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胖子

[原创]通胀潮挑战经济模式,中国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32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284
发表于 2011-11-10 1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1 楼                                  流动性饥渴 时间:2011年02月10日 14:13:30 中财网  在春节效应与存款准备金上缴等多重因素追加下,1月银行间资金市场呈现多年未遇的紧张局面  "流动性枯竭猛于虎!"经历多年未遇的银行业资金"饥渴"后,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结算部人士心有余悸地说。  1月20日,在央行例行"收缴"银行3500亿存款准备金后,货币市场出人意料地爆发了一场"流动性枯竭风暴"。  公开数据显示,从1月13日这一新年的最低点算起,Shibor(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隔夜利率和Shibor周利率分别从1.9157%和2.3075%,达到27日的7.999%和8.4058%,创下48个月与36个月来同种利率的最高纪录。  "往年都会出现节前流动性紧张,但今年银行'太差钱'了,形成严重的资金压力。本次不仅是部分股份制银行资金枯竭,甚至国有四大行都出现流动性紧张,这在过去极少出现。"中信银行资金结算部有关人士这样表示。  银行揽存  1月24日,央行紧急救火,通过公开市场到期与逆回购方式,向银行间市场连续两次共注入约7000亿元,将收缴的准备金变相归还银行。即便如此,流动性枯竭产生的巨大压力仍使得Shibor居高不下,隔夜拆借率与周利率维持在7%和8%段位。  1月29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电话采访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深沪两地银行交易员,得到信息为,"能借到钱,但利率太高"。由于隔夜拆借利率公布出来的是综合加权值,个别银行交易员报出的拆借利率甚至攀升至10%以上。  银行拆借利率指银行间资金的短缺或多余产生的短期拆借行为。一般来说,流动性强,利率就低;流动性差,利率就高。  除了央行的"注血"外,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以大量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向市场回笼资金。  中信银行深圳宝安支行理财经理白仁奎向记者介绍,对于部分过度投放的银行来说,拉存款即意味着大力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自去年银行利率负利率以来,银行吸储越发困难,只好要求个人储户、企业购买一定的理财产品等,这样可以带来一部分存款收入。很多商业银行都在推出短期理财产品,以求在过年前后多吸纳一些存款。毕竟现在向总行拿到贷款越来越难。"  招商、兴业、华夏、光大、杭州银行等商业银行本月均发售了自己的理财产品。上述银行发行的大部分理财期限刚好跨越春节假期,时间多以7天至20天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2.3%以上,远高于目前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0.36%)及3个月定存利率(2.25%)。  就连曾经的吸储大户工商银行,也于今年1月面向资金在5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推出了收益率高达4.2%的短期理财产品(24天到期),以期吸收市场上的闲散资金。  记者调查了解到,1月29日前一周,共有17家银行发行了186款短期理财产品。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65只,约占总发行量的35%;1到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9只,约占总发行量的26%。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1月25日发布的理财产品报告指出,在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短短数周内,各大银行发行的期限在14天及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井喷"的趋势,大量面向个人和公司的7天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均达到5%以上。  "2011年初央行加息可能性极大,让投资者对长期理财产品出现利率倒挂的担忧。银行推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就是为了减轻客户的这种担忧,借此筹集更多的资金,"中信银行理财经理白仁奎表示。 存贷短板  流动性枯竭风暴突然袭来,暴露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存贷结构的短板。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至2010年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逾71.82万亿元,在上缴存款准备金后,整个银行体系还有存款58.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47.92万亿,存贷比率横向比较基本达到平衡。  如果单从上述数据看来,银行业并不应该出现令货币市场情绪紧张的流动性困难。然而,高居不下的Shibor数据却铁一般印证着银行业"差钱"的窘境。  "按照往年惯例,国有四大行这种'财主式'的揽存大户,一般资金基本面良好,存款量大,存贷比例高,不容易出现流动性的问题;小型商业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就可能出现存贷失调的问题。"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审信部经理郭彩琴对《财经国家周刊》解释说。  由于国内不同银行吸纳存款水平并不相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例分别颇大,如2010年末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存款41.27万亿元,但贷款为26.49万亿元;而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存款仅为14.94万亿元,贷款却达到12.26万亿元,存贷比率高达82%。  中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朱琰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分析指出,2010年大型银行贷款增长控制在17"19%左右,股份制银行则控制在19"21%之间。股份制银行存款少,贷款大,不少银行存贷比率在月末、岁末这种结算点波动相当剧烈。"尤其是2010年第四季度,招行、中信、民生这些股份制银行,去年年度存贷比率均接近于75%的监管警戒红线,致使岁末掀起全行业吸存揽储大战,银行间相互抢钱,自然会暴露出流动性危机。"  中信银行资金结算部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股份制银行普遍实行年度存款计划完成率、贷存比与奖励挂靠制度,就是为了达到监管那根"75%"的红线,"过了年底,应付完突击检查,存款量自然就下降了。"  不过,今年的流动性风暴让"财主们"手上也无余粮过冬。有交易员私下告诉记者,以工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都在四处借钱,流动性几乎枯竭。"在1月20日准备金缴款那天,市场'抢钱'抢疯了,国有银行都出现只进不出的现象。"  国有银行加入岁末"抢钱"的大军,引发了市场人士对资金市场流动性的结构性短缺忧虑。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部研究员徐小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历年1月份存贷差都是净减少的。由于春节大规模取现效应,央行为满足民众取现过年需求,就必须新印钞票。这些钞票都是从各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中等额扣减的。银行不能给缴纳法定准备金提供资金支持,反而会消耗已有的超储资金,因此存贷差会大量减少。往年国有银行这样的吸存大户相对而言尚有余粮,可以向外拆借。  他说:"然而2010年以来央行银根收紧,包括国有银行都开始用理财产品来调节存款变化,补偿存款季度末、年末节点的流失。所以在节点过后的下一个月,存款都可能出现增长乏力。"  加息忧虑  随着国有银行上市,对盈利性要求越来越高,不断下降的超储能力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流动性。如果银行年前放贷过猛,而存款又没有收回来,则肯定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现象,形成结构性流动性紧缩。而随着回购利率不断被抬高,流动性宽松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国信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周利率维持在3%的水平上较长时间,是不正常的,也是与稳健货币政策相违背的。考察过去十年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即使是2007年底至2008年一季度那段时间,周利率也大部分时间低于3%。  国信证券分析师判断,此次异常的提升,短期内就会快速回落,但不会立即回落至3%以下。  问题是,流动性的闸门似乎在进一步收拢,更加刺激了货币市场本来就紧绷的神经。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已在高位,但未来还是会倚赖这一工具的使用以及央票的发行来对冲流动性。这一言论增加了春节后加息的预期。  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杨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指出,央行采取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致使银根收紧,是为了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同业拆借利率这些工具达到收缩信贷规模、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因此,商业银行一旦出现较大贷差,流动性必然减弱,目前出现的流动性枯竭正反映了之前部分银行放贷规模过大、流动资金短缺的现状。  杨星表示,中国目前处于负利率阶段,加息主要是担心会不会有更多的热钱流入。一旦持续加息,热钱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市,引发大规模的资产价格上扬,将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此外,加息还将致使投资萎缩、企业投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破产和倒闭将增加;政府、企业举债、居民购房按揭负担加重。 □ .郭.璐  .财.经.国.家.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76
发表于 2011-11-10 2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2 楼                                  央行加息意在管理通胀预期,难改商品市场上涨格局时间:2011年02月09日 09:26:36 中财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调整之后的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6.60%。央行此举意在管理通胀预期,由于即将公布1月份CPI等重要数据,市场预期1月份CPI将创新高,因此央行此举加息也在缓解负利率的情形。但是我们认为央行此次加息在市场预期之中。春节期间外盘商品市场普遍翻红,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息难以改变市场跟涨格局。□ .赵.先.卫  .中.国.国.际.期.货大宗商品放马狂飙无视中国加息时间:2011年02月09日 16:10:45 中财网  昨日美元再度回撤低位,美元自非农数据公布后于低位反弹,从技术走势上来看下方低位支撑力度较强。金银无视已经较长时间无视美元走势,黄金昨日最高1367.8最低1348.3.  汇市:  美国近期公布的体现经济稳定性的数据均表现良好。美国方面的基础数据我们认为可以很好的体现当前美国的低通胀稳定增长的经济势头。当前全球的目光集中于全球通胀上。中国于昨日晚间公布加息25个基点,中国的再度加息敲响了全球通胀的警钟。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早已显现,而欧元区以及英国等国家的通胀指标也正高企。唯有美元享受着低通胀稳增长的好事。今日英国央行召开为期2天的议息会议,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货币收紧的信号。  美元走势短期大幅下挫的空间不大,短线支撑77.60上方压力78.40.  美元日线图欧元近期走势有走弱的迹象,前期欧洲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欧洲经济复苏状态良好,债务违约风险正在逐步的降低,通胀率升高而促生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并且英国方面同样通胀压力较大,预计市场对欧元的期望较高,短线欧元有下挫的可能,短线压力1.3730下方支撑1.3580.  金银:  黄金从技术走势上来看,前期底部搭建的较为坚实。短线仍有进一步上攻的可能。短线黄金需维稳于1355上方,后期有望争夺1380的技术压力位。日线来看黄金中短期多头动能充分。4小时线来看谨慎黄金的盘中冲高回落。  黄金4H图白银较黄金强势,昨日大阳线体现白银与大宗商品的联动性更强。介于贵金属钯金,铂金新高不断,大宗有色高歌猛进的态势我们给予白银强势的评级。短期勿随意空。  操作策略:  操作上短线黄金可以于1355至1358区间小仓位多单进场上看第一目标1373第二目标1380.下破1350止损离场。  白银TD日内6460至6480区间2成多单进场,短线目标6560至6580.  .上.海.一.峰.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9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075
发表于 2011-11-11 03: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3 楼                                  2011年02月09日 06:59 AMLex专栏:中国加息力度够吗?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对那些相信中国正经历一场房地产泡沫、受制于通胀压力、官方难以安抚愤怒储蓄者的人士来说,周二上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的行动似乎无力得可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和通胀分别达到9%和5%的情况下,6.06%的新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不会减缓借贷行为。同时,3%的新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不会吸引多少人民币放弃投机、转而存入银行。与更开放社会的同行相比,中国央行说得不多,但它可以辩称,此次加息已经是一系列加息中的第三次,而且还可能出台更多加息。此外,中国官方也在使用其它武器抗击货币政策失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行体系的信贷限制,以及投放储备食品(以降低这一最重要的消费品的通胀)。不过,如果中国真的在走向一场大危机,那么中国央行的努力在减缓危险势头方面不会起到太大作用。该机构为什么如此软弱?也许它沉浸于盲目而过度的自信,正是这种盲目自信导致其它国家的央行官员在金融危机之前忽视各种危险迹象。也许货币政策部门希望大幅收紧政策,但受到政治上更强大、经济上无知的官僚的束缚——这些官僚过于担心增长和创造就业,而对投资浪费和金融崩溃造成的危害却不够关心。但是,中国央行也许相信,对一个快速增长、但仍然贫穷的经济体来说,目前中国缺乏节制的金融活动的程度并不特别令人担忧——这种观点甚至可能是正确的。泡沫无疑导致资本配置不当,滋生愚蠢的建设项目,为投资者蓄积苦恼。但是,坏债可以被注销,而且即便是5%左右的GDP增长,也只需几年就可吸收大部分的过度投资。在中国,收紧过度的风险也许真的大于宽松过度。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译者/和风2011年02月09日 06:59 AM分析:中国央行进退两难 英国《金融时报》 斯蒂芬?瓦格斯蒂尔 报道 在中国庆祝春节之际,中国央行官员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假期,考虑调整利率。但是,他们肯定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做出加息决定。在去年末的两次加息后,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央行再次加息只是时间问题,其目的是应对通胀,目前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尤其令人忧虑。周二,中国央行宣布,将把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使其分别达到3%和6.06%。金融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从容。中国买盘是铜需求的一大驱动因素。周二,铜价一度小幅下滑,但随后收复大部分失地,3个月期期铜价格达到每吨9974美元,略低于周一的每吨10045美元。忧虑情绪波及同样担心通胀的各新兴市场,东欧股市周二平均下跌1.2%。“多数人预期现在这个时候会加息,”英国研究公司——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的中国专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中国央行还会再加息25个基点。目前,各方预期中国的通胀率将从12月份的同比上涨4.6%升至大约5%-6%。有鉴于此,实际利率仍为负值。因此,激励方向仍是花掉储蓄以及去借款,尤其是去投资于快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不过,在中国对全球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之际,出于对阻碍经济的担心,中国官方对加息态度谨慎。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10%。中国官方还十分注意不给人民币汇率带来额外升值压力,以免打击出口。但中国政府对楼价飙升感到担忧,若任其发展,这种局面可能破坏经济稳定,引发社会不满。除了加息外,中国央行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经过8次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已在一年内从15.5%升至19.5%——预期还将进一步上调,可能升至22%。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贷款产生的实际影响。中国的银行放贷增长之快,超出央行的打算。去年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95万亿元人民币(合1.215万亿美元),高于7.5万亿元人民币的官方放贷目标。在2011年的官方放贷目标尚未设定(尽管预期将在7万亿至7.5万亿元人民币之间)之际,不清楚商业银行受到的管束力度会有多大。看好中国的人士主张,总的来说,中国官方在处理一项艰巨任务(在牺牲不超过大概1个百分点的GDP增幅的情况下尽力控制通胀风险)方面表现出色。威廉姆斯表示:“我不敢肯定中国经济还需要很多进一步的政策行动。增长已经有所冷却。”看跌人士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辩称,通胀正变得根深蒂固。企业承受着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朗伯德街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董事长查尔斯?杜马斯(Charles Dumas)说:“这些政策行动力度不够,出台时机又太迟。”他表示,遏制通胀所需的加息幅度将严重挤压增长。“他们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即便是在目前阶段,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也有望减轻一部分涨价压力。但中国出口企业的游说能量很大,它们不会轻易退让。译者/和风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中国经济远未平衡 2011-0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36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50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08: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4 楼                                  2011年02月12日 07:24 AM 不市场,必两难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叶檀 有人认为,中国央行错误判断市场,太丢脸。这种评判过于苛刻,事实上,短时间内三次加息之后,央行正在走向通往正确方向的轨道上。此前,他们离开得实在太远,而回到正轨的速度如同蜗牛。央行最近最大的错误不是紧缩过度,而是市场配置失灵。政策左偏右倚如此可笑,不是因为央行愚蠢,而是因为他们所能动用的武器完全违背市场规律。最近的政策反映了一系列的市场与政策矛盾。没人愿意在投资市场上充当活雷锋,由于银行显而易见的负利率,导致民间资金不愿意进入存款系统,存款活期化严重。银行展开存款大战、资金成本上升;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远远超过一年期贷款利率,这说明,市场资金紧张、存在加息压力,加息是缓解各方紧张的最好办法;由于大型企业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对于加息的抵触,由于基建项目遍地开花,央行不愿意轻易动用加息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常规武器;而存款准备金率又遭遇银行资金不足的天花板,央行不得不临时逆回购释放资金——简言之,央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寻求平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从长期看,如此左右矛盾、瞻前顾后必然损害中国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市场显示,利率已经在上升。根据央行《2010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银行执行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12 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7.80%和29.16%,比年初分别下降5.39 个和1.10 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3.04%,比年初上升6.49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银行对大部分贷款者执行了上浮利率。不仅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债券收益率也处于上升过程之中,11 月下旬至年末,短端收益率大幅攀升,收益率曲线总体平坦化上移,不同期限收益率水平都达到2010 年以来的最高值。这说明,市场同样是在严厉的控制下做出反映,市场定调的利率已出现上行趋势。如果我们不是闭目塞听,会发现民间借贷利率处于大幅上升的过程中。一切显示央行应该上调基准利率,但央行迟迟不上调确实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因为担心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在此前过度的信贷投放的工程面前硬着陆。不要指责央行继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没有错。中国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庞大,民间奢侈品消费与艺术品市场等持续升温、2010年12月房地产成交量疯狂上升,而同期央行房贷却在下降,证明中国民间资金并不少。2010 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3 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1 万亿元,同比少增1.1 万亿元,存款余额显示支撑经济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绝不在于是否紧缩,而是缺乏有效的机制将庞大的资金配置到能为我们带来财富的行业与企业中去。银行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地方投融资平台黑洞,所有这一切都在显示资金错配的严重性。资金缺少实体经济的出路、缺少投资渠道,在证券市场被剪羊毛、在债券市场优先照顾大型企业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监管层似乎担心一旦市场化将造成不可收拾的乱局,其背后的实质是,货币发行量远远超过了监管的能力,货币政策之所以屡陷两难境地就是对监管不自信,对货币发行过于贪婪,与此同时,在培育市场化的债券收益率推行不力、对市场化的金融中介机构不信任。上述现象导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循环一再如噩梦般上演。如果央行不推行市场化的金融定价机制,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却不放开中间市场业务、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在帮助存款充分的大型银行扼杀中小金融机构,以实现数家大型巨无霸金融机构一统江山的格局。央行一系列官方文章、报告显示意欲推行利率市场化,但他们推行市场化软弱无力,对于执行严格的货币纪律三心二意。可怕的是,央行不承认货币与通胀有直接对应关系,不承认广义货向币发行量M2与GDP的比例畸高是造成通胀的罪魁,却无法对通胀的成因得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如果资金无法被配置到能够生产财富的地方,必然造成资金泛滥通胀上升,或者是资产泡沫高企。实行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必须执行严格的货币纪律,即CPI上升到4%就必须加息抑制通胀,而后由市场来决定资金价格,打压市场投资的热度,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目前的情况是,CPI预期上升,市场投资热度却不减。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 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较为真实反映物价情况的GDP 缩减指数回升较快,这暗示,真实物价上升幅度比CPI要高。央行正确的选择是即将推出的以“新增社会融资总额”为目标的调控思路,初步定义社会融资包括新增贷款、股市融资额、债市融资额、保险用于投资实体经济的资金等融资总和,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资金会有更加严密的监控与观察。在美国金融危机显示虚拟经济、表外资产的威力后,在中国证券、债券等市场日益壮大后,这是必要之举,央行很可能也是借此举扩大直接融资。不过,扩大直接融资不等于资金正确配置,投资者可以用破发的方式向证券市场抗议资源错配,同样可以用存款搬家的方式抗议银行的资金错配,导致民间资金泛滥与银行、企业资金不足并存。一个正确的措施,无法消泯资金配置的不市场与货币纪律的不严格两个错误。在溃烂的创口上贴创口贴,不是治本之术。执行严格的货币纪律、给予市场主体以选择权,才能让中国资本与货币市场走上正轨。(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涉及话题:加息 通胀 货币政策 读者评论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排序: 时间倒序 时间升序 热门程度 评论总数 [35 条 ]2011-02-12 10:54:36我是蠢驴 来自湖北省宜昌市什么是通货膨胀?不就是买东西更贵了吗!为什么买东西更贵了?要么钱印多了,要么东西生产少了!东西生产少了吗?年年丰收、年年GDP高速运行,当然不会少!结论--钱印多了导致通胀!延伸--钱不值钱了,老百姓的财富被部分拿走!2011-02-12 14:26:11voran007 来自浙江省说实话,央行并没有独立的决策权,跟美联储不在一个档次,更多听命于国务院.受国企和政府左右,患得患失,怕担责任!总之,共产党员都是一个风格,听领导的,不担责任.2011-02-12 10:17:22michael_gqy 来自北京市是个明白人,不象某些专家有意无意的回避货币超发问题,糊弄老百姓。2011-02-12 12:01:52匿名 来自辽宁省来自天津市 [ a214412214 ] 的原贴: 不知道央行是装傻还是真傻。-------------对待国内老百姓是装傻, 对待外国洋大人是真傻!2011-02-12 11:30:03匿名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总结一下的话,是不是央行想要回收资金,却也不想抑制投资,不肯加息,就提高准备金率,结果发现小银行都没钱了,就只好再投放一些。 不肯加息不仅不能抑制通胀,而且加剧了资金错误的配置,更多的钱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资金的错误配置是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不够的结果。所以利率的市场化,和整个金融的市场化都是必要的。然而经验的缺乏和体制的因素阻碍了市场化的发展。2011-02-14 12:36:23htly_y 来自北京市小偷进你家翻箱倒柜你还看得见,有些人偷你东西你看不见还合理合法,通胀就是不用暴力的抢劫行为,上个月你每小时工作能挣一颗白菜,这个月你干一小时只能挣片白菜帮子钱,更可气的是媒体天天喊要跑过CPI,就相当于你在小偷来之前拿钱先跑了,还干不干点正事了,要是都能跑过CPI还通胀干P!最后忽悠你在股市割肉在房市套牢在期市破产,超发的货币也差不多消化了,你也不用天天想着跑过CPI了,因为大家都OVER了!2011-02-14 09:38:38匿名 来自北京市市场派的叶女士终于出好文啦!权贵们就想市场干预并存,不然他们怎么活?那些话都是恶心的托辞!2011-02-13 23:19:03匿名 来自上海市问题说的基本是事实。但其实这个问题是明摆在那里的,核心问题是主流市场经济模式要求央行能独立行使货币政策,或至少表面能独立行使。但我们的制度决定了它不能,应为它要考虑太多的利益取舍,想想如果升息的话地方融资平台那些红色数字怎么办?你这不是给政治局出难题,搞乱和谐社会的大好局面嘛。。。所以说准备金是技术手段,数量不足就逆回购注入,这也是技术手段,反正债券市场也是大头在银行间,没问题的。加息已经是战略手段了,不是我们人行能handle的所以说11年的通胀治理思路至少目前还没定调,通胀上升那是必需的。。。2011-02-13 20:03:22sjtucui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数据还比较靠谱"2011-02-13 16:43:24qiangdongliu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叶檀女士以前我也在凤凰看到过她的评论,我认为讲的很真实,也让我们这些对经济不怎么懂得人,了解一些知识,不至于让有某些人,天天蒙着眼忽悠这麽多年。2011-02-13 12:50:33yanyan4 来自新西兰来自湖北省宜昌市[ 我是蠢驴 ] 的原贴: 什么是通货膨胀?不就是买东西更贵了吗!为什么买东西更贵了?要么钱印多了,要么东西生产少了!东西生产少了吗?年年丰收、年年GDP高速运行,当然不会少!结论--钱印多了导致通胀!延伸--钱不值钱了,老百姓的财富被部分拿走!-----------------------------------来自加拿大 [ xiahouren100 ] 的原贴: 其实另一方面是如果国家不大量印钞 汇率就会发生大幅度升值 我们的出口型企业就会面临倒闭 以至于没有工作 必然会间接影响到你我------------------------------------------小弟无知,以为汇率是和进出口有关,要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央行要人为的在市场上购入美元以维持美元的稀缺性,这当然是用人民币去购买了。那么,谁会接受中国的人民币而把自己手上的美元给央行呢? 我觉得不是美国人,老外拿了RMB在美国又不能用,在世界上也不流通,RMB只能在中国用,在中国花。这些卖出美元的人就是中国的出口企业,拿到美元的货款后在中国结汇,央行用固定的汇率来收,把RMB给这些企业,自己拿进美元,所以我们国家有这么高的外汇储备。RMB央行可以印,早期的1比8,到现在1比6点多,随便,因为央行印RMB的能力是无限的。这些出口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拿到结汇来的RMB后,对大部分投入房地产和股市,这是我国GDP的三驾马车之一----贸易。但现在我们说的货币超发不光指的这个,如果认为美元超发所以RMB超发我觉得是不对的,因为吸收美元的途径是贸易,只要出口量没有变态性增长,这不是导致货币泛滥的关键,因为贸易释放的RMB只能是在结汇的过程中产生。央行在结汇中把rmb给了企业,但我们发现政府牵头的政策性投资是GDP的大大头,政府已经把rmb结汇给了企业怎么还会有这么多钱来投资呢? 这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来的钱,这就是增发滥发的大头。M2必须对应的是真实的经济增长和成功投资,如果我们生活中感觉到通胀了,那就意味着投资失败。2011-02-13 12:04:05cat_cat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非常同意,2011-02-13 11:21:21msliaochzh9008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叶檀的本篇文章,举了很多数据,不知从何而来(未指明出处),本人不敢完全相信,金融知识也很是匮乏,但其所得出的很多结论,只能提出一点想法,不敢妄加评论。“不市场、必两难”,叶檀是要说明,中国是金融市场还是其他市场不放开,才必将进入进退两难还是什么两难?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或融资途径(市场)是否全放开?多大程度放开?是否也有什么两难境地?回过头来,从叶檀文章中突然明白,除国家发行的货币外,其他如债券、借条白条、有价证券(股票等)等等也都是否可以自由流通?如果国家或大家允许的话,我等小民还不抓紧多给别人写几张,弄点蔬菜肉食回家过日子?当然,叶檀对国家货币的发行、流通建议加强监管、坚持必要的发行原则等,本人也很是支持,否则既得罪国人(CPI上升),又得罪外国老板(货币贬值),到时可真的会两难啦。只是所有建议都未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到底该如何办,实在是有些欠缺。2011-02-13 11:08:23freakzt 来自北京市叶老师的文章比较靠谱.多数官员犬儒的文章没有真话,都是在为愚蠢行为圆场,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钱从楼市股市炒到农副产品,进而引发各种生活必需品涨价.2011-02-13 09:46:38yakins 来自河北省承德市kanGaXX 来自上海市我发表的所有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的言论都被ftchinese封掉了,真可笑,我相信中共政府是不会对这类言论封锁的!可见ftchinese也只允许他们自己认可的言论————————————————————————————————————————当有一天你被请去“喝咖啡”的时候,你就会后悔当初FT小编为什么不封掉你的评论了。你懂得。。。。。。。。。。。。。。。。。。。。2011-02-13 08:29:48STEWENBO 来自天津市全社会的市场监管和人为监管都很关键!也是当务之急!2011-02-12 19:23:39wuxinst 来自湖北省武穴市看左小蕾老师在央视发表的观点: 游资多,投资渠道少 其实感觉跟叶老师的 货币超发 游资配置不合理 如出一辙。2011-02-12 19:10:21ttfoo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金融货币政策更多体现的是良心和责任,而非技术难度。就像马克思所说:“通货膨胀是对内剥削”。 我们一些xx对这种剥削已经上瘾,并乐此不疲了。2011-02-12 16:34:13lycoo521 来自北京市“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或许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的,但绝对不是这次。货币的增发过快和多年来GDP的高速增长以及08年以前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结构直接挂钩。利率已经和人民币汇率一样成了短期内动不得的硬指标,动一下前功尽弃,不动又自己难受,央行其实也很郁闷。虽然我不完全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但本文“央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寻求平衡”这句点评还是非常到位的。今天的中国和80年代末一样,又到了国家“闯双关”的重要时期,闯利率、闯汇率,央行下一步怎么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2011-02-12 14:26:11voran007 来自浙江省说实话,央行并没有独立的决策权,跟美联储不在一个档次,更多听命于国务院.受国企和政府左右,患得患失,怕担责任!总之,共产党员都是一个风格,听领导的,不担责任.2011-02-12 13:54:49xiahouren100 来自加拿大来自湖北省宜昌市 [ 我是蠢驴 ] 的原贴: 什么是通货膨胀?不就是买东西更贵了吗!为什么买东西更贵了?要么钱印多了,要么东西生产少了!东西生产少了吗?年年丰收、年年GDP高速运行,当然不会少!结论--钱印多了导致通胀!延伸--钱不值钱了,老百姓的财富被部分拿走!-----------------------------其实另一方面是如果国家不大量印钞 汇率就会发生大幅度升值 我们的出口型企业就会面临倒闭 以至于没有工作 必然会间接影响到你我2011-02-12 13:53:31Baomeng 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叶檀写了篇好文章.2011-02-12 13:48:20hawkwlg 来自IANA保留地址金融学本科都不够的水平,还来讨论利率市场化。你以为央行的技术官僚都比你愚蠢?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央行不是独立的央行。这个问题除了政治局,谁能解决?真的放到政治局会议的日程上,谁有勇气拍板?2011-02-12 13:27:41nxjc 来自中国人行在老板那儿总是个弱者,看看SAFE被CIC强行收购就知道到底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了。4万亿可不是PBC散出去的2011-02-12 12:47:37Amidalayang 来自北京市体制性的货币政策,大家都很明白,就是皇帝的新装嘛,反正按这个路数做下去,毁掉的肯定是老百姓若干年积累的各类财富,不论是纸面的还是房产类的。前几天带孩子逛地坛庙会,一小碟炸灌肠居然卖到20元,羊肉串20元。。。。。。地上掉了5元的纸币真的没人捡。。。。。。人民币不是被市场毛掉的,是被滥发的货币毛掉的。所谓市场经济早已成为某些人招摇撞骗、巧取豪夺的一面破旗加遮羞布。[查看所有评论 ( 35 )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2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5151
发表于 2011-11-11 13: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5 楼                                  张维迎:整个国家的气质在发生变化2011-2-12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许知远,李翔采访张维迎不经意地谈起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这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学术生涯的晚期,后世追认的大师处在一种看似尴尬的地位。当他在1940年抵达美国时,将近60岁的米塞斯甚至难以在美国找到一份教职,与之相对的是,任何一位来自欧洲的三流的马克思主义的门徒,都可以不那么困难地得到美国学术界的接纳。即使是后来他在一个基金会的资助下得到了纽约大学的教授职位,他也始终被自己任职的大学看作是一名二流学者。“米塞斯的学说有几十年都处在边缘地位。但是从他开始接受市场和自由的理念以来,他就一直很坚持,一直坚持到他去世。你要知道在他学术生命的后半段,他一直都是很边缘化的。但是他相信他的逻辑。”说这话时,我们正坐在北四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中闲聊。谈话的间隙,他一口一口饮着加了奶的英国红茶,要不就是抽自己随身带来的硬壳红色中华烟。他可能是中国遭受攻击和非议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有一段时间是因为他信奉的学说;还有一段时间是因为他的职务——我们见面之前,他刚刚卸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没多久。这个职务没少给他带来麻烦,其中至少有两次,关于他的争吵成为了全国性的舆论事件。一次是在他主持北大教改时,不少人指责他是在用纯粹的经济理性的方式在改造中国的最高学府;另外一次是他和自己的教授之间的争论,两名教授以公开信的方式攻击他“争权夺利、人品低下”。这一次,他的反对派们终于如愿以偿,他在2010年的12月22日辞去了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职务。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离开反而并未能像之前的争议一样激起全国媒体大范围的讨论。大家只是不咸不淡地发表一些议论,有人为他抱不平,也有人善意地说他的离开可以让他更加集中在自己的学术生命上。而一贯心直口快的张维迎自己也开始保持沉默。“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说。不过,他考虑过,要将自己对大学改革的思考与亲身参与写成一本书。至于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在外界看来大抵是米塞斯和熊彼特的结合。他和米塞斯及其最著名的学生哈耶克一样,坚定地站在自由市场经济这一边,相信看不见的手,对政府之手始终抱着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他对企业家和创新的推崇则同熊彼特的思想一脉相承,2008年在芝加哥举办的由罗纳德·科斯召集的中国经济转型会议上,张维迎在自己提交的论文的开篇即阐述道:中国过去30年间的经济奇迹,某种程度上可归功于企业家人才从政府/国家和农业部门向工商业活动的重新配置;在他曾经出版过的著作中,他将企业家称为“经济增长的国王”。而且,和米塞斯、熊彼特一样,他也是一位坚定的反凯恩斯主义者——在2009年的不少场合,他都将自己的演讲主旨定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其中一次的演讲题目为 “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这些曾经让他备受欢迎的言论现在则让他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现在即使不能说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回潮,那么至少也是凯恩斯主义在大规模地回归。外部的环境迅速变化。“这次危机表明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中国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重要得多。谁都没有想到,美国人没有想到,中国人更没有想到。但是在危机之前,整体国际环境是在推动我们改革的,而危机之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让保守力量上升。”媒体报道,有一次他曾语带讥讽地说,“这好比我们坐在一辆牛车上,突然看见一架飞机失事掉了下来,牛车上的人会惊呼:哎,你们看,还是我们的牛车安全嘛”。这种腔调显然与金融危机之后自信心满满的整个国家格格不入。连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都在给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的电话中说:“亨利,现在我们的老师出问题了。”这个看似最坚挺的国家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却仍然在对这种“坚挺”冷嘲热讽。不过显然,他的讥讽其实是这位经济学家对整个国家的自满的一种不满。他深知在我们面前仍然有一条漫长的道路,深恐我们称之为“改革”的行动就此停滞。“改革是需要有危机感的”,他反复说;而在他看来我们显然已经告别了这种危机感。大众和舆论的乐观与愤怒都让他感觉到恐慌——乐观是针对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乐观;愤怒则是对种种社会不公的愤怒。从2004年爆发的郎咸平与顾雏军之间关于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起,他开始将对 “乌合之众”的担忧挂在嘴边。他甚至购买了几十本古斯塔夫·勒庞的 《乌合之众》送人阅读。“错误的理念直指目标,它不关心手段。人们愿意接受目标更高、更良善的这些事情,但是如果采用这些理念,实际上可能走向反面。但是大众不会去反思,反而在开始时都为此很高兴。”追求社会公正的努力可能适得其反;只重视结果的公平却漠视价值创造则可能引发灾难,但我们的舆论似乎正在这样鼓吹,他说:“人性本身一直是没有变化的。人性就是要追求快乐。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舆论,是在引导如何去分配价值分配财富,而不是引导大家如何去创造财富。一个社会,如果你的舆论只是在谈论分配财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搞计划经济了。现在,我们的很多理念本身就是在反市场的。”尽管出身农家(谈话中有一阵子,他有些伤感地回忆起他的家乡,他自己曾经接受过的帮助),但他一直是一个坚定的精英主义者。像所有古代故事和传说中不受欢迎的坏消息使者一样,他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且不断发言,哪怕自己在不断被边缘化——尽管他对这种边缘化并不甘心。“什么事情都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判断,这就是大众。大众就是我只看到我自己,而精英就是能够超越自己一己的利益得失”;“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得到危机”。这让他在谈论米塞斯的落寞和米塞斯学说的复仇时,有点像在谈论自己。“他相信他的这种逻辑。而事实上确实也是有逻辑存在的。任何人不按照这个逻辑去行事,迟早会面临危机。”访谈问:其实一直很想跟你聊聊经济改革的问题,大家努力了三十年时间,但是现在好像又到了一个基本概念都开始混淆的时刻。张维迎:对,因为人们对很多经济问题的判断都是从自身的利益的角度去判断的。所以我们这时候才需要科学,需要超脱一点的人从科学的、逻辑的角度去判断。问:之前在郎顾之争时,你说过,要重新判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那是你第一次强烈感觉到有对市场的不同的声音吗?张维迎:我想其实关于我们改革的声音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我们也一直都知道有一个保守的意识形态的声音存在。但是原来大家,包括基层的人民和媒体,更多都是站在改革的这一边。那次可能是第一次情况倒过来了,好像媒体的声音更多的是站在另外一边。于是隐隐感觉,好像情况不太一样了。原来我们讲的很多保守的东西,更多是在政治内部,老百姓一般还比较一致,而那次之后大家发现改革的反对者的声音变成来自基层群体的了。这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不同。问:之前有征兆吗?比如你作为学者在学院里有感觉到气氛变化的趋势吗?张维迎:争议是有,原来可能是在学术层面的、学者之间或者政府内部。但郎顾之争让我有时过境迁的感觉。之前,媒体人总是一有机会就开始宣传改革,包括体制内的媒体;普通百姓对改革的呼吁声也不断出现。大家都还相信,发展就是硬道理。但是那一次,突然之间大众的声音发生变化了。这表明我们改革的势头和改革的动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我想到,有很多改革,如果不是在一个很好的舆论环境下,你很难去做;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使去做,做的人也没底气。江平先生的口述自传里说,1980年代他做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时,主管政法大学的司法部的领导给他打电话,问他政法大学由党委负责制转变成校长负责制,条件是不是成熟。问这些问题,本身就表明当时存在着改革的氛围。现在来看,整体改革的势头正在丧失,整个国家的气质在发生变化,而且是非常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改革从上到下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我们可以嘴上说改革坚定不移,但是没有行动;包括用人制度,要改革就得有改革的人。这是一整套的问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组织上的问题。原来大家说我们不能害怕改革犯错误,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现在慢慢变成可以不改革,但是不能犯错误。问:你觉得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张维迎:这里面有一些历史性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要改革就要有底气,这很重要,一个组织里的领导,底气不足的话就很难想要去改变现状,更多想的其实是追求内部的平衡。他不是去追求卓越,更多想的是怎么让大家谁也不要去掀起一些波浪。改革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组织里面的两种气氛,一种是你能做好就去做,如果不行就给别人干;另外一种是你不行,但你也不让他去做。任何组织都是如此,如果领导没有自信心的话就很少做事。社会的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之所以为领导者,是因为他比别人看得更远。如果你只是盯着脚底下,那肯定是要摔倒的;但是另一方面,你比别人看得远,这需要你更加有勇气,因为任何东西都是不确定,而任何不确定本身就与你的行为有关。社会的不确定和自然的不确定不一样,自然界下雨不下雨与你的判断没关系,因为你是被动的;但是社会的不确定性和我们自身的行为有关。如果有人跟随你,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你能成功,你一定能成功。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你成功,所有人都支持你,都会帮助你;如果所有人认为你失败,你就失败,因为所有人都会反对你,你是孤家寡人了。问:你说的这点仍是精英阶层自身的动力和能力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压力机制对改革的影响的?张维迎:改革本身是需要危机感的。在1980年代我们是有危机感的,出国以后,我们发现我们原来这么落后。那个时候流行毛泽东多年前讲的话,“落后就要挨打”,很朴素,可见危机感是贯穿到每一个人,包括学生身上的。所以那时改革就是话语权,盛行改革,相信发展是硬道理。当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之后,这个危机感没了,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发展很快,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生活的人出国以后会发现,他们也就那么回事,没比我们好到哪里。大家没有了危机感,更多的开始追求内部的平衡。大家更关心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但是利益分配肯定有不均的状况,加上市场本身发展也会造成不平均,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拿多了,自己拿少了。改革需要有危机。危机一般是由少数人看出来的,但是在中国的1980年代,多数人都看得到危机,所以改革的冲动就特别大。现在呢,是只有极少数能看得见危机,大部分人看不到。很少有人看得到,看到也不说,或者看到了又没有底气来做。问:你怎么看“民怨”呢?从媒体报道来看,中国底层的民怨是非常大的,这会变成什么样的一种动力?张维迎:这个社会我觉得是有一些问题的,民怨可能会往两个方面走,它可以变成改革的动力,也可以变成改革的阻力,看你怎么引导。另外一点,人满意不满意,与他的期待值有关。人们都是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期待,但是如果你人为地再去提高这个期待值,大家就更不满意了。 问:你跟企业家接触也挺多的,如果我们从2003、2004年开始算,这几年来,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答:这个群体也还是跟几年前有所不同。当然有些企业家还是很有信心,但是好多人我觉得,内心确实存在着不满。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充满着不满。这和之前不同,之前是有不满的人,但也有满意的人。现在给人的感觉是富人不满,穷人也不满。 一些企业家的不满是针对经营环境的。因为自己的公司做得越来越好,必然要考虑经营环境,之前的山西煤矿事件、河北钢铁事件,其实是让企业家们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最后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国家控制的资源多,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讨好消费者,给消费者卖东西,都不如跟政府搞好关系,结果是像浙江好多企业家都开始往政府方面靠。 问:在经济发展史上偏向市场和偏向政府之间的摇摆是一个常见现象吗? 张维迎:当然,走什么道路(指偏向政府和偏向市场)可能都会有问题。但这次我觉得2008年的经济危机还是扭转了整个世界的潮流。这次的经济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不一样。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整个亚洲更加开放了。韩国和日本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政府绑架了经济,所以危机之后开始切断经济跟政府的关系。这次正好是倒过来,大家普遍认为好像这次危机是由于政府失灵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其实很有限。我们认为好的事情不一定是好的事情,我们认为坏的事情也不一定是坏的事情,就看你怎么来看。我始终认为改革一定要有一个危机,要有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强有力的领导人。只有危机,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力也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0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793
发表于 2011-11-11 17: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6 楼                                  占个楼先,一会儿再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8

主题

12万

回帖

2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75452

特殊贡献奖美食专家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1-11 22: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7 楼                                  张维迎再度舌战高西庆 批当前经济政策“无知” 时间:2011年02月16日 13:05:43 中财网  张维迎再度舌战高西庆  继2010年外汇储备该不该分给百姓的争论后,著名学者张维迎与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二度"论剑"。在2月15日晚间于亚布力举行的企业家论坛上,围绕当前经济政策这一话题,张维迎与高西庆展开了激烈舌战。  张维迎当晚发表了主题为《好政策与坏政策》的演讲,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进行了点评。张维迎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是基于"无知和利益",限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热情,并导致企业参与寻租经营。张维迎表示,强调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必然倾向于成为坏政策,"应当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张维迎以最低工资、扩张性货币手段、摇号买车等政策为例指出,经济学家评价政策有三个标准:第一,政策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第二,新政策是不是成本更低、更好的替代方案;第三,是否基于对消费者支付决策的预期。  张维迎表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政策的目标与结果很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缺乏激励,从政策制定者到执行者的社会个体多数被动型。他以企业为例指出,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这个政策就很难被称为好政策。"经济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不是好政策。"  高西庆则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他在题为《新的十年要有新思维新力量》的发言中称,面对有着13亿人口乃至不断增长至16亿人口的大国,希望政府"什么都别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高西庆直言,有些人存在"不过了"的心态,"潇洒走一回就算完,我觉得这不行,不能持续。"  高西庆认为,美国正是在1890年开始的十几年二十几年过程中,把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然而然逻辑恶果消除掉,把垄断的东西砍掉,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今天所看到的无非是美国人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人一百年前就用玩儿自由放任的方式到今天所以比我们发达。是这样吗?"  高西庆举例辩证其观点称,按照中国目前每年资源消耗的方式继续下去,全世界的资源都会消失。如果政府不管,"地球有这么多资源吗?"  2009年,同样是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张、高二人曾就是否应该"藏储于民"进行过激烈辩论。昨日,二人的再度交锋被外界广泛关注,任志强、万盟并购集团董事长王巍等大佬纷纷通过微博进行了直播。   .中.国.企.业.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8

主题

12万

回帖

2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75452

特殊贡献奖美食专家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1-12 0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8 楼                                  好帖,我凌晨再帮楼主顶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4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118
发表于 2011-11-12 0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9 楼                                  [转贴]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建行行长郭树清都开始表态了文章提交者:金牌能当饭吃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尽管北京15条激起众怒,但很多人心底仍以为,高房价和限制部分人的权利之间别无他法,这是一种误解。高房价的问题在于土地垄断,解决的办法,郭树清在《中国改革》年刊有简明的阐述,如无耐心读完,请直接看最后一段重新认识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 2011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订阅《新世纪》|注册财新网 低效率的主要根源来自于市场不发达,来自既得利益调整困难,来自制度性障碍和行政干预过多;关键是消除扭曲,减少管制、分割,增强公平监督郭树清   中国经济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有18年之久。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无疑证明市场机制早已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否达到了合理比重?这一比重可能在65%与85%之间,但具体是65%?70%还是80%?需要评估。之所以上限为85%,是因为发达国家纯粹的政府服务可能占10%左右,因为有一部分公共服务还是从市场采购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比重高一点到15%,可能比较合适。  我们早已明确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本原则,但要真正实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同时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曲折。今天,无论在产品和服务市场领域,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方面,中国都面临着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要切实加快这些改革,必须更加重视各种市场的特殊性,全面把握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基本差异,继续以坚定明确、开放务实和逐步完善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关系,力争在“十二五”时期使中国市场体系的成熟度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的基本关系并没有改变  尽管市场有种种缺陷,但是现实经济运行中,导致经济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可能并不是市场本身。  首先来看中国经济的运行效果。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低产出,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存在巨大浪费。不少人说中国的消费不足。如果按照占GDP的比重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确实是偏低的。但按照绝对规模来说,细分产品来说,中国的消费一点也不低,甚至许多奢侈品的消费量也是数一数二的。与此同时,中国消费方面的浪费是极其严重的。  从经济结构演变来看,中国也偏离了欧美日等许多大国工业化的路径。例如,长期以来,服务业占比上不去,工业集中于低端制造业,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从内地跑到沿海,而不是资本向中西部转移或扩散。再比如,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工资收入占比下降,城乡差别扩大。为什么许多自发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呢?这些重大问题的形成根源很容易被归结为市场盲目性。其实并非如此,它们恰恰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正好可以说相反。主要根源仍然是体制不合理,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城乡分割、市场不统一、公平竞争环境较差、公共服务不均衡,都形成巨大浪费。  发达国家近年的发展是不是证明市场已经完全失灵了?市场已经不适宜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了呢?恐怕也不能这样理解。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更在于社会政治方面而非市场经济方面。因为次贷,以及全部约10万亿美元的住房贷款,直接的原因是“所有权社会”,是美国梦。大家都要有房子、有大房子,因此就放松标准来放贷。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政府或者政府支持的企业实际上操控金融市场、债券市场,操控利率、评级、信贷。例如,房利美、房地美能够将利率压到最低的限度来借钱,筹措到低成本资金,然后再融资给其他的住房贷款银行。最终导致的恶果是它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去占的便宜都要加倍偿还。  这个现象好像同正常的市场运作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政府干预,只不过干预是比较间接的、比较隐蔽的。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失败案例,与其说是市场失败更不如说是政府失败,就信息不充分不对称而言,也可以说是“双重失败”。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经济体里的低效率,主要根源还是来自于市场的不发达,或者既得利益调整困难,制度性障碍过多,行政干预过多。随意肢解市场、扭曲市场或者无限分散风险的做法造成巨大危害。市场不是最完美最理想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没有比市场更好的选择。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我觉得这是一个关系经济全局的重要方针。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和谐关系  首先应当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都属于市场关系。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和决定着市场。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正视市场是基本经济关系,也是基本的配置资源方式。必须用发展市场的办法解决市场欠缺而产生的问题,这恐怕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  各种经济关系非常不同,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市场关系,在其内部规定性上就有差异,服务市场也是如此,内在结构也很不相同。“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即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也涉及到了这些领域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明确要市场化。这个改革是有实际意义的,推向市场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对其内在规律研究把握上有差别,改革的方案和效果很不一样。大体上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是成功的改革案例,足球黑幕则反映了体育改革一个方面的失误,但是这方面最终一定会走出成功的路子。  其次,在明确市场基础性作用方针之后,特别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充分认识市场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并切实尊重市场多样化的特殊性或个性。  理顺这些市场关系就要靠深化改革,而不是增加新的扭曲。现实中的最大危险可能是简单套用一种商品市场模型于其他商品,或者简单将商品市场概念强加在要素市场之上。白菜和萝卜的市场就很不一样,更不用说房屋和土地、金融和就业了。注意不同市场的区别、同一市场的分层对于下一步改革及政策调控都非常关键。  从国际市场体系看,大家通常认为比较发达的、竞争比较充分的、可以说是非常完善的大宗商品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其实也有很大差别。  比如国际外汇市场,多年来一直到现在,不断有人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应该只集中在美元和欧元等少数几种货币,应该高度分散,认为高分散就可以避免风险,增加收益。其实这是做不到的。世界上虽然可兑换的货币、可交易的货币、甚至是可以被称为“硬通货”的货币有很多,但是在外汇市场上,这些货币币种实际上的权重差别是极大的。特别是当资产总量两万多亿美元的时候,你没有特别多的选择。比如说要是多买瑞士法郎,就像要在洗脸盆里要养一条大马哈鱼,是做不到的。国际外汇市场,虽然把衍生产品考虑进去每天都可以发生几万亿、十几万亿的交易,但实际上能够与真实经济、真实货币挂钩的真实交易却非常有限。  大宗商品市场也是这样,中国现在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实际上早就是中心了。黄金市场和其他贵金属市场,我们都是主要参与者,但是我们对这些市场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有限。  从国际大市场来看,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一是每个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品种之间很不平衡;二是短期波动剧烈,长期比较平稳;三是现货和期货是紧密结合的;四是衍生交易越来越发达。  在这些市场上,中国早已成为决定性的参与者,但是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就不能考虑进行长期合作呢?为什么就不能签订兼顾双方或多方利益的有弹性的协议呢?因为大起大落,说到底对谁都不好。  第三,需要充分考虑全球化背景,要开放与监控并重。政府在这方面更应看清大势,统筹全局,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这里面有很多的例子,比方说加快发展国内外汇市场,也就是增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实际成熟的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这里也存在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差别。比如有人说那么多外汇储备能不能减少。有人说能不能藏汇于民,问题是这与汇率机制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国内外汇市场,由于不当管制,存在种种扭曲,造成效率损失。人民币在绝大部分资本交易项下已经具备了可兑换的条件,完全可以加快实施,当然,我们还必须保持对跨境资本交易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房地产市场方面也是这样。外资流入在房地产市场投机,国家应当严格限制外国企业和自然人来华购买房地产。但是除了堵之外,还必须解决国内房地产企业的筹资问题,要为它们打开正常的融资渠道。这个问题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关于股票证券跨境交易,同样要有所限制。当然我们也要有引进,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还应鼓励,更应鼓励海外机构合资或独资进入人民币理财管理,我们需要的是经验、技术、人才,而不是资本。  总之,我们需要研究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且应当有经常的评估与检讨。可惜这个工作目前做得还很不理想。现阶段发展完善要素市场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发展要素市场,最重要的是消除扭曲,要害在于减少管制、分割,增强公平监督,提高因势利导的能力。  从融资市场来看,加强对风险与效率的监督、考量。尤其要注意,不要设想我们可以将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分散转移出去,这是不可能的,必然还流转在体系内。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比照外国。因为在外国,大银行大而不能倒,会有系统性风险。我们赞成对大银行要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中国,同样小银行也有不能倒闭的问题,也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这个问题回避不了,要有应对的办法。从融资市场的结构来看,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必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特别是各种公司债、市政债、高收益债,包括股票创业板、私募基金等进一步加快发展。这是解决我们资金市场、融资市场发展中根本性问题的办法。  劳动就业市场方面,最主要问题是提供供求双方平等谈判的机会。工会的作用在历史上很受争议,在不同的时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就我们现在而言,工会的作用是缺失的,是不足的。另外是统一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逐渐实现公平,因为目前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实际上是从事同样工作而有城市户口者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土地使用权市场方面要“开正门、堵旁门”。首先,用途需要加强管制,保护农业和环境,把规划变成法律。其次,必须承认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第三,整顿和压缩集体建设用地,在利益关系透明的前提下允许其进入市场。第四,鼓励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巨大潜力。我们的建筑密度还非常低,土地使用的集约化水平和人口规模和密度相比还差得很远,要鼓励城镇存量土地进一步盘活。  郭树清为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3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660
发表于 2011-11-12 1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40 楼                                  中国有模式么?就是控制独家资源,垄断市场,然后出高价寻租,无耻无德无良的政府,全世界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27 00:38 , Processed in 0.0827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