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方君瑛

[原创]听老狼给你讲藏在《论语》中的故事

[复制链接]

3343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4660
发表于 2011-10-25 1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1 楼                                  转至第37楼第 37 楼 狼心苍苍 2011/10/19 19:55:53 的原帖: 在了解了有子的一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有子讲的这段话: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却喜欢犯上,这种情况是很少会有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事情也不会有。君子治理国家要先务本,根本建立起来了,道也就跟着产生了。孝道就是为仁之本啊。这里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1、犯上之上,在过去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从有子的话来看,这儿的上就是指能管到“孝悌也者”的人。杨伯峻先生将它译为上司,我总觉得这样译法似乎太现代了一点,但确实也找不到简单通俗的字代替它,所以直接不译,现代汉语里犯上也有不顶撞上司的含义。2、在古代犯上与作乱不是一回事情,二者的程度差别很大,犯上大约是指言语、态度上的冲撞,而作乱则是造反了,情节比较严重了。南怀瑾先生在它的《论语别裁》里将作乱译为捣乱,似乎很不合适,捣乱在某种程度上比犯上还要轻些,显然不符合原文程度递进的意思。杨伯峻先生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本立而道生”,“道”究竟是指什么?杨先生没有讲,也可能感觉没有合适的字眼来简单地表述他,所以直接引用了。在这一章里,孝悌与道与仁的关系对现在的人来讲非常不好理解,孝悌与君子务的道有什么关系?与仁有什么关系?君子又是指谁?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这一章的意思就是翻译出来了,你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就像听鸟叫,你可以模仿鸟的声音,但是不知道它表达的含义。为此,有人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仁”是通假字,应该是现在的人。如果“仁”写作“人”这一章就好理解多了:君子就是指想提高自己修养的人,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孝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这样理解似乎也不错。南怀瑾先生就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样解释起来自然可以从容应付了,“孝悌做人的根本,非常通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讲得通。但是杨伯峻先生却不同意,他举出《管子·戒篇》中的一句话来作证,“孝弟者,仁之祖也”,如果仁可以解做人的话,那岂不是孝悌者就是人之祖了?学问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情,想捣糨糊是不行的。转至第37楼第 37 楼 狼心苍苍 2011/10/19 19:55:53 的原帖:转至第66楼第 66 楼 0少阳真人0 2011/10/24 0:02:35 的原帖:老兄,你用管子的见解来解释孔子的观点,有点不合适吧?管子是管仲吧?我没读过,不过两个人显然不是一个学派我倒是很自信。况且孔子自己对于不同的弟子讲仁,说法也不一样呢。程度不同,他的讲法就不一样,这应该是共识吧?哪里有什么学派,他们讲述的都是那个时代对仁的认知,两个人在这方面的观点一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7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76
发表于 2011-10-25 21: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2 楼                                  转至第68楼第 68 楼 0少阳真人0 2011/10/24 0:17:57 的原帖:孔子的学问已到天人之际,管子的学问应该是侧重于治国,两者对仁的论述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忠孝为仁之祖大致不错。但如果追究仁的真意,应该是道体上的境界。个人理解类同于佛家所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无分别境界的爱。普通人可以吹牛说无私的爱,实际凡人只要一谈到爱,都是摆脱不了私欲的。有人问一位悟道者的儿子,其父亲对亲生子女的关爱与外人有什么区别,这位儿子回答:视子女如众生,视众生如子女。这一解释,其中味道看似容易辨别,但真让我这个凡人来体会,却怎么也把握不到那种感觉。孔子的学问到天人之际请老兄论证一下天人之际是一个什么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1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574
发表于 2011-10-25 2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3 楼                                  谢谢诸位的支持,不一一回复了,今天贴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025
发表于 2011-10-26 01: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4 楼                                  3、二、还有一种人,希望取悦所有的人,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希望所有的人都说自己好。对此,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阳货篇)。杨伯峻对此的翻译是: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人。前面说过,贼在古代指害虫,因为周是农业社会,所以对农业害虫特别痛恨,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好人就是戕害道德的害虫。礼乐制度是非常讲究原则的,要求人们一切都按照制度来,是就是,非就非,那种老好先生讨好所有的人,不分是非,即便在今天的现实里也非常令人生厌,更不要说什么仁德了。一个人如果想取悦所有的人,必然要放弃原则。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过这样一个问题,记载在《论语》子路篇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问: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让一乡(注:乡,古代的行政单位)的人都喜欢自己,说自己好,您认为如何?孔子说:不好。子贡又说?那让一乡的人都讨厌他,厌恶他,怎么样?孔子说:不好。不如做到让这个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认为他好,坏人都讨厌他,厌恶他。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要有起码的原则。一个有原则的人绝不会努力去讨好每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3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3036
发表于 2011-10-26 03: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5 楼                                  好贴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00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62793
发表于 2011-10-26 05: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6 楼                                  第三章 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论语》的公冶长篇里记载了一个很小的故事,有个人叫微生高,有人跟他借醋,他的家里没有,专门跑去邻居家借了醋再给这个人。孔子对此评价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别人跟你借醋,你如果没有,只要说一声抱歉,这件事情对你而言就已经结束了,剩下来的事情是人家继续找人借。你现在跑去跟邻居借了算是怎么一会子事情?如果邻居跟这个人有意见,不愿借,你夹在中间算干嘛的呢?同样的在公冶长篇里,孔子更详尽地表达了对巧言令色之人的看法:“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心里明明不喜欢一个人,却不表现出来,装作跟人很友好的样子,这种人非常可耻。那么,既然如此,孔子是不是主张对一个人有看法就直接说出来,像一个炮筒子?巧言令色不行,直而无礼同样不行。子曰:直而无礼则绞,意即直率而不以礼节制,就会流于尖刻。巧言令色不行,太直率还是不行,究竟怎么样做才好?[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1/10/24 8:41:0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5

主题

3万

回帖

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80573
发表于 2011-10-26 0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7 楼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已经详尽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我们用一个小故事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篇)孺悲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孔子,在他想拜见孔子的时候,孔子推辞有病,不肯见他,等传话的人出了门,孔子拿出琴来,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孔子的这种做法在今天的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简直是不怕得罪人的做法,或者有点侮辱人的性质了,但是在礼乐文化里,这却是恰当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一个人想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做人的原则,如果没有了原则,即便不作恶也不可能为善,这种人怎么能做到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8 楼                                  转至第68楼第 68 楼 0少阳真人0 2011/10/24 0:17:57 的原帖:孔子的学问已到天人之际,管子的学问应该是侧重于治国,两者对仁的论述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忠孝为仁之祖大致不错。但如果追究仁的真意,应该是道体上的境界。个人理解类同于佛家所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无分别境界的爱。普通人可以吹牛说无私的爱,实际凡人只要一谈到爱,都是摆脱不了私欲的。有人问一位悟道者的儿子,其父亲对亲生子女的关爱与外人有什么区别,这位儿子回答:视子女如众生,视众生如子女。这一解释,其中味道看似容易辨别,但真让我这个凡人来体会,却怎么也把握不到那种感觉。转至第72楼第 72 楼 狼心苍苍 2011/10/24 8:24:04 的原帖:孔子的学问到天人之际请老兄论证一下天人之际是一个什么境界?形而下到形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79 楼                                  转至第68楼第 68 楼 0少阳真人0 2011/10/24 0:17:57 的原帖:孔子的学问已到天人之际,管子的学问应该是侧重于治国,两者对仁的论述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忠孝为仁之祖大致不错。但如果追究仁的真意,应该是道体上的境界。个人理解类同于佛家所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无分别境界的爱。普通人可以吹牛说无私的爱,实际凡人只要一谈到爱,都是摆脱不了私欲的。有人问一位悟道者的儿子,其父亲对亲生子女的关爱与外人有什么区别,这位儿子回答:视子女如众生,视众生如子女。这一解释,其中味道看似容易辨别,但真让我这个凡人来体会,却怎么也把握不到那种感觉。转至第72楼第 72 楼 狼心苍苍 2011/10/24 8:24:04 的原帖:孔子的学问到天人之际请老兄论证一下天人之际是一个什么境界?转至第78楼第 78 楼 0少阳真人0 2011/10/24 11:50:22 的原帖:形而下到形而上。形而上最后达到什么程度,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69

主题

12万

回帖

28万

积分

零零天使

积分
283430

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1-10-26 12: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80 楼                                  2、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本章的含义。一、孔子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不能给一个人衣服,你就不要问人家冷不冷;如果你不能给人提供住宿的地方,就不要问人家住下没有,住哪里;如果你不能向人家提供帮助,就不要问人家有困难没有。也就是说,孔子认为那种空口说好话,只用嘴安慰人的人,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伪君子,想做好人,又不肯付出。每年春节之前,都有一些现代君子去穷人家访问,带一点面,一点菜,或者一点钱,以示惠民,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讲,那些究竟能解决他们多少困难?既想让人们说一句勤政爱民,又不想真正付出,彻底的解决社会问题,这应该算是巧言令色在现代政治上的应用了吧。这种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24-11-17 04:35 , Processed in 0.0739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