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胖子

[原创]通胀潮挑战经济模式,中国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2852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803
发表于 2011-11-18 0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1 楼                                  唐钧:失业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2011-3-17 来源:南方网  我们经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当今世界上,工资是许多人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资源,于是拥有一份有酬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没有这样一份工作,就会增加应付每天生活的焦虑感。所谓“就业”就是拥有一份用来交换一份稳定工资的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于劳动者而言,就业就是为了获取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如果失业,就失去了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通常来说,初次分配得到的工资在金额上会比再分配得到的社会保障津贴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里,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  在本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就业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具体的措施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前五年,即2006-2010年,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员”为1184万人、1204万人、1113万人、1112万人、1168万人,而《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的目标仅为900万人。当然,这可以看做是出言谨慎。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本是个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数据,这在以往学界和媒体的讨论中似乎已有共识。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也在含蓄地指出“不容乐观”的事实。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2006-2010年,每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1%(847万人)、4.0%(830万人)、4.2%(886万人)、4.3%(921万人)4.1%(908万人),这个数据在小数点后1位数上涨涨跌跌,但还保持在4.0%—4.3%。但2011年的控制数却猛涨到4.6%,比前五年的最高数(2009)高出0.3个百分点,比平均数则高出0.46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不知代表委员们关注了没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种大局下,423亿元的投入,也不是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数字。因为2010年两会上,“中央财政拟投入”的资金是433亿元,比2011年还要多10亿元。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钱到底用来干什么?至于一系列措施,除了强调发展“服务业”,其他都是老生常谈了。  对于中国的就业形势,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判断:在制造业方面,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趋向饱和。在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的大格局下,恐怕吸收低端劳动力要靠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就是人对人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了,譬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服务业。对于这一点,“报告”中未过多提及,不知上述423亿元中,有多少会投向服务业。如果“十二五”期间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不能迅速发展的话,中国的就业问题或许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信力建:失业问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3231567美媒: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令人吃惊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6440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9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467
发表于 2011-11-18 13: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2 楼                                  [转贴]通胀率稳定在4%以下并非易事文章提交者:ashd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千龙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日前表示,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太多、流动性过剩,央行上周五已将存款准备金率提至20%,再加上发行央行票据给商业银行等措施,现在30%的货币量已被央行“锁定”。他认为,央行一年多来回收了大量货币,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得到改善,预期今年通货膨胀率会稳定在4%以下。   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樊纲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同时也要看到,导致通胀的因素不只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还是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对市场的监管,更深层次还涉及到产业结构、企业效益乃至国际市场的变化。今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9%。从统计的角度看,构成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从上年延续过来的翘尾因素,二是今年以来形成的新涨价因素。在2月份上涨的4.9个百分点中,翘尾因素影响2.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2.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预期价格的全年涨幅在4%以下,就要把新涨价空间控制在2%左右。这是难度很大的事情,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严控政策性涨价项目的出台。近些年来,一些城市不断提升水、电、气、停车等基本生活费用的价格,但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仍然认为价格调整没有到位,并等待适时再作调整。在当前价格形势下,政府的调价措施必须慎而又慎,并努力化解城市公用事业诸多领域的涨价压力。为此一要靠政府加大补贴;二是靠企业改善经营,降低成本。   其次,大力抑制自发性涨价因素。由于房市调控使商品房销售明显下降,各大城市租房价格普遍看涨。食品价格虽然持续上涨,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生产者并没有得到更为合理的补偿。政府在房地产领域,需要加快公租房的建设,扩大其规模;在商业零售领域,则要加强监管,防止哄抬物价。   再次,努力扩大和延续降价因素。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也经历了多次“防通胀”和“防紧缩”的轮回,总体上看,只有诸多商品价格有升有降,才能使CPI涨幅低于收入增长。着眼长期,还是要通过调整结构、改善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理顺渠道,使经济运行进一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使家电、通讯设备、汽车等更多的产品能够加入适度降价的行列。 (潘璠)*.*.*.* 2011-3-21 10:39:42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hub6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一般来说,货币超发会导致 通货膨胀 与 消费膨胀 这两种结果,而中国的货币超发,主要发到权贵们的兜里去了,所以,中国会出 现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 与 消费不足 并存的诡异现象。拉车的人越来越少,且越来越瘦,坐车的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肥。这破车停下来,是就在眼前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67
发表于 2011-11-18 18: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3 楼                                  吴敬琏:货币超发和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面临主要问题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11年0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演讲实录: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吴敬琏先生发言。吴敬琏:谢谢吴晓灵教授。我想对中国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展望做一个简短的发言,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么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经过过去两年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所面临的是这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我们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第二,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因为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问题在于这两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现象,它是来自同一个原因,这同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一种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它造成了投资率回报的不断下降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而由于内需不足,就靠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用的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去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的被动,被动的采取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外汇的盈余。所以,面对这个情况,中国可能可以采取的对策看来是两个:一是采取稳健、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我们的广义货币对GDP的比例是180%,这是在世界各国所仅见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就需要紧缩。但是因为现在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紧缩力度如果不足,那么就不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它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的很大问题。我们的货币当局我想他们还是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这个局面,采取这样的政策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但是这种稳定是短期的,它依靠的是短期政策,还是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长期发展的问题上。也就是说用中国现在通行的语言说,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今年是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刚刚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十二五”的主线做了很正确的规定,由于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已经刻不容缓,所以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十二五”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规定。问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要求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30年左右,正式列入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也已经15年了,已经三个五年规划过去了;但是实施的结果并不如人意。问题在哪里呢?看来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上。在讨论上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体制性的障碍,这个体制性的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保持了过大的资源控制的能力、资源配置的权利,而且政府以GDP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准;此外,还有我们的财政税收体系和要素价格等等。在执行“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我们又发现,虽然30年来中国人的技术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步履维艰,关键是缺乏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等。那么,最近,我们在执行转型方针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用旧体制去执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结果在政府的主持之下,进行技术升级也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好,它会造成很严重的投资效率降低,甚至造成了像过去我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像58年的大跃进,像70年代末期的洋跃进这样严重的经济问题。所以,要真正实现转型,根本的措施或者用“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十二五”规划真正的指出了,“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目前在财税体制,在金融市场形成,在法制国家的建设,教育、科研体制等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需要积累的问题,根据前几个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经验,这些改革都势必会遇到种种既得利益或者是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阻力,所以这些障碍能不能得到克服?是我们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所以,按照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这是我们能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能不能成功的应对挑战的关键。我的发言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1-18 22: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4 楼                                  [转贴]史上最高 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上调至20%文章提交者:ashd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来源:新京报 作者:苏曼丽央行昨天宣布,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的历史高位。1月底,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72.59万亿元,以此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大致“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逾3600亿元。2月份CPI同比增长4.9%,PPI同比增长7.2%。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央行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有效调控市场流动性,并缓解市场通胀预期,同时亦表明货币政策不因日本地震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改变。- 探因回收流动性抑制通胀分析称,此次上调准备金率体现货币政策连续性,不因外围不确定性改变虽然2月份信贷增量明显回落,且近期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力度,但1月份新增外汇超过5000亿元,表明我国依然面临着较大外部流动性压力。此次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即抑制通胀预期。通胀仍是经济主要矛盾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通胀压力过大依然是当前经济中的主要矛盾,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本月公开市场上约有7000亿元资金到期。调控市场流动性是控制物价水平的关键,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对市场流动性的有效控制。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将有利于流动性和货币条件的稳定,促使银行信贷合理均衡投放,进而有效管理和防范通胀预期。货币政策不因地震改变日本地震后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同时也有猜测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或许因为经济的不确定性而有所放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此次调整释放“货币政策不会因日本大地震的影响而改变”的信号。事实上,日本地震及核危机至今已过一周,日央行连续五日向市场注入巨资,全球流动性可能再次因日本大量投放货币而过剩。兴业银行[26.75 0.04%]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日本地震进一步增加了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央行理性的态度应该是保持观望,观望的正常策略应该是政策既不向左,也不向右,保持中性。目前的准备金率调整就是回收过多货币保持中性的正常举措,并不意味着在进一步收紧。- 影响楼市 “房企降价时间越来越近”银行资金紧张将考验对银行融资依赖较强的房地产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房贷利率或将继续提高,而在如此密集的政策调控下,楼市的降价窗口期越来越近。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再次加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开发商资金来源增幅已经由去年的25.4%快速回落至16.3%,此外,包括个人房贷在内的楼市贷款也受到影响。银行的信贷额度明显缩小,而其中利润相对比较低的首套房贷款很可能继续收紧。目前市场上首套房已经基本恢复基准利率。一旦准备金继续上调,很可能第一套房利率上涨到1.1倍。个别资质有问题的二套房贷款者,利率最高甚至已达1.5倍。张大伟表示,央行此次出手缓解购房者及房主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限购政策叠加信贷政策,在如此密集的政策调控下,楼市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资金面的收紧将使得投资明显紧缩,部分敏感的开发商可能从3月份开始就明显出现降价求量的行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杨红旭则认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企业降价促销,目前正向房企降价的窗口期靠近,距离窗口期还有2-3个月时间。杨红旭说,四月过后,各大房企的推盘量将逐渐增大,打折促销的项目数量和幅度也将加大,一些具实力的开发商可能会率先降价。股市 “近期股市或继续震荡”央行连续的紧缩政策为股市再增添变数。大成基金认为,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会有一定影响。虽有央票到期因素,但货币信贷环比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走低,在此背景下仍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如果此政策方向继续延续,可能会出现政策紧缩过度的局面。对于市场而言,愈趋严厉的调控政策和较紧的资金面,是目前难以克服的环境因素,近期波动幅度仍将较大。也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已经减弱,不会对股市产生过大影响,A股将维持目前的震荡整理走势。截至昨晚10时,某网针对网友的调查显示,50%的网友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利空,股市将震荡下挫,而34.64%的网友认为影响不大,另有15.36%网友则认为对股市利好。此前,央行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后股市表现五跌三涨,其中2010年1月12日首次上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跌幅最大,达到-3.09%。准备金率调整是回收过多货币、保持中性的正常举措,不意味进一步收紧。预计再度加息将要到第二季度,年末还有3-4次加息可能性。——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由于流动性泛滥己成为重大隐患,不加快回收流动性,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经济就会陷入更大困境。——经济学家韩志国 第 17 楼 文章提交者:蓝色镜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新的人为的金融危机要出现了,中国的龙头动一下,到龙尾又不知什么时候?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要倒闭很多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用工荒、资金紧张,这下私下的筹资成本大幅度提高,看来要倒闭一大批中小企业了,然后牵扯出倒闭大企业。  第 29 楼  文章提交者:mmchen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调准备金对体制外普通百姓是最惨的,造成了贷款实际利率的上升,物价水平在短暂停止后继续上涨,因为货币的总量还是不减,减的是体制外,体制内反而可能增加,因为额度不涨,银行贷款更多的选择体制内的。  对体制内的,调准备金更好,因为他们不受影响,项目还在上,钱还是能通过“国有项目”不断的流过来。  本质上,上调准备金造成更大的财富分配失衡,体制内的更有钱,体制外的更被掠夺。除了大幅压缩国有项目投资,我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收缩货币的手段。但压缩国有项目投资就等于压缩体制内人员的财富积累,...。 *.*.*.* 2011-3-20 18:25:34 *快速回复:[转贴]史上最高 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上调至20%  ------------------------------[原创]小企业可怎么活文章提交者:zxfyahu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目前我在国内某家商业银行从事客户经理工作,也就是原来的信贷员,目前的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06%,小企业贷款要基准利率上浮15%,另外还要收25%的费用,综合费用达40%以上。利率达到8.484%,还要求企业购买一大堆的产品,另外小企业如果找担保公司担保的话,担保公司也是狮子大开口,综合利率将达到百分之十几。试问,那家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全给银行打工了,现在大部分的小企业利润都很薄的,能不亏损就不错了,哎"" *.*.*.* 2011-3-20 15:0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537
发表于 2011-11-19 0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5 楼                                  叶檀:中投与央企到底亏了多少钱? 时间:2011年03月24日 07:56:14 中财网  中投难以洗刷在金融危机之前高价投资黑石与大摩的耻辱,全球经济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国人担心中投陷入巨亏。此次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事,掀起新一轮的猜测。  有媒体披露,此次日本强震导致中投巨亏。原因如下,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表明,中国公司投资前十大日本公司的总额高达5222亿元人民币,佳能、三菱、索尼等公司均在其列。由于投资金额动辄数百亿元人民币,其持股主体为中投公司的可能性极大。此前中投公司被媒体披露间接参股了东京电力公司,其投资总额约为359亿元人民币。  不堪压力,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3月22日表示,该公司对这十家公司的投资额是5222亿日元的几十分之一,对东京电力的投资额也远小于359亿日元,具体数额不便披露。有一点必须注意,之前媒体披露的是"5222亿元人民币",而汪建熙解释的是"5222亿日元"。  谁也不知道中投到底盈了多少、亏了多少?我们只能根据中投年报,2009年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达到11.7%,果真如汪建熙在全国"两会"上所说,3年的年化收益率不低于6.3%的话。那就意味着2008年收益最糟,2010年次之,2009年最好,如果扣减中投所属汇金公司在国内的投资,在境外的投资收益是否能够跑赢美债收益率,就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味谴责中投并不公平,真正在国外投资成功的中国机构很少,中投不算特别糟糕。就以中投在日本的投资而论,其购买的日本房地产信托与东京电力将受惠于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中投在英国歌鸟的项目与抄底的日美房地产价格也有上升趋势。很不幸,由于日本强震,中投与黑石集团联手从摩根士丹利手中购买了一个日本房地产贷款资产组合,在这项面值11亿美元的资产交易中,中投与黑石集团支付的价格约为这笔资产账面价值的35%--在东京电力等公司上的投资,要做好损失三分之一以上的准备。  除了天灾之外,中投存在致命伤。  大宗项目的投资策略存在命门,投资于自以为安全的美国"两房"债券、雷曼债券等,说明中投在打一个大赌,赌美国政府不会允许"两房"债破产,也不会让雷曼兄弟倒闭。但事实刚好相反,"两房"债的政府信用日益稀薄,其债券收益率与CDS价格上升是必然趋势,而雷曼兄弟倒闭则是给中国公司一个大大的教训,以中国国企、大型金融机构不可能倒闭的商业逻辑运用于欧美市场,一定亏得血本无归。  中投过于自信。汪建熙表示,中投目前是满仓操作,有能力管理更多的资金,也希望管理更多的资金。我们必须清楚,如果中投是一只市场基金,必须以投资回报率说服投资人掏钱,而中投则是说服政府掏钱。事实上,成立3年半,中投将财政部原始注入的2000亿美元资本金基本投放完毕,今年1月15日,汪建熙公开对媒体表示,中投公司的资金接近投完,已向政府部门申请希望增资。  中投急于追求规模扩张,有拔苗助长之嫌。不断的资金注入,就会不断地布局、加仓,资金将永远不敷所用,这不仅是中投的困局,也是中国金融机构的困局。他们在贷款大年做大规模之后,永远会陷入新一轮的吸储与再融资的热潮,而盈利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如汪建熙所说,中投在全球分散投资互相对冲,此之砒霜恰为彼之良药,说不定中投在欧美的投资就获得了高额收益。但关键问题是,中投无法得到确切的信息,中投必须以更加实在的业绩说服各方。2000亿美元的注资,不是个小数目,中投既然以市场型公司自诩,更有必要成为市场的推手。我国的贸易顺差将会逐步缩小,民间外汇越来越多,中投与其到国外发债获取美元,何不直接在国内发行美元债,以保障所投资的能源等项目的权益不落于他人之手?同时让国内民众分享又一条康庄的外汇投资渠道?  中投要求注资,就必须让业绩与伦理更具说服力,国内金融公司的理念叠加大举扩张的豪情,是最可怕的投资组合,会在又一轮风暴中被红石或者黑石绊倒。  至于央企在利比亚的亏损不足为奇,以中铁建等央企目前的作风,高铁与企业修到哪里,就会亏本到哪里。从东南亚到南美,都是全球订单之源,也极有可能成为全球亏损之源。这与当地是否有战争、是否发生天灾,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沙特发生战争了吗?没有!中铁建还不是照亏不误?从这一点来说,央企的市场理念,与中投相比,要差得远。(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3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56636
发表于 2011-11-19 08: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6 楼                                  日本银行再注资4万亿日元救市 总额达106万亿2011年03月24日20:52人民网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时间24日下午1时,日本银行再次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4万亿日元,将用于28日以后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据悉,自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银合计已向市场投放了106万亿6千亿日元。(明月 编译)日本央行宫尾龙藏:将尽最大努力稳定金融市场2011年3月23日 11:17[世华财讯]日本央行宫尾龙藏23日表示,央行将尽最大努力确保结算系统和金融市场稳定,抵御11日灾难带来的经济不稳定性。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宫尾龙藏(Ryuzo Miyao)23日表示,3月11日强烈地震和破坏性海啸过后市场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但央行将尽最大努力确保结算系统和金融市场稳定。宫尾龙藏在日本大分向商界领袖表示,强烈地震破坏了社会基础设施,重建将需要一段时间;从供应层面来看,相比于16年前的阪神地震,本次地震催生的经济滑坡风险可能偏高,有必要密切留意这一负面影响长久存在的可能性。宫尾龙藏将于北京时间13:00召开新闻发布会。(刘冬花 编辑)日本央行注资超美联储QE2对全球通胀影响不大(真的不大吗???)来源:中国经营网时间: 2011-03-22 13:40 作者:安邦咨询 上周日本央行连续四天宣布注资。同时,日本政府还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债券。日本央行将直接全额买入这些债券。  上周日本央行连续四天宣布注资。同时,日本政府还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债券。日本央行将直接全额买入这些债券。据新华网报道,日本央行累计注资51.8万亿日元。按美元对日元1∶81的汇率粗略估算,日本央行注入资金相当于6395亿美元。这超过了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计划。  事实上,这已不是日本央行第一次向市场注资。2001年3月-2006年3月间,该行就通过实施QE来应付通缩。自此,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占该国GDP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而除了庞大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日本财政目前也是债台高筑。其国债占GDP比重已达到惊人的200%。美联储的两轮量化宽松恶果非常明显。由于印出的美钞鲜有在美国实体经济中流转,而是纷纷通过金融系统投资新兴市场。当多余资金涌出,海外资产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渣打银行(香港)经济师徐天佑称,日本地震损伤了部分供给,短期包括油、食品、盐等商品价格可能会走高,并间接推高全球通胀。不过,鉴于重建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内日元回流将成为趋势。这也限制了短期的日元套息交易。显然,对推升全球通胀影响也就有限了。东莞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俞杰称,虽然日本央行注资会间接恶化全球通胀,但这并非关键因素。因日本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很大一部分会被其内部吸收并循环。-------------------------------鉴于日本地震、核污染应对经济危机大量发行货币,以及美元下行、菜拿投资印钱经济模式依旧,会促生新一轮货币泛滥,通胀问题会更加严峻...鉴于货币利息负担、萧条困扰,加息程度有限,整个货币政策对通胀制衡捉襟见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1-19 12: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7 楼                                  [转贴]张五常:日本地震后日元为何反而升值?文章提交者:geili11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三月十一日日本出现九级地震,十多分钟后海啸涌至,再跟着是四个核电反应堆纷纷出事。不幸中的大幸,是这次地震与海啸在光天白日之下出现。要是当时月黑风高,死人当在十万以上。大幸中的不幸,是在光天白日下先进的数码科技录像得清楚,整个地球不停地播放整个星期,增加了人类的恐慌!三月十三日是星期天,没有股市与汇市,一位朋友给我电话,说日本的天灾前所未见(电视所见确是前所未见),日圆的国际币值应该暴跌。我说理应如是,但多年以来日本当局爱强币,这次他们可能干预支撑。过了一天的早上,我给该友电话,说他的日圆下跌的看法应该对,理由有二。一、外间的人不会在这时刻购买日圆;二、地球的经验,是大天灾会导致有关的币值下跌。该友的回应,是汇市刚开,日圆上升了!跟着几天日圆都在升,最高见七十六点二五日圆兑一美元,那是历史的最高纪录。灾前一天(三月十日),日圆的收市价是八十二点九二兑一美元,可见日圆上升是急的。日本央行反应快,几天内大手放宽银行体制的货币量,增加逾五十万亿日圆,也压不住日圆的升势。三月十八日(星期五)七国连手干预,一天之内日圆下跌百分之三点七。地震与海啸是天灾,核电的反应堆出事算是人祸——不搞核电不会有后者。那么大的天灾人祸,日圆竟然在几天内急升,是违反了我们知道的经济逻辑与历史经验的规律,何况日本央行那么大手地立刻增加货币量。这是个难以解释的现象,我想了几天。不容易解释,但可以尝试,只两天时间找不到足够数据也要尝试一下。无从解释的是为什么日本要求七国连手,干预打压日圆。一个国家遇上那么大的天灾人祸,政府理应庆幸其币值在国际上升值,因为可以协助老百姓多购需要从外间进口的物品。在这样的不幸时刻怎会忧心到日圆升值不利出口那边去呢?政府要管的是老百姓是否穿得暖、吃得饱,什么出口云云不是眼前要管的事。如果说日圆今天上升得急他朝大跌会是麻烦,他们总应想到日圆上升是近利,要先让老百姓得一点这近利的甜头。我解释不了日本政府要求七国干预日圆升值,只能尝试解释干预之前的几天日圆为何升值吧。不容易——很困难——读到的解释我不接受。读到的解释,外间说日本人要搬钱回国救急,日本的舆论说要搬钱回国准备重建,更奇怪是一些日本舆论认为外汇市场比较安全。重建是明天的事,说要搬钱回国救急应该对,但怎会导致日圆的国际币值急升呢?在日本的银行储存美元或其他外币是可以的,而历史的经验说,任何国家遇到大灾难外币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大灾难的出现通常带来黄金之价上升。这次,黄金之价是下跌了。日股下跌不难明白,难明是理应下跌的日圆急速上升。我想到的日圆急升的解释,是日本老百姓急需的,是日圆的钞票,现钞是也。日本的老百姓可以在银行存外币,信用卡可用外币结账。然而,除了在美军长驻的冲绳岛,日本市场上容许用的钞票只是日圆。不难想象,在极端恐慌的情况下,日本一些老百姓不相信银行,怀疑信用卡会持续有效。他们于是转到日圆钞票那边去。不需要很多老百姓这样想,只是明显对日圆钞票的需求增加了,一时间日本的银行体制没有那么多的钞票提供,可以导致大家见到的日圆急升的现象。在货币理论中,市场流通的钞票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经济学行内称钞票为high power money,究竟power何在有争议。这次日本出现的大恐慌可能给货币专家们上一课:钞票的需求对汇率的影响,不是一般的汇市运作可以容易地左右的。我可以推出有关的理论,逻辑对。但理论逻辑对不等于事实也对,我没有足够的事实资料在手,只能猜测如上述。换言之,我不能肯定的解释,是日圆的国际币值急升来自恐慌的极端。日本的经济会容易地复苏吗?尘埃还没有落定,今天判断可能太早。怎样说我也没有美国名家Jeffery Sachs那么乐观——在电视见到他说日本经济复苏容易。尘埃未定而不乐观,有几个理由。其一是日本的经济不振了二十多年,遇上大灾难不会那么容易翻身——这跟中国三年前的四川之灾有大分别。其二是不管核电反应堆的辐射今后如何,今年日本的樱花时节外来的游客会下降至近于零。断了一季对日本的一个重要行业会有很大的杀伤力。其三是如果读到的报道没有错,核电的辐射已经严重地污染了日本的农产品。若如是,政府当局不能不大手开放农产品进口。这是好选择,但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会有很大的冲击。其四是目前看,日资与人材大量外流很可能出现。在这次极端恐慌的不幸中,日本老百姓的表现令人折服。那么守纪律不仅炎黄子孙办不到,西方的先进之邦也办不到吧。日本的灾难使我再考虑核电这个话题。我历来不反对中国发展核电:读到的数据说安全可靠,电力成本有利。但今天再考虑我不敢举手赞同了。主要不是核电是否安全这个我没有资格判断的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认为如果日本这次的恐慌情况在神州出现,北京的朋友应付不了!我欣赏中国的文化,认为中国人的创意了不起,但守纪律可不是我们的专长。几天前,内地的老百姓把食盐抢购一空也显示着中国人对辐射的敏感冠于地球。一位朋友的朋友购进了一百五十斤!我遍问也不知为何要抢购食盐。一说是海水有辐射,而盐来自海(北京解释说主要不是来自海);另一说吃三斤可以抗辐射。后者一定对,因为吃死了辐射对死人是没有害处的。 *.*.*.* 2011-3-22 11:17:05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 楼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现象:5 楼文章提交者:心头灭却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95年阪神地震日元也升值,。此次剧升,应在预料之中。...-----------------------------------------15 楼 文章提交者:金丝铁线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日元长期低息无息,日本人的家庭储蓄一定有相当部分是外币或外币债券,当变动出现,人们想的不再是保值增值而是手握现款避乱和重建家园,必然要抛售外汇。 -------------------------------贬值应该是最终趋势。但,目前升值理由不明。推测:日元需求激增,日本央行紧急投放40万亿日元以适应宽松货币需要...其金融奥妙值得推敲... 由于利率低,日本民间存在着巨大的借贷投资及消费,形成民间资本投资经济链条和消费链条,这种经济契机对日本经济运行影响极大,重大自然灾害对其产生巨大冲击可造成流动性阻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8

主题

12万

回帖

2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75452

特殊贡献奖美食专家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1-19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8 楼                                  郎咸平:2011年我们的日子还会这么难吗2011年03月25日 11:33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立2011年年初,郎咸平推出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1月,《人物》杂志与郎咸平面对面,以民生问题问计于他。其中的一些问题,是我们从读者中征集到的。我们也希望,郎教授的回答能真正解决更多读者心中的疑惑。《人物》:您曾说过,中国人全球工资最低。但当有人建议给大家发工资时,便有专家说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现在超量的货币有否体现在个人收入的增加上?郎咸平:那些专家是照搬教科书上的理论:每年经济产出就这么多,比方说就100斤大米,而工资如果是100块,那么米价就在一块钱一斤,这样,工资如果涨到了200块,大米还是那么多,所以物价是两块钱一斤。这个理论放在欧美基本上是对的,因为那些国家工资占GDP的比重非常高,这样你涨工资等于没涨,因为东西还是那么多,越涨工资,钱越不值钱,这样会有通货膨胀。这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产出都被工资消费掉了。但是,中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全世界最低的,就算老百姓工资翻一番,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也不及政府举债投资的五分之一,也不如天量信贷的十分之一。你想想看,我们的产能过剩这么严重,各行各业都是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且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按照这些专家的理论,怎么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呢?可是现实又如何呢?去年我提出警惕滞胀这个观点的时候,还有某个经济学家和我辩论,可是,现在连他自己都修改了自己的观点。《人物》:您特别主张藏富于民,您认为主要应该通过何种路径来实现藏富于民?郎咸平:我最近提出一个“马车理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是国民经济的两匹马,政府拿着税收这条鞭子在驾车。现在情况是,国企不去拉车反而在车上增加负担。政府不去养马,反而用越来越重的鞭子加重负担。2009年,财政收入和国企利润占了GDP的35%。企业各种税负有20多种,占税前利润的70%,全世界最重。以个人养老金为例,薪水的8%要上交到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时企业要再交20%到社会统筹账户,这么高的缴款比例却并不是因为真的给老百姓养老了,而是因为养老金既有历史漏洞,又有统筹和管理成本过高、投资收益过低这一系列问题。换句话说,税收本来是再分配的过程,可是我们的税收却是收上来就完了,不是真正给老百姓花钱,不是公平地再分配给老百姓。藏富于民就是要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让国企不再利用垄断地位与民争利。《人物》: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便会突出。您曾说穷苦人群开始绝望了。您认为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是否会形成政治风险?应该怎样避免这种风险?郎咸平:我看到社会上更多的是无奈而不是绝望。我最担心的不是什么政治风险,而是老百姓过得幸不幸福。央视每年进行“经济生活大调查”,有一题是您对目前生活的感觉:很幸福、比较幸福、一般、很不幸福。其中选择很幸福的比率一直是4%左右。选择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比率在不断上升,2007年18%,2008年24%,2009年是25%。今年达到38%。 调查显示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是对收入和住房不满意。顺应民意就不会有政治风险。比方说2006年的结果显示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医疗。随后我国进行了医疗改革,现在连普通农民都能报销60%的医药费。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老百姓对这方面的满意度至少提高了一点。《人物》:金融危机使西方人极大地克制自己的消费行为,而在中国似乎影响不大,2008-2009年的餐饮娱乐业并不萧条,这是为什么?还能说中国人工资低吗?郎咸平:美国老百姓不是克制消费,而是因为过去滥用消费信贷、过度透支,现在失业率还居高不下,当然消费不振。金融危机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本来一个人买不起房子,但是银行借给你钱让你买。因为房价一直在上升,过了两年之后,房价升值这部分银行还给你办理再贷款,升值这部分就变成消费贷款给你继续挥霍。中国情况与此完全不同,中国目前正在走向M型社会,穷人富人同时增多,中产缺失。餐饮娱乐行业不萧条很正常,因为有钱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但是普通百姓的娱乐并不见得有多么繁荣。以电影院为例。我国每10万人拥有的银幕数是0.41块,美国是12.7块,差距达30倍。 M型社会下层工资低是客观事实,餐饮娱乐萧条不萧条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你判断中国餐饮娱乐行业不要只看到北京上海,你去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看看小饭店几点打烊就知道了,那里住着的才是大多数的中国人。《人物》:由于文化传统和投资渠道有限的影响,中国的个人储蓄不断增加,这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拓宽投资渠道吗?在中国大陆能否出现切实保证个人投资利益的投资渠道?投资现在的股市会有很大风险吗?郎咸平:我很同情我们老百姓,在中国我也不知道建议他们干什么。投资黄金,现在涨得离谱;炒外汇风险很大;投资股票,到处是内幕交易;办企业,税负超过税前利润的70%。投资房地产,现在政府天天在限制。现在想想美国老百姓活得真简单,买基金或者存入自己401k养老金账户就行了,政府负责他保值,替你看管钱。 我们到头来是政府提供不了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个人储蓄增加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个人储蓄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企业和政府。从1992到2007,家庭储蓄占GDP比率一直在20%,增长率为0。企业储蓄占GDP比例从11%增加到23%。政府储蓄从GDP4%到8%。增加的储蓄是企业和政府的。即便如此,还有专家抱怨我们存款过多,说要鼓励消费。这完全不理解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而且因为社保、医改、教改和房改都没能切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所以老百姓越穷越不敢花钱,这个已经被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证实了。所以,我请这些专家和政府不要再打老百姓那点储蓄的主意了!储蓄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因此无从谈起怎么解决,问题在于怎么藏富于民。《人物》:谢国忠说未来十年会进入通胀时代,您是怎么认为的?如果真的进入十年通胀,将会是怎样的情景?郎咸平:中国当前的问题不是通胀这么简单,是滞涨。我早在几年前就指出过这个问题,所以才大声疾呼反对四万亿。滞涨是说,经济高增长已经不可能了,通货膨胀同时出现。要治理通胀就要收紧流动性,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控制贷款等,无疑这会更加打击经济。如果要提振经济,就要放宽流动性,通胀压力又会增大。《人物》:您对目前的“公务员热”怎么看?大学毕业就做“蚁族”是因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太少还是报酬太低?郎咸平:根本原因是社会上年轻人没有机会。公务员热是因为他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就业渠道。这和超女、超男的火爆是同样的原因,选秀为年轻人提供了成名的机会。《人物》:央行年内6次增加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是最有效的手段吗?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吗?郎咸平:这是最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提高准备金率是为了收回资本金,但是同时我们却大放信贷:2010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7.45万亿,2007和2008年的总和才8.4万亿。另一方面是地方债,最保守估计7.6万亿。这么多钱放出来,收点几千亿的流动性能起到遏制通胀的作用吗?《人物》:有种共识,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如此增长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仅仅是为了追求GDP、地方税收增长、官场业绩?还是由于腐败?或者说其中哪种原因更为重要?郎咸平:你知不知道买房的人对社会有多大贡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1.6万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按照陕西神木县全民医保的标准40万人,每年报销1.5到1.8亿元,以1.8计算每年只需5850亿就能实现全民医保。按照规定把土地出让金的10%用来建保障房,每平米1500元高标准建造,可以建1亿平米。2009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不过5.77亿平米。这样还剩下八千亿元,你可以让全国的高中和大学教育都免费。 换言之,每年的土地出让金足够让老百姓享受免费医疗、廉租房、十二年免费中小学教育和大学免费。问题在于,我们把房地产收上来的钱干什么用了,没有人知道。这不是房地产的错,也不是买房人的错,是我们的财政体系不问责,不透明,不公平。现在又要开征房产税,似乎就是把房价问题都归咎于买房的这些人,但是你仔细想想这究竟是谁的责任呢?《人物》:重庆对高档住宅开征房产税,您对这一举措有何看法?郎咸平:2009年征收了1.6万亿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收入的一半。仍然想征房产税,没有道理啊。我们一直没搞懂,房产税的本质是让房子增值,而不是用来遏制房价的。而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模式并不只是对高档住宅开征房产税这么简单!这背后需要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工程,而只有房产税,那么就是错误的。这个系统工程首先大规模建保障房,低价出租保证居者有其屋。而且要设计得很巧妙,这些房子将来要卖也只能卖给政府,这样“宽进严出”才能保证真正有需要的人入住。《人物》:当年的“分税制”使中央财政极大增长,为之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现在地方财政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又采用大量政府融资的方式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又会产生极大的风险。如何改变这种与分税制之前相反的中央地方财政状况?靠转移支付能行吗?还是再取消分税制?郎咸平:什么是经济发展,靠地方融资或中央投资来保证经济发展就是个错误命题。八九十年代我们基础设施不完善,修公路铁路、搞工业园发展外贸经济是没错的。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地方还在花大力气修产能过剩的高铁和机场,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经济发展是靠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带动的。比如今年经济体有100元产出,政府拿20块钱就足够了,这个不是用来三公消费或者走老路,而是应该投入医疗、教育、保障房,让穷人分享发展的好处;余下40块留给企业扩大再生产,多雇人,涨工资;40块钱留给老百姓消费,这样自然会走向内需型经济。从长远来看,真正能保证经济发展的不是地方政府的低效投资和政绩工程,而是企业一直有足够的利润进行研发和投资再生产,老百姓一直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购买这些产品。税的核心不是怎么收钱,而是怎么有效地花钱。目前问题不是取消分税制,而是加大问责制。需要花钱了,提出预算,每一笔钱怎么花,然后收税。你要清楚地告诉百姓你的钱花在了哪里。只要花钱不透明,钱怎么都不够用,无论是分税制或者地方债都是不是问题的本质。《人物》:您曾说美国高盛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大罪魁,一家投行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您如何看待高盛现在在中国金融市场的作为,对与他们合作的中国资本您有什么话要说?郎咸平:高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美国的金融资本,他们彼此分工、互相合作。我们揭露高盛不是为了批评这一家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警惕美国金融资本对我们的伤害和操控。当然高盛是这些公司中的佼佼者。我以这次欧元危机为例,2001年希腊希望进入欧元区,但是他达不到欧盟的两个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还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换取现金。高盛知道希腊将来必然会有问题。因此高盛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一旦希腊政府出现支付危机,出售CDS的银行就要支付高盛10亿欧元的亏空。随后华尔街对冲基金坐等欧元危机爆发,从中渔利。2010年2月,欧元净空头6.3万手,看空力量是看多力量的5.5倍。为什么这些对冲基金对欧洲的情况这么了解?因为高盛知道了。能够把欧洲的主权国家玩弄于股掌,至少这样的对手值得我们警惕。《人物》:我国成为制造大国是否是现阶段必然的无奈选择?现在我国是否具备了转型的条件?转型的方向是什么?郎咸平:我们不是制造业大国,美国才是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他们控制着6+1整条产业链,我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棋子。以苹果公司为例,它的产品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是富士康的利润率2009年只有5.94%,今年上半年净亏损1.426亿美元。苹果公司2009和2010年度的毛利率在40%。苹果按照生产厂家所在地最低工资*每件产品最高工时来定富士康工成本。原因很简单,苹果在产业链中是站在最高层次,并牢牢地把控着产业链环节的各个关键点。苹果直接向各个零部件供货商下单,被采购的零件会按照苹果的供货需求准时地送到富士康的组装厂装配,而且装配的每一部用什么工艺,要多长时间,多少物料苹果都要管。如果你不同意这套做法呢?他能直接干预高层人事任命。2009年8月,郭台铭亲点的接班人之一蒋浩良突然脱离鸿海一线核心业务,转为特别助理的岗位。具体原因仅仅是因为在一个iPhone小零件的成本控制上没有听从苹果的调遣。据说,苹果直接找郭台铭,要不让这个总经理下台,要不不跟你做生意。所以中国要做的不是某些专家们呼吁的转型或者产业升级。企业该学习的是在全球6+1产业链分工中如何能够掌控产业链。《人物》:您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也特别关注,连地沟油、垃圾处理等微观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基于何种考虑?郎咸平: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政府监管缺失,这些问题的根本是百姓利益受损,我做这些是因为我想为老百姓说话。所谓的宏观调控到最后都是一个个微观问题。我一直呼吁“藏富于民”,这不仅仅是让老百姓有钱了,还包括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吃放心食品,呼吸新鲜空气也是我们的权利。这些都是一个学者起码的良知。《人物》:有学者说郎咸平得了“自我弱小幻想症”,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羔羊,矮化中国。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郎咸平:首先,我从没有认为美国是完美的,相反,我是国内第一个批评美国医疗政策、金融问题和失业率的。其次,我关注的范围不仅仅是美国。比如我在研究养老问题时发现加拿大和智利的养老政策更值得我们借鉴。我不知道那些自认为我们很强大的根据是什么,GDP吗?我从来不拿GDP说事儿,我们GDP已经超过日本了,但是研究企业管理我依然去研究日本,他的细胞式生产确实很有价值。我们最不要犯的错误就是低估对手。我们要学习为什么美国那么强大,科技、军事、教育这都是表面现象。背后原因是我一直呼吁的“藏富于民”,这是美国强大的原因。我们确实还需要向他学习。《人物》:2011,我们的日子还会这么难吗?郎咸平:答:2011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而十二五计划第一次将”扩大内需“独立成篇,这与我一直呼吁的”放弃保八,藏富于民“的主张是非常契合的。但是正如我在书中分析的,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看病,上学,买房“成了新的三座大山,实际上,我们也没少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三个问题,可是,房价却是越调越高,老百姓对上学难和看病难的抱怨也还是不少。这背后缺失的是我们并不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我作为一个学者一再给大家讲解”重庆模式“,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房价太高的根源在哪里。同样,对于医改,我注意到有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自付医疗费不超过三成,但是我们总是有太多计划,太多目标,当然,我希望这些美好的目标都能实现,这样老百姓的日子才不会这么难。 -------------------------------我不都赞成郎咸平的说法及解释。郎咸平更多是把现象抛出来,留给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9 2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9 楼                                  [原创]对付通胀,央行需要建立物资储备调控体系文章提交者:水针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对付通胀,央行需要建立物资储备调控体系(本文已于2011-03-24 在中国经营网发表)  中国人民银行3月18日晚宣布,将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是2011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准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0%的历史高位。  同时今年2月,央行宣布再度加息,这是从2010年10月19日以来,央行第三次调整利率。   而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CPI与上月持平,维持在4.9%的高位。 那么央行自去年起多次提高利息,存款准备金率等来紧缩货币,抑制通胀,却没有多大效果,其原因何在呢?  通过对通胀原因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消费品涨价的原因并非是全是货币过多因素引起的,比如农产品涨价的部分原因,在于天气及灾害引起粮食等作物的减产。  因此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等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回笼货币,对付通胀,就只能是事倍功半,难以见效了。甚至可能反而助长通胀,或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为了抑制能胀而加息的话,由于加息会助长人民币升值趋势,诱发国外热钱涌入我国,外汇占款增多引发货币增加,这样消费品供应难以增加,货币却在增加,通胀就更难抑制了。而通过提高准备金等回笼货币,同样难以消除供应减少引起的问题,却使整体国民经济可用资金减少,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可能陷入滞胀。  对此笔者认为,央行要想更好地对付通胀,就需要建立自已的消费物资储备调控体系,以便应付非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尤其应该多储备容易受自然灾害,疫病,国际因素等等非货币因素影响,关键性的战略基础性物资。虽然现在国家政府也有类似储备,但受制于政府财力,国家安全等因素而难以大规模,频繁地用于调控物价。而央行则可通过巨额回笼货币,外汇储备等建立起更大规模的消费物资储备调控体系,来调控物价。  以粮食,肉类等为例,如果在其生产过多、价格较低时进行收储,包括向国外采购,积累起较多储备,就能够在其因自然灾害,疫情等而减少供应的情况下,抛出相应物资来满足市场需要,稳定物价。必要时甚至可用高买低卖来降低物价,比如对付国际输入性因素引发的通胀时,就可通过在国外高价采购,在国内较低价销售来控制物价上涨。毕竟央行作为宏观调控机构,不必过份重视直接盈利亏损状况。那么比起用加息等政策来控制物价,就能更加直接见效。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加息等政策对整体经济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而这在理论上应该不成问题,因为现行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粮食等物资在过去也做过等价交换物。因此建立物资储备,通过收储、抛出物资来调控物价;与投放、回笼货币来调控物价也没多大本质上的区别。当然收储、抛出物资也就是投放、回笼货币过程,只不过与现行主要通过金融市场来投放、回笼货币,途径有所不同罢了。  而建立物资储备调控体系,也不是要完全否定货币对通胀的作用。物资储备调控体系的主要作用,只是弥补现有货币政策工具的不足,以便更加直接有效地对付能胀,同时避免现有货币政策过度反应或反应滞后而引起的不良后果。-------陈健敏水针发展研究工作室: http://cjmrq.blog.sohu.com/*.*.*.* 2011-3-25 21:51:38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尤其是对输入性的大宗商品,亟待解决,并纳入十二五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0 0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0 楼                                  美银美林:中国对不断增加的原油进口依赖非常担心2011年3月24日 10:16[世华财讯]国内成品油计价周期已满,意味着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窗口即将打开。同时美银美林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不断增加的原油进口依赖感到非常担心。综合媒体3月24日报道,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认为,国家发改委可能会在周末将汽柴油零售价上调250-300元/吨。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我们可以把预测的任务交给能源小组。但是我们和能源小组都认为,中国政府对不断增加的原油进口依赖感到非常担心——2010年进口占原油消耗比已经从2009年的53%上升至55%。”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曾表示,他对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感到吃惊,中国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据国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 到3月22日本轮计价周期已满,这预示着发改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窗口即将打开。(陈绍国 编译)汇丰银行:全球原油供应恐在50年内耗尽2011年3月24日 11:34[世华财讯]汇丰银行全球经济学家沃德表示,即使需求不再增加,现有的原因储藏也只能维持不到50年。综合媒体3月24日报道,汇丰银行(HSBC)全球经济学家沃德(Karen Ward)表示,即使需求保持现有水平,剩下的原油供应可能只能维持不到49年。沃德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能源是稀缺资源。即使需求不再增加,49年后的原油也将所剩无几。”她说:“天然气不这么有限,但是运输并使其满足交通需求是个大问题。煤炭足够使用176年,但是煤炭带来的问题最严重。”如果供应不受到限制,全球原油需求到2050年将增长110%,相当于1.9亿桶/日,才能推动新兴国家增长。但是除非找到新的储藏,否则这将是无法达到的。另外还必须找到其它能源。她说:“能源安全——这里的定义是国内人均能源产出——将越来越令人担忧。向天然气转移以缓解原油市场压力将无法克服这个问题,因为天然气的供应也是和石油一样集中于某些地区的。”沃德表示,她相信“能源最不安全”的是欧洲、拉丁美洲和印度,同时预测尤其是欧洲的能源形势将不断恶化。她说:“欧洲将是最大的输家,许多国家将倒退或跌出经济规模排行榜。当他们变得脆弱时,将失去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汇丰银行表示,全球变暖的威胁依然存在,感受最为深切的将是发展中国家。沃德说:“应对方案需求更高的能源效率以及向混合能源转变,另外还需要利用‘碳捕获’技术来限制矿物燃料带来的破坏。”(陈绍国 编译) 2010年出现新世纪以来第二个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年份,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达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增长11.4%;同时石油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  2011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有所下 降,预计全年石油需求量为4 .83亿吨,增 长6.2%。原油需求增速也将有所下降,预计全年原油需求量4.71亿吨,增长7.2%。成品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汽油继续供大于求,柴油供需持续偏紧。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13.4%,达4.23亿吨,显示国内油品需求量旺盛,这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中国原油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4%,再次突破50%的警戒线。自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227亿吨。2009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2.0379亿吨,在首次突破2亿吨的同时,原油对外依存度也首次超过了50%。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15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预计将达到65%,到2020年可能达到70%以上。由于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一旦供应中断,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未来,国家应落实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把单位能耗降下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27 02:30 , Processed in 0.0800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