香留驻人间。短短十四个字,形神兼备,写尽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后两句赞扬桂花虽无“浅碧深红”的艳丽外表,其内在的品性却是花中一流。联想到李清照一生漂泊无依,不事张扬,才华横溢,洁身自怜,她笔下的桂花何尝不是她的自我写照呢?=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桂花诗赏 桂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称应试及第为“ 蟾宫折桂”,称取得第一的好成绩为夺得“桂冠”。历代文人墨客常用诗词来赞赏桂花,并用桂花“虽处僻远亦自芳”来颂扬人的品格。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鹧 鸪 天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宋•苏轼】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桂花歌宋 毛滂玉阶桂影秋绰约,天空为卷浮云幕。婵娟醉眠水晶殿,老蟾不守余花落。苍苔忽生霜月裔,仙芬凄冷真珠萼。娟娟石畔为谁妍?香雾著人清入膜。夜深醉月寒相就,荼縻却作伤心瘦。弄云仙女淡绢衣,烟裙不着鸳鸯绣。眼中寒香谁同惜?冷吟径召梅花魄。小蛮为洗玻璃杯,晚来秋翁蒲桃碧。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犀宋•辛弃疾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乐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别萱桂唐 白居易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桂宋 周文璞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桂宋 戴复古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桂花宋 姜夔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谢人寄双桂树下欧阳修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微雨中赏月桂独酌陈与义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月桂花宋 朱松窗前小桂丛,著花无旷月。月行晦朔周,一再开复歇。初如醉肌红,忽作绛裙色。谁人相料理?耿耿自开落。有如贫家女,信美乏风格。春风木芍药,浓艳倾一国。芳根维无恙,岁晚但枯枿。声声慢•咏桂花宋 吴文英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霜天晓角•桂花宋 谢懋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金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临轩桂宋 梅尧臣山盈无恶木,但有绿桂丛。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摊破浣溪沙宋 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代董秀才却扇唐 李商隐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咏桂唐 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宋 洪适谁为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配金犀;上林他日移根去,应记诗仙彩笔题。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里。洞宫夕唐 陆龟蒙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月夕唐 李商隐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宋 杨万里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临轩桂作者:郭澹青青芳桂树,幽阴在庭轩。向日阴还合,从风叶乍翻。共看霜雪后,终不变凉暄。丛桂宋 曾几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楼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桂花的基本资料及分类桂花为木樨科,木樨属,长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叶密集,对生,革质,椭圆形,先端尖锐,全缘或边缘有细锯齿; 花两性或单性,腋出,簇生,银白色,盛开时香气浓郁,花梗长,花萼短小,花冠四裂片; 核果椭圆形,成熟时转为黑色,但在台湾结果率极低。别称木犀、金木樨、九里杏、四季桂、岩桂等。《花经》中根据花色、花朵大小及开花时期之不同,将桂花分为八大品种: 月桂: 花朵小而繁,淡黄色,味香浓,花叶小而长,8-11月开花。 银桂: 花色银白,香气浓烈,叶圆而密,8-10月开花。 金桂: 花大而密,金黄色,叶大 而长,8-9月开花。 丹桂: 花为橙色,香气浓馥,叶肥厚而密,花少,8-10月开花。 秋桂: 花有黄、白二种,花小而 味香浓,叶大,立秋开花,花期约30天左右。 四季桂: 花初开微黄,后渐转为白色,香味淡,叶大,圆而繁密,开花甚少,四季长开。 朱砂桂: 花小而稀,在黄色花中点缀着紫红斑点,似朱砂状,叶长株干略带红色,8-9月开花。 檀香桂: 花黄色,花蕊红黄色, 香气特浓,枝干稀疏,8月开花。  (若存:文字和图片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1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74
发表于 2011-10-15 1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6 楼                                  金蔷薇的泪 《金蔷薇》,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金蔷薇,一朵常开不败的蔷薇。——戴骢一 最初知道《金蔷薇》,是在一个寒冷舒畅的深秋夜,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做了一名中学教师。秋声寒风深夜中,听雨吹风读书,演绎着二十岁的生命节奏,一铺床,一个人,几本书,组成我的生活世界。把读书的热情奉献给清脆寒夜,是生活的苦涩,还是惬意?读什么书?确切地说,我那时读的不是书,是从网上打印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纸张纸片,在这叠学术性的小品文纸张中,作者语重心长地说:有感于《金蔷薇》对这一代人的深远影响,我曾多次将它推荐给新的青年一代。他们的反应往往是不以为然——的确,他们“不理解也不愿理解”怕的生活。我常想,倘若这一代人学不成怕的生活,这片土地怕会永远与“怕”无缘了①。(① 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华夏出版社 2007年 第18页;以下仅注明出处和页码。)《金蔷薇》与怕有关?每(代)个人都有“怕”的恐惧、对象和方式,父辈们经历了“怕”的劫难,我们又在“怕”的境遇中被吓大,虽不理解“怕”的含义,但终究有“怕”的心结。从《金蔷薇》与《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关系来看,《金蔷薇》不仅与怕有关,还牵涉到爱的问题,毕竟后者是前者的读后感。《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讲述的是哪一代人的怕和爱?这一代人主要指向的是一群什么精神类型的人?他们怕什么,爱什么?怕到什么程度,又爱到什么程度?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解读《金蔷薇》的密码。这叠又怕又爱的纸片,诱惑我很多年了,我苦苦寻觅着《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隐秘踪迹,但每次都是无言的结局,那时没有网购的概念,只好无奈。不仅是这本书,刘小枫其他的书也是可遇不可求,就像倪为国在《拯救与逍遥》编后记中说的那样,一本书出版十多年了,还是不断有熟悉和陌生的朋友、读者来索取或询问何时重版。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席卷全国的美学风暴,勾引了一大批青年学子的魂, 各种美学作品相继问世,至今仍不断被人重提的,仍旧散发着美的浓香思想的,只有刘小枫的《诗化哲学》,其他的都已成过眼云烟。为何刘小枫的书如此荣耀?开始迷恋刘小枫,是因为一本书,第一次亲密接触《拯救与逍遥》(三联修订本),是在大二(向舍友借的)。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信手翻上几页,虽读得半懂半懂的,但能感受到作者与周遭世界搏斗的心跳和热情。一个敢与周遭世界,能与周遭世界搏斗几回合的人,必定是一个几个轮回才涌现出的稀世奇才。每次阅读,跟随着作者的心跳而心跳,心跳是一次思想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这是我从没有过的读书感觉。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相反,书非己则不能读,不是自己的书,总是读的不踏实。带着心跳的感觉,我也买了一本《拯救与逍遥》,整个暑假,一个人猫在寝室里,扑在书上,东啃啃,西画画,情形跟高尔基说的那句话——我扑书上,就像一个饿汉扑在一个面包上——意思差不多,当然,精神高度就没有那么高了。多年后,没想到这本书居然会在我手上遭遇不测。读书人和爱车族的心态是一样的,一向吝啬的我却大度地把它借予他人,几经转手,最后(有可能)转借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听他人说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这首《黄鹤楼》写的太好了,百读不厌,它适合各种心境和灵魂的人吟唱,穿越了时空,也穿越了人性,很好地展现了人失去美好事物后的空虚孤寂。《拯救与逍遥》一去不返,心儿开始空荡,本想借它来拯救自我的贫乏,没想到它却去他处逍遥了,没有它,谁来拯救我的心性,甚至我的世界?它去了也好(不管它能不能回到我身边),可以让那帮喝牛奶长大的美国佬感受一下信仰心跳的感觉,他们在全世界开飞机像驾驶汽车一样狂奔,扔炸弹像扔石头一样轻松,而且心安理得,从来就没有对人间的苦难心跳过,更没有脸红过。所幸,刘小枫集出版了,我又买了一本《拯救与逍遥》(华东师大版),之前用纸张打印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也被装订上乘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华夏版)替代,从纸张书到装订书,我一等就是四年,加上之前的三年寻觅,竟是七年,等的好苦。等待虽然漫长,但毕竟代表了对心跳的渴望,渴望是一种对幸福正在降临时的祈求,就像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烦恼虽然痛苦,但那也是一种幸福。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是这个世上无心人太多。我等《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等了七年,为了采撷《金蔷薇》,我不知道爬了多少年的书山。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找不到《金蔷薇》的路径,全市所有书店,居然没有一家有《金蔷薇》卖。说实在的,在我们柳州这个充满爱欲的三线城市,没有刘小枫的书卖,那也正常,毕竟“上智与下愚不可移”,但是,如果在一个情欲还在尖叫的城市里,连一本影响过一代人的文学书都没有,这恐怕说不过去吧。书商们甚至包括某些机构卖的是青一色的教辅资料和职称考试,之外,就是财经、股票、厚黑学、人际关系等书籍占满柜台,书商有心卖书,却是无心卖书。读者也一样,在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里,有心读书,却发现无书可读。书要么是无心书,要么是黑心书。在一个人心不古,灵光已消失的时代,无心书,还是少看点的好,看多了,自己就会成为空心人;厚黑学之类的书也要少看,免得自己被熏黑。有心为事,却为他物所纷扰。寻一本书也被困扰。难怪佛家总讲随心、随性、随意、随缘,它似乎在告诫我们,只要我们的心意性缘像云一样,“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终究会水到渠成。当然,佛主的无心是一种哲学高度,非世俗中人可企及。“无”最具中国味道,儒家宣扬“无欲则刚”,道家崇尚“清净无为”,佛家爱用偈语“菩提本无树”,只要追问到“无”,三家便戛然而止,因为:无的极处方是有。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在加一个冷冷清清,几年来什么也没有寻觅到,真可谓是有点凄凄惨惨戚戚,莫非老天弄人,“有心栽花花不开”?一次偶然性的无心闲逛,在一家濒临关门的书店,大浪淘沙,学海淘书,在一层薄沙尘的覆盖下,隐约还可以看清三字:金—蔷—薇。《金蔷薇》?心灵一震,刹那间,它从我脑海里闪过。没错,是它,是《金蔷薇》。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道它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被尘埃埋藏了多久,被人忽视了多长,这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李时和薛非共同翻译的小册子已经开始发黄了。书不是女人,书老点黄点,没有什么,相反更显价值,甚至会成文物。读完这本小黄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灵魂在跳动。这是我读过最美的散文,超过了沈从文的《湘西散记》,因为这部用金刚石般的语言写就的散文可以穿透了任何一颗花岗岩般的心。尽管这个版本不是《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提到的那个版本,但我已沉醉在它钻石般的语言之中,再也不想醒来。二十一世纪的第八年,神州大地百年圆一梦。著名翻译家戴骢顺势推出了《金蔷薇》全新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该译文是译者根据作者最终的修订版译出的,无疑更贴近作者的本意。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曾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对《金蔷薇》做了两次大的修改,还重写和新写了部分了文章。作者本来计划写两卷《金蔷薇》,第二卷也已提上写作日程,但未及成书,便撒手人寰了。 三 一九五六年,同胞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用八年时间完成了小说《日瓦戈医生》,把手稿寄给《新世界》编辑部,希望在国内发表,但却遭禁,理由是小说有仇恨社会主义的精神。同年十一月,《日瓦戈医生》在米兰出版,引起苏联当局的强烈不满。第二年,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就对《金蔷薇》作了一次修改,这离首版还不到两年时间,并在卷首语表明自己的立场:本书并非理论性的学术著作,更非教科书,而不过是篇札记,漫谈我对写作的一些看法和我的创作经验,如此而已。书中没有触及有关我们作家工作的思想基础的各个重要问题,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重大分歧。① (①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戴骢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本书仅仅是创作的札记?这个思想基础的问题是什么?作家间真的没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这就是为什么该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译成中文后,只能是内部发行和阅读。更为奇怪的是,为什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这两段小字中一再表明的态度?这种表态又意味着什么?作者似乎知道读者的困惑,于是,又在书的结束语中,对自己说了几句话别的话: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是在不怎么熟悉的国家旅行,每走一步,都看到新的远景,新的道路。这些道路通至哪里还不得而知②。② 同上 《金蔷薇》第353页。( 接① 以下仅注明出处和页码。)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受“漫游之神”感召,性爱流浪,几乎踏遍了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热爱祖国的每一片草原和每一处天空。作家的每部作品,每篇文章,都是“漫游之神”的儿子。如此亲近足下的土地和自然,却是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土上行走,不仅不熟悉,而且还不知道路通向何处。路是出路,是精神指向,精神能杀出歧路的重围吗?不熟悉,是精神上的陌生。不知路通何方,是当下的迷茫,是未来的隐忧。隐忧的生存论下隐含了作者的怕和爱。因为爱,所有忧;因为怕,所以隐。回想一下二十世纪苏俄的流亡现象和大清洗运动,大批文人作家、哲学家、科学家等知识分子被当局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或被枪决,或被迫卷起自己的铺盖,拖家带口,被赶离故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能不怕吗?能不隐晦地写作吗?无独有偶,亚洲的东方也模仿老大哥搞了一个运动。国学以“仁爱文化”著称,国人却以“斗”相处,以“大胆”相交。窝里斗是我们历史一个走不出的圆心斗笠怪圈,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天不怕,地不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经过了上一代的一番批斗以后,我们这一代人学会了“怕”,开始生活在“怕”的阴影下,我们怕说真话,学会了忍辱负重。谁说真话,谁说出历史的真相,谁就在跟历史作对,而历史从来就是理性的潮流,没有人敢反抗它,谁要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谁就得被它无情地压碎,历史理性从来就是霸道的,它要求我们忘记曾经的闹剧。在霸道的历史理性面前,我们这一代人怕了,选择了了沉默,也学会了接受做牛马的地位和命运。这也难怪西哲大家黑格尔从心里鄙视中土人士,说国人生来就是给皇帝当牛做马的。今人士子鲁迅也有同感,说中国人(除了领导)从来就没有争取到人的资格,至多是奴隶,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位置。我们所谓的“怕”,是一种心理因素,是对某种具体境遇、对象和权力的畏惧,不是刘小枫意义上的“羞涩”和“虔诚”,我们还没有学会“虔诚”、“祝福”意义上的“怕”的生活。如果爱仅停留在文化上,我们永远学不会爱的生活;如果不学会“怕”的生活,终究无法理解爱的沉重。不管怎样,《金蔷薇》毕竟译成了中文,而且译得那么凄美,总有一天,人们会透过所谓“创作经验谈”恍惚到其中对受苦和不幸的温存抚慰和默默祝福这一主题。……如果把这部书当作创作谈来看待,那就等于抹去了整部书跪下来亲吻的踉跄的足迹,忽视了其中饱含着的隐秘泪水①。(①《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第13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279
发表于 2011-10-15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7 楼                                  四《金蔷薇》是一首伪理想主义的葬歌,也是一首对无辜不幸者抚慰的赞歌,它饱含诗人的爱、祝福与泪水。自从听了退伍军人夏米讲的金蔷薇故事后,小姑娘苏珊娜就盼望着有一天能收到一朵金蔷薇,这对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父爱又缺席的小姑娘来说,渴望爱的蔷薇,要求过分吗?其实,苏珊娜的这句话也是对夏米说的,只是这个殖民大兵(苏珊娜父亲的士兵)不理解小姑娘爱的细腻眼神和期盼,一心想着如何完成上校交给的任务——把苏珊娜交给她在里昂的姑妈,因为在墨西哥这片土地上,当地游击队神出鬼没,一不小心就会丧命。苏珊娜渴望的金蔷薇是一朵不败的蔷薇,它饱含浓浓的爱意和幸福之光。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①。(① 《金蔷薇》 第4页)多少年过去了,长大成妙龄少女的苏珊娜被她的情人,一个年轻的演员抛弃了。演员就是演员,可以把爱表演的像戏一样真。多少年也这样过去了,夏米成了一名打扫巴黎尘土和污水的老清洁工,终究一贫如洗,此间,彼此杳无音信。一个清晨,夏米身穿发霉的衣服,在塞纳河畔认出了那位想轻生的时尚女士就是自己的小姑娘苏珊娜,那一刻,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回到住的木棚,夏米抚慰苏珊娜的不幸,决定替苏珊娜去挽回年轻演员的心,因为他给不了苏珊娜幸福。自第二次送别苏珊娜以后,夏米就不再把首饰作坊里的尘土倒掉了,他决定把尘土里的金粉筛出来,铸一小块金锭,打一小朵金蔷薇,送给苏珊娜,祝福她,把他深埋的温情全部给她,给苏珊娜一个人。给不了她幸福,但可以祝她幸福。金蔷薇打好了,苏珊娜却去了美国,永远不回来了。夏米连她的住址都不知道,蔷薇成了一块锈铁,不再金光闪耀,散发温馨。老清洁工不再去扫尘土了。他一连好几天都躺在耗子跳舞的窝棚里,病了。没有人来看望他。他还在挂念苏珊娜。唯一关注夏米的人,就是那个为他打造精致金蔷薇而收取三分之一金块作费用的老工匠,但老工匠从没有给老清洁工带过药来,认为这没有必要。夏米悄悄地死去了。老工匠从死者正垫着的枕头下拿出了用布包好的,用小金块的三分之二打成的金蔷薇,然后掩上破败的门,不慌不忙地走了。布上散发着耗子的屎尿味。对苏珊娜受苦和不幸的抚慰和祝福就是夏米的爱。爱在祝福中为远去的人流泪,远去的人不知道它为何流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伴随着没有爱的生命感觉,跟随的是生活的艰辛和苦水,夏米没有下跪,他用一双长满老茧的粗手给自己撑一片蓝天。面对爱的生命感觉,夏米选择了自我牺牲的祝福,祝福没有爱的苏珊娜。夏米的祝福如同作家的写作一样,是爱情黑暗王国的一束耀眼的强光,它照亮了人性的美丽,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生活是苦难未知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向它屈服,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渔民也一样。他们祖祖辈辈以大海为生,从不曾向大海低头,尽管不知多少次摘下帽子以悼念葬身鱼腹的伙伴。这些喝海风咸水长大的渔之子,千百年来,不断接过祖辈们手中的船桨,义无反顾地踏上未知的征途,挥手告别岸边送行的亲人,走向海洋,驶向海神波塞冬的厨房,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人与自然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人定胜天的智慧论,还是天定胜人的宿命论。祖辈们没有给儿孙辈留下什么财产和经验之谈,只在村旁的海中礁石上留了一句话,那是他们的最高荣誉: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多么英雄的铭文。这里没有英雄,每个人又都是英雄,它表达的是渔民不向苦难低头退缩的坚韧,一种向死神挑战,视死如归的悲壮感,英雄没有激情,只有使命感。作家也一样。作家一分钟也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障碍面前退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作家都必须不间断他们的事业,这事业是先辈们传给他们,同时代人托付给他们的。……作家的写作是一种使命。……“使命”这个字在俄语中源出于“召唤”。……除了自己心灵的召唤声外,我们还能清晰地听到另一种强有力的召唤,那就是自己时代的召唤,自己人民的召唤,人类的召唤①。(① 《金蔷薇》 第19页)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倾听了这种心灵的召唤,因为夏米和拉脱维亚渔民的亡灵在敲击着作家的心。五诗人是一个有礼物的孩子。这礼物为文艺女神缪斯所赠,是诗人的权杖,像赫西俄德。当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还是个中学生时,就已经写了厚厚的几本诗,中学生的愁绪像蛋白石一样在闪烁,那是对少女爱情渴望的愁绪。在集市上,约夏和赫莉斯嘉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的深渊,再也爬不出来。赫莉斯嘉扔下独居的老父,住进了约夏家。在我们眼中,这至多是一个道德问题:未婚同居或私奔,但俄罗斯没有我们这种类型的道德观,他们有宗教习俗。按教义,犹太教和正教的结合不是闹着完的,他们不能在教堂举行婚礼,让主见证。为了爱,约夏决定改信正教,但神父因约夏颠倒上帝秩序和旨意而拒绝给他洗礼,神父的意思是约夏应先改信正教,再糟蹋正教姑娘,但耶路撒冷的人却相反。约夏骂着走出了教堂。犹太教的拉比知道这事后,便诅骂约夏的十八代祖宗。赫莉斯嘉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她一出门,大伙就在背后指指点点,笑话她,说她是一块犹太人吃的肉,还朝她做下流动作,向她身上扔牲口粪便。耶路撒冷犹太教千年来试图融入欧洲,但和当地教派就是走不到一起,这没有办法。它代表的是一种信仰的纷争,这个犹太问题及其出路,谁也解决不了,彼此的冲突时隐时现。在信仰神学战争的背景孕育下,还伴随着社会文化、世俗生活和情感的心理冲突。鉴于辱骂神职人员,警察局长将约夏交付法庭审判,尝尝服苦役的滋味。至于赫莉斯嘉,强制送回父亲家去。就在开庭的那个晚上,赫莉斯嘉一睡不醒,局长赶紧把她的情人放出来,可约夏已精神错乱了。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是街上理发时听老板娘讲的这个真实故事,还见到过约夏,他正在街上乞讨。乞讨的约夏不断在心里呼唤赫莉斯嘉的名字,作家看着约夏,呼唤着他和他情人两个人的名字。离开切尔诺贝利回到基辅后,作家立即把那早年的几本诗歌练习薄付之一炬,写了一篇以赫莉斯嘉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原来,缪斯送给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不是诗人的权杖,而是几朵涂上了诗歌颜色的小木花。俄罗斯的少女是永恒的清纯,像她们凄美的爱情一样永恒,这种美有时候让人心碎。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清纯凄美的爱情故事只发生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它是俄罗斯少女所特有的精神品性。安菲莎爱躺在自家枯萎的草地上看书,一身袭黑,活像个修女。偶尔去河边的树丛下坐一坐,旁边还坐着一个吃东西的瘦弱的大半孩子。东西是安菲莎偷偷从家里拿来的。安菲莎话不多,只是神情凄楚,顺势还抚摸一下他的头发。一个雷雨夜,河床暴涨,老天正向大地倾洒愤怒,安菲莎也对父母喷射出愤怒:这是谁想出来的?哪条法律上写着我不能爱他?你们把这条法律拿给我看嘛!既然你们把我生了出来,就不该逼我去死。他身子一天比一天瘦弱,就像支小蜡烛,眼看就要烧光了。……我把他带到克里米亚去,兴许他在那边还能多活一年半载。我反正铁了心,跟你们一刀两段①。(① 《金蔷薇》 第71页)原来,安菲莎爱上了河对岸寡妇的儿子,十六岁的科利亚。科利亚羞涩,沉默寡言,患有肺结核。当晚,当睡眠之神阖上家人的双眼,送来睡梦时,安菲莎冲向了雷、雨、电的黑夜。翌日,在下游的河坝找到了安菲莎。她躺着在棺材里,一如躺在草地上,美得难以形容。湿漉漉,白净净的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微笑,这歉意是送给科利亚的,似乎在轻声诉说,我不能带你去克里米亚了,你要好好活在这个世上。安菲莎的爱,爱得深度、圣洁,连死都不怕;她长得美,有一种美叫心碎。安菲莎走了,带着爱的歉意走进了十九岁的坟墓,这歉意也是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对安菲莎的敬意。诗人伊·蒲宁说,不管在这个不可理解的世界上是多么愁闷,这个世界仍然是美好的。这句话不适合安菲莎,也不适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对安菲莎来说,一个没有爱的世界,它怎么可能是美好的了?与其活在不能爱的世界,不如死在可以相爱的天堂。为了未完成的写作,作家辞别了痛失爱女的房东。六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住进了医生夏茨卡亚家,结识了她的弟弟夏茨基,一个知识渊博的地质学家。医生医治人的身体健康,作家提升人的灵魂高度,地质学家寻找人类最后的乐园。三人的理想是一样的,为苦难人生修建一个伊甸园的人间天堂。然而,通天塔还没有建成,夏茨基就精神分裂了。夏茨基是怎么疯的?怀着对革命美好未来的憧憬,对沙漠前所未有的恨,年轻的夏茨基响应了新政权的号召——根治干旱的瘟疫,建设人类的新纪元,开进了中亚细亚,进行地质勘察,不幸被白匪(相对于苏联无产阶级红军而言,资产阶级及拥护沙皇的贵族军队被称为白军或白匪,像国民党贬称中国红军一样)俘虏了。也许是时辰未到,命不该绝,白匪每天枪决顺序逢五的人,夏茨基就逢三;枪决逢双的人,他就逢单。人能够忍受临死的精神折磨吗?在红军枪炮的协助下,夏茨基最后死里逃生,但却被死神逼疯了。精神分裂后夏茨基,尽管生活方面有反常规的现象,但他每天都坚持看报读书作笔记,还给人民委员会上书写报告提建议,说明当前面临的潜在危机。这些递交上去的报告,总是被当作疯人的呓语,无一回应,最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虽有时胡言乱语,但夏茨基的谵语也不全是乱语,他很健谈,还经常与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一起探讨社会问题以及对沙漠的仇恨:应当彻底征服沙漠,应当不停顿地、狠命地、毫不留情地打击它,不让它有片刻的喘息。要不知疲倦地打击它,至把它置于死地。这样就可以在它的尸体上栽培起风调雨顺的乐园。要是人们把他们用于相互残杀的资金和人力,分一半出来根治沙漠,那沙漠早就销声匿迹了。人们把人民的全部财富,把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命,都用到战争上去了。连科学和文化也用之于战争了。甚至连诗歌,人们都有能耐使之成为大屠杀的同谋者①。(①《金蔷薇》第81页)对夏茨基来说,沙漠是敌人,是死亡,是必须被消灭的,但我们却更乐意向同胞开战,宣泄噬血的本能,似乎一切都成了战争的工具。夏茨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在想,到底是谁疯了,夏茨基,还是那个时代?夏茨基确实是疯了,时代也在疯狂。夏茨基对沙漠的憎恨唤醒了作家童年时的回音——对沙漠的恐惧。作家恐惧的背后是对脆弱的个体生命的爱。在一个疯狂的非理性时代,偶在的个体生命非死即疯。夏米死了,拉脱维亚渔民葬身鱼腹,赫莉斯嘉长眠了,约夏疯了,安菲莎投河自尽,夏茨基被折磨的精神分裂,他们的生命之星在默默祝福和自我牺牲中陨落了,但又有谁来安慰他们生命的悲叹和坠落?在回莫斯科的列车上,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以此为题,构思创作了生平第一部成名之作——科学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在构思的同时,作家还把头探出车窗,为约夏、安菲莎、夏茨基之类不幸的罗斯人(罗斯是俄罗斯的古称)唱了首生命的挽歌,以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对作家来说,他们是罗斯大地上让人感到最亲切的人。亲切来自心灵的感应一致和精神认同。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没有精神分离,也没有经历过死亡,但作家的良心同他人的良心是一致的,因为他见证了他们的爱和抚慰,为他们流下了蔷薇的泪。刘小枫曾说,《金蔷薇》饱含了作家的隐秘泪水,总有一天,人们会感受到作家对无辜受苦和不幸者的温存抚慰和默默祝福,祝福他们在天堂幸福。体会到了作家的泪水,不等于走进作家的生命。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之所以成为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不仅仅是因为作家把不幸者的苦难遭遇写成了一篇篇表达自我祝福的文章,更在于作家在列车上为罗斯,也为承受苦楚的罗斯人唱生命挽歌的那种共同担当苦难的献身精神:我的罗斯,我的生命,我们将同受煎熬②。(② 转引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第13页)首稿于2009年7月11—16日8月12日第三次修改范汝楷,邮箱:fanrukai1982@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1294
发表于 2011-10-15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8 楼                                  《金蔷薇》: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金蔷薇,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能开出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金蔷薇》虽然是谈关于艺术创作的经验,但它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创作上的启示,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哲学。我开始带着疑问与好奇阅读这本书,徜徉于纯美艺术的殿堂中,领略俄罗斯文学带给人的别样灵魂抚慰。  故事发生在墨西哥战争期间,患病军人沙梅为了逗小姑娘苏珊娜开心而给她讲述了一个关于金蔷薇带给人幸福的动人故事。若干年后,当沙梅得知苏珊娜爱情受挫,为了祝福她永远幸福,决定为她打造一朵金蔷薇。然而年复一年,当沙梅如愿以偿时,苏珊娜却已只身去了美国,不再回来。最终,沙梅在郁郁寡欢与贫困遗憾中死去。守望沙梅的首饰匠将这朵金蔷薇卖给了一位文学家,于是关于金蔷薇的历史才得以流传下来。这位文学家在其杂记中写道:“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他们——这些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诗。”这位文学家从金蔷薇的历史中看到了与作家创作的关联,巴氏对此的理解是:“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巴氏认为,作家的使命感,在于“必须坚信人类理智的力量,坚信人类心灵的拯救一切的力量,热爱大地”。这种使命感源于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饱受蹂躏的俄罗斯作家在“把心酸和苦涩奉献给寒夜”的时代里,以自己永恒不灭的艺术追求来点亮残酷岁月中的人性之光。  《金蔷薇》向我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它,我开始明白,真正的创作旨在于让大地美丽,让人间充满幸福与欢乐,让人们有勇气为自由和安宁而奋斗,让人类用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所有的黑暗。  巴乌斯托夫斯基无疑是一个充满大地意识和文本意识的伟大作家,他奉献给世人的清新隽永的散文诗篇,亦是他饱经苦难洗礼的爱的箴言。《金蔷薇》作为“题材很美,叙述很美,描写很美”的美文集,得到读者和译者的一致公认。而对于时下充满喧哗的创作界而言,如果更多的写作者能够静心读一读《金蔷薇》,相信文坛会是另一种景象。我深信,文学天地里的《金蔷薇》,与大地上的金蔷薇一样,永远在时光中常开不败。  要读懂这本书恐怕并不容易,只有经过岁月洗礼的灵魂才能领悟其中奥妙。岁月悠悠,《金蔷薇》却始终散发出它的无限魅力,给一代又一代人以灵魂的关照与启迪。作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文学奇葩,他的作者乌斯托夫斯基也将永垂文学史册。我想一位曾经为人们喜爱的作家,一位曾经为人的心灵而默默祝福的作家,只要他的作品能够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他是否可以感到无限欣慰了呢?普利什文曾经说过,即使只有荒野的泥沼是你胜利的见证,那连她们都会百花繁衍,变得异常美丽,——春天永远与你同在,只有春天,光荣属于胜利。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使只有苦难是你灵魂圣洁的见证,那连苦难都不足畏惧,变得异常坚忍,灵魂永远与你同在,只有灵魂高尚,庄严与圣洁属于胜利。(图/文: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905
发表于 2011-10-16 01: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59 楼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1/10/12 0:58:4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6 06: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0 楼                                  夜读美文《金蔷薇》第一章:珍贵的尘土=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珍贵的尘土,选自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戴骢译。  这则关于巴黎一个叫让•夏米的清扫工的故事,我是从哪儿知道的,已不复记忆。夏米是靠了替一个街区的工匠们打扫作坊挣钱糊口的。 邻居们给夏米起了个绰号,管他叫“啄木鸟”,据此可以想象得出他是个瘦子,鼻子尖尖的,帽子底下总是戳出撮头发,活像鸟的冠羽。 让•夏米当年也曾过过一段好日子。在墨西哥战争期间,他曾在“小拿破仑”的军队里当兵吃粮。 夏米可说是命大福大。他在维拉克鲁斯得了严重的疟疾病。于是这个病号还未打过一仗,就被遣送回国了。团长借此机会,托夏米把他的女儿苏珊娜,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带回法国。 团长是个鳏夫,所以不论到哪里都不得不把女儿带在身边。可这回他决意同女儿分离,把她送到里昂的姐姐那儿去。欧洲孩子受不了墨西哥的气候,闹不好就会丧命。何况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争杀机四伏,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 夏米回返法国时正值盛夏,大西洋上溽暑蒸腾。小姑娘终日一言不发。即使看到鱼儿从油汪汪的海水中飞跃出来,脸上也没有一丝笑意。 夏米尽其所能地照料苏珊娜。他当然知道苏珊娜期待于他的不仅是照料,而且还要抚爱。可是叫他这个殖民军团的大兵能够想出什么抚爱的方式呢?他能用什么来叫小姑娘开心呢?玩骨牌?或者唱几支兵营里粗野的小曲? 但又不能老是这样同她默默相对。夏米越来越经常地捕捉到小姑娘向他投来的困惑的目光。他终于决定开口,把自已的身世讲给小姑娘听。他讲得虽然凌乱,可是挺详细,连芒布海峡岸边那个渔村的好些细节,诸如流沙、退潮后的水洼、乡村教堂那口有了裂纹的破钟、他那给邻居们治疗胃灼热的母亲等等都想了起来。 夏米认为这些回忆中没有一丝一毫东西能够使苏珊娜开心起来。但叫他奇怪的是小姑娘居然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没完没了地缠着他把这些故事讲了又讲,而且还要他讲得一回比一回详细。 夏米搜索枯肠,挤出了一个又一个细节,临了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是否真有其事了。其实,这不是对往事的回忆,而是回忆的淡淡的影子。这些影子好似一团团薄雾,早己飘散殆尽。这也难怪夏米,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过有朝一日还要他重新去回想他一生中这段早已逝去的岁月。 有一天,他隐隐约约地回想起了关于金玫瑰的事。他家乡有个年老的渔妇,在她家那座耶稣受磔刑的十字架上,挂着一朵用金子打成的、做工粗糙的、已经发黑了的玫瑰花。但他已记不清,是亲眼看到这朵金玫瑰的呢,还是听旁人说的。 不,大概不是听旁人说的,有一次他好像还看到过这朵玫瑰,他至今还记得那天虽然窗外阴云密布,海峡上空起了风暴,可是这朵玫瑰却微微闪烁着金光。夏米越往下讲,就越清晰地想起那朵金玫瑰的光华——在低矮的天花板下闪烁着几个金灿灿的火花。 全村的人都很奇怪,这老婆子干嘛不把这件宝物卖掉,否则准能卖到一大笔钱。只有夏米的母亲一个人要人家相信这朵金玫瑰是不作兴卖掉的,因为这是当初,老婆子还是个嘻嘻哈哈的姑娘,在奥迪埃尔纳一家沙丁鱼罐头厂当女工的时候,她的未婚夫为了祝福她“幸福”馈赠给她的。 “像这样的金玫瑰世上是少有的,”夏米的母亲说。“谁家有金玫瑰,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玫瑰的人,也都能沾光。”每当他想起同她告别时的情景,就不由得大骂自己是头蠢猪。按理说应当亲亲小姑娘,可他却一把将她推到老恶婆子跟前,还说什么:“苏珊,你是个女兵,忍耐着点!” 大家都知道,清扫工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干活的,这有两个原因:首先,由沸腾的然而并非总是有益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大都是在一天的末尾积聚起来的;其次,巴黎人的视觉和嗅觉是不容许玷污的。而深更半夜,除了老鼠以外,几乎不会有人看到清扫工干活。 夏米已习惯于夜间于活,甚至爱上了一天之中的这段时间。他尤其爱曙光懒懒地廓清巴黎上空的那个时分。塞纳河上腾起一团团的雾,但这雾却从不超越桥栏。 有一回,也是在这样一个烟雾朦胧的拂晓时分,夏米走过伤残人桥,看到一个少妇,穿着一身镶黑花边的淡雪青色连衣裙,凭栏俯视着塞纳河。 夏米停下来,脱下沾满灰尘的便帽,说道: “夫人,这个时候的塞纳河水寒气很大。还是让我送您回家去吧。” “我现在没有家了,”那少妇一边迅速地回答,一边掉过头来望着夏米。 夏米的便帽落到了地上。 “苏珊!”他悲喜交加地说道。“苏珊,女兵!我的小姑娘!我到底见到你啦。你大概已经把我忘了。我是让•欧内斯特•夏米,就是那个把你送到里昂可恶的姑妈家去的第二十七殖民军团的列兵。你长得多美呀!你的头发梳得多好看呀!可我这个笨手笨脚的大兵,当初给你梳的是什么头呀!”“让!”少妇大声叫道,扑到夏米的怀里,搂着他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让!你还是跟当初一样心地善良。我什么都记得!” “嗳,尽说傻话!”夏米喃喃地说。“我心地善良管什么用,又不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儿好处。我的小姑娘,什么事叫你这么难过?” 夏米紧搂住苏珊娜,做了当初他在里昂没敢做的事——摸了摸她亮闪闪的头发,并且吻了一下。但马上往后退了一步,生怕苏珊娜闻到他短上衣上耗子的臊味,可苏珊娜却更紧地伏在他的肩上。 “小姑娘,你出了什么事儿?”夏米不知所措地又问了一遍。 苏珊娜没有回答。她已哭得欲罢不能。夏米明白了,眼下什么也不该问她。 “我在古堡的墙脚下有个小窝。”他急忙说。“离这儿挺远的。我家里当然什么也没有,只有四堵墙壁。但烧个水,睡个觉什么的还是行的。你可以在那儿洗个脸,歇一会儿。总之你要住多久都行。” 苏珊娜在夏米家住了五天。在这五天里,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奇异的太阳。所有的房子,即使是结满烟炱的旧屋,所有的花园,甚至连夏米的窝棚,都像一颗颗宝石似的,在这轮红日的辉耀下璀璨生光。 谁要是从来未曾听到过沉睡着的年轻女人的依稀可闻的鼻息声,并因此而激动过,谁就不懂得何谓温柔。她的双唇比含露的花瓣还要鲜艳,她的睫毛因夜来的泪珠而熠熠闪光。 是的,苏珊娜的遭遇,正像夏米所料想的那样:她的情人,一个年轻的演员,另有新欢了。但是苏珊娜在夏米家寄居的五天时间,已足以使她同那个演员言归于好。 夏米是参与了这件事的。他不得不为苏珊娜传递书信给那个男演员。当那人想赏给夏米几个苏作为脚钱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教训那个懒散的花花公子要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 没隔多久,那个男演员便乘了一辆出租马车来接苏珊娜了,并做了这种场合下应该做的一切事情:鲜花、接吻、闪着泪花的笑,悔过和声音微微有些发颤的轻松的谈话。 当这对年轻人要离去时,苏珊娜是那样的迫不及待,竟忘了同夏米告别就跳进了马车。但她马上发觉了自己的疏忽,脸涨得通红,歉疚地把手伸给夏米。 “既然你喜欢给自己选择这样的生活,”夏米最后一次不无责备地说,“那就祝你未来幸福。” “未来怎么样,我还一点也不知道呢,”苏珊娜回答说,双阵中闪烁着泪花。 “我的小乖乖,你何苦这么激动,”那个年轻演员不满地慢声说道,同时又叫了一声:“我的迷人的小乖乖。” “要是有人送给我一朵金玫瑰就好了!”苏珊娜叹了口气。“那就一定会幸福了。让,我直到今天还记得你在轮船上讲给我听的那个故事。” “谁知道!”夏米回答说。“反正这位先生是不会给你金玫瑰的。原谅我说话直来直去,我是个当兵的。我不喜欢花花公子。” 一对年轻人相互看了一眼。演员耸了耸肩膀。马车起动了。 过去,夏米总是把从作坊里扫出来的垃圾一古脑儿倒掉,但自从送别苏珊娜后,他就不再把银匠作坊里的尘土倒掉了。他把这些作坊里的尘土全都偷偷地倒进一个麻袋,背回家去。街坊们都认为这个清洁工“发了精神病”。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尘土里混有一些金粉,因为银匠们打首饰时总是要挫掉少许金子的。 夏米决定把银匠作坊的尘土里的金子筛出来,铸成一小块金锭,然后用这块金锭打一小朵金玫瑰,送给苏珊娜,祝愿她幸福。说不定这朵金玫瑰还能像母亲当年所说的那样,给许多普通人带来幸福。谁知道!他决定在这朵玫瑰没有打成之前,先不同苏珊娜见面。 夏米没把自己的打算讲给任何人听。他害怕当局和警察。司法机关的那些吹毛求疵的人总是说到风就是雨。他们很可能宣布他是窃贼,把他投人狱中,没收他的金子。说到底,这金子毕竟是人家的嘛。 夏米人伍前,在一个乡村神父的农场里当雇工,所以懂得怎么簸扬麦子。这方面的知识现在可以派上用处了。他想起了扬麦的情景,沉甸甸的麦粒落到地上,而轻盈的尘土则随风飘散。夏米做了一个小小的簸扬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在院子里簸扬银匠作坊里的尘土。每回他都焦灼不安地扬着,一直要见到料槽里隐隐出现了金粉才安下心来。 许多日子过去了,金粉日积月累,终于可以铸成一块金锭了。但夏米却迟迟没有把金锭拿去请银匠打成金玫瑰。 倒不是因为他付不起手工费——他只消用三分之一的金锭作为手工费,任何一个银匠都会乐意接下这桩生意的。 问题不在手工费上。问题在于同苏珊娜见面的时刻一天近似一天,然而从某个时候起,夏米却开始害怕这个时刻。 他要把久已深埋在心底的温情全都给予她,给予苏珊娜一人。可是谁会希罕一个丑陋的老人的温情呢!夏米久已发觉凡是碰见他的人,唯一的愿望便是尽快离开他,忘掉他那张皮肤松驰、目光灼人、干干瘪瘪、灰不溜丢的脸。 他窝棚里有一片破镜子。夏米偶尔也拿起这片镜子来照照,但每回都破口大骂地立刻把镜子扔到一边。还是别看到自己的好,别看到这个瘸着两条患风湿病的腿的丑八怪的好。 当玫瑰花终于打成的时候,夏米得知苏珊娜已经在一年前离开巴黎去了美国,据说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而且谁也不能告诉夏米她在美国的地址。 最初夏米甚至有如释重负之感。但后来那种企望愉快地、充满温情地同苏珊娜见面的心情,不知怎么变成了一块锈铁。这块戳人的锈铁卡在夏米胸中靠近心脏的地方,于是夏米一再祈求上帝让这片锈铁快一点刺人他衰老的心脏,使它永远停止跳动。 夏米不再去打扫作坊。一连好几天他躺在自己的窝棚里,面孔朝墙,默默地不发一声,只有一回,他把破上衣的袖子蒙住眼睛,微微地笑了。但是谁也没见到他笑。邻居们甚至没有人来看望过夏米,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温饱而奔走。 只有一个人在注视着夏米的动静,这就是那个老银匠。正是他用金锭给夏米打了一朵极其精致的玫瑰花,玫瑰花旁边有根细枝,枝条上有一条尖形的小巧的蓓蕾。 老银匠不时来看望夏米,但从没给夏米带过药来。他认为药物对夏米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 果然,有一次老银匠来探望夏米的时候,夏米已经悄悄地死去了。老银匠抬起这位清扫工的脑袋,从灰不溜丢的枕头底下拿出了用一条揉皱了的天蓝色缎带包好的金玫瑰,然后掩上吱嘎作响的门扉,不慌不忙地走了。那条缎带上发出一股耗子的臊味。 这时正是深秋。秋风和忽明忽灭的灯火摇曳着沉沉的暮色。老银匠想起夏米死后脸变了样,显得严峻而又安详。他甚至觉得凝结在这张脸上的痛苦也是优美的。 “凡是生所没有给予的,死都会带来,”一脑门子这类陈腐念头的老银匠想道,同时喟然长叹了一声。 没隔几天,银匠就把这朵金玫瑰卖给了一个衣着邋遢的上了年纪的文学家,据银匠看来,这个文学家寒酸得很,不配买这种贵重物品。 很清楚,这位文学家之所以买下金玫瑰,完全是因为听银匠讲了这朵玫瑰的历史。 多亏这位老文学家的札记,人们才得以知道前第二十七殖民军团列兵让•欧内斯特•夏米生活中的这段凄惨的遭遇。 老文学家在他的札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玫瑰”——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夏米的金玫瑰!我认为这朵玫瑰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创作活动的榜样。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力气去探究怎样会从这些珍贵的微尘中产生出生气勃勃的文字的洪流。 “这位老清扫工的金玫瑰是用于祝愿苏珊娜幸福的,而我们的创作则是用于美化大地,用于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进行斗争,用于开阔人们的心灵,用于使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并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金玫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26 12:38 , Processed in 0.0779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