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方君瑛

[原创]听老狼给你讲藏在《论语》中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2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1 楼                                  而且按照礼乐制度的观点,一个国家执政者对这个国家的民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执政者都能秉持孝道的话,一国皆孝,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表达的就是这种观点。这个从今天的社会也可以看得出来,许多不良风气并非来自民间,而是从上到下的熏染。国君孝道就会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就会践行仁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百姓有样学样,就会遵守孝则。由上所述可知,有子的这段话的含义就很明显了:小人孝,就会安定自己的家庭,君子孝,就会安定国家,家安则国安,所以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孝在礼乐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论语》中占的章节也比较多,就不集中到一起来谈了,如果遇到相应章节,再从一些侧面来研究孝的一些具体而微的细节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4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5391
发表于 2011-10-25 0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2 楼                                  深刻、详尽、全面,值得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33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78032
发表于 2011-10-25 0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3 楼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杨伯峻先生如是翻译这一章: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花言:指花言巧语;令色:指装出好的脸色来欺骗对方。仁的含义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演化,有指执政者的,有指个人道德修养的,还有指礼的,还有指人的,甚至还可以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随着谈话场合的不同,分出了很多不同的意思,但其本意都没怎么改变。仁,在此处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标准。杨先生将它翻译成“仁德是不会多的”也可以吧,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宁肯让自己的翻译看起来非常别扭,也要尽量保留原来的句式。作为对《论语》的解读这样翻译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这句话这样理解比较合适: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有能做到仁的。仁既可以代指人,也可以代指道德的程度,这些用法在《论语》中都曾用到。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他的许多弟子都非常出色,他都不肯轻易许一个仁字。从这一章所表达出的含义来看,我们可以推知孔子这是在与人们谈论如何判断一个人,或者说在评论某个人时所讲的话。那么《论语》收录这一章的含义是什么?它要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67
发表于 2011-10-25 0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4 楼                                  2、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本章的含义。一、孔子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不能给一个人衣服,你就不要问人家冷不冷;如果你不能给人提供住宿的地方,就不要问人家住下没有,住哪里;如果你不能向人家提供帮助,就不要问人家有困难没有。也就是说,孔子认为那种空口说好话,只用嘴安慰人的人,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伪君子,想做好人,又不肯付出。每年春节之前,都有一些现代君子去穷人家访问,带一点面,一点菜,或者一点钱,以示惠民,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讲,那些究竟能解决他们多少困难?既想让人们说一句勤政爱民,又不想真正付出,彻底的解决社会问题,这应该算是巧言令色在现代政治上的应用了吧。这种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4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118
发表于 2011-10-25 07: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5 楼                                  楼主强大。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2284
发表于 2011-10-25 0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6 楼                                  转至第37楼第 37 楼 狼心苍苍 2011/10/19 19:55:53 的原帖: 在了解了有子的一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有子讲的这段话: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却喜欢犯上,这种情况是很少会有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事情也不会有。君子治理国家要先务本,根本建立起来了,道也就跟着产生了。孝道就是为仁之本啊。这里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1、犯上之上,在过去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从有子的话来看,这儿的上就是指能管到“孝悌也者”的人。杨伯峻先生将它译为上司,我总觉得这样译法似乎太现代了一点,但确实也找不到简单通俗的字代替它,所以直接不译,现代汉语里犯上也有不顶撞上司的含义。2、在古代犯上与作乱不是一回事情,二者的程度差别很大,犯上大约是指言语、态度上的冲撞,而作乱则是造反了,情节比较严重了。南怀瑾先生在它的《论语别裁》里将作乱译为捣乱,似乎很不合适,捣乱在某种程度上比犯上还要轻些,显然不符合原文程度递进的意思。杨伯峻先生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本立而道生”,“道”究竟是指什么?杨先生没有讲,也可能感觉没有合适的字眼来简单地表述他,所以直接引用了。在这一章里,孝悌与道与仁的关系对现在的人来讲非常不好理解,孝悌与君子务的道有什么关系?与仁有什么关系?君子又是指谁?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这一章的意思就是翻译出来了,你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就像听鸟叫,你可以模仿鸟的声音,但是不知道它表达的含义。为此,有人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仁”是通假字,应该是现在的人。如果“仁”写作“人”这一章就好理解多了:君子就是指想提高自己修养的人,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孝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这样理解似乎也不错。南怀瑾先生就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样解释起来自然可以从容应付了,“孝悌做人的根本,非常通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讲得通。但是杨伯峻先生却不同意,他举出《管子·戒篇》中的一句话来作证,“孝弟者,仁之祖也”,如果仁可以解做人的话,那岂不是孝悌者就是人之祖了?学问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情,想捣糨糊是不行的。转至第37楼第 37 楼 狼心苍苍 2011/10/19 19:55:53 的原帖:老兄,你用管子的见解来解释孔子的观点,有点不合适吧?管子是管仲吧?我没读过,不过两个人显然不是一个学派我倒是很自信。况且孔子自己对于不同的弟子讲仁,说法也不一样呢。程度不同,他的讲法就不一样,这应该是共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0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1294
发表于 2011-10-25 1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7 楼                                  定期来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182
发表于 2011-10-25 13: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8 楼                                  孔子的学问已到天人之际,管子的学问应该是侧重于治国,两者对仁的论述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忠孝为仁之祖大致不错。但如果追究仁的真意,应该是道体上的境界。个人理解类同于佛家所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无分别境界的爱。普通人可以吹牛说无私的爱,实际凡人只要一谈到爱,都是摆脱不了私欲的。有人问一位悟道者的儿子,其父亲对亲生子女的关爱与外人有什么区别,这位儿子回答:视子女如众生,视众生如子女。这一解释,其中味道看似容易辨别,但真让我这个凡人来体会,却怎么也把握不到那种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73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72366

新人进步奖优秀会员精英斑竹

发表于 2011-10-25 15: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69 楼                                  乐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2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323
发表于 2011-10-25 1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0 楼                                  虽然跟楼主有不同看法,不过楼主的功底很深,期待你写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17 04:51 , Processed in 0.0756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