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胖子

[原创]通胀潮挑战经济模式,中国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1-6 23: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1 楼                                     第 9 楼 hubuzheteng 2011/1/5 7:05:37 的原帖:                 转至第9楼大家都對中國有通脹的預期,我反而恰恰認為中國對此不必擔心,甚至是胸有成竹,那就是把土地投入到市場。唯一要注意的是如何控制投入速度,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目前土地的價格水平。你主张的这套不正在实施吗?可能你还认为土地价格还不够高。“保持目前的土地价格水平”就能够吸收不断放水出来的货币吗?但是,土地价格太高不正在推高通胀水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1294
发表于 2011-11-7 04: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2 楼                                  通胀潮挑战经济模式,中国向何处去印钱宽松投资拉动经济模式本质上也是金融资本低效配置烧钱挥霍透支模式,通胀是必然的结果。印钱宽松投资拉动绑架中国经济,使得国家调控通胀两难,不印钱得死,印钱缓死。与此同时国际上,世界性的货币泛滥,主权债务门化解可能会通过印钱找到出口,中美贸易严重失衡,占世界人口50的中国、印度等发展国家对资源与日俱增需求,及其带来的有限资源的供需矛盾,促使大宗商品成上涨趋势形成输入性通胀。在国内,货币流通M2近70万亿与美国相当,而货币与GDP比值超过美国1倍严重超出宽松货币的警戒风险水平,构成巨大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可悲的是资本配置低下严重,大量的投资换取的经济效果低微,宽松带来的经济反哺代偿严重不足,造成烧钱取暖奇观,如盲目高铁投资、股票发行筹资万亿创纪录、国企获得巨量的贷款授信额度闲置浪费严重、大量的投资项目仓促上马、地方借题发挥立项再掀投资潮。国企介入房地产,方兴40.6亿“地王”成为带头大哥,使得本已经进入调整期的房地产再次掀起拉升潮,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总体超过美国、泡沫严重成为挥之不去的堰塞湖,调房价刺破泡沫成必须的选择。而此时房地产已经深重的绑架中国经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农民工都深陷其中,一个辅助产业成为经济产业的主体怪胎,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真正主体缺失尖锐矛盾显露,失业潮、社保、行政开支压力,给紧缩政策推出带来巨大阴影、后顾之忧,调控两难。再有,过度超发货币已经透支未来的货币宽松部分空间,支持投资拉动的货币政策回旋的余地非常狭小。通胀阴影挥之不去,通胀潮通胀投资拉动经济模式国家通胀输入和国内通胀因素汇成巨大通胀潮,似乎难以抵挡。2010年经济最热的词是涨价,自10月份以来涨价潮势如洪水,大宗商品纷纷创出新高,黄金、铜、橡胶、玉米、棉花、煤炭等创历史新高,国内食品、房子、服装等日常消费品涨势如潮,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打压,行政上、货币上的政策虽然削弱涨价势头,但并没有根本遏制涨价趋势,两个多月国家出台了2次加息、4次提高准备金紧缩政策,国际商品依旧是强势不减,国内商品受压但涨势并未形成拐点,就在周五尽管机构预知再次提高准备金钢材上涨依旧我行我素几乎创新高,昨晚准备金消息推出,其影响只在外盘稍作回调就恢复涨势,石油以95美元再创危机后新高。看来收紧银根政策力度远还不够,似乎春节加息势在必行。货币泛滥、有限资源供需矛盾面对通胀潮。政府控制通胀政策两难,采取试探式的货币政策同时期待行政手段打压缓解货币政策的压力,一些关键政策不得要领。此外,国际商品走势主导国内市场因素在50%以上,震荡上行依旧。即使国内有些商品价格暂时打下来,但供需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有些商品如果强行压制过久或会造成未来供需矛盾更加扭曲埋下更大隐患。此外,过度的政策压制,使得未来供需矛盾加剧,涨价内在压力难以平息,其恶性循环或会倒逼政府回到计划经济的政策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难以愈合的硬伤。还应该看到,在食品及民用品物价上涨中,有一部分是结构价格恢复型,是长期价格扭曲反压宣泄的结果,“豆你玩、蒜你狠”有其深层根源。显然,部分商品涨价必须正视,必须实事求是加以疏导。投资潮、货币超发透支严重限制了投资拉动货币政策的余地,或亮起红灯,使得投资拉动难以为继。面对宽松货币投资拉动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向何处去?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就市场经济本质讲,承载着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为民营。契机决定走势,走势决定未来,从企业机制看也只有民营才能担负起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中国二元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大半壁江山,无论是创造就业还是税收都占据国家权重份额的2/3以上,特别是外贸出口创汇上民营成为绝对的主力军,成为制造业的中坚。在政策歧视、起点低、积累时间短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彰显出其内生动力及竞争活力!中国民营是经济未来的主力军,若打击他们就是打击经济、若否认他们就是否认改革。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主体发展缺失、有效经济发展严重不足,投资拉动虚假繁荣掩盖了经济自身存在的一些根本的、严重的、以及迫切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市场经济及改革误入歧途,在投资拉动难以为继情形下危机四伏、暴露出问题的日趋严峻。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包藏巨大祸心的悖论。这也是现在期待的转型终会成为水中望月的根本原因所在。所谓中国经济危机冲击其承受的主体以及受害最大的实质上是民营,未来中国经济危机萧条首当其冲的也注定会是民营。然而,这些本质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垄断国企获得巨大的贷款授信额度同时,深陷资金困扰、及危机重创的民企仍然无法获得正常渠道的贷款资金,靠国家投资主渠道资金及国企资金的二次传导间接获取,靠投资需求传导缓解市场萧条压力,中国二元经济,其中国企挥金如土、政策雨露滋润、浑然一个纨绔子弟,另一方面民企资金如旱地期盼雨露滋润求钱若渴在狭缝中生存,民营在经营重压下暂时缓口气。中国实体经济吊在国企这棵树上,一个承载三分之一就业并走向衰落的经济体。对私有经济的歧视、排斥的挤出效应是造成实体产业不振、失业、内需不足的根源,是在瓦解未来担当经济基础主导责任的民营资本的成长,是国家难以和最终走出经济泥潭的结症,使资源配置长期低效、浪费,使得产业地位难以提升,其最终积淀一定是经济危机动荡、经济硬着陆。 保民企才能保就业、才能保内需、才能保发展,才能保国泰民安!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之本,其核心是民营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发展经济实质上造成实体经济发展缺位。真正能够担当民族经济主体责任的一定是、也必将是民营经济!忽视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是当今中国经济危机本质问题,是投资性增长模式难以真正转变的根源!只有私有经济才能救中国!我们的现实社会矛盾有点象晚清民初,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和政治上实行民主政宪!体制是总根源。许多重大问题由此而来,不解决,社会经济、政治问题难以根本调和,矛盾会越陷越深,由民生危机无法调和而导致问题的总爆发。就业、以石油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及大宗商品供需矛盾、民营发展不振、萧条、滞胀、通胀、外汇失衡、国际资本盘剥及对产业的渗透、世界经济中的弱势产业地位等等问题、断裂将会最终吞噬我们,我们已能看到纷纷的冲击,其惊涛骇浪的日期不会遥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徘徊的已经够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5 12:14: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3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352
发表于 2011-11-7 08: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3 楼                                  中国变革注定要走权贵资本主义,这是中国现实决定的。邓公承上启下,能做到开放、“猫论”的初步市场改革取向已经很难得了。问题出在近些年改革徘徊、国退民进,转型成为水中望月! 经济困惑最终一定要倒逼政治进步!但,如何在中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其途径却是一个值得探讨令人回味的话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百年共和留下两个不同范本。一个是走向集权,一个是经过官僚资本演化。这两个最初都是向往民主共和的,但都不约而同走上专权之路,一个是无视现代经济、没有权力制衡的乌托邦,一个是融入一定现代经济要素、受到经济集团利益一定程度制衡的南亚经济体制。在中国这个封建文化统治和侵蚀两千多年的民族,要想取得阳春白雪式的变革是不现实的,过激的革命换来的是诸如朱元璋、太平天国式的政权,百姓的革命意识仅仅停留在狭隘的民生范围内,理性的空间不足,很容易被欺骗。窃以为:中国崛起的现实有效之路为,通过改良来融入一定程度的现代经济要素并包容一定政治改良(如废除终身制、换届、村民选举等),加之经济利益集团制衡,使得经济要素不断壮大成为不可逆转的力量,在经济困惑和诉求中最终实现现代政治改良。因此,现阶段在经济改良和政治适度进步中维系求发展态势显得十分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182
发表于 2011-11-7 13: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4 楼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原创]美国可能被迫采取更极端措施应对美元外流-----------------------------------------由于中美两国的货币经济政策冲突,如果不从贸易不平衡、货币泛滥、汇率上找到出口有效扼制中国外汇无休止的增长,非常的争端会加剧,一个是美国继续施压稀释债务,一个是用通胀迫使中国收紧流动性。汇率、贸易制裁或是表象,遏制关联美元增长的人民币泛滥是根本。美元外汇人民币结算以廉价劳动力销帐机制积累让美利坚很纠结。*.*.*.* 2010-12-4 11:12:36 *快速回复:[原创]美国可能被迫采取更极端措施应对美元外流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文章提交者:异同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大通缩几乎不会发生,因为全世界都在从货币宽松找经济出路、甚至拼比————————————没有房地产,你看会不会大通缩?货币宽松是央行想宽松。没有人借钱,央行想宽松货币也流不进实体经济。美国现在就是这个死样,杠杆率下降了一倍。-------------------------------------------------------房地产是若干池子中的一个,是宽松货币的一个环路、依托,恰恰是房地产将几乎半数钱圈入其中。调控房地产实际上是保住价格稳定,不至出现崩盘下跌,以保住现有的经济模式可持续,这就是调而不跌的隐衷。靠市场自身调节,一线城市价格早就回归了。国家考虑到受房地产泡沫制约很难持续像以往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所以极力寻找替代方式,如区域经济投资规划,如土地私有化的设想,所谓转变经济模式的提法只是处于对现有经济持续感到困惑下寻找经济出路的提法,而不是基于从经济缺失深层次问题的认识。鉴于房地产对民间资金囤积的弱化,股市渠道有可能成为倍受关注的重点。*.*.*.* 2010/12/5 13:02:22 *快速回复:[原创]美国可能被迫采取更极端措施应对美元外流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文章提交者:skjfjflh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第 62 楼 异同 2010/12/5 17:13:11 的原帖:                 转至第62楼中国的事情跟美国相反,并不怕贷款贷不出去,所以中国必须压制贷款。现在通胀就应该升息,而不是在那玩货币。更重要的是应该升值,别跟美国拼贬值货币。拼贬值货币,之前赚的美元就会贬值,贬值的数字就是给美国交的铸币税。美国应该减税,中国更应该减税。通胀加上重税才是要民营企业命的事。款贷给了国企,涨价(能源、原材料、工资成本上涨)和税收由民企承担,当然是国进民退了。------------------ 这个同意 -----------------------------------两难,收紧货币,原材料涨价虽然能获得有限控制,可民企资金会跟着吃紧;减税一方面给本来已经吃紧财政增加压力,另一方面该如何减、怎样减政府在厘清问题上难免扯皮、效率不敢恭维,况且,迄今也没有认真明确和落实民企的地位。中国经济危机,受伤的首当其冲是民企,如果收到冲击出现萧条,不会是通缩,而是滞涨。 *.*.*.* 2010/12/5 18:26:47 *快速回复:[原创]美国可能被迫采取更极端措施应对美元外流 文章提交者:解化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文章提交者:异同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两难,收紧货币,原材料涨价虽然能获得有限控制,可民企资金会跟着吃紧;减税一方面给本来已经吃紧财政增加压力,另一方面该如何减、怎样减政府在厘清问题上难免扯皮、效率不敢恭维,况且,迄今也没有认真明确和落实民企的地位。中国经济危机,受伤的首当其冲是民企,如果收到冲击出现萧条,不会是通缩,而是滞涨。——————————经济就是选择,没什么两难不两难的。收紧货币必须减税。降低原材料成本需要升值货币。银行的贷款资金原本民企就不是大头,所以跟减税相比好处多与坏处。减税并非是要政府减开支,是要增赤字。不增赤字没有用处。 -------------------------------------官员处理问题往往不是技术层面的,不会像你那么理智,看似简单问题,似乎一念之差就是突破不了,拿经济转型来说,转什么怎样转还没搞清,还仅是停留在空洞的内容上。减税增赤字,财政赤字实际已经到万亿了,找财政要钱的地方多得是,尽是亲儿子,地方的、社保的、农村的、粮食的、物价的等等,到处哭喊要钱给谁分得清吗?再增两三倍恐怕还是不够。别看有大量外汇,财政实际告急,宽松货币受限后,财政会更加吃紧,财政巴不得增税,要不是碍于房地产大局,房产税恐怕早就实施了。无疑发展经济是源,字面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就是突破不了,长期的宽松货币投资模式掩盖了经济缺失以及改革的根本问题,转型至少喊了七八年了还在徘徊中,无法落实。一个靠吃顶药不求甚解为生的患者,如果有一天难以为继,那就是病入膏肓。经济发展基础在于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环境,在哪里?在私有经济,在市场取向,然而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徘徊了许多年。我们放弃了对企业机制的深层改革,歧视、甚至遏制民营,无视民间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实际作用,国进民退,使得有效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这本应是转型的根结。官僚解决问题表面化成为常态,比如物价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降低能耗、减排,比如生态环境治理,比如水资源开发、保护,比如粮食价格,比如解决就业,比如应对铁矿石涨价问题,比如交通与私家车发展,比如社保等等,而且急功近利,不顾长远。看似美元外汇问题争端,根子实质上是挑战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投资拉动经济模式,危及经济,这让决策者很纠结... *.*.*.* 2010/12/6 2:06:46 *快速回复:[原创]美国可能被迫采取更极端措施应对美元外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36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50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5 楼                                  周其仁:货币无侥幸来源:《新世纪》-财新网时间: 2011-01-18 11:32 作者:周其仁 排除这些偶发因素,以健全的记忆把跨时间的现象联系起来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得到经验里的教益:货币无侥幸。  新年经济的一件大事,是物价指数又爬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距离上一波物价高企,只不过两年时间。从图上看,物价变动呈现出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2007年消费者物价指数 4.8%,2008年 5.9%,2009年-0.7%,2010年当在3%-4%。2011年会怎么样?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是把CPI控制在4%,不少行家认为真做到了是不小的成绩。  这还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大家应该同意,物价总水平不是只用CPI就可以度量的。要是把“要素和资产价格”都放进来——还要考虑种种价格管制的效果——那就不难看出,这些年来中国的物价总水平其实是在爬一个长坡,甚至连2008年那场“史上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至多不过是把中国的这个变化趋势打了一个折扣而已。  事情总有个原因吧?个人之见,直接成因是货币。直截了当地讲,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物价总水平终究不可避免地要爬高。这是基于常识和经验就可以理解的逻辑,不需要扯上太复杂的理论。弗里德曼的那句名言(“任何通货膨胀都只不过是货币现象”)虽然被看作货币主义的箴言,但正如本专栏多次提到的那样,中文语境里“通货膨胀”的本意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因此,不需要等到形形色色的物价此起彼落地爬升之后,再急急慌慌跑出来“反通胀”。管不住货币,物价之火上房是早晚的事。这方面没有侥幸的机会。  不妨结合个人的感受把这一波的经验再回放一下。话说2008年入秋时节,我到温州调查行业和企业,也见到上世纪80年代就结识的好几位老朋友。那次访问有两大收获。一是明白了温州民营企业由艰苦开辟国内市场转为大规模外向的逻辑。另一收获,就是对那年国庆长假前后惊心动魄的 “价格跳水”,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美国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的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说来就来了。  从温州出来,途经上海参加《中国企业家》召集的一场小型讨论,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不过大家不免议论经济走势。会前看了一些言论,对危机的估计似乎越来越严重。最著名的一个论断,是说来年(2009年)中国经济别说保八,就算是保零也够呛。自己刚刚看了温州的市场跳水,当然知道发达经济的危机对多年依赖出口的中国打击巨大。不过衡量再三,我还是把“中国经济衰退的几率等于零”这句话说出去了。根据何在?当时讲得多的,是30年中国的经验证明了的一个道理:危机逼出改革、改革推动增长。比较语焉不详的,则是到本栏目才细细写下的理由,这就是多年从人民币汇率机制里被动放出的天量货币!  不过,还是“保零艰难论”的影响大。是年年底,中国总理的“两拳战略”(“出拳快、出拳重”)出手。我请教一些地方行家怎样看,得到相当一致的判断是,认为多年以来中央政府调控的就是地方投资的冲动。现在好了,两年财政4万亿,中央占小头、地方占大头,真正高度一致,“上下同欲者胜”。读者也许记得,当时有报道说,各地上报的投资总额超过20多万亿。那还有什么问题?我的“衰退几率为零”论,看来大可安然无恙。  物价却不买账。2009年2月以后,每月CPI都是负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更是从年初开始就是负数。这里当然有向下“翘尾巴”的因素(上年同期物价指数偏高),但连月跌、跌、跌的价格走势,也着实吓人。于是,货币龙头开动。3月初两会的信息,是2009年全年“增发信贷5万亿以上”。可是第一季度的数据出来,仅前三个月就增加了4.5万亿信贷,直逼2008年全年新增信贷4.9万亿的水平。也是在第一季度,广义货币(M2)同比增加了25%以上。  面目全非的货币环境,不需要继续检验“衰退几率为零论”了。2009年4月27日,我发表了“还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吗?”,质疑大手放松货币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该文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财政政策可以“积极”,货币政策却只能“适度宽松”?答案是,只要守得住1994年人大法律定下来的 “财政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的铁则,财政政策再积极,也受到国家税收能力和发债能力的实际限制。比较起来,货币变量要“软”很多。“倘若政府不自我设限,发货币‘积极无度’,政策为祸的危险就增加了”。该文认定,比2007年中国GDP的增长率(13%)还高出12个百分点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无论如何也超出了“适度宽松”的范畴。“中国不是美国,没有那么多的 ‘毒资产’——像有的行家建议的那样——需要泡入高通胀的药液才有望解毒!(中国的)央行也学不成美联储,因为这里大手松出来的货币尚不能漫游世界,累积的货币压力主要还将作用于国内”。文章最后的建言是,“还是不要把25%以上的货币增长当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吧。其实它已属非常宽松。即使必不可免,也不宜加冠‘适度’之名而放松应有的警觉”。  这些论点不合时宜。要知道,那时媒体头条的通栏大标题是“保增长对贷款规模没有限制”。那可是银行监管部门负责人的政策宣示。电视台里有的专家意见就更有学术性了: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大量投放的信贷来自储蓄,所以不会引发通胀。如此氛围之中,2009年上半年信贷增加近6.7万亿,全年9.5万亿!与此相得益彰的舆论,则是“宁要通胀、不要通缩”的高论。老天爷,“通货膨胀”居然成为一个可选政策,似乎可以操纵自如,想多一点就多来那么一点。  掂量再三,还是说不通嘛。中国的高储蓄没错,不过其一,来自净出口的那部分储蓄,本来就是过量货币追不到商品服务的产物,强贷出去,必然压迫物价上涨。其二,除非实行“百分之百存款准备金”(奥地利经济学家有此主张),商业银行放贷的时候,是可以“创造货币”的。其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信贷不受利率的灵敏调节,再加一个“保增长信贷不设限”,流动性泛滥就见怪不怪了。再看国际收支失衡带给国内的压力,即便是危机时期也未见减弱。2009年国家外汇储备新增4531亿美元,每一块进入中国的外汇,对应都有几块钱的人民币出去了。  可是到了2009年年底,还是有那么多人主张“宁要通胀”。无计可施,只好录以备考。反正年终论坛活跃,我就要求到《21世纪经济报道》组织的年会上发言。记录稿传过来、完成修订的那一天,恰好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这篇讨论 “为什么后危机时代来得这样快”的发言,肯定地认为,“中国的增长速度不是问题”,“问题是救市的代价”。这是因为,“放出去这么巨量的货币,譬如比GDP的增长还高出20个百分点的广义货币,绝不会没有后果。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将继续在整个市场里漫游,集结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资产领域、或者不同的商品上,由此带来相对价格较大的波动,最后或早或晚推高物价总水平。”  文中还回应了一个当时流行的观点,即“还看不见通胀,因为CPI不过刚刚转正而已”。我指出,“物价总水平”可不仅仅只是消费品之价,也包括生产资料和各种资产之价。按这个更准确的定义看问题,说“看不见通胀”怕就没有那么大的把握了。至于“宁要通胀、不要退缩”之类的高论,那是值得刻到石头上的,免得将来哪一天无人认领。  两个月后,中国CPI过2%;五个月后,CPI过3%;十个月后CPI破4%;十一个月后破5%。至于“要素和资产价格”如房价和地价,不说它们也罢。倒是留在报纸和网络里的“宁要通胀”论,再也无人前来认领。此一时、彼一时,大家无暇他顾,正在严肃地与通胀做斗争哩。  教训是,从货币超发到物价全面上涨,有一个时间间隔,并需要随机的偶然因素来触发通胀和通胀预期。排除这些偶发因素,以健全的记忆把跨时间的现象联系起来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得到经验里的教益:货币无侥幸。凯迪新版公测入口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baobao121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呵呵,俺是知道通涨比通缩好的,也知道货币问题肯定带来房上火,房地产是唯一的大型蓄水池,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经济操控手段的蛮横性决定一切。还有毕竟维稳大于一切。至于增长能不能大于零。这个周小弟你的判断也不见得正确,民企领域的增长实际大于零吗?多少民企在这个过程中被编制了?国企和税收离开这个民企这个真正的增长都是无本之木。   *.*.*.* 2011/1/18 11:10:47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老客人001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通胀长期化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实业经营难以保证稳定的利润预期,资本会越来越趋向于投机,这就会对实业造成持久的毁灭性的打击。一个对未来稍有责任感的政权是不敢让这种情形发生的。 *.*.*.* 2011/1/18 13:55:24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杨逍阳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回归常识,很多事情是很简单的。 *.*.*.* 2011/1/18 14:47:26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金明厚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当局执迷不悟,货币洪水滔天。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就是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侥幸以为经济可以一如既往的发展,在发展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哈哈! *.*.*.* 2011/1/18 22:04:12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Jade_Cliffs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在我看来: “两拳战略”(“出拳快、出拳重”)出手是个相当错误的政策!后果将在下任领导人来处理,大面积的失业,饥饿,流血,社会动荡,战争都是在预期之中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2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211
发表于 2011-11-7 22: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6 楼                                  [转贴]李稻葵质问标普,中国有3万亿美元储备信用评级这么低2011-01-18 09:03李稻葵:中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中国的信用评级也这么低?甚至跟爱尔兰差不多?  陈锦荣:确实在绝对值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但是在GDP上,中国并不是最高的。不管怎么样,中国政府的债务比较低,经济发展也比较强劲,也有自我融资的能力,因为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但中国评级为什么不是3A?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知道,有很多的经济学者研究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存在结构上的问题,存在很多风险。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比较高速的状态,有些企业的效率并不是非常高,因此他们也会非常多的压力。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继续,但中国也会有更多的债务。如果中国经济未来出现一定问题,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信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非常鼓励银行业的发展,但在某种条件下,这种情况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也不是非常肯定,如果中国经济出现问题,这种状况会有多糟糕。  第二,中国经济整体上是缺乏一定透明度的。对美国来说,有很多经济数据,通过经济能更早预测美国经济。但是在中国,未来会出现什么状况是很难预测的。中国经济整体上是缺乏一定透明度的。对美国来说,有很多经济数据,通过经济能更早预测美国经济。但是在中国,未来会出现什么状况是很难预测的  1月16日,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论坛(六)——危机之后再开局如期举行。参与的嘉宾包括爱尔兰驻华大使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和产业专家等。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又有哪些考验和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以提问的方式,向每位嘉宾进行了提问。以下为李稻葵与标准普尔公司分析师陈锦荣的现场对话整理。  李稻葵:爱尔兰大使对本国经济进行了介绍,好像状况还可以。那标准普尔为什么没有上调爱尔兰的信用评级?  陈锦荣:政府能偿付贷款,取决于几个因素。一个是已经有的债务,还有将来的融资需求。我赞同爱尔兰大使的说法,爱尔兰现在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好的。爱尔兰政府采取了比较好的政策。对爱尔兰的评级还不是特别好,是因为这个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爱尔兰政府在银行方面还是有很多损失,房地产也有问题,因此,当政府把银行坏账承担过来的时候,意味着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李稻葵:但是美国的政府一直在救他们的银行,为什么你们不把美国的信用评级降下来呢?美国的财政压力比爱尔兰大多了。  陈锦荣:政府的评级主要是取决于它财务上的需求,以及市场是否愿意为其提供支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金融市场对美国的担忧。他们会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中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山是由于美元还是全球货币。你当然也可以选择欧元,但我们对欧元是存在担忧的。我们对日元的信心也没有美元那么强。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货币能挑战美元的地位。因此,不管是否喜欢美国的财务状况,你仍然需要使用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73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72366

新人进步奖优秀会员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1-8 0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7 楼                                  [转贴]物价飞涨让俄罗斯等三国总理抬不起头文章提交者:ashd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牛刀:金砖四国总理在通胀面前糗事一箩筐 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在金砖四国中除了中国还没有发布外,其他三个国家数据均已发布。这三个国家的总理这几天都抬不起头,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几乎都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更无颜面对的还是日日愁眉苦脸的家庭主妇。最早发布数据的是俄罗斯。俄罗斯总理普京一直比较风光,2010年生日,俄罗斯12名女大学生以裸照制成年历,送给普京做生日礼物,使普京惊艳全球。“嫁人就要嫁普京,普京是个真男人”。在俄罗斯妇孺一时广为传唱。但是,通货膨胀给普京出了一个大难题,150卢布在莫斯科超市去年7月还能买到土豆、胡萝卜、洋葱和圆白菜各2斤,比中国北京超市蔬菜价格稍低,只是到了12月份只能买到3斤西红柿,或3斤辣椒。飞涨的菜价,让家庭主妇们的脸越拉越长,不用去美容院瘦脸。偏偏网友们多事,又找到了普京2010年6月份在公众场合的一个表态。当时普京回答记者关于通胀问题的提问时明确回答:通胀会得到遏制,今年通胀率在6%至7%,比上年会下降。俄罗斯2008年通胀率是12.3%,2009年降到了8.8%,2010年如果能降至6%至7%,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莫斯科市民,尤其是家庭主妇没感觉通胀率下降,反而觉得物价越来越贵,钱越来越贬值。于是,大家眼巴巴等着政府公布数据,这数据一出来,大家吃了一惊,俄罗斯通胀率居然还是8.8%,与上年一摸一样,物价根本没降。普京总理食言了。好事的俄罗斯网友一定要普京给一个说法,各种调查各种帖子满世界飞舞,弄的普京好久没抛头露面,偶尔出来,那脑门也着实冒汗,那网上的帖子就像漫天飞舞的花蝴蝶,在他面前晃悠。家庭主妇都在期待,期待普京一句话。当年,普京一句话,莫斯科房价一年下降60%,现在一句话,也让菜价下降一个60%吧。可普京偏偏不再说。物价这玩意,没房价好降。不过。比较起来,普京还算好的。最难堪的是印度总理辛格。印度这个总理当得真是憋屈。自打印度被称为金砖四国之一以来,全印度人民的痛苦加起来也没有总理的痛苦深。15年的时间,有两任总理就因为通胀被老百姓赶下了台,辛格是第三任,命运根本就没有前两任好。偏偏这个辛格自己也不争气,在2009年搞了一个印度电信丑闻,这事儿还没了,老百姓又要找他算总账,通胀数据出来了,2010年,印度通胀率高达9.7%。这个辛格是辞职还不辞呢?印度民众呼声越来越高,不辞职,可能会放大电信丑闻,届时会更加难堪;辞职吧,与他的前两任殊途同归,都被通货膨胀搞下台,灰溜溜的那个结果可能更坏。所以,左不是右亦不是,难刹人了。许多国际观察家预测,辛格已经无力应对印度的通胀,辞职是唯一的办法。可能比较幸运的是巴西新任总统罗塞夫。她受命于危难之际,一上任就遇着的头等大事,就是遏制通胀。这位巴西新任总统宣誓就任时,誓言将防止通胀,以免打击她灭贫的努力或影响经济增长势头。罗塞夫在就职演辞表示,经济必须依靠稳定来继续增长,其中物价平稳尤为重要。她说,无论在任何前提下,新政府均不容许通胀这瘟疫回来蚕食任何经济组织,伤害最贫穷的家庭。现在的问题是,因为通胀,巴西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并将严重影响到她的执政,影响到她的选票。所以,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调巴西GDP的增速,将2011年的GDP下调至4.5%,而巴西2010年的GDP增速为7.3%,以此来遏制整体经济过热,减少投资,降低货币发行速度,以冷却经济的方法和手段遏制通胀。此举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有效的遏制通胀的行为。不过,前景难料。理由是,巴西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外汇占款数额比较大的国家。国内的货币被超发,早已流向市场,无法收回。这些钞票必须去炒高万千种商品价格。巴西比中国好的一点是没有资产泡沫,因为有20年巴西房地产崩盘后,国民经济经过了10多年的萧条,到现在谈起当时的房价泡沫仍然心有余悸,没人会去再搞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其实,金砖四国逃不脱通胀的宿命。当年,美国高盛为了诱惑这四个国家,搞出了这么一个名词,画出了一个大饼。高盛说,: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 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这个大饼刺激了四国总理的神经,其实,就是一个饼。其目的,就是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让欧美享受低通胀高福利的美好生活,然后将全球的通胀都引入到金砖四国,让这四个国家关注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繁荣,然后,超发货币来拉动经济,真正的财富都流向欧美,而通货膨胀让这四个国家的人民来承担。也就是说,欧美国家民众正在享受财富的饕餮盛宴,而金砖四国民众只能享受数据的泡沫,而数据不能当饭吃。   *.*.*.* 2011/1/17 10:55:41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凯迪新版公测入口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zhangzhong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我们的领导人依旧仰望星空,异常淡定! *.*.*.* 2011/1/17 11:24:07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恩准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自由市场公平交易..通胀在高也不怕...最可怕的是非公平市场产生出的通胀..那是伪通胀.是在为赤裸裸的抢劫者买单...*.*.*.* 2011/1/17 11:27:04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dglcl3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人家统子鸡不给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5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573
发表于 2011-11-8 07: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8 楼                                  【深度观察】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在体制问题 【开利综合报道】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1 月16 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中需要关注四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二是体制改革,三是国企自主创新,四是国企和民企的共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在于调整结构。 GDP 的结构和GDP 的总量相比,总量固然重要,但结构更加重要。以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跟英国比较,当时中国的GDP 总量远远超过英国,但是中国GDP 的结构却不如英国。 比如说,中国生产了大量棉布,而中国的棉布以手工制造,而英国生产的棉布是机器生产。英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8 世纪后期,到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的工业化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所以他的结构是符合当时技术进步潮流的。 所以,虽然中国在GDP 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应该看到,除了在人均GDP 方面还远远低于日本以外,在GDP 结构方面也是低于日本的,日本在高新技术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 第二,结构调整的背后是体制问题。 具体来说,体制的阻碍可以分为五方面:一、投资决策体制的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呢? 还是市场主导型的投资决策?国企在企业已经改制成为市场经济市场主体下,就应该有投资自主决策权,除非是跨行业的或者国家重大专案以外,对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具有作为市场主体投资的决策权。 二、行业垄断。行业垄断的根源在于既得利益的存在。市场经济并不表示国家不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不表示在跨行业中起到规划和指导的作用,但国有企业很可能被行业垄断的利益而感到满足了,就减少创新了。 三、资源定价体制改革碰上阻力。资源定价不合理,加剧了结构的不协调,改革资源定价体制不仅会影响现存资源定价受益的企业,而且影响居民生活。 四、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这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城乡分隔,这样就延续了现在一些不合理的结构,阻碍了结构调整,内需的不足也是跟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五、结构调整和政府的管理理念转变。结构调整的困难是因为政府存在着种种顾虑,觉得下不了决心。 第三,国企要在自主创新成绩优异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国家来说,要通过自主创新使我们的国力增强,对企业来说要通过自主创新使经济增长品质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新的形势定位,把自主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国有企业必须在自主创新方面作出优异成绩。 国有企业要掌握本行业的技术的主导权,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国际市场的分额,而且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一起走向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必然带来品牌的优势,资本的优势、人才的优势跟品牌优势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四,国有企业跟民企有广阔的前景。 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都不是政策目标,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都应该并行发展,走到国外的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品牌都是民族品牌。所以,应该是共赢、双赢政策。 在自主创新方面,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要合作,二者各有优势,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力量雄厚、规模大,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敢于创新、敢于自担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2: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19 楼                                  收紧银根应付不了成本型通胀 【开利综合观察】为了应对通胀压力,人民银行宣布从本月二十日起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点五个百分点,令该比率达到百分之十九的历史高位;但是,尽管中国政府用尽各种方法,通胀上升的阴影仍挥星期的央票发行,也是为了配合收紧银根。 人民银行每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点五个百分点,可以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约三千五百亿元,如果成效不彰,人行可以继续调高,“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高至百分之三十,因为银监会规定银行的贷款率为七成,即银行只能贷出相当于存款的七成资金;如果由百分之十九调高至三十,即尚可加十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其可冻结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高达三万八千五百亿元!至于利率,央行并没有加息上限,理论上存款利率高于通胀,资金就会流向银行体系,但太多的民间资金呆在银行收息,对银行体系同样是沉重负担(银行的存款要付利息给存户,因而是银行的负债);中国在九十年代因股市如一潭死水,其他投资市场又未开放,故此银行囤积了大量存款,中国政府要想尽办法“驱赶流出银行,官方喉舌媒体因而公开唱好股市,“呼吁”民众投身股海! 通胀意味物价腾飞,货币购买力缩水,对民生造成压力;但是,通胀也代表经济活动频繁,需求强劲,以及国家经济兴旺,吸引外国大量资金入境,令各种商品供不应求;美国现在推行量化宽松,目标之一就是要刺激通胀:其真正目的,是刺激需求推高价格;至于日本在过去十多年一直陷入通缩,经济奄奄一息,日本央行也曾经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方法试图令通胀卷土重来,可是最终仍然无功而还。由此可见,通胀的出现是反映国家经济处于某一种特定状态,政府必须对症下药方能见效,以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论,通胀压力其实是来自成本上涨,而非过去由需求拉动,如果实情如是,那么人民银行收紧流动性对通胀只能起治标作用而不能治本。 经济学者厉以宁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当前中国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胀,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特别是在去年开始愈来愈明显;跟建国初期的隐性通胀不同:当年价格由政府控制,民间物资短缺但需求强劲,但价格表面上却维持原状,形成黑市价不断上升,造成“地下通胀”;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物价,但供应不足,形成物价爆发式上升,是典型匮乏式指令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痛苦期,中国政府于是推行了连串菜篮子工程,务求增加食品供应,纾缓价格上升。至于当前的通胀,据厉以宁教授的观察,是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胀,对中国来说,这是过去从未遇过的;成本型通胀的成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原材料短缺造成价格上涨;二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体成本上升;三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引发了物价涨升;四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扬。成本上涨,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其中一种推动力,政府要解决问题,不能依样画葫芦,照搬过去的一套,因为紧缩政策无法解决原材料短缺,也不能把劳动力成本下降;对房地产可能起降温作用,但富起来之后人民对居住要求提高,房地产价格只能调控在“不能过快上涨”,总体向上的势头是压不住的。事实上,以收紧银根的方法应对成本型通胀,最坏结果是造成滞胀,即经济增长终于减速,但通胀压力依涨的条件仍在),届时对中国的发展只会造成更大损害。 解决成本型通胀,必须配合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且着力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令更多民众享受经济增长结果,主动消费从而带动内需;央行不断收紧银根,极有可能弄巧反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3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660
发表于 2011-11-8 1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0 楼                                  郎咸平我们的政府基本上是用又粗又硬的鞭子来处理所有的问题。===============================================政府嘛,当然是最粗最硬的啦------在哪都是,什麽时候都是。关键不是粗与硬的问题,是冲谁硬,往哪硬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27 00:35 , Processed in 0.0834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